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中华崛起之同治大帝-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是这个漕帮之事,还是很让人挠头的。漕帮有十几万的帮众,绝大多数都是穷苦之人,所以肯定不能用军队硬来,还是要想办法化解此事才好。”

    善仁听了胡光墉的话后,很快收拾好了心情,又恢复了往日的镇静。说道:“哥哥说得很对这确是个挠头的事。应芳,两江总督马大人那边可有什么应对?”

    程廷华回答道:“两江总督马大人已经去了漕运码头,刘军长派给了马大人一个团,随同马大人一同前去了。”

    当漕运码头的工人罢工之后,两江总督马贻与刘铭传很快就得到的消息,刘铭传立刻就要派兵去镇压,但却被两江总督马贻给拦了下来。

    马贻说道:“刘军长,此事万万不可派军队前去,那些大部分人都是贫苦百姓,如果军队去了,肯定会激化矛盾的,还是让我先去漕运码头去看看吧。”

    刘铭传想想也对,但同时又想到了裁龄之事,说道:“马大人,您要去漕运码头也可以,但是还是多带一些人去为好,我就派给马大人两个团,让他们和您一起去。”

    两江总督马贻笑着说道:“刘军长的好意马某知道,但马某此去要是带人太多,反而不好。不如这样,马某带一个连的人去漕运码头,外面留一团接应,刘军长看如何。”

    刘铭长听后,想了想,说道:“这样也好,就依马大人,警卫连,速随马大人一起去,保护好马大人的安全。”

    马贻知道这是刘铭传的警卫连,知道刘铭传的心意,感激的向刘铭传统抱拳,也没有再有什么赘言,直接就向漕运码头而去。

    刘铭传马贻去后,立即传令,令其他三个师,各抽调一个旅,向江宁城靠近,以防万一。

    此时的江宁城就象是一个巨大的火药桶,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
………………………………

第一百九十九章 刺龄案(十三)

    

    北京城中,载淳正与军机领班曾国藩、外务部尚书领户部尚书李鸿藻、户部汉尚书万藜青、礼部尚书麟魁、兵部尚书胡林翼、工部尚书宝洌А⒋记淄蹀茸X、肃亲王丰华等人商议这近两天京城闹粮荒的事。

    户部尚书李鸿藻说道:“皇上,这是昨日开始,京城之中传出,说是江宁的漕粮被漕运码头的工人给抢了,这些都是运往京城中的粮食,说是已经没有了,今年京中肯定要缺粮。所都开始抢购粮食。

    而京中的粮商们又开始趁机哄抬粮价,现整个京中已经是人心慌慌了,而现通州等地的户部粮仓之中也没有多少余粮了。同时还有人暗中高价收购京中的粮食。”

    醇亲王奕譞说道:“皇上,这些个粮商十是太可恨了,要不让臣下带兵将他们都查封了,省得他们赚这些黑心钱。”

    兵部尚书胡林翼说道:“皇上,臣看此事不简单,现连机军处还没有收到消息,江宁距离京城三千多里地,这个消息也太快了一些吧,一定是有人暗中操作此事。是不是有人散布谣言,然后故意哄抬粮价,好从中谋利。”

    其他人听后也都默默的点了点头,算是认可兵部尚书胡林翼的说法。

    载淳却是一脸的平静,说道:“众位爱卿不用再猜测了,朕于今天早晨已经接到了皇家情报局的确切消息。他们只用了两日,累死了五只信鸽和四匹快马,才总算今天早上送到,到现那个送情报之人还昏迷之中。

    江宁的漕粮确实是被抢了,并且漕运码头的工人也罢工了,两江总督正漕运码头与漕运码头工人谈判,而漕运总督恒福此时却有很巧合的病了。

    这京城中的事肯定是和江宁漕运码头工人罢工商量好的,一同来对朕施压,给朕添点麻烦,好不能有精力重审裁龄一案,然后再煽动两江百姓,他们好乱中取利。同时也是对朕的威信进行打压。”

    肃亲王丰华一听,就焦急的道:“皇上,这些粮商们肯定都有存粮,此事就由微臣去做吧,将那些奸商们都抓起来,然后用他们的粮食来平抑京城中的粮价。”

    如果载淳真的同意了肃亲王丰华的建议的话,那肃亲王丰华的名声算是彻底的臭了,一个不好还会成为平复天下商人情绪的牺牲品。可见肃亲王这也确实为载淳着想。

    载淳听了,说道:“肃亲王的忠心朕是知道,但朕不会牺牲任何一位朕的肱骨之臣的。并且如果朕真得这样做了,那就会让人觉得朕的政令是朝令夕改,是会让大清的百姓寒心的。所以此事我们不能硬来。

    诸位爱卿也不用为此事太过担心,此事还没到山穷水的份上。不过这次也许是朕的运气好吧,朕从吕宋订购了一批粮米,是准备运往西北之地的,再有不到二十天就可以到天津港了。

    所以我们现是要想办法渡过这二十来天的时间。到那时,就会给那些不法奸商以沉重打击的时候。诸位爱卿,还是想一下怎么将这二十天渡过去吧。”

    诸位大臣都是一众的沉默,京城之中这么多的进姓,得要多少的粮食啊,并且还有人按中收购。

    过了一会儿,胡林翼说道:“皇上,我看不好这样,先将皇家第一军的军粮调用过来,再加上户部的京畿附近的存粮也都运过来,这样就应该能抵挡一阵了。”

    载淳听后,点了点头,说道:“朕看也只好先如此了。”

    曾国藩说道:“皇上,即使这样,按着京城中现的趋势,也就够十天之用。臣以为,我们不如……”

