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首任军长-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7月21日至23日,羊山集酣战正浓之时,***在中央驻地陕西靖边县的小河村,召开了一个小型会议,史称“小河会议”。这次会议主要讨论战略方针——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反攻,将战争引向国统区。
参加会议的有**中央负责人周恩来、任弼时和西北、晋绥军区负责人彭德怀、贺龙、陈赓等十几人。
会议期间,***要求扩大陈赓部队规模,将秦基伟、黄镇的第九纵队,赵基梅、文建武的第十二纵队,孔从周、汪锋的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调归陈谢指挥,形成一支大部队,尽快开赴中原,与刘邓大军进军中原。
***对刘邓、陈谢两支部队进军中原,估计了三种前途:
一是付了代价站不住脚,准备回来;
一是付了代价站不稳脚,在周围坚持斗争;
一是付了代价站稳了脚。
***要求,从最困难方面着想,坚决勇敢地战胜一切困难,争取最好的前途。
小河会议结束后,***几乎每天一个电报,与刘伯承和***讨论尽早行动的可能性。
7月23日,***明确指示刘邓,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大别为中心的数十县,肃清民团,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吸引敌人向我进攻打运动战。
这个大胆战略设想,刘伯承和***在7月28日,攻克羊山集的当天,致电中央军委,表示完全拥护,并说明了目前需要解决的一些困难:
一是过黄河后连续作战,消耗甚大,炮弹无法补充,新兵没有,俘虏多,争取补充至少需要二十天。
二是所带经费已不足半月开支,一到南面即难生活,冬衣无法解决。
刘伯承和***建议:
我们过黄河就是为了粉碎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山东和延安的图谋。国民党军进攻山东和延安,好比“扁担”的两头,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把两头的敌人吸引到中间来,实现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现在,我们一下子消灭敌人四个师部、九个半旅,旗开得胜,气势已相当大,趁势在鲁西南地区机动两个月,继续歼灭其七八个旅以上,则挺进中原。
显然,刘邓有点恋战。因为,眼前的战果,确实十分诱人啊!
次日,7月29日,***给刘伯承和***来了一封绝密电报:
一、在山东敌不西进及刘邓所告各种情况下,刘邓全军休整半个月后,仍照刘邓原来计划,第一步依托豫皖苏,保持后方接济,争取大量歼敌。两个月后看情况,或有依托地逐步向南展,或直出大别山。
二、陈谢集团照原计划于8月出潼洛,切断陇海,调动胡军一部增援,相机歼灭之,以配合陕北之作战。该部亦与太行、太岳保持后方接济。该部是否远出伏牛、桐柏,依情况决定,有利则远出,不利则缩回河北。
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已面告陈赓),如陈谢及刘邓不能在两个月内以自己有效行动调动胡军一部,协助陕北打开局面,致陕北不能支持,则两个月后胡(胡宗南)军主力可能东调,你们困难亦将增加。
7月3o日,刘伯承和***致电中央军委和华东陈粟:“决心于休整半个月后出动,以适应全局之需。照现在情况,我们当面有十九个旅,至少有十个旅会尾我行动,故我不宜仍在豫皖苏,而以直趋大别山,先与陈谢集团成犄角势,实行宽大机动为宜,准备无后方作战。”
刘伯承和***在电报中要求山东调拨1ooo山炮弹,晋冀鲁豫区设法安排伤员和送来部分经费,供南下之用。
8月2日,刘伯承和***在郓城以南的赵家楼(今南赵楼镇)野战军司令部召集各纵队和冀鲁豫、豫皖苏军区负责人会议,研究南进问题。
会上多数同志因没有看到***的7月29日密电,主张在鲁西南再打一个大仗,把物资弹药补充足了再走。
可以想象,到嘴的肥肉不吃,是多么困难啊!用刘伯承事后的话不讲,国民党军搞的是“葡萄战术”、“饭馆子战术”,解放军吃掉他一部,他再来;像是把饭硬塞到我们嘴里,让你吃不下,吃不了,撑破你的肚皮为止。
刘伯承坚持南下:“我和小平同志一致认为,跃进大别山是党中央赋予我们的战略任务,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点和立足点,因此困难再大也要克服。我们也曾考虑在鲁西南再打一仗,当前陇海路以南敌人兵力薄弱,正是我们跃进大别山的大好时机。所以要当机立断,抓紧时间,越早越好,越快越好。我们一定要先敌进入大别山,先敌在大别山展开。”
刘伯承“先敌”两字咬的很响,让大家特别注意“先敌”二字。这是取胜的关键所在。
会议最后决定进军大别山的具体部署,兵分三路南下。
这个会议决定,很快用密电到了***手上。
8月6日早上,***前去看望华野的同志,乘车离开赵家楼野战军司令部。
刘伯承在司令部反复考虑,是不是联合华野,再打一仗,再走,还是马上就走?
这时,接到军委来电,***指示:“你们南出前不要企图再打一仗,南出后在沙河以北亦以避免打大仗为宜。”
如此清晰的指示,真是谋事如神啊!
