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昏君-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柷笑着道:“红皮乃称红薯,又叫地瓜。黄皮马铃薯,又叫土豆。”
韩鄂拿起一个红薯闻了闻,一股块茎植物的清新味道扑鼻而来,又闻了闻那个马铃薯。他是种地行家,大喜道:“此物似应可食。”
这时两个小太监端过一个炭火炉,炉子上炖着一个小釜锅,锅里放着热水。
李柷站起来走了过去,福全将一柄小刀低头举过。李柷拿起小刀,将另一枚红薯削皮切片扔进了锅中,然后又将那个土豆一样削皮切片一起放了进去。
土豆煮红薯,虽然看起来怪怪的,不多时香气却开始弥漫。这样煮味道绝算不上好,但李柷只是让他二人知道这东西能吃就行。
煮的差不多了,福全捞出土豆片和地瓜片放入一个小碗内,然后寄给了韩鄂。
韩鄂看着碗里黄白相间的土豆片和红薯片,小心翼翼的用筷子夹起一块土豆片尝了尝。
很软,很糯。水煮土豆算不上好吃,但也不坏,至少比起那些黍粟好吃的多。
他又夹起一块红薯,红薯味道比土豆好吃多了。甜甜腻腻,又香糯软滑。
“好吃,太好吃了,此物可果腹!”韩鄂又惊又喜。
旁边清虚子早就忍不住了,他抢过碗筷尝了尝,吧唧了几下嘴:“味道,还真不错。”
韩鄂拱手问道:“陛下,此物产量几何?”
“亩产二十石。”李柷淡淡的道。
第一百一十二章 相思
二十石,开什么玩笑。上等肥田黍粟也不过区区两石,韩鄂不敢反对,但心中却在想天子纯属瞎扯淡。
谁知李柷接下来的话让韩鄂加倍错愕:“朕说的是保守估计,若是管理得当,五十石也是轻轻松松的事。”
韩鄂和清虚子面面相觑,皇帝没发烧吧,皇帝牛皮吹的也太离谱了。五十石,足足五千多斤,一亩地产五千斤红薯,滑天下之大稽。
清虚子自认为够能吹的了,没想到遇到天子他是甘拜下风。五十石,亩产红薯五千斤?这皇帝,不去炼丹算命可惜了这个人才。
“这……”韩鄂想了想还是拱手道:“陛下,世无如此巨产之物。”
李柷笑了笑:“这你就甭管了,韩鄂听旨。”
韩鄂慌忙跪下伏身听旨。
“朕册封你为劝农使,负责这海外作物种植推广之法。朕在京城给你划拨二百顷土地,以作试种。”
劝农使,李柷新任命的一个职务。这尚食局地窖那些现代作物种子,就靠这次试种看看效果了。
没有人知道李柷这些粮食作物哪里来的,也没人敢问。福全那个脑袋四豆般小的家伙根本就不去想,他是天子,自有办法弄来这些稀奇古怪的种子。
有为比较聪明,可他对李柷膜拜至极。他在想以陛下聪明睿智,岂是我等凡夫俗子猜的透的,定是陛下悄悄派人出宫弄回来的。
“陛下,朱友能求见。”福全进来说道。
这些时日没见到这个败家子,李柷还真有些想他了:“快请。”
“陛下,陛下我来了。”大老远朱友能就跟见了娘的孩子似的奔了过来,然后他看见明安殿还有清虚子和韩鄂,于是正了正身:“臣,朱友能拜见陛下。”
还好这是大唐,君臣之间没有那么多规矩。若是螨清,见了皇帝那必须恭恭敬敬规规矩矩,否则就是大不敬杀头的罪名。
大唐开放包容的多,君臣之间宽松的多。好在朱友能本不为官,对李柷他那哥们对待,可在外人面前他还是得摆出臣子的本分来。
“地的事如何了?”李柷慌忙问。
福全搬过来一个凳子,朱友能一脚踢到了一边。又忘了君臣礼仪,立刻手舞足蹈起来:“三百顷,整整三百顷。我和旺财几个已经丈量好了,都是上好的肥田。”
李柷大喜,他指着旁边韩鄂道:“这位是朕最先任命的劝农使韩鄂,你们俩多多亲近亲近,种地的事就由韩鄂负责。”
韩鄂一抱拳:“见过朱公子。”朱友能大名远播,韩鄂是不敢招惹的。
朱友能上下打量着他:“好说。”他有点不乐意,不是说好了李兄和我一起种地的么,整来这么个什么劝农使,有甚意味,他却不去想堂堂一个皇帝会整天没事干跟他一起去种地。
“朱兄,你回去耕好一亩地,灌满水。”
朱友能一愣,随即明白了:“哦,陛下意思是跟种水稻一般催芽对吧?”
