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昏君-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柷非常高兴,这喜事是一件接着一件:“好,朕决定重开丝绸之路,与各国通商。此事交给裴枢来处理吧,朕要大唐重现开元之荣耀!”
    传统的丝绸之路,起自中国古代都城长安,经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这条路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而丝绸则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数千年来,游牧民族或部落、商人、教徒、外交家、士兵和学术考察者沿着丝绸之路四处活动。
    丝绸之路沿线有许多中国政府检查站,检查进入唐帝国的旅行证。此外,
    很快,官方发布告令,鼓励民间商人重开丝路。凡是经丝路经商者,开元柜坊皆低息贷款,你可以携带茶叶、瓷器、丝绸等经丝路与各国通商,官方也派出自己的马队。
    此次丝绸之路李柷派出的官方马队由许一京带领,马队浩浩荡荡,携带大量瓷器、茶叶、玉器、丝绸等一路向西。
    许一京,原禁军偏校。他的祖先就曾走过丝路,到了他这一代,对重走丝绸之路更是充满幻想。所以李柷布告一出来,他便四处活动上书愿主动带人去。
    通过沿着丝绸之路的陆上贸易和海上航行的海上贸易,唐人能够获得并获得许多新技术,文化习俗,稀有奢侈品和当代物品。
    从欧洲,中东,中亚和南亚,唐朝获得了时尚,新型陶瓷和改进的银匠技术的新思想。唐人也逐渐采用国外的凳子和椅子概念作为座位,而中国人事先总是坐在地板上的垫子上。
    在中东地区,***世界痴迷并大量购买中国商品,如丝绸,漆器和瓷器。唐代,中国的歌曲,舞蹈和乐器在中国开始流行。这些乐器包括双簧管,长笛,小型涂漆鼓。在朝廷上有九个音乐合奏代表整个亚洲的音乐。
    李柷不但开了丝路,还继续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如今大唐经济实力强大,所以李柷想着要造船,船队下西洋与沿海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李柷还延续唐初时设立的管理对外贸的机构是市舶司。
    唐朝时设置的市舶司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设置的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
    市舶司管理的就是海路,四方馆管理的是丝路,李柷要将大唐的辉煌传遍四海。
    转眼半年时间过去了,一切都在按照当初预想的一样,大唐经济在腾飞,人口在发展。
    此时的立政殿大门紧闭,张茂带着一队侍卫荷枪实弹守在殿外,而那些宫女太医们则焦急的等在殿外,因为李柷有令,任何人不得擅闯,否则格杀勿论。
    实际上,李柷早就带着张婉兮遁了,江城市妇幼保健院。李柷又来了,这次的主治医生还是那个人。
    那医生见了李柷吓了一跳,李柷这个人渣,这才刚过去多久,他又带了一个女人来生孩子。现在的年轻人真不懂的自爱,再看看这个漂亮的孕妇,医生真在替她惋惜,可惜了这么好的姑娘,怎么就遇到了这么个人渣呢。
    上次李柷带杜芳盈来,医生都以为杜芳盈是李柷老婆。这才没过多久,李柷又带了张婉兮来生孩子,这不是人渣是什么。
    但医生的职业道德让他不能去关涉他人生活,医生只有唉声叹气的去产房给张婉兮接生。
    不同于以往,这次李柷是以土豪的身份来的。因为他给李漼那块玉佩拍出了两千六百万的天价,可以这么说,李柷现在是土豪,身价千万大土豪。
    单间早就预定好了,这次张婉兮生产果然平平安安,刚进入产房不久护士便出来了。
    李柷心里默念着他能想到的各种神仙,观音菩萨、大罗金仙、玉帝、如来、龙王、雷公、电母、孙悟空、耶稣阿门,保佑我这次能得个儿子以继承我大唐基业。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护士出来说了句:“李柷,恭喜你老婆生了个女儿。”
    李柷脑袋‘嗡’的一声,又是个女儿!