刘伯承当机立断,决定不打了,马上就走。他给正在途中的***打电话,通报了想法,***表示同意,立即返回司令部。
在***返途间隙,刘伯承又给华野的陈士榘打电话,说:“决定不打了,以后指责由我负责。”
两小时后,***回到司令部,刘伯承和***、张际春、李达召集司令部开会研究行动计划。
刘伯承说:“大军南进,必须立即行动。要抓紧时间,越快越好。今天就下达命令,明天晚上开始行动。”
在部署的问题上,刘伯承坚定地说:“四个纵队分三路开进:第三纵队为东路,沿成武、虞城、鹿邑直插固始、金寨、六安、霍山地区;第一纵队和中原独立旅(张才千部)为西路,沿曹县、宁陵、拓城、项城直插罗山、宣化店、黄陂地区;野战军直属队和第二纵队、第六纵队为中路,沿虞城、亳县、界经息县渡过淮河,直插大别山腹地。第十一纵队到黄河渡口佯动,造成北返的假象。豫皖苏部队和陈唐兵团各纵队在鲁西南运动,牵制敌军,掩护大军南下。”
刘伯承一口气讲完了自己的决心与部署,***站起来,说:“我表示完全同意伯承同志的意见。这里,我强调三点:一是一切工作要服从战略进攻任务的要求,要准备付出代价,不怕疲劳,不怕牺牲,连续作战;二是避免与敌人纠缠,走到大别山就是胜利;三是严格遵守党的政策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会后,野司参谋长李达马上起草给中央军委的电报,报告刘邓长决心和部署,同时向各部队出预先号令。
8月8日深夜,正在陕北绥德的山沟里转移的***接到电报,得知刘邓大军已迅出动,***欢欣鼓舞。凌晨2时,***便复电说:“情况紧急来不及请示时,一切由你们机断处理。”
就这样,刘邓大军在8月7日黄昏分头出动,拉开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序幕。
六纵,在刘邓大军的中路。
这时,国民党军才现,解放军向南的步伐,匆忙部署各部于陇海路以北堵截。但是,晚了一步,刘邓大军已全部通过了陇海路,国民党军只能在后边追赶……
………………………………
第 十 章 血路?汝河险情(2)
2
8月23日,六纵到达汝河北岸。
汝河南岸有个大镇,叫汝南镇,镇上驻有国民党的土顽部队。这些土顽部队对于六纵来讲,本来可以一口气消灭掉,但摆在六纵指战员面前的,却是横着一条汝河。
后有追兵,前有汝河,形势顿时汹涌澎湃起来。
对于此刻的形势和强渡汝河的壮烈,担任六纵前卫部队的十八旅旅长肖永银和政委李震,事后都有回忆,其惊心动魄的场面,令观者心惊肉跳。肖永银旅长和李震政委的回忆文章尽管有点长,但我还是把他的回忆文章摘录到本书中来,因为,当事人的回忆,实在是难能可贵啊!
肖永银的回忆文章的题目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记千里跃进途中强渡汝河》:
一九四七年八月,我军在**的指示下开始了战略反攻。刘、邓大军在鲁西南歼灭蒋匪军九个半旅以后,千军万马,浩浩荡荡,横越辽阔的中原战场,向大别山区挺进了!
我旅为纵队先遣部队。任务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碰见敌人就消灭,为后续部队扫清障两,开辟进军道路。经过连续十余日艰苦的行军作战,跨过陇海线,涉过黄泛区、渡过沙河、洪河,部队于八月二十三日到达了汝河北岸。五十二团直抵柳营渡口。汝河南岸,有一个大镇——汝南埠,镇上驻有敌人土顽部队。这点敌人本来可以一口气就消灭他,可是我们面前却横着一条汝河。
汝河,并不宽,水流也不急,但水深丈余,河床深凹,河岸陡峭,根本无法徒涉。而汝河南岸的敌人,在我们到达以前,就把渡口附近的船只通通弄走、砸毁了。部队被迫在河北岸驻下。但我们必须前进!工兵部队、侦察部队,立即分头到沿河寻船;战斗连队也在到处找寻漂浮器材,准备渡河。
第二天上午,敌人的飞机一直在我们头上低飞盘旋,大概现我们被阻了。十二时左右,河对岸西面的公路上,突然尘土滚滚,人喊马嘶,出现了大批敌人。炮兵、步兵、汽车、马车,黑压压一大片,沿着公路,从西到东,运动到油坊店、汝南埠一带,在我军正面数十里长的地区,摆成一线,敌我形成了对峙状态。这突然出现的大批敌人,增加了我们前进的阻力,后面追兵又正在迫近,情况骤然紧张起来。我们分析了敌我情况,认为决不能让敌人把我们堵在河北岸;现在应该尽快渡河!我立即命令五十二团在最短时间以内,想尽一切办法,送一支部队过河,占领河南岸第一个村子——大雷岗;并命令旅部工兵连随五十二团过河架设浮桥。这时候,那怕是过去一个排也好。不在河南岸占领一个据点,就无法搭桥,我们就没有“立足之地”;等敌人布好了防务再过河,就会完全陷于被动状态。五十二团的干部接受任务后,立即亲自到河边指挥部队行动。渡河任务交给了一营。一营全体指战员向党委提出了坚决完成任务的保证。但困难很多,找了一上午,仅仅找到一只一次能渡一个班的小木船,战士们只好自己动手用木头、高梁秸扎制木筏。村里的敌人现了,集中火力向他们扫射;敌人的飞机现了,俯冲下来向他们轰击;敌人的大炮也向河里开火了,河岸顿时黑烟滚滚。炮弹落在河里掀起了几丈高的水柱。子弹、炮弹,在河里乱飞;枪声、飞机声,响成一片。但战士们毫无惧色,一个跟着一个跳上了小船和筏子。会泅水的战士,干脆抱着根木头向对岸游。船上、筏上的同志们,有的打枪,有的划桨,奋勇前进着。河北岸,团里组织了各种火力掩护渡河。十几分钟以后,第一批战士登上了对岸。一上岸,他们就以最迅、勇猛的动作向村里冲去。后面的部队一船又一船地6续渡过了河。大雷岗的敌人慌了,开始逃跑。部队很快就占领了村子。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