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帝国星穹-第3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司马氏的剑技亦非同凡响,司马奂觉得自己哪怕不算当世第一流的剑客,也应当在二流了。
  故此突前之后,长剑出鞘,向着他记忆中的赵和方向便冲了过去。
  只不过才向前冲了两步,他的动作便因为一只有力的手伸来而僵住。
  他看到原本紧随在赵和身后那个蚕眉长须的红脸汉子,不知何时下了马,出现在他的面前,只是单臂伸手,便将他的咽喉死死扼住。
  而赵和身旁,一个昆仑奴举着盾牌,挡住了匣弩中射出的三枝箭。
  另一个有胡人血统的汉子则已经出现在他的身后,一伸手将他的儒服扯开,露出缚在背后的匣弩。
  “勇气可嘉,这具匣弩也做得相当精妙,想必不是你们司马氏能够造出的,墨家?还是鲁班弟子?”赵和道。
  在他问问题时,解羽也松了手,司马奂被扔在了地上,一边咳嗽,一边讶然地望着赵和。
  赵和经历刺杀,问的竟然不是主谋者为谁同党者几何,却去问一件刺杀的工具?
  难道是想凭此顺藤摸瓜,找出更多的反对者么?
  想到这里,司马奂挺着胸,昂然道:“你休想从我这里得到任何线索,我今日来此,早怀必死之心!”
  赵和一笑:“我自然知道你是怀有必死之心来的,你就算侥幸得手,能将我刺杀,又岂能逃过我这些属下的击杀?”
  他说到此处,扬起眉来,看着前方:“我对你的幕后指使与同党也无半点兴趣,你是司马家的人,这笔账我自然就会算在司马家身上。我有些遗憾的是,为你造匣弩的巧匠,无论是出自墨家还是鲁班弟子,只怕都已经被你灭口了——他的技艺,原本可以给大秦带来更多的好处,而不是用在刺杀之上。”
  “你这般必死之心,也原本该用在为大秦守疆拓土,而不是用在刺杀我上面——说起刺杀,你可知火妖?”
  此前司马奂一直插不上嘴,因为赵和说的话语虽是不重,却字字诛心。但赵和提起火妖,他终于觉得有了反驳的机会:“不过是万里之外的蛮夷贱种罢了,你借火妖之名,行纂逆之事,以为天下人都是傻子,看不出你的用心么?”
  “所以你的眼光就这一点点了,你的刺杀之技,与火妖的刺杀之技,还相差甚远呢。”赵和又最后看了他一眼:“你所知道的危险,比起火妖可能带来的危险,也还差得甚远……”
  说完之后,赵和催马继续前行。
  自然有兵士来将司马奂缚住,无论赵和多宽厚,这种当街刺杀之举都必须严惩,否则仿效者就会络绎不绝。
  “赵和,赵和,奸贼!”司马奂没有想到自己会被如此无视,在呆了呆之后,便大叫起来。只不过他辱骂之声还未说出第二句,便被军士又泥土塞住了嘴巴。
  “今日当真扫兴!”揪住他的一名军士骂道:“将这厮剥光了,缚在树上!”
  没有得到命令人,也们不能直接处死司马奂,但出身于底层的军士,有的是办法折辱这位世家大族出身的子弟。不一会儿,司马奂便几乎因羞昏厥,他被剥得精光,缚在一棵大树之上,周围尽是指指点点的声音。
  赵和继续前行不到百步,御道之旁,突然间又有一群人鼓噪起来。
  “赵都护,司马氏有罪那是司马氏的事情,你不可牵连无辜!”
  “赵都护,世家大族乃是天下根本,你切莫自误!”
  “天下英杰出我辈,赵都护欲成大事,便须识英雄尽英雄!”
