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帝国星穹-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将死之人,口出恶言算得了什么?”朱融反问道。
  “呵呵。”这一次是任恕笑了。
  朱融听出他笑声之中的意思:他早在去年叛乱失败之后就该死,但拖到如今,多活了一年半,算得上是捡了大便宜了。
  事实上,朱融能够活到现在,几乎让所有人都吃惊。
  去年事败之后,他便被槛车送入咸阳。但当时大将军忙着战事,他不回来,丞相上官鸿与太尉李非便没有处置朱融,事情拖到今年初,入寇的犬戎人终于在吃了两场败仗之后退回长城以北,大将军才得以返回咸阳。
  回到咸阳之后,有一大堆的事情等着大将军,诸如为庆祝驱逐犬戎之功而定年号为元辅,诸如改革官制在郡之下又设府,忙忙碌碌到了五月份的时候,大将军才想起已经在牢里关了一年的朱融。
  但又过了两个月,经过一番折腾之后,大将军又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
  将朱融送回齐郡,于历城之中凌迟处死,然后枭首传谕齐郡各地,以慰士民之心。
  负责押送他的,便是新上任的齐郡守任恕与稷下学宫山长袁逸。
  “你们或许无意与赵和相争,但赵和信么?”朱融冷笑了一声:“那厮人虽年少,心中却思虑众多,他这种人,定然不寿!”
  这话倒是说到了任恕与袁逸心底深处。
  任恕借着平定朱融之乱中的功劳而起复,袁逸在咸阳之乱中短暂的庇护过赵和,二人都很清楚,赵和不是那种心胸非常宽的人,若是对他们二人到来不满,此前那点交情,根本没有什么用处。
  见二人一时沉默,朱融快意地笑了起来。
  他此时没有别的心思,就是想要报复赵和。一切能够给赵和找麻烦的事情,他都乐意去做,哪怕明知未必有效果。
  就在这时,前方的路上一骑奔马疾驰而来。
  那马到了众人之前便停了下来,紧接着,一个看上去极为年轻、只有十八九岁的少年吏员小跑过来:“历城小吏审谔,拜见任大夫、袁大夫!下吏奉赤县侯之令来此迎接二位大夫,以充向导!”
  “审谔……请起,不知稷下学宫形下院墨家审期是你何人?”袁逸伸手将审谔扶起问道。
  “正是家父。”审谔道。
  袁逸点了点头,回头看了一眼任恕,任恕也向审谔颔首为礼,不过神情却若有所思。
  “嘎嘎嘎……”朱融在那笑了起来,声音有如夜枭:“一个区区小吏,单身来迎,看来赵和看不太起你们,齐郡依旧要多事了!”
  “老朱啊,你这人当真是……怎么说你呢,你当真是忘了初心,变得糊涂了。”任恕在旁摇头道:“赤县侯遣审谔来迎,不是看不起我们,而是太看得起我们,也对审谔寄予厚望!”
  “哦?”朱融噗的笑了声,怪声怪气地反问了一名。
  “当初赤县侯初入齐郡,也有一小吏孤身来迎,那小吏便是后来的程慈,坏了你们好事的程慈。”任恕道:“赤县侯事后,为其人专门奏禀天子,天子亲手赐匾‘分乳堂程氏’,许其人入忠烈祠——此前与犬戎大战,战死四品以上官员将领二十余人,能入忠烈祠者也不过三人!”
  朱融愕然,他再看审谔,果然,这年轻小吏朝气蓬勃的脸上,满是激动之色,连连点头,显然是赞成任恕所语。
  “他……”朱融一时之间,不知该怎么说才好。
  任恕喘了口气,又徐徐说道:“朱公,你可知我为何说你忘了初心?”
