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孽子-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造船技术,去年有安排王府里的工匠去制作船只,倒也勉强用得上。

    ……

    在大自然面前,人的力量是非常微弱的。

    每年秋天,从岭南到山东,大唐沿海经常都会遭受飓风的袭击,今年也不例外。

    李世民前几天还在庆幸,今年沿海的州县,遭遇的飓风破坏没有往年那么厉害,登州的一封五百里加急,就把他的好心情给破坏殆尽。

    “陛下,这些海边的州县,往往都是土地贫瘠,民风彪悍。以微臣的看法,不如让他们内迁,彻底解决飓风危害的问题。”

    “内迁的话,耗费的钱粮更多,并且那么多州县都是靠海,全部内迁,迁到哪里去呢?”

    “对啊,就是内迁了,有时候那飓风一样会带来很大的伤害。就像是登州,往年很少有记载那里会遭遇飓风的,今年却是受了大灾。”

    太极宫中,李世民召集了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征、戴胄等大臣,一起商量登州受灾的事情。

    不过,每个人的观点都不大一样,李世民一时也难以抉择。

    “陛下,其实登州的问题,本质上还是在于这个地方物产太过于贫匮,老百姓承受灾难的能力非常的低,要根本上解决登州的问题,除非能够确实提高当地老百姓的收入,否则每年朝廷都要考虑救灾。”

    房玄龄的话,算是说到点子上了,谁也没有否认这一点。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是怎么提高登州老百姓的收入呢?”李世民也有点头大。

    而一旁的长孙无忌却是突然灵机一动,“陛下,长安城说要谁最能挣钱,估计楚王殿下一定是榜上有名。微臣听说凉州城现在一派繁华景象,这可都是楚王殿下的功劳,是否可以考虑让楚王殿下也去登州府看看呢,说不定他能找到好的办法呢。”

 第119章 主动请缨

    李宽被李世民召进宫了。

    虽然昨天李世民没有同意长孙无忌的建议,不过晚上睡觉的时候,翻来覆去的又觉得这个提议似乎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宽儿能折腾,并且总是搞出一些常人想不到的东西出来,思路很是天马行空。

    朕只是问问他的看法,这个没什么关系的嘛。

    “宽儿,听说这段时间长安城的书籍纸张价格全部大跌,但是销量却是比往年翻了一番不止。朕没想到这事还真让你做成了。”

    李世民还记得当初李宽跟自己聊世家大族垄断社会资源的事情,当时李宽就觉得首先能做的就是降低书籍纸张价格,降低读书的门槛,让更多的人读的起书,没想到这么快就做成了。

    “这事能成,造纸作坊和印刷作坊的匠人功不可没。陛下如果要赏赐的话,微臣斗胆恳请陛下就赏赐那些匠人吧。”

    大唐的匠人地位比明清时期要高一些,但是整体来说还是没什么社会地位,李宽想借着这个机会稍微改变一下。

    “行吧,不过朝中反对意见估计会很大,你也不要指望会有多大的奖励。”李世民单纯的以为李宽在收拢作坊匠人的人心,不以为意的答应了。

    “多谢陛下!”

    李宽也没指望一下子就让匠人地位大幅提高,一步一步来吧。

    “朕今天找你来,是有一件事情想听听你的看法。登州府遭灾的事情你听说了吧?”

    “没有!”

    李世民:……

    台词不是这样的啊!

    “陛下,登州出什么事情了吗?”

    “也没什么,只是前段时间一场飓风破坏了不少房屋,一些渔民的渔船也损坏了,朕在思考着,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彻底的解决登州府的问题,要不然每年不是这个灾难就是那个灾难,需要户部不停的救灾,也不是个办法。”

    李世民深呼吸了一口气,觉得还是按照自己的思路直接进入主题吧。

    “登州面朝大海,整个渤海湾就像是它的后花园,不是应该比较富裕才对吗?”

    李宽对大唐很多州府的情况,都不是特别了解。

    像是登州,在他看来,背靠大海,就像是紧挨着一座宝库。

    这个年代,渔业资源没有被过度开发,应该是非常丰富的。

    不过,很显然他对这个年代的渔业有很深的误解。

    “面朝大海就应该比较富裕吗?大唐面朝大海的州府多去了,朕就没有看到几个是比较富裕的,基本上那些县都是下下县,每年都需要朝廷救济的。”

    李世民诧异的看着李宽,这个家伙,不会就这么个水平吧?

    是不是朕高估他了?

    “啊?他们可以去捕鱼啊。”

    “捕鱼?呵呵!是可以捕啊,但是捕一天的鱼,往往还不够一家几口自己吃,偶尔捕一次多的,没有办法存放,只能浪费,捕鱼有什么意义?”

    听到李世民这么说,李宽大概猜测到自己对大唐的捕捞水平可能了解的有所不足了。

    要不然这些沿海州县也不至于日子过得那么苦。

    “陛下,捕鱼其实还是大有可为的!”

    “算了,你先回去吧,朕有其他事情处理。”

    李世民有点失望,李宽今天的表现和他期待的差距有点大啊。

    李宽听了也只好准备出宫,不过这个时候,系统却是又“叮当”一声响,【你有新的任务!请在一年内让登州府变成人人有饭吃,各个有衣穿的繁华城市】

    一年内就要完成?

    什么破任务,这个系统太坑了吧?

