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回到清朝做盐商-第3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接着,一家人一起吃吃饭。桌上,儿子欲言又止。
  作为父亲,郑惠恭这点眼力劲儿还是有的。
  “观儿可是有什么话要说?”郑惠恭主动问道。
  郑观犹豫了一下,鼓起勇气说道:“父亲,新京书院成立了。听说那里有一流的先生和实验室,孩儿想要报名转学。现在因为新京书院刚成立,有这样的政策。新京书院分给各个书院一定的转学名额。而且转学了之后,还可以重选专业。”
  郑观有些紧张,说话都有些没了条理。
  郑观看到父亲的脸上并没有什么不快,于是继续说道:“父亲,孩儿想要转学物理和动力学。”
  儿子想要取新京,虽然室离家远了一些,但那是京城。在一般的百姓眼中,京城总比地方上要好一些。毕竟在天子脚下嘛!
  但是儿子要学的这个物理学和动力学室什么学问。郑惠恭不解,直接问了出来。
  “父亲,这个物理学是一个大学科,我要学的这个动力学,通俗一点讲就像第一机械厂要造蒸汽机车就是要用到动力学。”
  “哦,父亲明白了,就是研究制造能够提供动力的东西。”郑惠恭一直想要儿子继承家业,他还怕儿子要是学了某个毫不相干的专业,那么这家业就黄了。
  不过现在听儿子这么一说,似乎和自己的机械厂还有一些关联呢。
  “怎么?父亲,您同意了?”郑观其实非常喜欢动手,在书院中他接触了很多书籍。他很羡慕那些大发明家,那些人才是真正改变世界的人,就像是瓦特改进了蒸汽机。
  不过他担心自己要是想去搞技术了,父亲可能会不同意,因为父亲让自己学的是管理学,他希望自己学会怎么关系家族的产业。
  “为什么不同意,你要是学这个技术,以后也可以回来帮我啊,咱们啊也去造火车头,那玩意儿才值钱呢。”
  “况且,父亲今天还碰到了第一机械厂的刘厂长,人家也是搞技术的出身,谁说搞技术的人就不能管理工厂了。大总统今天还说了,作为一个厂长必须要懂技术,不然就很容易瞎指挥。”
  见父亲能这么说,郑观提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第三八六章 汽油弹
  正是与董书恒的谈话让郑惠恭开了眼界,要不然他还真不一定同意儿子去学技术呢!
  普通人的眼中,搞技术的人也还在工匠的范畴。
  提到工匠,大家的心中多少都有些歧视。千百年来工匠早就被打进了下九流。
  不过自从淮海军成立以来,这种固有的观念早已渐渐被打破。
  在华夏,搞技术的不仅仅薪酬待遇高。而且社会地位也在拔高。
  董书恒将工匠的技术等级和官员的行政等级挂钩。虽然只能算是非领导职务,但是也算是官级了。这样搞技术的人也可以在官员面前抬起头来。
  另外,董书恒还要求人事部门在一些岗位提拔专业的技术人员。
  他对人事部门提的要求就是“不能让外行的人指挥内行的人”。在一些专业的技术部门,主官必须要是懂技术的。
  实际上,董书恒这么安排也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当出现了技术上的问题时。
  主官就不能以自己不动技术为理由,再将责任推给底下的人。
  主官负责制,在华夏的官府通行。
  董书恒告诉手下的官员,做多大官就要担多大的责任,没有这份担当的人趁早下去做个小办事员。
  ……
  结束了海州的行程,董书恒对徐州市的建设很满意。成为一个大直辖市,整合了苏北的资源之后,徐州的未来必将更加的辉煌。
  后世的徐州在矿产资源枯竭之后,逐渐的变得没落,一方面跟其企业转型没有跟上有关系,同时还是受到了地域的限制。
  现在的大徐州整合了苏北的资源,不仅有徐州的矿产,还有海州优良的港口,甚至有后世盐城北部以及宿迁的大片土地和人口资源。
  这里逐渐形成了以徐州为中心的一个制造业的中心。而且不仅仅局限于制造业,各种关系民生的轻工业的发展也没有落下。
  毕竟有海州优良的港口,这里的原材料进口以及商品的输出都极为方便。
  海州港离着朝鲜王国和日本地区的距离都不是很远,还是有很强的区位优势的。
  离开了海州,董书恒继续乘坐火车沿着黄海之滨南下。原本盐城地区的中部和南部地区已经重新划分为东台府,不过府的行在却转到了大丰新城。
  这也让这座新兴的城池更加焕发出活力。
  大丰这座城完全是淮海军当初在一片荒地上建造起来的。
  看不到一点点的古代城池的痕迹。
  城市没有城墙,城市的中心是一个转盘型的大广场,广场中间是一座雕塑。雕塑很简单就是一个煮盐的大灶。
  雕塑底座的石壁上雕刻着大幅的壁画,其中第一幅反应的是董书恒在盐丁中招募团练,第二幅是当时的淮海团练出征时的场景。
  整个壁画,大概反应了复兴军成军之时的经过。
  广场上还有董书恒当时在城市奠基之时所栽种的雪松。
  沿着这个大转盘向四周延伸出了九条道路,整个城市呈现八卦盘一般的形状。
  外围的街道呈现圆形一圈套着一圈,假如要是乘坐热气球到空中,一定会为这座城市的外形所折服。
  靠近转盘的一圈是政府的办公大楼以及一些大的商铺,还有银行邮局等公共服务设施。这一圈的建筑基本山都是楼房,建筑比较高大。
  接下来就是一个个居民区,有独门独院的小别墅,也有联排的公寓。