  “哼!”朱融闷哼了一声。
  “我至今记得,四十余年前,我进京求学,途经定陶,在定陶驿中见一小吏,拼着上官喝骂,也要为百姓恳求缓交赋税半月,彼时烈武帝正与犬戎大战于北方,为供军资,以军法约束后方粮秣供给,彼时地方官员,为免罪责,聚敛颇急,唯有此小吏跪请上官暂缓,并以性命担保,半月之后必能按时如数缴粮——那小吏姓朱名融。”
  “我还记得当时你说,百姓稼穑不易,稻麦生长各有其时,如今稻谷虽已灌浆,却尚未熟稔,迟半月再征粮,百姓可多得一成粮食,这一成粮食摊到每家每户,可能不过是百十斤,但足以让人熬过青黄不接之时,五口之家便能多活一人性命……彼时我与友人闻之,都动容不已,我还与友人说,此吏必得大用,三十年内必至两千石。”任恕又说道。
  朱融愣了半晌,整个人眼睛都开始发直。
  四十余年前,他初入仕途,确实是想着要为百姓做些实事。那个时候,象这样为百姓请命之事,他没少做,为此得罪了不少人,但也受到了一些人的赏识。最重要的是,当时他的种种作为,都得到了治下百姓的衷心拥护。
  良久之后,他也没有说出一句话。
  甚至从这开始,直到历城的路途之中,他都没有再说三个字以上的话语。
第二章、心有大惑
  就在审期之子审谔接到任恕与袁逸的同时,在历城之外,清泉寺后方的蔓殊陀华花花圃,数名学子正在割取花乳。
  “鸠摩什上师的这个药方,还是挺管用的,我听闻去年在与犬戎的战事之中,许多受伤将士战后处理伤口,都依赖于此,才不致痛死。”审期望着这一片花海,深有感触地道:“物可以害人,亦可以救人,只看人心,不在物性。”
  在他身前,赵和微微一笑,点头道:“百家之说也是如此。”
  审期沉默了一会儿,向赵和拱手:“我明白。”
  “若有一日,你能够入掌稷下学宫,当初驱逐墨家的那些博士、教谕,你自可以报复,但其所属学派,不宜尽数驱灭……”赵和又道。
  审期愕然:“祭酒何出此言?”
  “我原本就是天子与大将军不信任朱融所以派来,祭酒这个祭务,不过是便于我调动学宫的力量制约郡守,如今新的郡守与山长既然来了,我这个祭酒明显当不久啦。”赵和摊了摊手道:“接下来,若不出意外,我可能会回咸阳。”
  哪怕知道这是必然之事,审期心中还是有些不舍。
  他自然会不舍,赵和不仅实现了从其父到他两代人的愿望,拔了他的儿子审谔,还在某种程度上将墨家推进了一步,开辟了墨家今后千年的前景道路。如今墨家在稷下学宫已经兴盛起来,因为其研制各种农工器械的缘故,其根基深深扎入民间,比起以前仅仅是寄托于权贵势力,可谓根基深厚得许多。
  墨家、农家等形下学院的各派,不与儒、道去争上层,而专攻于下层,不求闻达,只求生存延续,这个方向定下来之后,原本式微的各家,顿时焕发新生。这让形上院的诸家极为羡慕,也纷纷效仿,就连原属于显学的道家,也开始放下身段,开始深耕于农工之中了。
  这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浮图教的撤退,为道家等让出了空间。
  想到浮图教,审期抬眼望向正立于蔓殊陀华花花圃中间的莲玉生。
  与一年前相比,莲玉生依旧面容如玉,但是双眉微锁,仿佛有着挥不去的愁绪缠绕于其间。
  他远远看到赵和,合掌行礼:“二师兄。”
  哪怕鸠摩什事发身死,他对赵和的称呼依然没有改变。以往赵和还会否认,但在鸠摩什死后,他反而懒得否认了。
  “莲玉生,你已经下定决心了?”赵和沉声道。
  “是,我心中有大惑,大惑不解,不足以传道,所以我准备要去天竺,我要到浮图开悟之地去看看。”
  赵和嘴唇微微抿了抿,目光轻轻闪动。
  莲玉生要离开大秦,带领浮图僧们去天竺。
