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帝国星穹-第2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恰好还经过吉骨朵的店铺,吉骨朵正好出来张望,看到赵和时明显愣住。
  赵和指了指这座店铺,向红衣师问道:“这边都是浮图信徒?”
  吉骨朵听到这话,脸色顿时变得非常难看。
  红衣师看了一眼店铺之前刷着的太阳印迹,摇了摇头,轻蔑地说了一句:“此光明教徒,非浮图信众。”
  “不知这光明教又是何种教派?”赵和眯着眼道。
  “源自葱岭以西波斯旧地,在其地呆不住了,跑到西域来,如今已经没有几个信徒。”红衣师不愿意多谈:“我浮图教教典渊深,所以西域百姓都愿意改信。”
  赵和点了点头,确实,于阗这边人信浮图的不少。
  他估算了一下,大约有十分之一左右于阗人信奉浮图教,这已经是一股可以利用的力量了。
  清河的女王宫其实就是原来于阗王的王宫,那位于阗王与被赵和扶植起来的新右将尉迟谨同姓同名,几代人经营这王营,规模虽然比不上咸阳的宫室,但也算不小了。清河本人用不着那么多地方住,因此将临时的于阗中枢设置在王宫前院。
  入了其中之后,赵和先得向红衣师告罪,说是先去见一见大使。红衣师不疑有他,便再三嘱托赵和要为浮图教说话,赵和笑着应了下来。
  他与石轩入内,各自换上使者袍服,石轩百思不得其解:“赤县侯,你为何要与这浮图僧虚以委蛇?”
  “或许能用得上他们。”赵和道。
  他让人将浮图僧请来,红衣师当先入内,看到他时讶然道:“师弟……”
  “大胆,此乃大秦赤县侯,使团副使赵公讳和,岂是你这番僧师弟!”赵和身边高凌厉声喝道。
  红衣师愕然,然后大悟,面上露出惶恐不安之色。
  赵和也一改此前和颜悦色,责备他道:“红衣师,你为何与外人勾结,共同为难我呢?”
  “实在……实在不知师弟……不知贵人就是赤县侯、秦国副使,贫僧有罪,贫僧有罪!”
  红衣僧此时哪里还敢嘴硬,自己的老底都被赵和摸去,若是嘴硬,必然是要吃眼前亏的。他只想着先应付好赵和,想办法脱身,然后再徐徐图之。
  赵和自然知道他打的是什么主意。
  赵和叹了口气:“红衣师,我方才不显露身份,便是怕你不敢对我口吐真言,如今我又以真实身份见你,是想着要与你商量,在于阗如何做,才能让浮图教受益……请问红衣师,如今于阗共有多少寺庙,多少信众?”
  红衣师不想回答,但刚才在寺中时,赵和早就从他口里套出了数字,因此只能重复了一遍。
  浮图教传入西域的时间比起传入中原要长,在西域经营也有百余年,因此传播得极广,在于阗国中,约有三万信众,僧徒两百余人,分布在大小六座寺庙之中。
  “太少,太少啊。”赵和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浮图教入西域百余年,才只有这点成绩,我恐那光明教会成为浮图教的前车之鉴啊!”
  他这话说出来,红衣师眼睛一睁,不由怦然心动。
  虽然浮图教颇得于阗王室支持,但这支持还是有限的,若是秦人肯支持浮图教在西域传播,那么……浮图教为何不支持秦人?
  他正转着心思,赵和又提起浮图教在西域其余各国的情形,各国情况与于阗都差不多,有的好些有的差些,但大概就是十分之一左右信众的样子。
  “鸠摩什上师一直有个梦想,便是推动建立人间浮图之国,大秦地域广阔,诸子百家争鸣,浮图教有劲敌,故此难以推行。但西域诸国,国小人少,并无深智之士,正好可以建立浮图!”赵和看着红衣僧:“如今我已经控制于阗,想要借于阗之力,建一二浮图之国,以红衣师为上师,行轮转不灭之法……红衣师以为如何?”
