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星穹-第3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非昏花的老眼盯了他一下:“陛下便是称朕,想来赵和也不会怪罪,若他要怪罪,陛下如何能生至此处?”
嬴吉哈哈大笑:“那倒也是。”
他口中笑出声音,但脸上却没有半点笑的表情。
“太尉,有一件事情,我百思不得其解。”笑声停后,嬴吉微微俯下身道:“阿和对我说,短时间之内,他不会称帝,他要先完成三个目标,之后再为天子,第一是先统一天下,第二是安顺民心,第三是消除外虏……他为何会如此呢?他称天子,拥大义之名,再号令天下,岂不更好?”
这个消息,李非还是第一次听到。他最初时也是愕然,但旋即捻着胡须深思起来,越是思忖,他的眼睛便瞪得越大,到后来,他猛然用掌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原来是这样,原来是这样!”
嬴吉抿了抿嘴,等待着李非的解释。
“陛下,赵和这是要为太祖啊。”李非看了嬴吉一眼,感慨地道。
嬴吉其实很不错了,颇有烈武帝之风,只不过他处在积重难返的时代,又稍稍急躁了些,故此才会落得这样的下场。但此时听到赵和不急于称帝的消息,李非不能不感慨,虽是同父兄弟,嬴吉的器量与思虑,和赵和比相差甚远。
正如他所言,赵和是开国太祖之类的人物,而嬴吉最多便是中兴之主罢了。
“这是何意?”嬴吉果然不太明白。
“赵和此举,目的有四。其一,是以退为进。他所行之举,本质上仍是逾越逆反,但他不称帝,以此昭显公心,多少能够挽回一些声望。不过,以老臣所见,这只怕是赵和最不重要的那个目的。”
“他目的之二,则是分化众敌。陛下,赵和虽然兵强马壮,但是天下不服之人众矣,若他称帝于咸阳,天下群雄必聚而攻之,他如今所据之地,西域遥远且人财皆缺,陇右兵强却无钱粮,关中虽富,如今却受损极大。若群雄合纵讨之,他亦是独力难支。如今他既未称帝,那么群雄之中称王称帝者必众,哪怕非是嬴氏出身,要么给自己伪造宗谱谎称嬴氏,要么也要扶植一个傀儡出来以争夺此大义之名。但人人皆欲称帝,彼时你亦是天子我亦是天子,如何能同心协力,共讨赵和?”
李非分析赵和的第一个用意时,嬴吉有些不以为然,但说到赵和第二个目的时,嬴吉目光就连连闪动了。
李非不愧是在大秦的最顶层呆惯了的,他看到的地方,与一般人看到的不一样。
赵和虽不称天子,但他的权力甚至大过一般天子,不居其名,而处其实,看似将大义之名拱手让出,实际上却是丢出一块肉骨头来让群狼内讧。肉骨头虽然可惜,但迟早还是会被他夺回来,现在无非是利用一下罢了。
“赵和目的之三,是……是借此将暗藏的反对者尽皆搜出来,将那些不能坚定与他同行者皆推出去。他不称帝,群雄并起之下,那些不赞同他的人,自然四处择君,如此一来,待他大胜之时,这些人便被扫荡一空。”说到这里,李非看了嬴吉一眼。
他已经知道嬴吉将远涉东海,因此此时他心中嘀咕,那些反对者赵和或许还会留一条命,但最后少不得和嬴吉一般,也被打发到东海的岛屿之上吃海鲜去。赵和欲开拓海疆之意图已经很明显,但秦人重土难迁,将这些反对者找出来,然后把他们流放到海岛上去,对赵和来说,是某种废物利用吧。
“那目的之四呢?”嬴吉又问道。
“目的之四,便是老臣此前所言,他欲为太祖了。”说到这个,李非更是精神一振,神情既是期盼,又有些不舍:“陛下,老臣此前与陛下曾多次相议,都觉得大秦至此积重难返,诸事纷扰有如乱麻,陛下就是有维新变法之心,亦无从下手。赵和暂不称帝,清洗朝野,正好可以除积弊、变旧法、定新制……陛下恕老臣直言,他器量之大,陛下难望其项背啊。”
嬴吉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所以朕败了,他胜了。”
李非说到这里,只觉得心痒难耐。
他这般年纪,原本倒了激流勇退之时,但是正因为心有思虑,欲大行法家之道,故此才会和赵和一拍即合,共同对付曹猛。在赵和败后,他失望透顶,想着要么一死要么就回家安养残年,但此时听到赵和暂时不欲称帝的消息,他那老迈的身躯之中,竟然迸发出一种少年人般的渴望。
他要去咸阳,他要去为赵和效力,他要参与这一次改朝换代,留下影响数世甚至十世的制度!
