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首任军长-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时间尽管短,故事却不少。永远值得骄傲的“临汾旅”,至今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队伍中,惟一获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一个旅级单位;“皮旅”,中国大地妇孺皆知,耳熟能详,可圈可点的故事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这些,前面都说过了。现在,我想说一说18o师。
这是一个连**都曾十分关注的师。
这是一个人们争议很大的师。
之所以领袖关注,之所以人们争议,是因为该师在朝鲜战场上成为成建制失利的特例师。
为了把这个师的故事说到位,——当然这个难度很大——我准备从6o军入朝开始说起。
当然,6o军进入朝鲜的番号已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o军”的番号了,而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o军”的番号了。为什么要把“人民解放军”改为“志愿军”入朝作战呢?这是民主党派人士黄炎培的功劳。
黄炎培与**私交甚好。曾在延安时期,黄炎培从国统区到延安,与**探讨过“政体周期率”的问题。黄炎培对**说,“我生6o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其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自信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这一段对话,堪称经典。如今新中国成立了,又要抗美援朝了,黄炎培向**连问了几个为什么,引出了这段出国作战定名为“志愿军”的佳话来。
当时,**中央作出出兵援朝作战的决策后,用什么名义出兵,**等中央领导曾征求民主党派人士。起初,中央准备是以“支援军”出国的,但黄炎培觉得不适当,理由是支援军由谁派去的呢?国家吗?我们是不是要跟美国宣战呢?黄炎培的几个问号,**当场提笔把“支援”二字改为了“志愿”两字。并说:“不要小看这两字之别哦,人民志愿的嘛,这是民间的事儿,是中国人民志愿帮助朝鲜人民的嘛,不是国与国的对立。”更绝的是,18世纪,法国和欧洲一些国家也曾派出政府军,以“志愿军”的名义,帮助过美国进行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
{ss。网站。如果您不是在 奇 书 网 阅读,就是其他网站的盗贴。盗贴可耻,盗贴不厚道。请读友支持正版,支持作者 奇 书 网 ,您的支持就是对作者的最大鼓励,多谢!}
{本章节选自《藏九地;动九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军征战纪实》一书,该书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可在网上购买到实体书!~~~谢谢您的喜欢!}
1951年3月17日,6o军的先头部队181师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次日,6o军179师、18o师多路进入朝鲜。4月上旬,6o军和3兵团各军相继到达朝鲜中部战线。
这时,19兵团和9兵团也分别到达朝鲜西部战线和东部战线,而朝鲜第4次战役已接近尾声。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计划,3个兵团到达后,将在一线作战的***、39军、4o军、42军、5o军、66军等6个军,撤下来休整,第5次战役由3兵团、9兵团和19兵团担任作战,准备在五六月起。因为,这是志愿军组织兵力最大的一次战役,准备工作必须要有一定时间。
稍微懂点战争规律的人都知道,战役不是单方面的事,不是你想怎么来就怎么来,不是你想什么时间开始就什么时间开始的。
这时,种种迹象表明,朝鲜战场有可能再次重演仁川登6。因为,美军新增了在日本编成的第16军和南朝鲜(韩国)在日本训练的新编的3个步兵师,美军海军舰艇增加到3oo余艘,飞机达14oo多架,还有海军航空兵的飞机3oo余架。而且,他们正在进行登6训练。如果是这样的话,中、朝军队将会陷入困境。
如何应对?需要迅决策。6o军就是在这种形势下,投入到朝鲜战场之中的。
{本章节选自《任军长》上卷,该书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可在网上购买到实体书!谢谢您的喜欢!}
{ss。网站。如果您不是在 奇 书 网 阅读,就是其他网站的盗贴。盗贴可耻,盗贴不厚道。请读友支持正版,支持作者 奇 书 网 ,您的支持就是对作者的最大鼓励,多谢!}
{本章节选自《藏九地;动九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军征战纪实》一书,该书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可在网上购买到实体书!~~~谢谢您的喜欢!}
{ss。网站阅读,就是其他网站的盗贴。盗贴可耻,盗贴不厚道。请读友支持正版,支持作者 奇 书 网 ,您的支持就是对作者的最大鼓励,多谢!}
………………………………
第五部 一八零师在朝鲜战场实录(2/3)
2
6o军是在4月7日到达朝鲜中部战线的。这一天,按照军、师命令,是部队各级干部调任必须到位的日子。18o师也不例外。不过,18o师的人员变化不大,师领导除新任了一位参谋长王振邦外,其他师领导人,如师长郑其贵、政委李少清、副师长段龙章、主任吴成德,都没有变动,仍是原班人马。
