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首任军长-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近山听明白了,就是要把国民党军在中原地区的长蛇阵打散了。

    刘伯承在分配任务时,王近山和杜义德认真地记录着:六纵担负豫西南“牵牛”任务,拖住唐河地区东西南三面敌人于豫西南,使其不能向东顾,不让其卷到徐州地区,也就是说,敌人打我们时,不能向东带,只能往西牵,牵得越远越好!

    刘伯承讲完六纵的任务后,把目光射向六纵王近山和杜义德:“近山、义德同志,黄维兵团可是全副美械装备的十二万人马呐,牵这头‘蛮牛’,除了吃苦外,还要用智谋啊!”

    王近山和杜义德异口同声地回应:“明白了!师长!”中原野战军的将领们称刘伯承为“师长”都习惯了,一时改不过来。这没关系,显然更亲近嘛!

    六纵受领任务后,指战员们没有等到天晴了,便开始卷起裤腿,走进了绵绵秋雨之中。

    意料中的事生了。六纵一动,黄维像只嗅到了肥肉飘香的馋狗,跟着就撵了出来,恨不能一口扑上来。

    王近山和杜义德会心地笑了。

    部队一直往西走,后卫部队打上一天半天,构筑工事,列阵以待。戏演得逼真有余,刺激得这头“蛮牛”越牵越远……

    十来天时间过去了,部队异常辛苦,疲惫不堪的指战员们,用一个字来形容:累!

    因这次行动非常秘密,不便于对部队指战员们讲得过多,也不能透露全局意图,指战员们只管向西走,便有人嘀咕开了:“这是干什么唷?大雨天的,没命地走,还让敌人跟屁虫般地跟着,我们六纵哪个时候有这么窝囊过?!”

    一些老兵,尽管不敢直接问王司令员和杜政委,却大胆地问和蔼可亲的副政委李震:“副政委,我们怎么老向西走啊,屁股后面还让敌人撵着走?”

    李震知道,全局意图是不能透露的,于是回答道:

    “胜利需要我们这样做。王司令员、杜政委命令往哪儿走就往哪儿走。我们只要服从指挥,一定胜利。我相信无疑,你们也要相信无疑。”

    “哦,军长决定的,准没错,一定是个大胜仗!”

    这些老兵跟随王近山和杜义德多年,对自己的长十分了解和信任,常常为自己在这样的虎将手下当兵感到骄傲。他们听了李震的说法,不再有疑问了,咬咬牙,继续向西走。

    11月1日,六纵指战员们走到了内乡县的西峡口地区宿营,面前出现了耸入云际的大山,老乡说,翻过山去就是陕西省了。

    走了这么多路,还要爬这么高的山,一些嗜好动枪动刀的指战员烦躁不安起来,推举了一名排长干脆到王近山那儿“捅开窗户说亮话”:“王司令员,我们跟着你打仗哪一次打过败仗,哪一次怕过敌人?不论是日本鬼子,还是国民党军,这一回是怎么啦?咱真枪真刀跟黄维干,怕球!”

    王近山又好气又好笑,不过,想一想,牵牛也已牵出老远了,便把这次牵牛的意图透给了这位排长,说:“淋点雨走点路就不干了?那还能打胜仗?去给同志们说,我们这次任务不是‘吹牛’而是‘牵牛’,我们拖散了敌人,就能配合华野南下围歼新安镇、徐州地区的黄伯韬兵团,就能让纵队主力北转并向东开进,以吸引徐州敌军西顾,你们明白吗?就是得让这头牛跑疲了,转晕了,最后‘宰牛’。我们牵的是一头大‘牛’,背的是个大‘包袱’,难道我们就被压倒了吗?”

    意图明了,指战员们信心大增。大家回答:“千钧重担压不倒!我们坚决牵大牛,背包袱,啃骨头!”