  赵和知道,他若是想要挽留,自然会有办法,比如说,将寺产还给浮图教,许其在齐郡的寺庙继续。但鸠摩什所犯罪孽太大,他当时就下定决心,没收所有庙产,严禁浮图教在齐郡传播,此时也不准备改变主意。
  “除了去天竺,若有可能,我还要继续向西,往天方、大食和西秦那边去看看,师尊曾说到一个预言,在他寂灭之后,我也曾经梦到绿焰吞噬天地……我要去探究这预言是否虚妄。”莲玉生又道。
  关于这个预言,赵和不是第一次接触,当初在咸阳城时,那位来至于阗的霍勒,与他手下奇怪的女占卜师、昆仑奴阿图,便将与他绿焰灭世的预言联系在一起。赵和并不太相信预言,但既然事情关系到自己,也不禁生出些许兴趣。
  赵和微微颔首:“若有所得,还请告诉我。”
  “那是自然,师尊曾经以为,我是于那灭世绿芒中为浮图教护持之人,但我以为,能当此任者,唯有二师兄才对。”莲玉生看着赵和,笑了起来。
  他目光原本极清澈,有如赤子婴儿一般,但此时赵和看着,却觉得其眼神深邃,宛若深渊,无法让人窥到其底。
  这或许是鸠摩什那蛊惑人心秘法大成之后的结果。
  “此去一别,也不知道何年才能回到大秦,今日二师兄来送我,我心里着实欢喜。”莲玉生又接着道。
  赵和抬起脸,望着远处的群山,没有看他:“我不是来送你,只是来看看这边的花圃罢了。”
  原来的清泉寺,将在莲玉生离开后更名为清泉山庄,主要作用就是种植蔓殊陀华花。这花的特殊作用,让其成为朝廷的控制作物,禁止民间私自种植。
  莲玉生听到赵和这话,面上浮起了一丝笑意。
  他想了想,从袖中掏出一个盒子。
  他将盒子递给赵和,赵和有些莫名其妙地接过来,打开一看,发现里面是一块拳头大小的石头,石头泛着铜绿色,表面不平,还有不少地方焦黑,看起来仿佛被火灼烧过。
  “这是什么?”
  “师尊那一日给我的星星铁,十五……如今是十七年前,星变之夜,绿芒星上落下许多流星,坠至地面多数都已消失不见,唯有此块,为师尊所得。”莲玉生合掌道:“我将它转赠给二师兄,一是我此去天竺,带着它多有不便,恐遗失于外国。二来……我有一预感,此物对二师兄会有大用。”
  赵和掂了掂那枚星星铁,原本他是不想要的,但听说是星变之夜绿芒星坠落的碎片,他又改了主意。
  “我暂时保管,你回大秦之后,若是想要回去,只管找我就是。”赵和说道。
  这枚星星铁,他当然不会随身携带,而是会放在一个绝对安全的所在。
  莲玉生将星星铁送给赵和之后,不知为何,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他再次合掌:“师尊有过,信徒无辜,还请二师兄公平相待……我去了。”
  赵和默然挥了挥手。
  最初时他其实挺烦这小浮图僧的,但交往得久了,其人一片赤诚,又博学谦逊,赵和对他渐生好感。朱襄之乱中,鸠摩什是罪首之一,但莲玉生却为挽救局面立了大功,赵和对他更是感觉复杂。
  此次其人带领浮图僧,远渡重洋,将赴天竺,天空海阔,浪高风急,也不知道是否还有再见之时,这让赵和有些惆怅。他在铜宫中自幼缺少玩伴,在咸阳里好容易结识了玩伴赵吉,结果一转身赵吉才是真正的逆太子遗孤,并且当了皇帝。来到齐郡又结识了莲玉生,也是与他年纪相近、志趣相投,但此时又要分别。
  一种孤独感,油然而生。
  莲玉生回到了一群浮图僧当中——齐郡浮图教最盛之时,僧众纷量多达千人,但此时仍然在莲玉生身边的僧众,只有区区二十余人。
  其余之人,不是死于战乱,便是破门出教,重新当了普通民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