  饶是红衣僧心思深沉,这一刻也不禁面露惊喜之色。
  浮图教中有轮转不灭之法,也就是所谓转世之说当初鸠摩什说赵和是他弟子转世,便是依据此说。所谓上师转世,浮图之国,就是以浮图教上师为某一国之国主,择其转生之童取代之——这可是浮图教梦寐以求的“盛世”。
  “何不是于阗?”红衣僧总算还有理智,反问道。
  “于阗不成,大秦要掌控此地,总不能让公主居于上师之下。”赵和面露苦色:“红衣师,莫要为难我。”
  若赵和说于阗可以,红衣僧肯定不相信,但他说于阗不行,红衣僧反而信了他有意建立上师治世的浮图之国了。
  两人又讨论了一番轮转不灭的道理,红师僧不知道赵和曾听莲玉生说过浮图经,只觉得赵和所知极精,不是有大智慧大觉悟者不能如此,如此精研浮图教旨,毫无疑问是浮图信徒。因此他心更是激动,而赵和也只是开了个头,却不说如何去建浮图之国,让红衣僧心痒难熬,最后忍不住主动道:“贫僧知道于阗各处叛逆之事……”
  “叛逆不过小患,红衣师放心,这些叛逆这中,有我特意安排之人。”赵和徐徐说道,然后补充道:“此事红衣师莫要声张,千万别让叛逆有所知晓,我正要待他们统合起来,然后发动我安排之人,将其一网打尽!”
  红衣僧吃了一惊,心念转动,忍不住又问道:“不知智深师弟安排之人是谁?”
  他又顺竿子爬,称赵和为师弟,赵和也不否认,反正莲玉生当初称他为师兄他也没否认:“不是信不过红衣师,实在是事关重大,红衣师只要知道,女王迟早还是要回大秦的,到时会择一于阗人为于阗王,谁最有望为此于阗王,谁便是我安排之人。”
  红衣僧喉结动了动,想起叛乱的诸人,除了那银州城的银州王妃,好象别的势力都有可能会继承于阗王位。
  不等他深思,赵和又和他谈起浮图之国当如何行政的问题上来,赵和自然是知道如何治理国家的,但红衣僧却不知道,听得赵和将浮图之法与治国之政结合起来,说得头头是道,红衣僧只觉得如痴如醉,恨不得立刻有一浮图之国让他施展手脚,按照赵和所说去治理一番。
  “今日相谈,尚未尽兴……”待到天夜渐晚,赵和有些惋惜地道:“我这边俗事烦琐,也不知何时才有机会,再与红衣师倾心相谈啊。”
  红衣僧也知道,赵和不可能天天都和他谈这个问题,他若有事,此时不说,那以后再找机会就难了。他当即问道:“贫僧在寺中所说,于阗宽待浮图之事……”
  “放心,免税、善待,尽皆不会少,不过……红衣师,也请浮图寺念在我的份上,莫要再做令我为难之举。”赵和苦笑道:“待此间事了之后,自有布施。”
  红衣僧也没有指望只是一次对话就获得太多的好处,他觉得现在开了个好头,因此合掌告退。回到寺中,几位僧长在一起密议,有僧长便问是否站在大秦这边,红衣僧用看白痴的目光看着他道:“你傻啊,那位智深师弟虽然是浮图信众,却终究是个秦国大官,我们浮图教如何能骤然站在他这一边——我们浮图教,只能站在胜者一边!”
  “那还要不要鼓动信众,不与之合作?”那曾经为难过赵和的锡杖僧问道。
  红衣僧又白了他一眼:“你也傻啊,谁知道秦人能不能获胜,我们浮图教既然要站在胜者一边,便不可得罪过甚!”
  众僧顿时愁眉苦脸,自古以来,骑墙最难,如何把握好骑墙的分寸,实在是难上加难。红衣僧倒是毫不在意,他得意笑了笑:“今日算是开个好头,智深师弟那里,我们要勤去走动,明面上得捧着秦人,毕竟如今秦人控制着这东城,暗地里与外边的消息也不要断,他们肯定需要我们打探消息!”