    然而,第二天起床后,现敌人没了。黄维兵团不见了。

    原来,素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一见刘邓大军的主力六纵孤零零地向西走个没完,原本一心想要吃掉这块“肥肉”,但到了11月1日,现华中、华野解放军进逼徐州以东,形成了围歼黄伯韬的第七兵团时,才知上当了!这时,蒋介石也现形势严重,急令黄维的第十二兵团迅东援,以解徐州之危!

    想溜?没门!

    11月2日晨,王近山给指战员们下达了“宰牛”命令:“今天不要爬山了,这一回是‘大牛’想跑,我们赶紧追上这头‘牛’,把它‘牛’宰了!”

    指战员们一听,兴奋啊!“牵牛”总是不过瘾,“宰牛”就过瘾多了!

    就这样,黄维兵团在前面跑,六纵在后面追,两天时间过去了。六纵和黄维兵团拉平了距离,双方同时踏上了京广线的铁轨,开始了从豫西向皖西的“马拉松”赛跑。

    如果此时高空有一架摄像飞机,那么地上的两支队伍便十分壮观地进入镜头啰——他们相隔几十里地齐头并进。

    黄昏,落日的余辉里,王近山骑在马背上,侧耳细听,心里暗暗地笑:“黄维的那条道上,有一群乌鸦在翩翩起舞,嘎嘎惨叫。”事后,从黄维兵团那儿俘虏来的一个俘虏证实,的确,一大群乌鸦在半空中一直压着他们走,似乎是在为黄维送终!

    鉴于战场形势的变化,11月2日晚,刘伯承、邓子恢、李达三人起草电文,向中央军委报告,准备侧击尾击黄维兵团。电报内容对黄维兵力侧击尾击是这样部署的:

    1、以六纵并指挥陕南部队四个团,与一纵之二十旅,附豫西一个团,经由西平、驻马店中间地区,侧击尾击之。

    2、以二纵由花园,经由宣化店,于鱼日到息县,侧击尾击之。

    3、以豫皖苏相关武装,破坏敌之进行道路桥梁,并分别扭袭行进之敌。

    ***接到电报后,立即为中央军委起草了回电:

    刘、邓(邓子恢)、李并告陈、邓(小平):

    电悉。

    (一)二纵及江汉、桐柏主力,对平汉路破击如能彻底,并坚持多日,则不但能延滞八十五军北上的时间,且可能迫令黄维以一部从北面南下夹击,打通平汉,如此则能推迟黄维东进之时间。请令王宏坤极力扩展该路之破击,并极力延长破路时间。

    (二)二纵下一步行动,似宜经商城方向出豫皖苏。

    (三)六纵行动值得考虑,截击王凌云由镇平向南之部可能打不着,又费去时间,似不如由内乡取直径开太和、阜阳,先黄维到达该地,从正面或侧面阻滞黄维为适宜。二纵到商城后,渡淮向太和、阜阳进与六纵协力拖阻黄维。以上是否适宜,请酌办。

    军委

    二日二十时


………………………………

第十六章 淮海啸(4)

    4

    刘伯承接到军委的电报后,立即给王近山打电话,命令六纵侧击尾击黄维的第十二兵团。刘伯承还在电话里幽默地对王近山说:“你瞄上黄维,黄维就完蛋了!”

    王近山调侃地回答:“不是我瞄上黄维黄维完蛋,是王疯子瞄上了黄维黄维完蛋!”

    自起,黄维的后卫部队被王近山指挥的六纵一节又一节地消灭掉,十二兵团好像一条遍体鳞伤的莽蛇,一路上血迹斑驳,连滚带爬,强渡涡河,向**击,并运用了飞机、坦克、大炮,企图用强大的火力杀出一条血路,但黄维始终未能如愿以偿。

    黄维东援,举步维艰,他的十八军副军长兼十一师师长王元直,被俘虏后缴获的日记中,记录了这段非人的真实世界和他本人的内心感受。

    让我们一起看一看王元直的日记吧!