  赵和眼睛微微一转,又看向身边的田珍,露出似笑非笑的神情。
  田珍此时脸上已经没有半点血色,开始厉声喝斥起来。
  若说出一个司马奂还只是偶然事件,这里又有这么多人对赵和鼓噪,足以说明他这个咸阳令的控制力太弱了。
  哪怕如今咸阳处于军管状态之下,他手中的衙役也还有不少,御街两旁维持秩序的人里,便有相当一部分都是这些差役,可仍然让这群胡言乱语的家伙接近过来,这责任他怎么也推不掉。
  田珍怒喝之睛,那些衙役们终于行动起来,棍棒交加之下,打得那群鼓噪的人抱头鼠窜。
  他们虽然多数都佩剑,却无一人敢拔剑而出。
  “是国子监里的那些世家学生。”见局势得到控制,田珍这才勉强笑着对赵和解释道。
  这同时也是在推卸责任:这件事情,并不只是他田珍一人的责任,那些世家大族们脱不了干系,而国子监的官吏老师们同样也跑不掉。
  “滥竽充数之辈,也能入国子监?”赵和对这些人就更没有兴趣,抛下这样一句话之后,便又继续前行。
  连为自己的理念拔剑的勇气都没有,九姓十一家为代表的世家大族们或许还可以凭借祖辈的余荫支撑一两代人,但一两代人之后呢?
  特别是看到这些人当中,还有在脸上涂脂抹粉者,赵和更是满心厌恶。
  “让人将他们看管起来,到时与他们本族一起送往东海四岛去。”赵和抛下这一句,算是对这些人有一个了结。
  而此时,他也终于走到了长乐宫仪门之前。
  那些翘首相盼的文武官员,终于看到了他。
  “啊……”望着赵和越来越近的身形,向歆突然发出惊呼之声。
  在距离他不远之处,安忍瞄了过来,嘴角边突然浮起一丝嘲意。
第五章、表态示威
  在可谓万众瞩目之下,赵和于长乐宫仪门之前下马。
  前些时日城中动荡的痕迹,在长乐宫这里已经荡然无存,赵和看着宛如一新的仪门,看着一双双盯着自己的眼睛,他微微颔首。
  聚拢在此的文武与致仕官员,数量足有五六百人,他们当中,当然有相当多的都是私心极大私欲膨胀之辈,但同时,他们当中也有不少能力、德行足以胜任重要职务者。以前,大将军曹猛与丞相上官鸿负责将合适者提拔到正确的位置之上,但在上官鸿死后,整个朝堂就乱作一团,动荡相续,意外连连,人事任免甚为草率,乃至有大量滥竽充数者混入其中,特别是九姓十一家在司马亮之时得以大用,哪怕经过一遍清洗,这些人中,只怕也还有一半左右,与九姓十一家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
  最难识者,人心是也,赵和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认清这些人的人心。
  他手握剑柄,大步走入仪门,而满朝文武公卿,便跟在他身后,也走入仪门之中。
  门上的李果看到这一幕,几欲仰天长啸。
  不过当赵和穿过仪门,迈上前殿的台阶之时,终于有了异样的声响。
  十余名混杂在文武之中的官员,突然间上前冲来,虽然被军士拦住,却还是引起了一阵混乱,也让赵和的脚步停了下来。
  赵和侧脸看去,这些官员都有些面熟。
  “赵都护,你今日欲以何等身份上殿?”其中一人厉声喝道。
  “是以大秦忠臣、北庭大都护之身上殿,还是以乱臣贼子、谋朝纂位之人上殿?”另一人又叫道。
  “嬴氏扫六合、一四海,平离乱、定乾坤,天命尚在!赵都护,你今日到此,一定要好生想一想!”第三人叫道。
  “诸位累受我嬴氏之恩,当作忠义之士,勿为悖逆之助!”第四人又叫道。
  赵和顿时想起来这些人是谁了。
  嬴氏宗室。
  始皇帝时对待宗室颇为刻薄,圣祖皇帝向有仁厚之称,对于宗室却也管束甚严,不过在此之后,宗室滋生,他们的待遇渐渐提高,直到烈武帝时,又一次打击宗室,因此朝堂重臣之中,宗室数量并不多。