这是法家学者人生最大的愿望!
烈武帝时,他本以为自己有希望实现这个人生抱负,但是上官鸿死死地压他一头。烈武帝去世之后,身为五辅之一,他又被曹猛盯得紧紧的。嬴迨与晁冲之政变之时,他不是没有心动,但是因为嬴晁二人将他撇在外,他才与曹猛一起愤而发击。在上官鸿死后,他自知自己无法维持与曹猛的平衡,故此才会冒险与嬴吉联手,再利用九姓十一家,一举诛杀曹猛。他以为终于到了自己的时代,可那个老乌龟一般的司马亮却又横生枝节,让他前功尽弃。
若不是他生性坚毅,这样的打击都足以让他气死。
现在,他觉得自己似乎又看到了希望。
“陛下,恕老臣不能随陛下出海。”心念一转之下,李非再次向嬴吉深深拜了下去:“老臣老矣,鲸波万里非老臣用武之地,还请陛下恕罪。”
嬴吉也是聪明人,从李非这一句话中,就猜到了他的意思。
惊讶于此老痴迷权势之余,他也不禁佩服对方老而弥坚。
“太尉……太尉与朕携手多时,今朝一别,再无相见之日,朕心中实在不舍。”想了想,嬴吉用眼角余光瞄了一下在自己旁边有如泥塑的几名护卫,然后继续道:“只不过太尉既是心意已定,朕也不多说什么了。阿和那边,太尉可要朕写一封信么?”
李非目光闪了闪:“不必劳烦陛下,老臣当初与赵都护亦有些许旧谊。”
他既然决意要投靠赵和,自然要和嬴吉做彻底的切割,若拿了嬴吉的信去找赵和,反而不美。
“太尉还有何事可以教我?若没有,太尉请自安吧。”嬴吉见他如此,心中生出厌恶,因此冷淡地道。
他此时也没有什么可以顾忌的,李非自然明白他为何失礼,不由微微一笑。
“陛下,老臣确实还有几句话。”稍稍犹豫了一会儿,李非道。
嬴吉已经不想听了。
他摆了摆手:“朕已经倦了,若有话语,卿不防写书信与我。”
说完之后,他径直起身,向着后边行去。那几名护卫的军士,也站了起来,寸步不离地随在他身后。
一时之间,函关中的这间屋子里,只唯李非一人在此。
李非脸上的笑容却不减,他伸手端起面前的茶杯,举到唇前轻轻嗅了一下。
但却没有喝——很多年以来,他在外都是不饮不食,唯有回到确认安全的宿处,才会喝点吃点。
今日他也不想破例。
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之后,李非缓步走了出去。隐约听到了嬴吉的声音,似乎是在与人博戏,李非摇了摇头。
“陛下,其实赵都护不称帝,还有第五个目的,彼时我没有说与你听罢了。”他穿好鞋,缓步向外走,心中如是想。
“所谓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不称帝之举,让天下真正才能之士看到他的器量与远略,当庸碌之辈为着眼前蝇头之利而争斗不休时,他已经在看着数十年乃至数百年之后了……那些对当今失望的隐士,那些怀才不遇的遗贤,在得到消息之后,只怕会纷纷奔入咸阳!”