    11月8日,晴。

    十时出,行约四十里,抵正阳西北之乌鸡屯(吴家屯)。此次出似系参加徐州方面之会战,但本军离开平汉线后,即信阳,广水恐亦难保。如此挖肉医疮之战术,安能获胜?且企图又不秘密,行军千里,谁人不知?设中途遭遇战斗。欲求如期赶至徐州,更属不易。

    念年来丧失土地与部队甚多,论者谓部队腐化、士气低落所致。余以为由于部队腐化者居三分之一,由于指挥失当者居三分之二。如谓完全由于士气低落,则过去之七十四师、六十六师、七十五师,岂均士气低落之部队耶?而今日部队士气普遍低落,殆为无可讳言之事。其低落之原因,则由于部队丧失过多,影响遂及整个**。

    前读《刘伯承重校合同战术序文》,觉**高级将领中,其才识无有能过刘伯承者。基此而论,**之指挥,又安能胜过共军?至**将领生活之腐化,又其余事。

    11月9日,阴,大风(东北)。

    因等候武昌运来物品,延至十一时始出。复因道路不良,入暮部队尚未到齐,本日宿营于正阳北之红楼附近。

    11月1o日,阴,大风(东北)。

    七时三十分由正阳北之红楼出,行五十余里,抵油房东北之高楼附近宿营。风劲,乘马觉冷不可支,非步行不可。

    谢科长来谈,谓后方甚不安定,谣诼繁兴。……盖国民党握政权二十余年,对大众生活毫无改善,每日均以争权利而作派系之斗争,党已失群众之信仰。

    11月11日,晴。

    七时出,因渡河关系,耽延颇久,虽行程只七十余里,延至九时部队尚未齐到新蔡以西之宿营地。复因上级指挥才能欠缺,本师预定之驻地,被十四军之八十五师及第十军之七十五师占去,天黑部队尚未找得宿营地,紊乱不堪。大兵团作战成为毫无间隔距离,接敌之前已自生紊乱,诚危险事也。

    徐州会战,闻已于昨日开始,仅就双方指挥技术观之,则难期必胜,能不令人心忧?

    11月12日。

    由新蔡西之三里湾出,先头部队五时许已开始行动,因此间缺乏地图(或无从测量),沿途须向人民调查,而人民又厌恶**,往往难得真实道路情况。行进中又误于先头部队三十一团未能正确查明桥梁状况,至辗转行军近百里,仍不能渡过谷河,不得已宿营于谢集西大魏庄、刘寨一带地域,因闯入一一八师之主要行军道路内,致部队紊乱不堪,人马亦极疲乏。

    11月13日,晴。

    六时三十分出,因车辆渡河困难,部队又与军部及一一八师生紊乱,虽行程只四十五里,延至日没尚未到齐。

    11月14日,晴。

    晨七时出,行七十五里,于六时许抵阜阳城。土共数百名在阜阳东之三里湾阻我东渡颍河。

    早晨临出时,炮兵营长及炮三连熊连长来报告,昨有胶轮弹药车一辆行军落伍,薄暮时遭土共袭击,该连补给排长即弃弹药车而逃等语。

    11月15日,晴。

    饬三十一团准备渡河,并饬工兵营在三里湾作架桥准备。八时,余与副师长至河边观察,见对岸匪构有工事,且船只均被匪掳去,渡河甚感困难。当建议上级,出敌意表,举全力于下流回溜集渡河。唯上级仍欲将泉河之船只由向庙放至三里湾,或将回溜集之船拉至三里湾渡河。对岸均已被匪占据,船只如何可以从河中自由行驶?上级对此事似全未考虑。

    “豫西牵牛敌追我,回师东追我追敌。”这是六纵十八旅五十三团老战士陶书寅事后说的。陶书寅还说,“敌人有汽车,我军有铁脚板,敌追我总是追不上,我追敌总是能追上。”

    淮海战役,活该黄维倒楣。这不,在华东野战军歼灭黄伯韬兵团之时,黄维兵团则被王近山和杜义德指挥的六纵向豫西方向“牵走”。如今,黄伯韬兵团已歼灭,淮海战役的第一个目标已实现,战役的第二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