李柷点了点头:“差不多吧,灌足水即可,过个七八日水醒完后朕再去。”
“哦。”朱友能应声。
李柷看着清虚子:“清虚子,你这次推荐韩鄂有功,朕会重重有赏。以后这些丹药不必再炼了,你告诉丹房那些炼丹师,朕以后还会重用他们。”
其实清虚子早就知道自己这些炼丹伎俩偏不了皇帝了,本来他正为自己的前途担忧。没想到皇帝以后还要重用他们,看来皇帝还会让自己做别的用途,当下大喜道:“多谢陛下恩赐。”
其实李柷一直在琢磨,日后修建玻璃厂,这些炼丹师都是极好的技术人才。他们对于温度的把控都很了解,正是冶炼玻璃材料的好手。若不然这些坑蒙拐骗之徒,早就被轰出皇宫了。
地窖里的红薯已经开始冒芽了,马上就要到了耕种的季节。朱友能邀请李柷出宫斗蛐蛐,被李柷婉言谢绝。他不是不想去,宫中太多政务需要处理了。
张婉兮有些闷闷不乐,自从回到张府,皇帝再也没来看过自己。他肯定把自己给忘了,或者他身边又有别的知书达理温柔贤淑的女子陪伴了。
朝中大臣那么多,有多少人想巴结还来不及。那些重臣肯定会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女儿送进宫,这对他们仕途可是一条捷径。
陛下有那么好,哪个女孩子不会喜欢。自己有时候经常对他发脾气使小性子,那是天子啊,哪有天子能容得下自己这么胡闹的。
张婉兮越想越郁闷,越想越憔悴,整天闷在自己的屋子里闷闷不乐。
张文蔚看在眼里,也只能叹口气。这孩子和自己去世的夫人一个样,就是喜欢多愁善感。陛下日理万机,岂能儿女情长的顾及这些私事。
其实李柷最近确实忙成狗,这么说有点冤枉狗了。狗并没有他这么忙,一大堆烂摊子需要他处理,朝政上办不完的琐碎事。丁会、葛从周和郭年达那边朱温余孽势力一直在蠢蠢欲动。加上春天到了,还要准备种自己那些作物,他恨不得自己生出十个脑袋来。
他不是没有想过张婉兮,实际上安静下来的时候他一直在想她。只是这大唐再开放,他一个皇帝贸然去见一个臣子的女儿,这无名无分的,岂不惹人闲话。
夜晚,兴庆宫的大同殿,只有有为何福全两个死太监陪着李柷用膳。
气氛有些沉闷,没有了张婉兮在身边,各人都有些不习惯,李柷故意吧唧着嘴。
“陛下,注意体统。”作为一个皇帝,一言一行必须有帝王的威严和规矩,有为有义务提醒着他。
“朕愿意。”李柷在挑事,他吧唧嘴的声音更大了。
有为叹了口气,不敢再劝。福全却幽幽的说了声:“要是婉兮姑娘在就好了,只有她的话陛下才会听。”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李柷瞪着他:“朕谁的话都不听,我就是吧唧嘴了。”
“我看看这是谁吃个饭如此没有体统啊。”殿外传来一个声音,积善宫何太后。
ps:一点不想码字,就想浪。
很想单更,可觉得对不起读者,忍着完成了两更。除非有事,两更还是必须得保证的。
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同殿夜话
何太后竟然来到了大同殿,李柷有些欣喜:“阿娘,您怎么来了?”