想到这里,李非喃喃自语:“老夫老矣,却还能……还能与年轻人争上一争!”
第九章、无信不立
李非看出了机会,而且他很清楚,天下聪明智慧之士多得很,能看出赵和用意的,绝不只他一个,因此,他必须赶紧赶往咸阳。
载着他的马车,在数十名亲随的护卫之下,向着咸阳飞奔。
不过他毕竟年迈了,因此出了函关三十余里,他就让马车在驿亭停下来,自己下车休息休息。
此时天色已经到了傍晚,外头在下小雨,李非独坐驿亭的堂前烤火。他毕竟曾经是这个帝国最重要的权力人物,因此驿丞在旁殷勤地侍候着,李非望着正在滴水的屋顶,开口问道:“依国朝之制,驿亭每年都当检修,你这里怎么破成这模样?”
“李公,非是下吏怠慢,实在是因为朝廷拨不出钱来。”那驿丞叹着气道:“下吏已经有三年未曾得到驿亭修葺之资,便是下吏的俸禄,也都要拖欠半年才能发放。故此下吏除了看守驿亭之外,还种了几十亩田,唯有如此,才能支撑下吏和属下的生计……也只是勉强温饱罢了。”
他说到这,又叹了口气:“今年兵荒马乱,下吏田里的粮食不知被谁割走了,下半年当如何过,下吏正头疼呢。李公是数朝重臣,此次入咸阳,必然是要大用,还请李公为我们这些驿丞请命,再这样下去,下吏倒还好说,可底下的驿卒……”
他话还没有落,外边一个驿卒就冷笑起来:“彭三,你求他有何用,我们这般处境,可不就是他们弄的么?”
李非向那人望去,那个浓眉虬髯,头上戴着一顶毡帽,身上的衣裳补丁打着补丁。虽然骨架高在在,但他却很瘦,只是一双眼睛,却亮得让人害怕。
他看李非的眼神极为不善。
李非心中大怒,瞪着他道:“你们这般处境……”
他原本想要喝斥其人的,但心中突然一动,话到嘴边,又改换了:“你们这般处境,确实艰难。我看你是一壮士,是否愿意随老夫去咸阳,到咸阳之后,老夫定然为你讨个出路。”
那大汉听得此语,讶然道:“你是说我?”
“正是,壮士贵姓,何处人士?”
“我……我……”
那大汉犹豫了一会儿,然后声音稍小了些:“小人姓高,名迎,乃是上郡人。”
“我听着你的口音,也不象是咸阳附近,原来是上郡……上郡人怎么来到这里当驿卒?”
“当初青狼羌谋乱,上郡为其所害,虽然旋即为赤县侯所平,但小人的家没了,只能当兵吃粮。”高迎偷偷瞅了一眼李非:“李公当真要提拔小人?”
他倒是能屈能伸,方才还倨傲无礼,如今就变得恭敬起来。李非笑着道:“老夫虽然已经去职,但举荐一两个小吏还是可以的。”
高迎翻身下拜,再三感谢,李非捋须微笑,勉励了几句。驿丞看得眼热,但见李非始终没提自己,正琢磨着要不要跪下恳求,就在这时,外头传来了马蹄之声,紧接着,驿亭的大门被砰砰敲响。
“去看看是什么人。”李非向驿丞示意道。
驿丞出去问道:“什么人?”
“朝廷使者,快开门!”
“朝廷使者?”李非心中微微一动。
不一会儿,门被打开,两个大汉走了进来。他们见到端坐堂前烤火的李非,微微一愣,一人忙行礼道:“竟然是太尉在此,小人吕昭,拜见太尉。!”
李非却不认识他,略一犹豫:“你是何人,为何认得我?”
“小人原是南军中的下吏,曾在太尉手中听令,故此认得太尉。”吕昭答道。
李非“哦”了一声,心中闪过一丝尴尬。
当初曹猛掌北军,他掌南军,司马亮之乱中,北军与南军在咸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