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回到清朝做盐商-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大早,他就喊来了警卫连的李存训。
  “存训,有件事情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见,到我身边做个秘书怎么样?我身边熟悉的人中只有你的文化水平较高,而且我也比较熟悉,其他的人我信不过。”
  董书恒这个决定显然很突然,让李存训有些不知所措。但是一直以来在军队中养成的服从意识,还是让他很快作出了决定。
  “存训,绝对服从总统的安排。”
  其实李存训这个人不错,在李家长大,但是又没有李家嫡系子弟那种大少爷毛病。读书也很用功。跟了董书恒身后也长了很多见识,自己还在钻研西学。
  “行,那你回去跟苏霆说一声,你原来的位置交给一班长牛杰。”
  李存训领命去前院的警卫连交接工作,他后面将会跟在董书恒身边担任他的机要秘书负责上传下达以及董书恒的行程安排。
  董书恒陪着慧儿还有母亲一起吃了个早饭。
  李存训前来报告,警卫连已经准备完毕,随时可以出发。
  众人骑马出了县城北门,一路往北而去。路边基本上全是淮海军的农场,这片土地本来大多是董家的田庄,不需要重新开发,因此是第一批建好运行的农场。可以说是淮海公司在整个江北农场中的样板。董书恒骑在马上,看到了收操出工的民兵;看到了到工厂上工的工人;看到了学堂中读书的孩童;还有那绿油油的稻田。
  很快前方就出现了大量的烟囱,烟囱里冒着黑烟,旁边的运河上一排排的平底沙船在不断地进进出出,数不清有多少艘。
  穿过工厂区,董书恒看到了一个哨卡,旁边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军事禁区,闲人勿进!”
  再往里面走几公里就是淮海公司现在的军工厂所在地了。
  苏北这片沿海滩涂,非常奇怪,虽然全是平原,但是到处都是密布的河道。海边也都是滩涂,大部分地方船舶都没法登陆,就算是登陆了也没有道路,还是要面对滩涂沼泽的考验。
  但是奇怪的是在这片滩涂之间,竟然有一段地方适合建设港口,这就是后世的大丰港,据说这个港口的水道是由一股长年存在的洋流冲出来的,只有本地的渔民才知道这条水道的存在,外来的船只靠近岸边很容易就陷到淤泥里搁浅。董书恒在这里建设一个港口起名叫盐城港,这个港口基本上就是台北的工业区自己使用。进口的钢材、矿石、机器大多是到这个港口在通过小船转运过来。
  要是有外敌攻打这个港口,没有内部的人引航的情况下,很有可能没有靠近港口就全军覆灭。
  因此,董书恒将工厂区建在这里对防守非常有利。只要守住几个重要的水道还有路口就万事无忧了。
  李存训上前给哨兵们出示了证件,哨兵们立刻激动地向董书恒敬礼放行。
  又向前骑马前行了几公里,一共穿过了三道关卡。终于看到了一道高耸的围墙,围墙的上方还有马道,每隔一段距离还有一个棱形的炮楼,能看到炮洞伸出的黑黝黝的炮口。
  董书恒知道这是兵工厂自产的75毫米后膛炮,虽然赶不上克虏伯的水平,但是董书恒抄袭了克虏伯的灌钢工艺,让兵工厂的工匠用到了火炮制造中,终于制造出了实用的后膛炮。
  因为哨兵提前报告,所以现在兵工厂的一众主要领导都到门口等候。
  “参见总统,欢迎总统考察兵工厂。”
  “大家辛苦了,不必如此。我今天就是看看新装备。大家各忙各的去吧。”
  说着就在厂长耿嘉的引导下进入了兵工厂。耿嘉是大匠师王冲千老先生的大弟子。以前在火器局做主簿,虽然是读书人出身,但是却偏爱兵器制造,明清以来的兵器制造书籍基本上都被他研究透了。后来又从上海购得一些西方的兵器书籍杂志,自行研究。
  董书恒的兵工厂缺乏专业的人才,成立书院前夕,王老先生就把这个大弟子,介绍给了董书恒。后来耿嘉到了兵工厂看到了这么多专业的设备,就赖着不走了。
  整个兵工厂占地面积有十几个足球场那么大,分为大大小小十几个车间,后面还有一片武器试验厂还没算进去。
  通过接连不断地砸钱进去,这个兵工厂单论硬件设备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董书恒直接来到了试枪场,他首先要参观的是新定型的53式步枪。这个就是咱们中国一直用到朝鲜战场的汉阳造了,它是一款经典的栓动步枪。
