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孽子-第13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子殿下运筹帷幄,哪怕没有每天都参加朝会,也能让朝廷运作的井井有条,这说明大唐在陛下的治理之下,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只要确保这样的发展局面不便,我们大唐必将变得更加繁荣富强。”
房玄龄跟长孙无忌两个人就在那里斗了起来。
一路上,李世民已经不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景了。
刚开始的时候,他还会劝说一下。
不过到了现在,他就完全不管了。
等他们两个争论的差不多了,李世民才说道:“很多年前,宽儿曾经跟朕提到过三个有利于的说法。
如今他作为监国太子,只要做的事情是有利于大唐的繁荣富强,有利于大唐的发展壮大,有利于提高大唐百姓的生活水平。
朕觉得可以不用拘泥于小节。
宽儿的性格本身就比较洒脱,如果天天让他坐在御书房批阅奏折,也不见得就是大唐的幸事。”
李世民现在已经彻底的看开了,要不然也不会把朝政大事全部都托付给了李宽。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现在就跟一个太上皇也没有太大的区别了。
大唐已经开始提前进入到了李宽的时代。
虽然长孙无忌对李世民的这个说法不认可,但是胳膊拧不过大腿,不认可也没有什么办法。
这个时候,倒不如放宽心,好好的看看大唐各地的情况,看看从哪里去寻找突破口来的有意义。
第1555章 京华风云
李宽的第二把火才刚刚点起来,大家都以为这段时间的重点就是大唐邮局的组建了。
结果没有想到李宽一转眼就在朝堂之中抛出了一个改道为省,将原本很虚的“道”的统治结构,转为掌握实权的“省”。
虽然李宽只是在朝会上抛出了这么一个提议,真正的实施肯定没有那么快。
甚至可以肯定,这个提议在今年内都不会落地。
但是这个事情还是引起了轩然大波。
“夫君,现在突然之间抛出这么一个提议出来,是不是太过草率了一点?”
武媚娘一直都是很关注朝政大事的。
改“道”为“省”的事情冒出来之后,她忍了一天,还是没有忍住,问了李宽。
以往的时候,李宽不管是抛出什么大方案出来,往往都是有迹象可言的。
很多时候也都是会找人商量一下。
不过这一次的事情却是有点突然。
固然,这可能是因为只是一个讨论方案,没有那么快落实,也不一定就会落实,所以比较轻易的抛出来了。
但是涉及到朝廷统治体系的改革,特别还是李世民刚刚南巡没多久的时候就抛出来这样的改革,还是非常敏感的。
难怪武媚娘要忍不住跟李宽聊一聊。
“大唐现在地域辽阔,各个道只是名义上属于各州的上级机构,实际上并没有行使相应的权利。
按照现在的这个体制,他们也没有办法行使什么权利。
这就相当于朝廷直接在管辖全国各个州府。
可是整个大唐有那么多的州府,朝廷要全部管理过来,是不大现实的。
说句不好听的,朝中大臣能够全部记清楚每个州府的刺史的人员,估计都没有几个。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将各个州的情况给管理起来呢?
道的设立,本身的目的是好的,但是没有达到最初的设想。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干脆改一改,在州府和中央十八部之间,设立省级机构。
中央朝廷通过管理各个省级机构来间接的管理各个州县。
这种更加严密的上下级体系,才能真正的将大唐的州县给管理起来。”
李宽抛出这么一个提议出来,显然不是拍脑袋决定的。
中央、省、州、县的结构体系,在后世是得到了充分的证明的。
不说二十一世纪,哪怕是在明清时期,也已经是这样的结构的了。
顶多就是州的叫法,不同时期有点不同。
“现在已经有‘道’了,把道改为省就能达到目的了吗?
只是简单的改个叫法的话,不可能能够达到目的吧?
除非进一步的赋予各个省的机构更大的权利,让他们有权利直接管辖
甚至
但是大唐那么大,就只有十来个道,也就是十几个省份,到时候各个省份的权利会不会太大了?
