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孽子-第12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有点搞不懂李宽这个提议背后到底有没有什么深意,所以还不知道今天到底要支持还是反对,亦或是当个旁观者呢。
让孔颖达先去争论一番,他们也有时间好好的想一想,到底要怎么办。
第1415章 闹哄哄
孔颖达的反驳,仿佛吹响了长孙党反对李宽提出的科举改革的号角。
很快的,立马就有其他人跳出来表示反对。
不管是什么朝代,总是有一些人是为了反对而反对。
你不是我这个阵营里头的人,那么不管你提出来的东西是好是坏,我都是要反对的。
这个属性,到了明末东林党党争的时候,发挥到了极致。
“楚王殿下,按照您的这个说法,难道那些卖身为奴的人,也有资格参加科举吗?那朝廷的威严何在?”
“现在的科举已经完成科研胜任为朝廷输送人才的任务,微臣觉得没有什么需要再改革的了。
哪怕是改革,也不是把什么阿猫阿狗都往朝廷的大门口送。”
“科举是为朝廷选官的很重要途径,如果过于放松科举的门槛,那么到时候肯定会有许多不怀好意的人混入其中,给我大唐百姓带来巨大的损失。”
……
各种各样的观点纷纷被人给抛了出来。
当然,李宽自然也不是孤军奋战。
以许敬宗这个教育部长为首的楚王党,也站在那里据理力争。
“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能够为我大唐的发展提供助力,只要对我大唐的发展有好处。
这样的人才,我们就有必要把他们纳入其中。
只有朝廷把各种各样的人才都纳入到了管理之中,那么民间各行各业就有可能都在朝廷的指挥下得到发展。
甚至夸张一点说,哪怕是有哪个地方有野心家想要闹事,他们手中都没有太多拿得出手的人才出来。”
“许部长,此言差矣!会站出来闹事的人,大部分本身就不是什么人才,要不然也不会选择以卵击石的方案来对抗朝廷。
如今朝廷的五门科举,已经完全可以满足需求,大家对科举的满意度也达到了全所未有的高度。
这个时候怼科举制度进行大幅度的改革,很显然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吏部尚书高士廉,今天算是长孙党的代表人物了。
反倒是长孙无忌这个当事人,没有怎么说话。
“大唐如今每一天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朝廷需要的人才也是多种多样的。
举个例子,像是那个明年就能开通的长安城到洛阳的铁路,以前就从来没有过的吧?
到时候朝廷如何去管理这些新的东西,如何去规划这些新的东西,都是需要更多专业化的人才。
哪怕是一些大户人家的仆人,如今识字率都已经大大的提升。
其中一些人才,也一样可以给他们机会为朝廷服务。
至于各个作坊的匠人,那就更加不应该给他们什么限制了。”
许敬宗虽然没有事前跟李宽做沟通,但是以他的聪明才智,自然知道今天要做什么。
反正李宽跑出来了科举改革的方案,他支持就是了。
谁站出来反对,他这个扛旗手就去反驳。
很快的,朝堂上就跟菜市场一样,闹哄哄的。
搞的李世民在御座上看的很是无语。
说实在的,他也不能完全理解李宽科举改革背后的目的。
说是为了个人谋利吧,似乎也不像。
你说收买人心吧,有这个嫌疑,但是似乎影响也不大。
毕竟,科举制度改革到了现在,大部分的人都已经有资格参加了。
只不过你有资格归有资格,有没有能力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大唐,你要科举中举,一点也不比后世高考考上清华北大要容易。
不管是任何人,只要你没有做什么违反犯罪的事情,李宽觉得都是需要给他们机会让他们能够有资格去参与到考试当中。
“陛下,科举改革,兹事体大,微臣建议等下次朝会的时候再具体商讨,没有必要在今天就立马下定论。”
房玄龄作为尚书左仆射,对于现在的乱局也是有点无语。
这闹哄哄的场景,显然不是他想看到的。
今天就是贞观二十年最后一个朝会的日子,接下去就是休沐之日。
大家有许多时间可以去沟通看法。
等到贞观二十一年的朝会上,再发表观点吧。
指不定这个讨论就不了了之了。
反正以前也不是没有这种先例。
要是每一个大臣抛出来的提议,最终都能得到实施,那反倒不是一个好事。
房玄龄说的话还是很有号召力的,不管是长孙党还是楚王党,都是要卖他面子的。
很快的,朝会就结束了。
李宽脸上倒也没有什么失望的表情。
“宽儿,你今天好端端的突然抛出这么一个东西出来,到底想要干什么?我都搞不懂到底要怎么帮你?”
程咬金一点也不避嫌。
下朝之后直接就跟李宽走在了一起。
他们是翁婿,怎么避嫌其实都是没有什么用处的。
哪怕是他们当着众人的面大吵起来,也没有卵用。
“如今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太子殿下、长孙无忌和我身上,楚王府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
我隔三差五就扔出几个东西出来,转移一下大家的注意力,免得大家都在纠结到底谁是陛下长子这个事情。”
李宽随口说出了其中一个理由。
不过,很显然,程咬金不认为这是李宽的唯一目的。
“还有呢?你真的想要让朝廷对科举制度进行大幅度的改革吗?礼部那帮人可未必会同意呢?
