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回到清朝做盐商-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6、17世纪西方甚至掀起来一次学习中国的热潮。
  但是这一古老的制度延续到清朝这里已经失去了其活力,限制了清廷对地方的控制力。
  淮海军能够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成立军政府,并且取得地方的控制权。
  本身也是钻了这一制度的空子。只要搞定了地方县府的主官,就基本上可以为所欲为了。
  痛定思痛的董书恒自然要想着如何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于是淮海军直接将政府建立到乡镇一级。各个村的管理虽然还由各自推荐的村长掌管。
  但是村长要接收乡镇的工作指导,村中的治安都是由民兵负责,而民兵一般都是由淮海军派人管理。
  什么皇权不下乡,在两江地区不存在这种情况。
  当然淮海军的管理模式在推行的过程中也受到了很大的阻力,尤其是在江西地区。
  江西在清朝文风最重,同时也是地方宗族势力最强的地方。
  虽然太平军占领江西的时候打压了一批士绅地主。但是却没有伤及根本。
  那个时候为了能够快速地收上税粮,太平军也学会了跟地方士绅地主妥协,没有像在江宁一般,全面打压地主士绅。
  淮海军的政策很简单。你跟我合作,家中子弟也可以参加地方行政人员选拔考试,参政做官都没问题。
  但是必须要执行我淮海军的法规政策。要是搞对抗,也没问题,一个特战小队派出去,抄家灭族分分钟搞定,这都是轻车熟路的事情。
  哪怕是住在深山老林中的那些排外的家族势力同样如此。在淮海军的辖地不允许出现法外之地。
  董书恒这个穿越者前世学的是法律,看起来是最没用处的专业。但是正是因为如此,他深知用法治国是最有效也是稳定的治理方式。
  ……
  再来说一下中路和北路的两条战线。中路军,教导师打下安庆这个石达开的大本营后,一路将战线推过湖口。
  水路并进攻下九江府。当大军从九江府出发,准备去堵石达开后路的时候。
  石达开玩了一招金蝉脱壳。他留下了一小部分兵力迷惑左宗棠。自己则带着主力偷偷南下。
  遁入武宁山区然后进入湖南。一路上石达开避开重要的城池。只攻打一些小县城、集镇,获取补给。
  湖南巡抚骆秉章还没反应过来,石达开就已经要穿过湖南。
  石达开也是钻了一个空子。为了防止跟淮海军发生摩擦,骆秉章命令湘军向后撤退,湖南与江西之间留下了一个缓冲区。
  正是通过这个缓冲区,石达开进入了广西,回到了太平军起家的地方。
  实际上石达开早就想回到这里了,原来他做不了主,现在天王东王已去,石达开在思想上再无掣肘。
  真正是山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湖北巡抚衙门。
  左宗棠正在接待一个特殊的客人,不得不将府内不相干的人都支了出去。
  “你们总统答应的东西准备的怎么样了?”左宗棠对那人问道。
  孙义,一个看起来很普通的中年人,气质上有些像是儒生。
  实际上他以前是董家的一个伙计,为人精明,善于察言观色。
  董书恒将他安排在左宗棠的身边,作为一个联络人。
  “左帅,您放心,我们总统最近不是还没闲下来嘛,下个月一定将两艘炮艇还有你要的装备给您送过来。”左宗棠不仅是巡抚还是鄂军的统帅,他喜欢叫人喊他左帅。
  “哼,这个兔崽子,让老子帮他啃硬骨头,自己忙着占地盘,真是岂有此理!”
  “现在答应好的东西还不给我赶紧送过来,竟然还拖延。”左宗棠得理不饶人,当着孙义的面骂道。
  孙义是少数知道左宗棠与董书恒之间关系的人,所以对左宗棠的话不是很在意。
  从一开始算计太平军的时候,董书恒就跟左宗棠约定好了,让左宗棠拖住石达开。
  当然这次老左也不白帮忙,一开口就要了两艘蒸汽炮艇,25门火炮以及两千把来复枪。
  左宗棠知道淮海军有更好的火枪,但是知道那是董书恒的宝贝疙瘩,不外流的,而且那种枪容易出故障,保养起来麻烦。
  再说北路战线。
  王从志将火炮都拉了过来,对着城墙一通炮火下去,终于将城墙还有城外的阵地给炸平了。
  进攻出奇的顺利,打到城内也只是受到了零星的抵抗。
  最后抓到俘虏一问才知道,罗大纲已经率领主力向西退去。
  于是王从志赶紧派遣骑兵团前去追击。
  骑兵团在路上遭到了太平军的伏击,一下子被打得措手不及,还是凭着速度脱离了太平军的包围。
  之后骑兵团只敢远远地坠在太平军的后面。
  罗大纲趁此加快速度,赶到了六安,卷上了六安的所有青壮财物后,遁入河南。


第二一六章 北国烽火
  “这鬼天气,真是受不了了!”江宁总统府中,董书恒在心中抱怨道。
  “玉祥,你去安排一下,咱们明天去江西一趟,听说那里的士绅地主闹的凶。”董书恒喊来了吩咐道。
  嘴上这么安排,实际上董书恒是想去庐山避避暑。
  这几天江宁这边也无甚大事。反正现在两江地区州府一级都通上了电报,有事拍个电报就好了。
  过去的一个月里。
  太平军大部分被消灭,只有两支力量逃了出去。
  一支由石达开率领逃到广西,这只人马逃走的时候有一万多人,不过大多是石达开当初从广西带出来的老兄弟。
  石达开喊出了“打回老家去”的口号,让这支军队在绝境中爆发。
  广西巡抚劳崇光被打的措手不及,还没来得及调集兵马,就丢了北边门户桂林。