    待曾国藩讲完之后,载淳与诸位大臣都连称此计甚妙,就如此办。

    载淳又接着说道:“左宗棠已经传来消息,俄国人西北的疆,北部的蒙古有增兵的现象。同时皇家第七军的永山也传来军情,言东北边界之地,俄国也有增兵的迹象。看起来俄国对我大清还是不死心,我们两国必有一场大战,所以我们也要有所准备。

    现大清共有军八个军和两个**师,一共是三十四个师六十万军队,其中两个军要东南与西南之地布防,而中原之地只有两个师,而京畿与陕甘之地的两个军也不可能全部投入进去。

    与俄国之战,我们可投入兵力不足三十万,而具说俄国有正规军一百四五十万,看俄国的样子,此战他们志必得,投入的兵力不会少与三十万。如果一但与俄国陷入僵持之中,那么我们就十分的被动了。

    西南之地的法国一直与我们不睦,到时也难免会咬我们一口。但时我们的西南之地就危险了,如果再有其他国家认为有机可乘,到时我们就无兵可用了。

    到时我们内部再出现什么问题,那我们可就真的麻烦大了。所以朕决定再增加两个军的兵,同时每个军增加到五个师。不知众位爱卿以为如何?”

    曾国藩做为军机领班,肯定要第一个表态,所以就先说道:“皇上所虑甚是,臣觉得我大清的正规军也少应该保持一百万左右。依臣之见,与俄国一战当不会超过三年,所以我们也应该提前做好准备了。”

    户部尚书李鸿藻说道:“经过这几年的休养,现大清的国库也算充盈,如果投入五十万的兵力的话,我们可以坚持两年应该没有问题。”

    兵部尚书胡林翼说道:“东南、西南之地可以就地招兵,而西北、蒙古、东北之地人口较少,招兵恐怕不易。所以臣以为应该直隶、山东、河南、湖广、四川、陕甘等地招兵。”

    载淳说道:“好,既然诸位爱卿都同意扩军,那么就按胡爱卿之议招兵。令调皇家第一军副军长赴湖广,为皇家第十军军长,调皇家第二十五师宋庆部来直隶,任皇家第六军军长,调皇家第三十六师师长吴长庆任皇家第六军副军长。

    同时朕认为现的兵部也该改一改了,按欧洲之法,将兵部改为总参谋部,胡林翼任总参谋长,改为军职,军衔为大将,免彭玉麟直隶总督之职,任海军部部长,军衔为大将。免左宗棠兵部尚书之职,任陆军部部长,军衔为大将。

    同时取消师级总排列,以军为单位进行排列,如现的家第一师,改为皇家第十一师,皇家第二师改为皇家第二十一师。

    同时朕准备开始修建从北京城到瑷珲的京瑷铁路,和从旅顺的到盛京的盛旅铁路,工部要以此为重,全力修建,朕会按以前的几条铁路一样,同样入股百分之二十。鞍山的炼钢厂也已经正式生产了,正好也可以减少一部分材料的运输。”

    载淳直到此时对清朝的军队改革才算彻底的完成,诸位大臣们虽然有些惊讶,但也都知道载淳早就有此想法,所以也还都能接受。
………………………………

第二百章 刺龄案(十四)

    

    散了朝会之后,虽然对军队变革这次已经彻底完成,但载淳感到心中很是郁闷,自己这个六叔现就还好入魔一样,为了权力,已经是不择手段了,看起来自己已经不能再手软了,要想办法快解决了他才好。

    载淳养心殿中想看一会书,但总是觉得心烦气燥,就带着董海川与张文亮出了紫禁城,来到了北京城中四处闲逛起来。

    此时的北京城已经不象载淳初来之时,现到处店铺林立,由其是京津唐铁路与京绥铁路开通之后,将唐山、天津、西北、蒙古等地与北京城紧密的联系起来,西北、蒙古的水果、畜牧产品大量来到北京城,同时北京城的一些特色产品也向四方扩散。

    随着载淳政策一步步的实施,欧洲的商人与商品也大量的涌入北京城中。北京城中金发碧眼的欧洲人也逐渐的多了起来。此时欧洲的钟表、玻璃制品等相当受北城的欢迎。此时的北京城俨然成为了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

    同时载淳对各地开发之时,也吸取了后世的一些经验,由其是对环境方面的保护,开始之时,绝大多数人都不理解,只是载淳的强令之下才执行起来。但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已经慢慢的体现了出来。此时的北京城并没有出现后世类似于龙须沟的情况。

    载淳董海川与张文亮的陪同之下,慢步于北京城中,心情也渐渐的好转起来。三人转了一会,然后到了中华楼中,并没有去单间之中,而是大堂之中,找了一处相对安静的地方,坐了下来,也并没有惊扰中华楼。

    三人随便要了点吃食,一边听着周围人的闲聊,一边惬意的吃了起来。而现中华楼中所聊之事,大多都是江宁漕粮被抢之事,同时就是受到很大影响的北京城中的粮价问题。载淳侧耳顷听着,但面色却是很平静。

    载淳突然听到,说北京城中有一处粮铺,并没有和其他粮铺那样,此时猛抬粮价,而是一如继往的按照以前的粮价,再继续售粮,所以这两日都排了很长的队伍。按理说这家粮铺的存粮应该很快就卖完了,但是这家粮铺的老板也是怪,并不是随意售卖,而是每人有一定的限制,多买也不卖。

    载淳听后,心中一动,心道,现下还有这样的商人,不发国难财,还真是难得,载淳轻声说道:“这家粮铺还真是难得,一会我们也过去看看,到底是怎样的人。”

    三人吃完饭之后,打听好了这家粮铺的位置,然后就不紧不慢的向这有店铺而去。

    载淳三人来到这家粮铺之后,远处观之,只见排了长长的队伍,但人多有序。载淳抬眼向门面看去,只见横匾上写着‘大德兴’三个字。载淳心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