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回到清朝做盐商-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谢大人!”姐弟俩一起拱手道。
  “大人,小王有一个请求。”
  “哦,什么请求,说来听听。”
  “小王想到天朝读书。”此话一出,边上的姐姐尚云震惊地望了过来,她没想到弟弟会来这么一出,他如果去读书了,那么琉球的政事由谁来管呢?
  “读书?好啊,尚泰王能多读书多出去走走看看,多了解一些知识也是极好的。”董书恒笑着说道。
  “殿下今年几岁?”董书恒又问道。
  “呃,小王今年虚岁12。”董书恒说话的时候比较随意,没有其他官员的那种咬文嚼字的习惯。所以当董书恒直接问尚泰的年龄,他也没有多想。
  “这样吧,本官还没有收过徒弟,你就做本官的弟子吧。”
  这话一直其他三人都是睁大了眼睛。
  尚云、尚泰姐弟也从张文汉的口中知道很多淮海军的情况。董大人在天朝那是数一数二的实权人物,几乎无人敢撼动,就连朝廷都要对他妥协。
  这样一个人同时还是一位西学大师。
  如果能够成为他的弟子,那么无疑会给琉球加上一个保护光环。
  本来尚云对于弟弟去天朝学习还心存疑虑,现在听说董书恒要收尚泰作弟子,那是十二分地支持。
  “学生拜见老师!”之前参拜董书恒,尚泰心中多少有些不自然,毕竟自己也是一个藩属国的国王。
  现在不一样了,从小学习儒家文化的尚泰王,知道汉人最是重视师生之谊。
  学生拜老师那是天经地义的,哪怕是天朝的皇子皇孙见到师傅也得参拜。
  第二天一早,琉球国王尚泰召集文武百官开会,宣布了几件震惊琉球的大事:
  一是尚泰王本人准备追随天朝总督董大人身后求学,琉球国暂由公主尚云监国。
  二是成立那霸建市,由张文汉担任那霸市第一任市长,那霸市拥有完全的自主发展权。
  董书恒昨天就见到张文汉和这个琉球公主眉来眼去的,心中恶趣味顿生,在和张文汉面授机宜后,决定让他留下来帮助淮海军管理那霸市。对于那霸的发展,董书恒在心中早已经做了规划。
  军事上这里将作为水师进入太平洋的一座桥头堡。同时也是防御来自太平洋上敌人的一道防线。
  整个琉球群岛就像一条珍珠项链一般点缀在中国东海以东。这条岛链能够为舰队巡航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等那霸开发好了,分出精力,淮海军还会对琉球南部的岛屿进行开发,至少让那里有停靠船只的能力,再加上台湾的基隆岛,这样淮海军就能够依托琉球群岛封锁太平洋进入中国的通道。这只是董书恒太平洋战略的第一步。
  三是签订《保护条约》,淮海军在那霸建立一座军港、一座军事基地,淮海军对军港还有军事基地拥有永久使用权,淮海军依照条约保护琉球的安全。
  四是组建琉球国防军,一切琉球居民不分种族,皆可以参加选拔,新的琉球国防军将由淮海军帮助训练,军官也由淮海军培训。今后他们将负责配合淮海军保卫琉球的安全。
  同时一期《淮海新闻》也在琉球出版发行。这份《淮海新闻》先是描述了萨摩藩对琉球的殖民压迫历史,然后描写了淮海军解放琉球的全过程,甚至还用很多篇幅着重描写了一些感人的事迹。
  比如董书恒为了保护内百姓的安全,不允许使用舰炮,让士兵们用自己的牺牲换取百姓的安全。比如城内的特战队一次次地解救被挟持的百姓,自己却承受了巨大的伤亡。
  如果说昨天的阅兵给那霸城的居民带来了直观的震撼。那么今天这份报纸就给那霸人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
  那霸是一个商业城市,识字的人很多,尤其是那些商人,他们的大多都识字,而且是汉字,琉球没有自己的文字。
  所以报纸的内容很快就在那霸港流传开来,同时还有琉球与淮海军签订的《保护条约》也附在了报纸的后面。
  包括琉球人在内没有一个人对这份安保条约说一个不字。大家不会想淮海军侵占了琉球的主权,而是在心里庆幸琉球终于找到了一个强有力的靠山。
  “姐姐,你在看什么?咦,是报纸呀,你竟然花钱买了一份报纸,要是爹爹知道了肯定要骂的,街面上专门有人读报的,要便宜多了。”同福客栈中,胡家的弟弟看到姐姐在偷看一张报纸,好奇地向前问道。
  说着他一把抢过了报纸,“嘻嘻,姐姐,先借我看看。”说着就往自己的房间跑。
  “胡多福,快还给我!”姐姐赶紧追了上去。
  “咦,这不是王大哥吗?”胡多福边跑边看,忽然停了下来。这个时候已经有了照相技术,所以报纸上面不仅仅有文字还有图片。这报纸的人物介绍专栏赫然有一张王乔的戎装照。
  胡招娣一把抢过了那张报纸。迈着小碎步跑回了房间。
  多福也没有再说什么,站在那里若有所思。
  我们来说一下这份《淮海新闻》,这份报纸是董书恒从京城回来之后授权给上海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这份报纸将不再局限于商业报道,而是一份综合性的报纸,董书恒准备将这份报纸办成宣传淮海军的喉舌。从二十一世纪来的人如何不知道舆论的作用。
  后世那些自许自由民主的国家,哪个不是将新闻报纸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中,为了自己的自身利益整天编造一些没有营养的谎言,去攻击他人,美化自己。
  淮海军在琉球的这次行动也会通过报纸传到国内,自从京城回来之后,董书恒越发的没有顾忌了。
  国内大部分的有识之士还是心向清廷,大家都是受儒家思想熏陶出来的,大部分人心中都有些正统思想。
  在他们的眼中,淮海军还是一个地方军阀。这些骄傲的大清文人又怎么会看得起一个军阀呢。
  虽然董书恒也看不上这些旧文人,但是这些人至少是有文化的。清末的一些改革派,不也都是旧文人出身吗?
