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帝国星穹-第4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随着曾灿的命令,自有人牵来一匹白马,那马的两侧,都负有箱箧。
  诸葛瑜也不拒绝,又是一拱手,然后牵马缓步离开。
  望着他的背影,曾灿身边有亲卫低声问道:“将军?”
  “放他走吧,他既然无意仕途,又何必强求?”曾灿哼了一声。
  在他心里,还有另一个想法。
  嬴祝派人去杀为他出谋划策的诸葛瑜之事,如今不算天下皆知,但也已经该知道的都知道了。他曾灿若是再派人去抓或者杀不愿受举荐出仕的诸葛瑜,成了没有什么利益,败了为天下笑,岂不将自己弄得和嬴祝一般狼狈。
  “这边呢?”亲卫又示意了一下那庄院。
  “让他们准备葬礼……派一队人在此盯着,见董伯予入葬之后再走,不必为难他们。”曾灿道。
  既然不取董伯予首绩,那留在此处也没有什么意义,曾灿有些意兴阑珊,原本以为可以弄一份大功劳,结果却只是见证了一个人的死去。
  他说话之间,诸葛瑜已经走出了村子。其人翻身上马,动作倒也干净利落,他回头望了一眼这座小小的村子,微微叹了口气。
  董伯予虽得其时,却未得其人,故此到头来病死孤村,一切功业名声皆作虚妄。他虽得其人,却不得其时,若是出仕,也不过是史笔之中的一介能吏罢了,这对于心性极高的他来说,实在没有什么兴趣。
  倒不如隐居于乡野之中,做一个安分守己的农夫呢。
  催马行了一段距离,此时村子已经被山林掩住,山中雾气渐起。诸葛瑜忍不住以手击股,然后昂首唱了起来。
  “混混之水浊,可以濯吾足乎?泠泠之水清,可以濯吾缨乎?昭王台上黄金无,牛山三尺埋夷吾,锦绶金印人所爱,独喜南窗数棵竹……”
  他歌声之中,迎面却是一队人马狂奔而来。山路狭窄,他便避到一旁,见其中一人匆匆勒马,向他扬声问道:“先生可见一将军?”
  “若你寻的是曾灿曾将军,他就在后边村中。”诸葛瑜道。
  那人抹了抹汗水,虽然有意与此人结识,但如今却没有心情。他们一行继续纵马向前,不一会便到了村中,早有军士喝问,此人便翻身下马,拱手道:“海昏令陆雅求见曾将军!”
  曾灿就在军士之中,听到此人自称海昏令,当即一笑:“贵令这官职,是何人所署啊?”
  “卑职之官,乃大秦所署。”陆雅道。
  他答得巧妙,曾灿也不为己胜,马鞭一指:“贵县来见我,有何事情?”
  “卑职正要禀报二事,一是县中户籍图册财库,已然封存,只待将军遣人接收;二是逆贼嬴祝行踪……”陆雅说到这里,稍稍停了下。
  曾灿却没有多少兴趣。
  嬴祝别的本领没有,跑得倒是挺快的,对方此时,应当已经离开了海昏。但他如今时穷势孤,已经成了无根之木,跑不掉的。
  “此山何以名为区山啊?”曾灿问道。
  “呃,因为楚将区岌于此隐居,故名区山……”陆雅自然知道这个典故。
  “改了吧。”曾灿道。
  陆雅没有想到自己急冲冲跑来见曾灿,结果对方却是如此反应,不免摸不着头脑。
  “这区岌不愿为大秦效力,岂可以其姓氏为山命名?”曾灿淡淡地道:“若是人人都效其事,大秦哪里还有人才可用?”