何太后白了他一眼:“娘怎么就不能来了,你看看你,吃个饭如乡野粗夫,成何体统。”
虽然说是呵责,李柷却倍感温暖。自小他就没享受过母爱,穿越到大唐认了这个娘,终于让他有了母爱的感觉了。
“是是是,是孩儿不好。”李柷赶紧闭了嘴。
“唉,”何太后叹了口气:“你这身边没个贴己的丫头还真是不行。这样吧,把哀家的阿秋给你,让她来伺候你。”
“不要!”李柷双手乱摇:“孩儿不要,有有为和福全伺候孩儿就行了。再说阿虔嫁人了,阿娘身边怎么再能少了阿秋呢。”
“那哀家再把婉兮姑娘给请进宫呢?”何太后眼中闪烁着狡黠。
李柷大喜,还没等开口,旁边福全就嚷嚷开了:“好好好,太后,只有婉兮姑娘劝陛下才听。我们,我们劝之会挨陛下踢屁股。”说着福全摸着自己的屁股。
这算是告状了,李柷气不打一处来,却又不敢发作。
“皇帝,你怎么能做出这等没规矩的事。有为和福全对你忠心耿耿,他们犯了错呵斥几句也就罢了,你堂堂一个皇帝去踢一个下人的……,这成何体统。”屁股毕竟不雅,何太后顿了顿并没有说出来。
“是,孩儿以后不敢再踢他们的屁股了。”李柷规规矩矩的说完狠狠的瞪了福全一眼,福全却没事人一般。
大概何太后也觉得不能太惯这些太监,又道:“他们当真犯了错,就拖出去打几下板子。你是皇帝,不可亲自动手惹人闲话。这婉兮姑娘知书达理,哀家甚是喜欢。可再让她入宫做个侍女也不太合适,你俩也老大不小了,只有多子嗣才能对得起列祖列宗。不如咱们去张府提亲,你便娶了这婉兮姑娘为后,如何?”
宫中不是没有宫女,可没有李柷能看得上的。有件事让李柷很是尴尬,皇帝上个厕所洗个澡是需要宫女在一旁伺候的,这让人情何以堪。所以李柷坚决不要贴身侍女,一般饮食起居都由有为和福全照顾。
“啊?”李柷惊的站了起来,他是喜欢张婉兮。可自己过了年也才不过十四岁,古代结婚太也早了吧。
不行,万万不能答应。这身体都还没有发育全,李柷根本就没有哪方面的想法。
可明着拒绝,太后肯定不会答应,想个什么法子堵回去。
有了,李柷眼睛一亮:“阿娘,孩儿此时娶亲万万不可。”
“这又是为什么?”何太后大为奇怪。
“不是孩儿不想娶亲,阿娘应该知道眼下大唐是什么情况。诸多事物繁杂,孩儿哪有心思想那些儿女情长之事。再者孩儿若是成亲封后,必然天下轰动。那些藩王也会借着朝贡的名义惹事,这好不容易咱们与藩镇之间消停了会儿,孩儿实不想再去招惹。”
这个时期确实很微妙,李柷扳倒了朱温。各个藩镇竟然没有一点动静,包括朱温余党他们也都选择沉默。
他们都在互相试探,藩镇被小皇帝给吓着了,没想到他如此轻而易举的将实力最大的朱温给拿下。
这时候没人愿意当出头鸟,李克用自从丁会离开以后也是显得倍加谨慎。
李克用现在虽然势力最大,可他处在一个更加尴尬的位置。他本是打着驱逐朱温,兴复大唐的旗号。他口口声声的说若是打进洛阳杀了朱温,自己会将军权交与天子,他只是想做一个效忠唐室的臣子。就因为这个,依附他的人不少,包括张承业。
可眼下天子拿下朱温了,按理说李克用应该兑现他的诺言,带兵归顺李柷。可他迟迟未动,显然不想归附。
这时候藩镇之间也极少摩擦,此时的大唐竟然出奇的行成一种表面上和平的局面。
但许多有识之士都知道,这表面的平静实则是为了迎接更大的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