  整个城市最为豪华的学校坐落在居民区之间,学校的设计仿照后世,三层的教学楼错落有致,宽敞的操场中间竖着一根高高的旗杆,鲜艳的红底金龙旗随风飘荡。
  董书恒在东台府总长的带领下在这座城市逛了一下。这座城市可能是在华夏最接近后世的城市了。城市的街道上有专门栽种的绿化设施,街道下面有完善的排水设施。
  这座城市也是归化的外国人居住得最集中的城市。他们大都在工业区工作,居住在大丰城。
  所以在城郊可以看到不同风格的教堂,有天主教的,也有基督教的,甚至还有犹太教的。
  在城市中逛了一圈,董书恒就跟东台府的官员作别。
  他自己带着随员来到了大丰的工业园区。
  工业区的面积最近半年并没有扩大,半年之中,很多原来淮海公司的企业都变成了国属企业。
  可以说这里就是华夏国属企业的发源地。大量的人员从这里抽调出去。然后剩下的人组成了新的管理层。紧接着,又有大量的新人补充了进来。
  所以整个工业区,没有扩大,倒是也没有缩小。
  介于现在华夏的产能奇缺,所以政府还不会自费武功,转移出去的只是工厂培养的人才,而不是工厂的产能。
  董书恒按照老路线,绕过了外围的那些纱厂、纺织厂、食品厂、被服厂等轻工业工厂,直接去了军工厂。
  军工厂的老厂长耿嘉已经调到新京滦州去组建北方军工总厂。现在的厂长是吉延中,也是兵工厂的老技术人员。
  兵工厂的厂长无一例外都是搞技术出身的。他们不要去考虑销售的事情,只要不断地研发新的军工技术,不断地提升生产效率就好。
  华夏现在的军工还处在紧缺的状态中,不说新式的武器了,就是最基本的54式步枪都还没能够做到普及。
  华夏三大兵工厂分别位于滦州的北方兵工厂,位于大丰的老淮海兵工厂,以及位于江宁的淮·克集团江宁兵工厂。
  江宁的兵工厂主要是生产火炮,其中以巨型的大口径要塞炮为主,这是克虏伯的技术强项。现在董书恒在重建海疆,还要构建外围的太平洋防御岛链,那么多的港口需要部署要塞炮。所以江宁厂的工期是排的满满的。
  为陆军供应装备的任务主要还是压在大丰老厂的身上。
  还好,这些装备的生产都已经成熟起来了。现在大丰老厂这边的工人是两班倒地生产。
  要是在后世,三班倒都会让人叫苦连天。现在两班倒的情况下,工人的工作热情还是非常的高。
  这让董书恒在心中忍不住感叹,现在的队伍真是太好带了。这批工人都是吃过苦的,他们知道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
  下一代人在安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他们的还能够吃得了这样的苦头吗?
  到时候要是再这么干,非得有人出来罢工不可。
  董书恒去看了步枪的生产车间。每个车间都有四条步枪的生产线,但是这里只是装配线,枪托和枪管、枪膛、枪机等组件全部都是由专门的车间生产来。然后运到组装车间进行组装调试。
  董书恒换了一身工装悄悄地走进去看了工人的劳动场面。
  大家干的都很卖力,他甚至都没有忍心去打扰那些认真工作的工人。
  因为最近工厂来了很多的新人,所以很多的老师傅身边会带着几个新人一起干活。
  这种以老带新的模式能够让新人快速上手。而且工厂中一般都会选择那些表现较好的老师傅去带新人,这样好的工作方法就能够传承下去。
  同一个技校培养出来的工人,上岗之后劳动的效率也是不一样的。不仅仅是劳动积极性的原因,还是因为有的工人在劳动的时候能够总结一些好的经验,或者是自己养成一些好习惯。
  这些方法让他们讲也不一定能够讲清楚,只能让他们手把手地区带徒弟,通过言传身教,将这些技能复制开来。
  所以,在很多工厂技术岗位,一个好的技工师傅是很吃香的。很多人会争着去给他做学徒,有的人为了跟一个好师傅,甚至还要托关系,送拜师礼。
  接下来是战车的车间,最近的几次战争,加装转管机枪的战车在战场上可谓是出尽了风头。
  尤其是在北方和西方的草原战场,这种骑兵的大杀器,兼具了灵活的转移能力与超强的火力于一身。
  在平坦的草原上,敌人的骑兵根本就冲不开它的火力封锁线。
  表现好,需求就大,兵工厂这边自然要多开一些产线。
  剩下的迫击炮车间、火炮车间,董书恒都没有过去。
  他又去了一趟远处的弹药厂。弹药厂的位置比较偏僻,位于河畔,周围没有任何的人烟。这就是弹药厂的特点。
  弹药厂现在已经投产了无烟发射药和黄色炸药(tnt),所以其中有一部分独立的区域看起来像是化工厂一般,有高大的反应罐。
  董书恒在这里意外地遇到舍恩拜先生。原来是弹药厂请他过来查验新的产线。
  想要将舍恩拜在实验室搞出来的那一套搬到工业生产之上,这其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还好现在54式的步枪还没有普及,军队中还在使用大量的黑火药。不然弹药厂的产量是肯定跟不上的。
  舍恩拜这个人对于化学研究的追求高于一切。还好他不是一个有道德洁癖的科学家,不然他知道自己的研究成果成为了杀人的利器,不知道心中是不是会感到反感呢!
  与这个舍恩拜交往的久了,董书恒发现了这个老头就是一个科学狂人。
  他对于自己的研究活动非常的偏执。就是那种认准了一个研究方向就要一条路走到底的那种。
  董书恒现在明白了他为什么会因为研究而破产了。
  不过,现在他的家人已经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