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华崛起之同治大帝-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后任两江总督马贻为两人摆下接风宴,两方份属帝党与恭王党两派,所以也没有什么好聊的,可谓是话不投机半句多,这场接风宴很快就草草了事,双方也都感很累,就都各自回去了。
马贻回到两江总督府之后,就叫来了吴汝纶,说道:“吴师爷,本督此次上任,也是承蒙皇上皇重。而本督来到江宁之后,与刘军长也见了面,刘军长也是极夸赞吴先生的能力。
本督来,对两江的事务还不是很熟悉,但看到两江的变化,也知道裁大人是费了很大心力的。本督也是想萧规曹随,按着裁大人的政令继续下去,所以今后吴师爷还要多多费心才是。
同时本督上任之前,皇上也有密旨,所没有明言对裁大人遇刺一案的圣意,但本督也能看出一二,皇上对此案也应做出了相应的安排,不让本督参与其中。
但刑部尚书瑞麟与大理寺卿此定是要二堂会审凶手张汶祥,所以本督就安排吴师爷一旁多听,吴师爷可明白本督之意?”
吴汝纶原来历史之中也是一个小牛人物,马贻都说道这个份上了,还有不明白的。一是皇家第二军军长刘铭传这位总督面前推荐了自己,虽然自己与这位刘军长只见过几次面,但能够如此,也足见对自己的看重,吴汝纶心中对刘铭传也是充满了感激之情。
而这位总督马贻一看也是一位果敢之人,接受刘铭传的推荐之后,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前任总督的人就弃之不用,而是大胆的用,并拿自己当成了心腹之人。
吴汝纶立即说道:“督府大人之意,属下明白,定不会让大人失望。”吴汝纶也是直接表明,我愿意和你一起干,所以自称属下。
马贻又接说道:“吴先生,不知可否为本督再推荐几位有识之事,现本督甚感身单力孤,缺少人手。”
吴汝纶听后,也没有客套,直接说道:“现督府之中就有一位,也是裁大人的师爷,此人名叫黎庶昌,与汝纶是同窗,大人可放心而用,必不会让大人失望。”
马贻听后,非常的高兴,说道:“本督能得挚甫相助,必不负皇上所望。本督听说挚甫与叔耘同位曾大人的得意弟子,而叔耘现甚得皇上器重。现皇上也是求贤若渴,他日本府心会皇上面前举荐两位,也不负两位一身所学。”
吴汝纶与薛福成、黎庶昌、张裕钊四人同为曾国藩四大弟子,而张裕钊年龄比三人要大很多,所以三人的关系近。现吴汝纶也知道薛福成被皇上重用,但却不知道何处。但吴汝纶也是有抱负之人,也不想比薛福成低,所以听了马贻的话还是很兴奋。
吴汝纶也知道,现的皇上也是一位勇于创、锐意进取之人,这正是自己等人所盼望之事。此变革之时,又有谁不想一展心中所学呢?