    他本来并不重男轻女,可没有儿子,谁来继承自己将来的大好江山基业。
    还有张婉兮,她更是日夜盼望能生个儿子。偏巧这次又是个女儿,且不说那些大臣,恐怕太后又会逼着李柷纳妃了。
    谁知道那护士接下来慌忙又道:“对不起对不起,李柷先生,您老婆生的是个儿子,我刚才口误。儿子,是个儿子!”
    “什么!”李柷大吃一惊:“你们不会抱错了吧?”
    他看过报道,不少医院都有错抱孩子的先例。
    那护士一个劲道歉:“实在对不起,这产房就您老婆一个人,绝不会抱错的。是个儿子,刚才我说错了。”
    然后张婉兮就被推出来了,刚出来,张婉兮就笑眯眯的看着李柷:“是个儿子。”
    李柷慌忙抱起孩子,只见这孩子浓眉大眼,尤其是孩子的耳朵轮廓线是扁扁的,和李柷一模一样。虽然说是刚出生,可鼻子眼睛似极了李柷,就算是抱错了,一眼也能看出是李柷的孩子。
    “儿子,哈哈,是朕的儿子!爷爷,我有儿子了!”
    李漼更是满脸高兴:“好好好,重孙儿,我的重孙儿。”
    最开心的应该是张婉兮了,母凭子贵,若是没有儿子,她这个皇后终究当的是不踏实。如今有了皇子,自然就会是太子人选。最重要的就是,那些讨厌的臭大臣们就不会再没完没了的让李柷纳妃了。
    张婉兮虽然不反对李柷纳妃,可谁不想只有两个人白头偕老。她也开始理解李柷为什么不肯纳妃,原来这个时代是要一夫一妻的。
    因为是顺产,张婉兮恢复的很快,而且她住的是上好的单间。李柷还雇了三个月嫂,二十四小时轮番伺候。只是,孩子起什么名字还没想好,这次李柷决定请他爷爷给起个名。

第251章 蒸汽火车
    “李子峰、必须李子峰。”李漼似乎早就想好了这个名字。
    回大唐!
    随着立政殿内一声婴儿的啼哭,盛世大唐拉开了帷幕。
    李柷喜得皇子,大赦天下,四方庆祝。
    含元殿,群臣喜气洋洋。孔林与独孤损为首的文官集团纷纷上书庆贺,朝廷有的忙了,要命的是各国使者闻风而来,庆贺大唐皇帝生了皇子。
    谁都知道,这皇帝有了孩子,大唐基业有了传人,此时不拍马屁更待何时。
    无敌是多么寂寞,无敌是多么空虚。放眼天下,现在有谁会是大唐敌手?没有。
    积善宫,何太后高兴的抱着李柷的儿子,旁边坐着张婉兮,婆媳二人其乐融融。
    “皇后,你可为我大唐立了大功了。”何太后笑嘻嘻的抱着孩子说道。
    这让张婉兮一时语塞,竟无言以对。这话该如何接口呢,自己确实是为大唐立了一功,生了皇子。可怎么回答,说多亏李柷帮忙?
    张婉兮笑了笑:“这都多亏祖宗保佑。”
    “嗯,是啊,多亏祖宗庇佑。”何太后立刻高兴了,李柷现在不用她操心了,这皇帝身上有着太多的不可思议。
    说实话,李柷并不是一个做皇帝的料。首先威严不够,很多事做起来难以服众。
    可为什么还是所有人都对他唯命是从,就是因为李柷身上有着太多的迷。这个皇帝似乎是神仙一般的存在,没人敢惹他。
    因为谁都知道,惹了皇帝绝对没有好果子吃。皇帝会有一百种方法弄死你,一百种。
    哪怕你拿着刀架在李柷脖子上,看似你胜券在握,但最后死的一定是你。这是所有人对李柷的看法,所以,没有人敢对这个皇帝生异心。
    立政殿,夜晚的时候,夫妻二人才算有着单独相处的时间。
    太阳能灯在这偌大的皇宫内显得颇为违和,耀眼的灯光照亮了整间屋子。这是李柷新带来的,为避免被人说皇帝不孝,另一盏送到了积善宫给了何太后。
    “陛下,盈儿和峰儿咱把他们送到现代学堂,我、我想他们了怎么办?”