现在的情况,自然是没有哪个省份敢跳出来作乱,但是以后就很难说了。”
不得不说,武媚娘的见识还是非常不错的。
她倒是不担心各个省份能不能把州县管理起来,只要充分授权,肯定是可以达到这个目的的。
当官的,无非就是谁能决定自己的乌纱帽,他们就听谁的。
如果省级机构的负责人能够有权利决定
但是这么一来,各个省级机构的负责人,权利就太大了。
简直就是一个国中之国。
这显然不是李宽希望看到的场景。
“媚娘,你说的没有错,如果只是简单的改革的话,确实是会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为大唐的将来埋下隐患。
不过这一次我抛出这么一个提议出来,自然不是要简单地进行改革,而是要彻底的改变现在中央朝廷治理地方的方法。
这个改变,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方式。
直接将‘道’改为‘省’,显然是不行的。
大唐那么大,到时候至少需要二十几个省份来管理全国各地。
这样既能让中央朝廷能够切实的将各个省份管理起来,也能让各个省份能够将
至于你说的省级机构的负责人的权利问题,这确实是需要充分考虑的。
不受监控的权利,不管是在哪个层次上面,都是很危险的。
只有给权利增加一些列的制衡,寻找一个权利平衡点,才能让各个省级机构稳定运行。”
李宽搞这个改革,自然要吸取历史上唐朝末年各个节度使权利太大的问题。
他是不可能让各个省份的负责人变成军政一把手的。
并且大唐的军队,有了皇家军事学院之后,已经很难变成某个人的私人军队了。
军官和后勤补给都掌握在朝廷手中,李宽就不用担心各个省份能够通过军队搞出什么大乱子出来。
至于偶尔一些人脑子进了水,要搞事,那也可以把局面控制在可掌控的范围之内。
“二十几个省份?如果是这样的话,倒确实是可以一定程度的解决我刚才担忧的问题。
每个省份
这么一来,对县级机构的管理也可以进一步的深化,让更多的胥吏成为朝廷官员。”
武媚娘今天找李宽聊天,显然不是胡搅蛮缠而来。
她是真的想要解决一些问题的。
“没错!一个县城只有县令是朝廷任命的官员,这样的情况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那么大一个县城,朝廷如果不管理起来,就会成为世家大族的势力。
一旦天下的局面出现动荡,这些县就会成为动荡的源泉,成为很多野心家的沃土。
按照我的设想,今后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县级衙门的实力,扩大县级衙门的机构体制。
并且在每个乡镇里头,至少任命一名朝廷官员,让朝廷的统治能够真正的下沉到乡镇这个级别。”
李宽的改革,显然不是那么简单。
很多人不见得能够看清楚最终的影响,但是李宽自己是很知道要达到什么程度的。
无他,结合后世的情况进行简化就可以了。
“下沉到乡镇级别?”
武媚娘听了这话之后,愣了一下。
历朝历代,还真是从来没有哪个朝代做到了这一点。
乡镇这个地方,一直都是本地豪族的地盘。
哪怕是县城,朝廷的影响力也是非常薄弱的。
如果真的能够达到让朝廷的治理下沉到乡镇的话,那个意义还真是非常不凡。
从今往后,这个天下就真的是朝廷的天下了。
政令不出长安城的情况,就不大可能发生了。
最关键的是这一招对世家大族的打击,是最大的。
相当于把他们传承的基础都给挖掉了。
要知道。现在各个县衙的官员胥吏,虽然已经有一部分是书院学员,但是主要的还是当地豪族世家子弟。
至于各个乡镇,更是本地豪族自己在治理。
如今要在乡镇里头设立管理机构,哪怕只是任命一个乡长或者镇长,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
通过乡长或者镇长,来对各个里长、村正进行管理,可以确实的把握各个乡村的情况。
很多藏污纳垢的情况,就立马会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
哪怕是有些人还想要搞小动作,难度也会大很多。
“没错!今后我准备进一步的加大科举取士的力度,让更多的人能够进入到朝廷。
与此同时,胥吏的招募也可以增加。
在此之前,很多胥吏其实是通过县令的幕僚的形式在为朝廷服务的。
这不利于增强朝廷的影响力。
既然治理一个县城需要那么多的人手,事实上也是存在这些人手,那就给他们正名,让他们堂堂正正的成为朝廷官员。
哪怕只是一个九品的胥吏,至少也是一个朝廷的正式官员,对于大家的吸引力应该是很强的。”
李宽这个提议,让武媚娘听了心情颇为激动。
很显然,原本大家看起来没有什么大意义的改革,背后居然蕴含着那么多的动作。
这要是真的成功了,那么中央朝廷的权威性立马就上来了。
到时候,大唐必然进入到一个新时代。
……
“王兄,针对太子殿下突然抛出来的改道为省的提议,你有什么看法?”
五合居中,卢宣跟王杰单独在一处雅间里头,一边喝着小酒,一边交谈着看法。
“如果是陛下提出这个提议,那么我觉得不见得需要那么特别的去关注,因为最终的变化可能不会很大。
哪怕是有些变化,也是在我们的理解范围之内,我们肯定可以找到相应的对策。
但是太子殿下的话,说实在的,他的心思我猜不透。
这个变化到底只是表面上进行了一些调整,还是会深层次的影响大唐的官僚体制,我就完全推测不出来了。
但是从过往的情况来看,太子殿下做事情,总是会找到一些其他人没有发现的切入点。
我担心这一次也会是这样的。”
王杰跟李宽也不是第一天打交道的了。
这么多年来,太原王氏也没有少在李宽手中吃过亏。
虽然从财力上来说,太原王氏整体还是在增加之中的。
但是对于整个大唐的影响力来说,其实却是在下降的。
这应该也是许多世家大族都在面临的一个窘境。
“我也比较担心!这次改革,我听说是要让各个省份有实际的管理权限。
那么各省的官员就变得非常重要了,他们是真正的封疆大吏。
按照太子殿下的习惯,这些官员肯定都是会任命他信任的人。
这里面,不会有太多的勋贵世家子弟。
以前的时候,各个州虽然也在朝廷任命的刺史的管理之中。
但是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