  陆雅抹了抹汗水,一边猜着曾灿的真实想法,一连点头应是,然后他福至心灵:“既是将军为其改名,不若改为曾……”
  “笑话,此山云雾缭绕,便叫云居山罢!”曾灿却还没有膨胀到这个地步,当即打断此人马屁,然后哈哈一笑,也不管那海昏令会有何等反应,按剑上马,扬长而去。
第五八章、主君如此
  董伯予死于一山野小村之中,死得默默无闻,其三姓护卫亦就此安顿下来,居住在改了名的山中为董伯予守墓。而在董伯予的遗言之中被刻意忽视掉的嬴祝,此时则铁青着脸,冷冰冰地看着自己身前的部下们。
  此时是十月,江南虽然还不是顶冷,可比起北方的干冷,江南的湿冷则是别有滋味。哪怕嬴祝已经在这片潮湿之地生活了十年,仍然觉得阴湿刺骨,不得不将身上的皮裘裹得更紧一些。
  比起身上的冷,他的心里自然是更冷。
  好歹也曾占据三郡多的地界,好歹也为自己又争了三年皇帝之名,好歹也曾经有十万兵马,好歹也统治过数百万之民。可现在,他却是狼狈不堪,身前就只余这不足万人,而且这不足万人的队伍之中,大多数还不是他的嫡系,而是属于九姓十一家。
  “陛下,可要稍事歇息?”
  随侍在他身边的一位臣僚注意到他的神情,关切地问了一句。
  “不必,朕不累……倒是陈卿,你们辛苦了。”
  “臣等与陛下乃是一体,共荣共损,谈不上辛苦。”那臣僚低声道。
  他神情也有些苦涩。
  身为九姓十一家中的陈氏之子,这位陈偍一声名声不显,莫说比什么谢家宝树、王氏庭芝之类的人物,就是在陈家,他也被认为是平庸守成之辈。但是经过这些年的折腾,那些名气大、才华高的,不是被自己玩死了,就是被赵和赶到海外孤岛上去了,反倒是他这个一直没有什么名声的人,最终坚持到现在,甚至成了如今九姓十一家的扛鼎之人。
  有什么办法,九姓十一家老的老少的少,死的死跑的跑,他若不出来将众人之力聚于一处,只怕立刻要星散云消,不仅遂了赵和之意,而且历代祖先们几百年的心血全部要化为乌有。
  想到这里,陈偍又望了嬴祝一眼。如今九姓十一家残余的力量已然不多,众人还能够聚在一起,靠的不是陈偍个人的能力——陈偍对于自己的个人能力也有很清醒的认识。故此,众人还离不开嬴祝这棵树。
  “陈卿,朕是不是错了?”嬴祝心思翻滚,忍不住问道。
  他问的是对待董伯予之事。
  此事别人不知,但陈偍却是知道的。
  董伯予的下落,是嬴祝有意放出去的。
  在嬴祝想来,董伯予与他一样,都是赵和必得之人,因此,放出董伯予的下落消息,肯定能够分散追兵的注意力,甚至阻滞追兵,给自己争取到更多的逃亡时间。事实上他也没有想错,在得知董伯予隐藏于山中之后,原本乘船追他的曾灿,甚至亲身登岸,去到了距离缭河有数十里远的山中,来回便浪费掉了一天的时间。
  这一点,在看到董伯予之后,曾灿便明白过来。而董伯予在临死之前,也猜测到自己行踪是如何泄露的,不过嬴祝与他君臣一场,哪怕嬴祝做出这样的事情,董伯予也没有出一字恶言。
  或许董伯予心里还有些高兴:哪怕自己死了,也能够为自己效忠的主君做出一点贡献。
  只是此事缠绕在嬴祝心中,让他甚为愧疚。这些年来,董伯予对他忠心耿耿,甚至可以说是呕心沥血,他先弃之于山野,后卖之予仇敌,哪怕嬴祝是个生性凉薄之人,也难免心中不安。
  陈偍却误会了嬴祝之意,他以为嬴祝所问的是南征之事。
  “陛下,南征之事,实是迫不得已,事实上董相北伐失败,我方便唯有此一条生路了。”陈偍心里思思念念的还是南征,只有南征,才能打下广阔的土地,让九姓十一家重新掌握大量的田地,然后凭借这些田地积攒财富,积蓄力量。