    “如果完成不了会怎么样?”李宽忍不住问道。

    【如果不能完成任务,在那之后的一年内不能在系统上兑换任务物品,并且不会发布新的任务】

    李宽听了一阵无语,这是马不吃草硬按头啊。

    不过,李宽也算是见识了系统的坑爹属性,忍耐程度高了很多。

    “陛下,把登州交给微臣吧,一年后还您一个繁华的登州城!”

    已经转身走到大殿门口的李宽,突然一个华丽丽的转身,说出了一番让李世民目瞪口呆的话。

    “宽儿,登州受灾之后,老百姓现在连填饱肚子都是一个问题。关中道这两年勉强算是风调雨顺,但是山东却是接连有一些旱灾,朝廷能够支援登州的粮食非常有限。你说一年后就还朕一个繁华的登州……”

    李世民的意思很明确,甚至在他看来,能够让登州人民不饿肚子,就已经是一个非常难得事情了。

    “陛下,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有的时候比人和狗的差别还要打。要微臣说,登州府现在那些官员,统统都是饭桶,一点水平都没有。入宝山而空手回,说的就是他们那样的人。”

    李宽虽然还没有完全想好要怎么让登州在一年内变繁华,但是一些大体思路却是有的;至于李世民希望的解决登州人民的吃饭问题,那就更不是个事情了。

    楚王府自己就有造船作坊,带一支船队去登州,自己有的是办法向大海要食物。

    “宽儿,你现在收回你说的话,朕还可以当你什么都没有说,一旦任命你为登州都督,全权接管登州事宜,你要是做的不好,那就是朕放过你,朝中的御史们也不会饶了你的。”

    李世民一脸严肃的盯着李宽,虽然心中希望有人能够解决登州的问题,但是也不希望看到李宽掉进坑了去。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微臣敢在陛下面前这么说,自然是有办法的。再说了,最不济,楚王府有那么多产业,自己买粮食运过去,也不至于让登州出现大规模饿死人的情况。”

    不管李世民有什么担忧,李宽都得说服他让自己去登州。

    否则一年内不能在系统兑换物品,那可就太不方便了。

    不管是凉州的羊毛作坊还是造纸作坊,有一部分化学药剂都是从系统里面定期兑换出来的,要是完不成任务……

    李宽输不起啊!

    “既然你这么说,那朕可就真的派你去登州了!”李世民看到李宽这么坚持,便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想法,准备让李宽去试一试。

    “请陛下拭目以待!”

 第120章 脱贫致富的思路

    一寸光阴一寸金!

    李宽只有一年的时间,所以李世民的圣旨一下来,他就直接出发了。

    “王爷,按照你的吩咐,这次带去的五百护卫都是游水技能比较高超的,不过刚刚统计的情况来看,还是有四成的人晕船。”

    薛礼有点不好意思的来到李宽面前。

    这次李宽去登州,直接走的是水路,速度更快,也能提前让护卫们适应一下船只。

    毕竟,李宽可是做好了准备要让他们出海的。

    “没事,晕船这事,晕着晕着就不晕了,现在还只是在河道上行走,要是到了海上,那风浪就更加不一般了。”

    “王爷,这次出发的太过匆忙,好多东西都没有准备妥当呢。”

    晴儿适应性倒是挺强,虽然船上时不时的晃动一下,但是一点也没有影响她给李宽倒上一杯菊花茶。

    “我们去登州又不是去游玩的,你带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干什么?”

    刚开始说要去登州的时候,晴儿立马便让人收拾了几大箱子的衣服,各种吃食用品,甚至连李宽经常用的躺椅也要人带着,搞得李宽一阵无语。

    最终,船上装的最多的反而是临时招募的各类工匠及他们的行礼。

    登州靠海,本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想法,李宽想了两条路来带领登州脱贫致富。

    “王爷,这是属下最近几天整理的大唐食盐分布情况和历年的价格变化,还有你专门提到的海盐。”

    褚遂良顶着个黑眼圈,从怀里拿出一个小本子,跟李宽汇报着情况。

    这次既然准备去登州大干一场,李宽自然是把褚遂良、王玄策、王玄武、薛礼、席君买、林然、王富贵、晴儿、戴全等人都带在了身边,就留着来福在长安城统领楚王府事务。

    反正长安城的各项业务都进入了正轨,又是天子脚下,短时间也出不了什么大问题;至于凉州那边,有马周看着,李宽也很放心。

    “咦,大唐产盐的地方还不少啊。”

    李宽结果褚遂良递过来的本子,快速的浏览了一遍。

    华夏几千年封建历史当中,盐铁茶是特别重要的三个东西,也和中央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息息相关。

    但是,在唐初,茶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盐铁在贞观初年也没有纳入朝廷专营的范畴,而登州靠海,李宽自然要从盐方面动动手脚。

    “是的,蒲州安邑、解县有池五;盐州五原有乌池、白池、瓦池、细项池;灵州有温泉池、两井池、长尾池、五泉池等盐池,青、楚、海、沧、棣、杭、苏等州也都有盐出产,所以大唐的盐虽然还是比较贵,老百姓也勉强还能用得起,只不过基本上是粗盐就是了,吃起来比较苦。”

    褚遂良觉得自己现在都算是个盐业专家了,说起来自然是头头是道。

    “海盐产量这么低吗?”李宽发现大唐的那些盐池,大部分都是矿盐,海盐几乎没啥影响力。

    “王爷,海盐的成本太高了,除了海边一些州县的老百姓在煮盐自用,关中地区几乎都是用的井盐。”

    “海盐成本高?”李宽愣了一下,海盐不是应该成本最低的吗?

    “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