  石达开占领重镇桂林后,打出旗号,招兵买马,手下兵马迅速扩充。
  太平军到底是从广西起家,在广西还是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加上石达开的名声很响,许多占山为王的义军,整军来投。
  还有一支由罗大纲带领,杀入河南,这支人马大概有两万多人。
  按照淮海军总部的安排,王从志并没有对罗大纲的伏击展开报复。
  在得知罗大纲逃往河南后,远远地追在罗大纲的后面将其送出安徽。
  罗大纲进入安徽后,让正在颖上镇压捻军的河南巡抚英桂雪上加霜。英桂急令南阳守军驰防汝宁,不过为时已晚。
  罗大纲攻占汝宁之后并没有停留,而是补充人马物资后向河南府前进,他的目标是洛阳。
  董书恒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朝廷不能消停下来。
  东北的林凤祥在东北发展的并不好,盛京、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府几万人马已经汇集到盛京周边,后方的僧格林沁也已经追了上来,林凤祥此时正处在生死边缘。
  捻匪这两年也只是小打小闹,根本没有给朝廷带来多大的困扰。
  因此董书恒要将罗大纲这条大鲶鱼给放出去,放到中原大地这个大水塘中,将水给搅浑,防止朝廷又给他找什么幺蛾子。
  远东地区最近每隔几天就会传回战报。
  董书恒这边将快速通讯船都派了过去,沿着庙街、海参崴、釜山、海洲,建立了一条快速通讯线路。
  情报用快船传到了海洲就可以通过电报线传递到董书恒的耳中。
  五万人以上的大会战,对于淮海军来说也算是比较大规模的战役了。
  关键是指挥这场战斗的还是三个年轻的将领,只有林威稍稍年长一些,不过他是响马出身,自身本来缺乏大兵团作战的经验。
  让我门回顾一下这场决定远东格局的战斗。
  6月10日鲍有志率领船队抵达了江东地区。
  第一站还是来到了徐家屯。
  徐老族长热情地招待了他们,今天徐月娥专门穿了一件新布做的素花裙子。
  一行人坐下,徐月娥给众人斟了茶水,特意在鲍有志面前多停了一下,然后步履盈盈地退出了客厅。
  要是在以往,鲍有志肯定是要多看几眼的,但是今天他的心里都被正事儿给占住了。
  “徐族长,我希望你们能够暂时迁到下游的庙街或者伯力去。”鲍有志开门见山地说道。
  “鲍大人,这是为何?要知道这田里的庄稼刚刚种进去,正是需要人悉心照料的时候呢!”
  “莫非是罗刹人要打过了来了?”
  徐耀祖知道鲍有志是不可能随便说出这样的话的。
  在这远东地区要说还有什么危险需要大家迁移躲避的话,那一定是罗刹人了。
  这些人为了占领土地往往不择手段,屠村灭族都是他们常做的事情。
  “正是,我们在庙街已经跟北边的罗刹人打了一仗。从俘虏的口中我们得知沙俄人将会从黑龙江上游乘船而下,你们江东这边都是临江而居。我担心沙俄人会对你们不利。”
  “鲍大人,老夫自然是信你的,但是这江东各屯世代居住在这里,要让他们放弃庄稼跟着迁移,却是很难办。”
  “我知道很难办,但是徐老先生,这次沙俄来的人很多,我们得到的消息是有五万人之多。”
  “我们庙街那边没有那么多的兵力,只能在庙街防守。无法顾及到整个黑龙江流域。”
  “那黑龙江将军府那边知道了吗?这么大的动静他们不会不管吧?”徐老族长问道。
  “嗨!黑龙江将军现在正率兵在盛京剿灭发匪呢,哪里有空关管这边的事情。”
  “这……老朽亲自跑一趟吧,要是他们愿意跟着迁移最好,不愿意的就让他们自求多福吧。“
  徐老族长已经打定主意,许家屯肯定会跟着搬到庙街去,至于其他的屯子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他们这些屯子并非是铁板一块,有些屯子之间还有矛盾。
  沙俄的军队这个时候已经从赤塔出发。这次穆拉维约夫一共带上了近五万人,当然其中大部分都是移民,但是也有近一万的正规军,还有五千多哥萨克骑兵在岸上前进。
  光是炮艇就造了五十几艘,当然了这些炮艇大部分都是就地取材在上游建好的,实际上就是装上了小型火炮的运输船。
  其他的运输船则跟在后炮艇的后方前进,由于这次出兵距离非常的远,所以穆拉维约夫带上了大量的后勤物资。运输船上都塞的满满的。
  站在一艘稍大一些的炮艇上,穆拉维约夫看着船队从狭窄的支流驶进了阿穆尔河的主航道。
  此刻他的心情非常的激动,他从来没想到能够在远东这样的地方率领一支五万人组成的大军。
  在他原本的计划中有五千人就足够横扫整个阿穆尔河流域。
  但是该死的英国人又插上了一脚(这些沙俄人还是认为远东的失败是因为英法插手造成的),扶持了一个中国人势力插手远东的事情。
  竟然还消灭了俄国在在远东的舰队,侵占了俄国人的新城市——尼古拉耶夫斯克。
  正因为如此,伟大的尼古拉一世沙皇陛下才会慷慨地让他带领五万大军,去惩罚这些小丑。
  穆拉维约夫这次顺流而下,可不仅仅是为了惩罚那些入侵尼古拉耶夫斯克的小丑们,他有一个更加宏大的计划。
  根据俄国在蒙古那边的探子回报,清国的军队现在南边缴匪,整个黑龙江现在基本上蔡树森处在不设防的状态。
  因此穆拉维约夫觉得自己似乎可以将总督府搬到温暖的阿穆尔河畔。
  到时候说不定可以开辟一个新的总督区——阿穆尔河总督区。
  这里可不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