  他说着说着,就想到赵和所称于阗徒军中有他安排之人上来,这倒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消息,传给银州王妃,想来可以结好叛军,若是叛军能胜,他们便可以此表功吧?
第七八章、还要再提
  当浮图僧们在自己的寺庙里议论之时,女王宫中,樊令也好奇地向赵和问道:“阿和,你还真要扶植这浮图教,不怕他们知道鸠摩什是因你而死么?”
  如今赵和身份不同一般,也就是樊令这样的憨人,陈殇这样的老友,还会时不时地称呼他为阿和,就算是俞龙、戚虎和李果,在人前称赵和都是以爵位或官职相称了。
  不过赵和并不在乎这个,事实上,他觉得“阿和”这个称呼比起别的称呼更让他安心。
  因为这是他在铜宫之中的那些老师们给他取的,不,那些老师们为给他取名字曾经争个不停,一个个引经据典,彼此辩驳,最后还是郦伏生幽幽说道“看来还只有用那个和字了”,这才确定了他的名字。
  当时他已经九岁,早就懂事了,彼时尚不觉得,但现在再细想,“和”这个名字,恐怕是别人取的,交待给他的老师们,而老师们最初对这个名字都不满意,都想用自己取的名字,但争论的结果,反而是这个“和”字勉强得到众人的认可。
  和而不同,和则事兴。
  心思稍稍飘远了一些,等樊令问第二遍,赵和才回过神来,冷笑了一声:“你觉得呢?”
  “我觉得你会卖了这些浮图僧,还让他们替你数钱,叮当一文,叮当又一文。”樊令道。
  “那不就得了?”赵和笑了。
  “凡是被你算计的,都不曾有什么好下场。”樊令嘟囔道。
  赵和顿时叫屈:“这还真是冤枉我了,我是真心要扶植浮图教的。”
  “啊?”这一次不是樊令诧异了,而是石轩满脸愕然:“赤县侯,此事,似有不妥,浮图教不事生产,蛊惑人心,实在是妖言惑众,不可使其壮大!”
  以石轩的学术立场,当然是卯足了劲攻讦诋毁浮图教的。赵和听了之后,坐正身躯,微笑起来:“所以于阗国不可使浮图教太过兴盛,我大秦本土更要打压浮图教。”
  “既是如此,赤县侯为何有要扶植浮图教之语?”
  “于阗国之外呢?”赵和反问道。
  石轩恍然大悟,仔细一想,连连咂嘴,向赵和挑起了大拇指:“赤县侯思虑深远,非我所能及!”
  “其实你不是未曾想到,只是担忧浮图教势大反噬罢了。”赵和缓缓道。
  他又想起了自己那些整日彼此争辩的老师们。
  “我在铜宫长大,有数位恩师照顾我,这些恩师都是学术大师,但彼此各执一端,因此往往争执不休,偏偏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赵和一边回忆,一边解释道:“他们争到后来,往往都要我来评判,我想来想去,在十二岁那年时总算想明白了,原来老师们都没有说错,这世间事物,原本都不简单,不只有一方的道理。”
  “凡事有利便也有弊,有弊也定然有利,所谓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我们想要将一件事情的弊端祸处全部消灭那是不可能的,除非将此等事物完全消灭,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警惕和控制其弊端,尽可能利用其益处。”
  “浮图教在西域,我们想如此安排。”
  他知道石轩很快就要回国,因此细细与石轩说明自己的想法,目的也是希望石轩回国之后,在朝堂上使力,使得大秦朝堂支持他的计划。
  莫看石轩此时还只是一个区区小官,可回到大秦之后,凭借出使之劳与灭国之功,他肯定也少不得封侯,甚至可能一跃而成大鸿胪的副手,至少此后大秦朝堂在决定西域政策之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