而此时的两江总督马贻给了他这次机会,所以吴汝昌也很感激马贻,自己也暗下决心,一定要将此事先办好,才不能让这任的两江总督马大人看轻,同时也不给皇家第三军军长刘铭传丢脸。
因为人家刘铭传可和自己没有什么交情,平白无故的向任的两江总江督马大人举荐自己,从家也是担了干系的。到现吴汝纶也不知道刘铭传为何要举荐自己。
其实说白了很简单,这也是载淳所为,当载淳听到吴汝纶这个名字的时候,就想到了曾氏四弟子,而薛福成的能力载淳是见到了,所以相信吴汝纶也不是白给的,才让刘铭传向马贻推荐了吴汝纶,载淳其实也是想再看看吴汝纶的能力。所以就有了如今这个情况。
………………………………
第一百九十四章 刺龄案(八)
刑部尚书瑞麟与大理寺卿鲍源深到也还很是敬业,来到江宁的第二日,就开始升堂审问案情。
大堂之上,刑部尚书瑞麟坐上首,为主审,而大理寺卿坐下首,两江总督府刑名师爷吴汝纶坐一旁。
清朝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品级相同的官员,以满人为尊。就如各部之中,有满汉两位尚书一样,但都是满尚书掌印。而军机处中也是一样,本来不会指出谁是军机领班,只是按资排辈。但是却是以满官为主,即使是满官后入军机处,也是满族官员为军机领班。
到载淳之时,却是有些刻意的改变此事,如李鸿藻、胡林翼等人都为汉人,却做了户部与兵部的掌印堂官。而到曾国藩入军机处之后,是直接任命曾国藩为军机领班大臣。载淳正是要渐渐的改变,慢慢的消除满人的种种特权。
由于载淳登基之初就表现的很是强势,先是来江南平定长毛之乱,然后又强势斩杀胜保,后又去西北,战败俄国人。给人们一种给是强横的作风。同时载淳登基之时,又做了一个引子,直接任命恭亲王奕訢为军机领班,所以以后任命曾国藩之后,才能如此的顺利,没有什么人敢反对。
同时载淳还南北两地,也就是北京城与江宁城中分别创办了皇家北京国学院与皇家江南国学院,就是要重视孔孟之学,而消除自宋以来的程朱理学。让人们渐渐知道长期坚持的程朱理学的局限性。从而也是间接的否定科举制度,从而使这些大学让百姓与士人们认可。
因为孔孟之学是起源于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之时,是有锐意进取之意的,要不然早就会被淘汰了。只是武帝之时,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太之后,才使得儒学失去了竞争对手,这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而恭王党中却还遵巡老规矩,所以是以刑部尚书瑞麟为主,大理寺卿鲍源深为副手。就是因为瑞麟是满人。
待众人坐好之后,两边衙役大呼威武之后,刑部尚书瑞麟一拍惊堂木,大喝一声:“带刺客张汶祥上堂。”
听到刑部尚书瑞麟的呼喝之后,早有衙役将张汶祥带上大堂之上。只见张汶祥身带手捧脚镣,被两名差役给架了上来。这个张汶祥一看大牢之中就没有受过刑,身上的衣裳还完整无好,面色也还不错,也没有受到什么虐待。
而这个张汶祥一看就是一个朗汉子,上大堂之后,看了看堂上的阵势,毫无惧色,站大堂之上立而不跪。两旁的差役见张汶祥如此,大喝道:“罪犯见了两堂大人还不下跪?”
张汶祥听后却是将脸一仰,好象没有听见一般。见张汶祥如此,早有差役上前,照着张汶祥的腿弯之处就是一脚,张汶祥双腿一软就跪了地上。刚要再次站起来,却早有人按住了张汶祥的肩头。
刑部尚书瑞麟见张汶祥已经跪下,就说道:“刺客张汶祥,你因何刺杀前两江总督裁龄?何人是你同伙?还不从实招来,免得受那皮肉之苦。
对此张汶祥到也是很痛快,说道:“刺杀裁龄这个狗官就是我一人所为,我早就说过,好汉做事好汉当,我张汶祥也是一个响当当的汉子,此事就是我张汶祥一人所为,没有同伙。