  但这不意味着没有。
  在曹猛之时,因为大宗正是五辅之一,宗室作为一支牵制曹猛的力量而得到强化。咸阳之乱后,宗室又再次受到打击,所有的要害职位中都没有了他们。嬴吉诛曹猛之后,又开始提拔宗室,司马亮驱走嬴吉,却坚持了他这一政策,故此宗室中出任官员的人又多了起来。
  不过都是些清贵闲职,没有实权,更无军权,这倒让他们在近来的动荡中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今日赵和召开大朝会,他们也受邀而来。
  他们成了赵和的第一批反对者。
  赵和确认他们的身份之后,摆了摆手,拦住他们的军士便将他们放开。
  他们近到赵和身前十余步处,面对手按剑柄的赵和,不自觉地又停住脚步,不敢继续上前。
  “赵都护……”
  其中一位最年长者呐呐开口,多少带着些惧意。
  “方才你们的问题,我都听到了,我只回答其中一个问题。”赵和见他嚅嗫难言,笑着说道。
  那嬴氏老者脸色凝重,等着赵和继续往下说,赵和却转过身来,对着围观的百官,然后提高了声音:“今日我不是以大秦北庭都护府都护之身来此。”
  嬴氏尽皆变色,百官神情各异。
  “今日我以大秦一人身份来此。”赵和接着说道。
  说完之后,他便转身继续前行,再也不理会那群嬴氏宗室。
  嬴氏宗室在一愣之后,既觉得气愤,然后又觉得有些释然。
  毕竟,赵和虽然否认了大秦忠臣的身份,却也没有自认纂位者,或许……过会儿事情还能有所变动?
  赵和大步走入长乐宫正殿。
  他抬头望去,正殿最里面,那高高的御座如同十年前一般。
  十年之前,他就在这大殿中击杀了嬴迨、晃冲之,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大秦的方向。十年之后,他又来到这里,再次改变大秦的方向。
  他没有停步,直接走了过去,一直走到御座前的台阶处。
  百官跟了进来,各寻班位,目光却紧紧盯着他,看他会不会走上去,然后直接坐在那御座之上。
  赵和直接走了上去,但却没有坐下来,而是站在御座之前。
  他转过身,望向百官。
  百官屏吸凝神,无一人言语。
  赵和也没有说话,因此长乐宫大殿中,虽然挤进来数百人,却一时间静悄悄的,针落可闻。
  然后大殿外,一位力士猛然击鼓。
  鼓声三响,表示朝会正式开始。
  “今日与诸位相聚于此,只因国家不幸,板荡不休,百姓遭难,无人可抚。”赵和的声音在鼓声停后响起:“如今,外患陈于边域而内忧起于京畿,朝廷权威失尽,外臣聚众观望,长此以往,家国皆危,大秦必亡!”
  百官们悄悄相互使着眼色,这些看似大义凛然的话语,能够唬弄一般黔首与热血之徒,对于他们这些官场中浮沉多年的人来说,却没有太大的用处。
  无非就是想借此为自己争取大义的名份罢了。
  “我知中原之乱后,自西域起兵来此,昼夜兼程,幸哉及时。如今乱虽已起,祸尚可制,诸公皆朝廷大臣,德才之士,收拾如今局面,有何教我?”
  无一人出声,此时此刻,无论是怀着什么心思,众人也都明白,没有确定赵和心意之前冒然出声,好处未必有,罪名却少不得。
  “诸位出声之前,我在此与诸位相约一条。在今日大殿之上,只要非胡搅蛮缠迁延误事,凡有所言,皆无罪责,哪怕是骂我赵和乱臣贼子,亦不罪之!”赵和见此情形,不得不又说道。
  人心最难收拾,他很清楚这一点,哪怕他现在实际上控制住了咸阳城与京畿,甚至可以说已经控制住关中、正在接手整个中原,但他仍然没有将此处人心尽数收纳。
  他希望能够在不触及原则与底线的情形下,尽可能获取更多的支持,毕竟他接下来要面对的敌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