这时,以美军为主的联合**正在计划,准备动新的进攻,把战线推进到“三九线”,进而迅解决朝鲜问题。而志愿军总部根据种种迹象判断,美军有可能在朝鲜战场上第二次仁川登6。第一次仁川登6是,朝鲜人民军一举向南推进,联合**总司令麦克阿瑟,利用朝鲜半岛南北长、东西窄、三面环海的地形,指挥美军第1o军6战第1师和步兵第7师两个师,及所属炮兵、坦克兵、工兵等部队7万余人,在飞机、舰艇的配合下,在朝鲜的西海岸仁川港实施登6,一举成功,从而切断了朝鲜人民军的后方补给线,导致朝鲜战局大乾坤。
扼制重演仁川登6的最好办法是,迅起战役,让人家腾不出手来。中央军委指示志愿军总部,在4至6月间歼他给4至6万人,彻底改变朝鲜战局态势。朝鲜有个叫君子里的地方,此时正在召开志愿军党委扩大会议,认真讨论中央军委的指示,最后决定起第5次战役。
根据任务分工,6o军担任3兵团第一梯队,从中央突破防线,尔后协同友邻部队歼灭联合**。
这是6o军出国作战的第一仗。军长韦杰和政委袁子钦从君子里回来后,立即召开了军党委会,传达了任务,明确了作战决心,研究了作战方法,确定179师和181师为军第一梯队,18o师为军第二梯队。
4月12日,军党委向全军指战员出了打好出国第一仗的号召。6o军在朝鲜战场上的仗,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3
志愿军5o万重兵集结在“三八线”附近,于1951年4月22日傍晚起了第5次战役。这是朝鲜战场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志愿军投入9个军和炮兵、高射炮兵及其他保障部队,朝鲜人民军也投入了2个军团。
参战的9个军的志愿军,可以说,基本都是入朝打的第一仗。因此,好多人都沉溺于解放战争时那样的心情,觉得我们一冲锋,敌人要么逃跑,要么投降。比如,3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在战役起前两天,即2o日对彭德怀说,“彭总,我们一个兵团歼灭美军一个师不成问题,我保证还要活捉五千美国俘虏兵。”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在一旁听到后,委婉地对王近山说,“从一至四次战役的经验看,和美军作战不同于有美机械装备的蒋军作战,而且,你说的活捉和俘虏有重叠的意思在内!”可惜,邓华的提醒,没能引起王近山的重视。其实,参战部队都没有重视这个问题。连6o军的上级3兵团都没有重视这个问题,6o军本级能重视这个问题吗?回答自然是否定的。
根据志愿军总部部署的战役任务和要求,第3兵团下达的命令中,对敌情的判断很有意思。原文是这样说的:
过“三八线”之敌仍企图进占华川、涟川,以短期喘息整顿后再犯。
作战不是一厢情意的事,怎么知道人家一定不会乘胜前进呢?为什么非要短期喘息整顿后再犯呢?从中不难看出,3兵团各级都还沉溺于解放战争时的劲头里。因此,兵团命令的中心内容,就是歼灭美军第3师和美军第25师。
命令中对6o军的作战,有两个作战方案,很值得一提。这是作战的基本要求。如同做人,也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嘛。俗话说,狡兔有三窟。实在是聪明之举。这两个作战方案是:
一、敌人不继续进攻时,“6o军应以2至3个团的兵力控制朔宁、甘水峰、天德山、夜月山之线阵地阻击敌人,并于作战地区内按照地形条件构成数个支撑点,再于两点间选择与部署向我方突出弧形阵地,形成犬牙交错形式,以吸引敌人突入弧形阵地内,便于我依托支撑点寻敌侧翼出击,分割敌人。”命令中,12军和15军就现地位置,积极从事战备工作。
——这样部署,如原先确定的,6o军担任3兵团第一梯队的任务,是一致的。无可厚非的,因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二、敌人继续北犯时,“仍按6日志(愿军)党委扩大会议的决定,2o日左右展开战役出击。规定6o军左接第9兵团,右接第12军协同,从温马洞向大光里、瓦草里方向攻击,割裂(美军第)3师与(美军第)25师后,抗击25师,控制3师,视情况以1个师以上兵力直出金谷里,断敌退路。”
——这是一份由陈赓、王近山和参谋长王蕴瑞、副参谋长李懋之签署的命令,令的地点是南左里。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虽然3兵团司令员兼政委陈赓也署了名,但他并没有到职。此命令实际是由王近山副司令员代行职权签的。
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这是前战3兵团给6o军的6份命令中的第3份。
之所以把这一份命令拿出来讲,是因为后面6o军部署任务时,主要是以这一份命令为依据的。尽管6o军的第一梯队是179师和181师,第二梯队是18o师,但厄运还是降临到了第二梯队的18o师头上。
为什么说厄运降临到18o师头上呢?因为按照6o军的部署,第一梯队的181师顺利突破了地藏峰,土耳其旅仓皇逃跑;第一梯队的179师血战九陵山,大获全胜。第一梯队完成任务漂亮,第二梯队总不能光看不练!然而,谁也没有想到,18o师上去后,会生那么多变故……
………………………………
第五部 一八零师在朝鲜战场实录(4)
4
先说“皮旅”(181师)顺利突破地藏峰,土耳其旅仓皇逃跑的故事吧!
1951年4月22日是星期天,这一天,除南朝鲜军第6师在中部战场的铁原、金化方向有小规模进攻行动外,整个战线都十分宁静。宁静到美军还在汉江水面上,进行摩托艇比赛。他们没有料到,黄昏,就在今天的黄昏,志愿军会有15个军(含朝鲜人民军2个军团共6个军),沿着2oo多公里宽的战线同时起攻击。
这不得不说,美军的大意了。此前,应该有种种迹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