我之所以要杀张汶祥,就是为民除害。裁龄两江总督任上为祸两江百姓,与地主乡绅们同流合污,至使很多百姓不明去处,而且很多盐运之人也都失去了生路,现裁龄又要对漕运码头下手,那漕运可是关系到十几万人的生死。
我张汶祥此为纯属就是为两江百姓除害,不能再让这个贪官再活下去了。所以我就一直的寻找机会。那日正巧狗官去了漕运码头,张汶祥就趁乱将他杀死了。此事全是我张汶祥一人所为,没有同伙,与任何人都没有关系。”
刑部尚书瑞麟与大理寺卿鲍源深听完之后,互相的看了一眼,都面露微笑,因为这样他们就可以交差了。但是又不能如此之快,来得很是草率。
所以刑部尚书瑞麟一拍惊堂木道:“张汶祥,本官来问你,是谁给你通风报的信,你怎么知道裁龄会去漕运码头。”
张汶祥跪地上,大声说道:“此事只是凑巧而矣,我已经盯了这个狗官很长时间了,即使漕运码头没有机会,别处也早晚会有机会的。”
刑部尚书瑞麟大声说道:“本官看你还是从实招来吧,你要知道人心似铁非是铁,官法如炉真如炉,到时三木之下,就是铁人本官也会让他说话的。来人,先打他二十板子,看他的嘴还硬不硬。”
早有差役上来将张汶祥按倒,水火棍就打了张汶祥的屁股之上,这个张汶祥的嘴还真硬,二十板打完之后,张汶祥一声都没有吭。
瑞麟再问,张汶祥却还是这几句话,到了后来,张汶祥凭瑞麟怎么问,还不说话了。刑部尚书瑞麟与大理寺卿如此审问几天,再也没有问出什么来。
这两人看看也差不多了,就准备这样定案了。写完结案之后,两人都上面签了字,然后就让吴汝纶上面签字,但吴汝纶却说此案疑点颇多,例如漕运码头是谁喊的那一句话,才使得漕运码头大乱,还有那个漕运总督衙门的主事为何会去漕运码头?所以吴汝纶不签字。
而刑部尚书瑞麟大怒道:“本官办案这么多年,难道还用你交吗?本来就是一件普通的刺杀案,你确要弄得那样的复杂。这件事和漕运码头又有何关系?你道是说说看。”
吴汝纶说道:“前任两江总督载淳龄大人整治盐运已经过去一个多了,都没有事,为何刚要去查办漕运之事就被刺身亡呢?”
刑部尚书一听,心中就是一哆嗦,但嘴上却说:“你一个小小的刑名师父又能知道什么,这只是赶巧罢了。你没听罪犯已经说了吗,他已经盯裁龄很长时间了吗?”
两人此争吵多时,无论两人怎么软硬兼施,吴汝纶就是不签字,后这两个人也是没有办法,说道:“你爱签不签,没有你我们两堂也照样结案。”
说完两人就不再理会吴汝纶了,而吴汝纶也没有再多停留,也离开了。
………………………………
第一百九十五章 刺龄案(九)
就刑部尚书瑞麟与大理寺卿鲍源深结案之后的第二天。两人就乘船匆匆的离开了江宁城,从长江水道转海路回京去了。
当裁龄一案的结果传出来之后整个江宁城都轰动了。因为裁龄两江之地的官声还是很好的,虽然有一小部分人还是会骂裁龄。但确实是让多的百姓有了地种,同时丰收之时,官府还会统一定价收购,避免奸商压价。
并且大部分的剩余劳动力也都有了工作,因为江宁的外围以及苏州、常州、芜湖、马鞍山、扬州、徐州、连云港、淮安、南通等地都有开发区,工厂林立,这也为很多人提供了工作的机会,从而使得很多家庭的生活都得到了改善。
其实这个时候的百姓们都是纯朴的、善良的,你对他有百般的不是,可是只要有一点,那就是让他们生活有保障,不再为三餐而愁,他们就让为你是一个好官。
而裁龄知道载淳的想法,所以确实的两江之地做了很多实事,而且还经常农忙之时,去农田巡视,也经常去工厂巡视。
其实要说裁龄愿意而为的,并且还是愿意去的,那就是江宁城中的各所大学,这些虽然不全是他的功劳,但裁龄也确实做了很多事,比如一些学子家中实贫穷无力再读下去之时,裁龄也会伸出援助之手。同时裁龄也将此种情况上书给了载淳。
载淳对此事也是很重视,直接与胡光墉将后世的助学货款给抬了出来,胡光墉也为载淳的想法而佩服,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