    李柷摇了摇头:“八岁之前不可以。”
    “什么?”张婉兮惊问。
    “孩子太小,我怕他们说漏嘴或者惹出什么祸事。朕还没有想好,到底是该把他们送到学校,还是给他们请私人家教。”
    李柷确实在纠结这个问题,若是请家教还好说,在家请几个老师教授孩子学习。
    去学校就是麻烦事了,首先你得解决孩子的户口问题,再就是学校相对宽松,你无法天天陪在孩子身边。还有一点是李柷最担心的,那就是万一孩子将来毕业有出息了,死活不喜欢回到古代怎么办。
    要知道,现代文明可比大唐这个时代强太多,哪怕回到古代做个皇帝,他也未必肯愿意。
    最重要的还是户口,解决孩子落户问题,还得需要解决张婉兮的户口。
    请家教则不会出现这么多问题,让老师在家教两个孩子学习知识,大了再把他们弄回大唐。
    只是这样还有一个弊端,孩子无法融入社会,会对他们的成长不利。孩子只有在学校,面对其他的孩子才会让他们学会包容和找到友谊。
    现代文明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大多数都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若只是把他们封闭在家里,恐怕不妥。
    这事以后再说,只是眼下还有一件令人头疼的事。那就是孩子的预防针,李子盈已经三岁了,她就错过了好几次打预防针,李子峰则不能再这样了。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李柷杞人忧天,可为人父母者,则为之计深远。他们深怕孩子受到一丁点委屈与伤害,预防针可以提高人体抗体免疫,对于天花、瘟疫、痢疾等在大唐司空见惯的疾病有着天然的抵抗力。
    这些疾病在现代极少见,可在大唐每年都会造成大量的百姓死亡,李柷不敢也不想冒这个险。
    李漼混的风生水起,土豪的生活就是好。李柷那块玉佩拍出了天价,他又惦记上那副兰亭序了。
    “是博雅国际么,我找一下陈宇光,对对,是我。我呢从老家祖屋翻出来一副字画,你来给我看看,对对对,就在我家。”
    李漼给挎包打的电话,上次是挎包给他拍卖的那块玉佩。
    李柷玉佩拍出了两千六百万,挎包所在的博雅国际也跟着狠狠的赚了一笔。这次一听李漼又弄来一副古董,还是副字画,二话不说带了两个砖家风风火火的来到了李漼的家里。
    “李先生,请问您的这幅字画是何年代,谁的作品?”挎包进来就急不可耐的问道。
    李漼装作满不在乎:“唉,就是一副字帖。我家祖上曾阔过,祖上做过三品大员。这幅画呢,是从祖居里收拾东西收拾出来的,你们随便看看。”
    毕竟是正规的拍卖行,他们必须对古玩的来历调查清楚,李漼老家还真有个祖居。他们祖上曾有人官至三品,历史上也有其人功绩。而且据记载他的祖上这位大人物平生就是喜好收藏,这么说这幅字帖从故居弄来也不足为奇。
    李漼接着又道:“我先祖呢,将这幅字画藏在牌位后面的暗格里,这次我衣锦还乡想回去打扫一下祖居。顺便呢将祖祠打扫一下,谁知道无意中得出这幅字帖来,你们给看看。”
    字画用丝线封着,一看这纸张便知是有年代的作品。挎包大喜,慌忙解开丝线,将字帖打开。
    然后众人呆住了,挎包吓得一个趔趄,两个砖家激动的浑身发抖。兰亭序,是兰亭序啊!
    古今书法集大成者,书法界的极峰。这兰亭序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是与卢浮宫那副蒙娜丽莎媲美的。
    这幅画若是估价,坦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