  由此可见中国的文人并不是天生的保守,他们也会根据时事变通。
  就像淮海军政府现在所用的这些人。他们实际上也是旧文人,但是投靠了淮海军之后,他们会根据董书恒的需要来改变自己。
  所以说中国的儒家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政治教育,这种模式下教育出来的文人是为统治者服务的,他们会根据统治者的需要来改变自己。
  就像历史上的各个朝代,有的保守、有的开放,有的懦弱,有的刚硬,有汉唐这样的军事扩张型时代,也有宋这样的商业富强型社会。
  但是不同时期的统治者所用的人都是一种模式下教育出来的。
  因此,董书恒觉得对国内的文人阶层还是要以拉拢为主。如何拉拢?
  当然是以舆论宣传,让这些人看到淮海军的成绩。大多数文人心中都有一个汉唐梦,不然历朝历代那么多诗词歌赋,也不会将唐宗汉武都捧得那么高。
  现在淮海军在琉球保护了藩属国,保护了海外华人,战胜了日本的强盗萨摩藩,这样的事情算是扬威海外,值得夸耀一番,那些国内的文人也好这一口。
  至于说这份报纸流传到了东南亚的那些华人小国还有聚居区,让华人们的心逐渐大了起来,开始意识到积极地给自己的争取权益,以至于引起了殖民当局的注意。
  最终爆发了一轮严重的排华事件,这就是后话了。
  董书恒没有在琉球多呆,留下了一部分兵力,还有帮助琉球建立国防军的军官团之后。
  大部队登船浩浩荡荡地向日本的九州杀去,侵犯琉球的正主,萨摩藩还没有得到惩处呢!这件事情还不算完。
  这次登船的还有琉球国王尚泰,他既然已经拜了董书恒为师,自然是要跟在董书恒的身边学习。
  不过尚泰王这次去日本也存了亲眼看看大仇得报的心思。小孩子,心眼总是有些小嘛。
  琉球的政务都交给了公主尚云还有丞相林文轩,那霸市的建设则由林文轩全权负责,当然,当前琉球的主要政事都集中在那霸。
  除了那霸的事情之外,琉球剩下的事情主要是推广甘蔗的种植,以后琉球将主要发展制糖业,糖是淮海军现在需要进口的商品。琉球发展制糖业,以后根本就不需要担心销路。
  因为政事上的需要,林文轩经常可以看到尚云公主,两个人感情日益增长。最终,林文轩不负众望,成功地让这位公主成了淮海军的媳妇儿。
  琉球国国王公主一个是董书恒的学生,一个是淮海军的媳妇儿,这样的琉球国只能绑在淮海军的战车上前进。


第一六五章 萨摩藩总动员
  董书恒登船了离开琉球时,港口上送行的人群人山山海。实际上他在琉球也就呆了三天,却让琉球的一切都改变了。
  国王换成了监国,那霸港开始了大建设,淮海集团进驻那霸,带来了大量的投资资金。那霸的商人们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张文汉一上任就先建立了法庭,颁布了那霸的《商法》和《刑法》,保护那霸商人和普通民众的利益。
  那霸的《刑法》甚至被刻在了港口的石碑上,同时用了好几种文字。
  以后不管哪个国家的水手商人登岸,都要在是碑前学习那霸的法律,都要遵守那霸的法律,凡是敢于挑战的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欧洲人崇尚法治精神,成文法对他们的约束效果比官府本身还要强。
  码头上的建设工程,无论是港口扩建,还是修建炮台都需要大量的人手,这让那霸的居民再也不用愁找不到活计。
  淮海军一直这样,每开发一个地方,都是基建先行。
  通过基建用工,可以解决当地人就业问题,提高当地人的收入,从而让当地繁荣起来。
  一个地方要想繁荣起来,老百姓的手中必须有钱。老百姓手中有钱,这个地方才能展现出活力。
  现在的那霸城中,汉人走在大街上都是昂首挺胸,再也无需唯唯诺诺。一些日本的商人、平民也没有遭到刁难。在日本人进驻那霸的时候他们没有作为帮凶,反而也是受害者。
  不过,这些人还是心里发虚,一个个都夹着尾巴做人,很多人开始穿汉人的衣服。有人甚至将自己的名字都改成了汉人的。
  军舰离开的那天,胡家老小也到码头上去送行,不过胡招娣没有在登船的士兵中看到王乔的身影。
  等到他们一家失望地回到客栈时。胡掌柜在店门口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姐姐,那不是王大哥吗?”胡多福的眼睛最尖,一下就看清楚了站在客栈门口的正是王乔。
  “王兄弟,你怎么没走呢?”胡掌柜上前问道。
  “胡掌柜,我可能要在您这里租间房子了。这次我申请留在琉球,担任琉球国防军的总教官。可能要在这里长留了。”
  王乔的兄弟们这次有三分之一都折在了这里,王乔想留下来陪着他们,他们这些特战队员来自天南海北,大都是一些江湖人,没有家庭牵累,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家。
  王乔自己都快三十的人了,到现在还是一个单身汉。所以这次部队要挑人留在琉球。王乔想都没想就递交了申请。
  “呵呵,胡掌柜的,长租的话,租金您可得给我便宜点哦。”王乔笑着说道。
  看到王乔在那打趣地讨价还价,胡招娣不禁掩嘴笑了起来。
  ……
  令岛津齐彬最惊奇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