以孔颖达为代表的那帮人就更加会反对了。”
别看程咬金只是一个武将,但是对于文臣们的心思,他也是一清二楚的。
“其实,我还有一个想法没有抛出来,等到来年朝会的时候,再让大家好好的讨论一下。
今天只不过是先给大家热热身,让大家知道科举改革,那是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的。”
“什么想法?”
“现在的科举,考核的都是文人士子,那么那些武人呢?
大唐想要长治久安,文武并举才是正道啊。”
李宽这话一出口,程咬金立马就眼前一亮。
很显然,这个话题肯定就跟武人相关了。
一直以来,武将之间虽然比较团结,贞观初年的武将也算是历朝历代当中能人辈出的。
不管是李靖还是李绩,亦或是李孝恭和秦琼,还是程咬金和尉迟恭,在历史上都留下了鼎鼎大名。
但是武将在跟文人相斗方面,往往都是处于下风的。
特别是伴随着大唐的开国将领慢慢的老去,这个趋势会变得更加明显。
这种情况要怎么办?
第1416章 武举
自从李靖带兵灭掉东突厥之后,声望达到了顶峰。
之后就一直都深居简出。
刚开始的时候,可能只是担心功高震主,但是到了后面,那就是真的因为身体不好,所以很少在世人面前露面。
其他不少将领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如今还非常活跃的老将,其实主要就是程咬金跟尉迟恭几个了。
如今李宽的提议跟武人的发展有关系,又还跟科举有关系,程咬金的兴趣立马就上来了。
“宽儿,你具体说来听听,我给你参谋参谋!”
程咬金马也不骑了,直接跟着上了李宽的豪华奔驰四轮马车。
“阿耶,我们大唐士子进入朝廷有科举这个渠道,那么我们大唐的学武之人进入朝廷,是不是也可以有一个类似的渠道呢?
一直以来,普通的武人,如果没有什么背景的话,想要进入朝廷就只有参军一条路可以走。
我倒不是说参军这条路不好,而是对于很多有才华的武人来说,如果没有战斗,那是很难有机会立功升迁。
那么他们可能这辈子都没有机会出人头地,一身才华就辜负了。”
很显然,李宽是想把武举提前到贞观朝。
各个朝代,文武并行发展的时候,可以说是非常的少。
要么就是武人当道,要么就是文官掌权,走的都是比较极端的路子。
特别是到了后面的宋朝,武人的地位低到令人发指。
这绝对不是李宽希望看到的。
当然,武人掌权,统治朝廷,这肯定也是不行的,结果只会更差。
所以文武并重,才是一个可持续的政策。
“宽儿,你的意思是这一次的科举改革,不仅要让各行各业的人能够参加科举考试,还要让那些武人也有机会参加?”
程咬金的眼睛瞪的大大的。
很显然,这个消息给他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
历朝历代,都没有人这么干的啊。
不过,如果一旦做成了,那么对于朝中武将的延续来说,其实是非常有好处的。
如今的大唐,武将断层的情况虽然不是很明显,但是已经隐约有了一些征兆。
如果能够有机会让天下武人都通过科举进入到朝中,那么对于军队的稳定发展来说,绝对是非常有好处的事情。
“没错,文人有科举;武人也可以有吴举。刚开始的时候,大家接受起来可能有点困难,我们可以让武举人的品级定的稍微低一点,让那些文官不至于那么难受。”
李宽倒也没有指望武人在朝堂上面能够真正的跟文官平起平坐。
但凡是玩智谋游戏的,武人就不可能是文官的对手。
只要大唐的文武之道不要太过失衡,就可以了。
“武举人?这……这个提议实在是太好了。”
程咬金的心情立马就变得更加激动起来。
这个创意,以前可是从来没有谁敢提出来,实在是太大胆了。
民间的武夫,一直都是地位低下的。
其中以游侠为代表,在朝堂中的大佬眼中,这些人就是专门捣乱的。
现在居然也能够有机会参与到武举,然后入朝为官,这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这意味着一个在乡野之中遭人嫌弃的游侠,很可能一转身就变成了朝廷命官。
这个转变,绝对是很多人不想看到的。
不过,有人反对,自然就有人支持。
满朝的武将,肯定都是支持这个武举的设立的。
不说其他的,单单各家的子弟,就相当于多了一个光明正大的晋升途径了。
这个武举跟科举还不一样。
为了防止作弊,科举有胡名等措施。
但是武举比试的话,人就站在那里,你根本就没有办法隐瞒谁是谁。
这么一来,只要稍加操纵,就能对结果产生影响。
所以没有哪个武将会站出来反对。
再说了,哪个武将要是站出来反对,消息传出去之后,他在军中就别想有什么威信了。
因为参加武举考试的人员,除了乡野之中的武人之外,军中的士卒肯定也是一个重要来源。
没有战斗的情况下,只是参加武举考试就有机会升职加薪,有几个人会不愿意的?
“今天我只是先抛出一个引子,让大家讨论一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