  他此时已经不想着向赵和报仇这么荒谬的事情了,他想的就是给九姓十一家找个出路。原本九姓十一家可以有条出路的,听从赵和的安排,老老实实放弃一切家产,跑到东海的岛上去重新开拓。但九姓十一家不甘心,他们不愿意束手就擒,因此才有嬴祝起兵之事——只不过现在想起来,这一切也是赵和意料之中,他原本就想借着嬴祝的旗号,将九姓十一家这些反对者聚在一起,然后一网打尽。
  事实证明,赵和做到了。
  若九姓十一家老老实实退出中原,他们原本在中原还会留下许多无形的财富:那些受过他们恩惠的底层官吏,那些四处蔓延的人际关系,甚至那些九姓十一家的轶事典故。但是,当他们全部聚拢在嬴祝旗下之后,这些力量就化暗为明,曝露在赵和的刀锋之下,赵和仅用三年时间,便可以解决掉原本可能花上三十年也解决不掉的问题。
  “都道赵和不欲多作屠戮,但他哪里是不愿多作屠戮,他分明是要刨根挖底,斩尽杀绝啊……”陈偍继续说道:“陛下,此次南征,切不可多作犹豫……臣虽愚陋,却也大致能猜得到赵和的打算,只要我们能出庾岭,他必不会穷追。”
  “何出此言?”嬴祝问道。
  “我们出了庾岭,入南海、象郡,直至日南,就等于是替赵和打通一条南进道路,对他来说构不成威胁,他落得坐享其成。但若我们露出跓足经营之态,他必会又大兵压来,不让我们有片刻安生!”陈偍道。
  嬴祝觉得陈偍的猜想有可能是真的。
  他恨恨地道:“都怪诸葛瑜这村夫……若非此人,董师不会重病,我等也不会如此狼狈。陈卿,我欲遣死士剑客,前去刺杀诸葛瑜,你觉得如何?”
  嬴祝是真心恨诸葛瑜,此时他再蠢,也清楚诸葛瑜所献的南征之计其实是不怀好意了。
  倒不是说不该南征,这南征之策,在当时情形下是只能暗中施行而不可公开的。毕竟原本江南三郡的各方势力,是面对赵和的压力下抱团取暖,大伙都没有退路的情况下,才能勉强做到团结一心。可南征之策一公开,九姓十一家就想着在日南去给自己打一大片田地、抢一大堆人口,江南大族则因为不愿意背井离乡也不愿意为九姓十一家的利益出钱出人出力,嬴祝阵营这两大支柱产生根本性的分歧,整个势力分崩离析就在所难免了。
  本地世族的想法很简单,九姓十一家这种外来户可以撑不住了逃跑,他们这些地头蛇却不愿意跟着当丧家之犬。既然如此,倒不如出卖嬴祝和九姓十一家,或许还能在赵和那里换个好价钱。故此,他们几乎毫不犹豫就打开浔阳城门,放了北军过江,而且还一路配合,所以曾灿才能进军如此迅速。
  总之在嬴祝看来,所有的责任,都是诸葛瑜的。至于自己是不是因为愚蠢而中计,是不是因为急躁而误了事,是不是因为器量狭小而欲杀诸葛瑜——这些都是不存在的。
  责任只有可能是别人的,绝对不能是自己的。
  陈偍目瞪口呆了一会儿,然后才勉强道:“陛下安知诸葛瑜身在何处?”
  “此人献此毒计,必然会得赵逆重用,想来他已经北上咸阳,邀官请赏了——他害了董师,朕如何能不替董师复仇?”嬴祝看了看左右,“陈卿,你们陈氏应当还有些势力?陈氏养了死士吧,请陈卿派一死士,为我……为董师报此仇,待事情了却之后,陈卿便是我的相国!”
  陈偍用古怪的目光看了嬴祝一眼,见嬴祝目露凶光,稍稍思忖了一会儿,然后点了点头:“既是如此,臣便勉力去做上一做……”
  “那就有劳卿了。”嬴祝大喜,然后才想到自己如今的处境,又不免有些忧虑:“庾岭隘口还有多远?”
  “距离庾岭路途尚远,陛下……”陈偍正开口说话之时,突然间前方一阵骚动,陈偍当即闭口不言。
  嬴祝听得离庾岭远,原本就心烦气躁,看到前方骚动,更是恼怒,当即喝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