  约翰·拉德福德以及几个技术人员正在实验场等待着董书恒的到来,对于这个老板,约翰是又爱又恨,爱的是他对枪械懂得真多,恨的是他懂得太多,以至于让他们技术人员都感到无法超越的绝望。
  约翰现在是兵工厂的首席工程师,签订了保密协议后,他已经准备把家人都迁到中国来,加入中国国籍,他的家人在中国将会过上富豪一般的生活,要知道他在美国的时候只是一个贫穷的工匠。
  在美国像他这样的技师实在太多了,而美国并没有多少的常备步兵,所以兵工厂竞争压力很大,根本养不了那么多的技师,这次写信让自己的家人过来,他甚至喊了自己的几个朋友一起来中国,他们在美国也过得不好。
  董书恒乐呵呵地走了过来,看到台子上摆着的流线型的步枪,以及边上那闪着金属光泽的枪栓拉手,他的眼睛都放光了。
  这个样式在无数的影视剧中反复地出现过。它打过八国联军,打过日本鬼子,还在朝鲜战场上打过美国鬼子。
  确认过眼神,这就是我要的枪。他径直走向前去,从试枪员手中接过这把步枪,习惯性地拉开枪栓,这是前世考持枪证时教官教的。拿到枪先拉开枪栓检查一下,防止弹仓里有残留的子弹。
  看到董书恒的动作这么熟练,约翰感到非常震惊,这个老板不仅懂枪,还会玩枪呢。
  董书恒手中的53式步枪,使用的是汉阳造改进后的五发固定式弹仓,它的枪机采用的是手动旋转后拉式枪机。
  射击前,先把枪机旋转后拉打开机匣,将装有五发子弹的桥式弹夹插在弹仓装弹接口处,用大拇指按压子弹,使子弹脱离弹夹进入弹仓,再插除桥式弹夹,向前旋转推动枪机完成闭锁,同时,在枪机上的送弹卡铁推动第一发子弹进入弹膛成待发状态。
  董书恒拿起一个弹夹,熟练地放了进去。子弹是用黄铜拉制的弹壳,由于还是使用黑火药,所以弹头用的是铅芯包壳圆弹头。该枪的标尺射程为1000米,实战射程为300到500米,最佳射程要进入200米内。
  董书恒没敢托大,瞄准了一个200米的靶子,一枪命中7环。“啪啪啪……”董书恒连续拉动枪栓,把五发子弹全部射了出去。还不错一套动作10几秒钟就能完成。
  “约翰,这枪我们的产量如何?”
  “哦,总统先生,我们原来的德莱塞生产线全部改成53式的生产线,一个月大概能够生产一千多支。要想增加产量就要重新建立新的生产线。”
  “这个数量太少了,我给你一个月时间,再新建五条生产线,把产能扩大三倍。另外原来的来复枪还有滑膛枪生产线也不要停,先用旧枪列装部队给士兵们使用,53式,生产多少就换装多少。反正以后这些旧枪咱们也能卖出去。”
  这时候另外一边火炮实验场也准备好了。淮海军终于要有自己的步兵支援武器了。
  这次实验展示的是75毫米加农炮和50毫米榴弹炮。不是董书恒不要大口径,而是中国现在的道路要是用大口径的话,那么炮兵的运动一定会是工兵的噩梦。现在兵工厂能够造出150毫米的舰炮,但是再大的炮技术上还不过关,这得等与克虏伯公司的合作开始再想办法。
  火炮实验完了,两个士兵抬着一堆零件,迅速的组装起来,这是董书恒一直心心念念的60毫米迫击炮,这种迫击炮炮身长618mm,身管长550mm,全炮质量15。5kg,炮身质量7。5kg,炮架质量4。6kg,座板质量3。4kg,最大射程950m,最小射程70m,最大射速30—35发/分,高低射界40°—80°;方向射界左右各4。2°最大炮口初速140m/s,最小炮口初速70m/s,携行方式为一人背负,炮班人数5人。
  在中国的落后的道路状况,以及复杂的地形条件下,这种迫击炮才是最佳的支援武器。
  “迫击炮的炮弹难题是谁攻克的?一定要好好的奖励。”董书恒向耿嘉问道。
  “是弹药厂的罗伯特解决的,主要引爆系统的问题,以前的精度不够。”耿嘉说道。


第六十四章 约翰·塞纳
  董书恒在兵工厂转了半天,当着全厂职工的面,奖励了几位为新武器研发做出突出贡献的技术人员。这些人除了现金奖励以外,每人还得到了台北新城的一栋别墅。
  台北新城是为了配套工业区而建造的,就位于工业区的西边不远。
  “总统,下午您约了约翰·塞纳先生在黄海楼见面,您得准备回去了。”趁着周围的人没注意,李存训小声地凑在董书恒的身边提醒道。
  “嗯,知道了,这里的事也差不多,等下我去跟老耿他们打个招呼就回去。”
  “耿厂长,为了表彰这次新武器研发,回头给厂里每人发10元的奖励。这笔钱由总公司给你拨过来。”
  “那我老耿就代全厂职工谢谢总统了!”耿嘉高兴地说道,一个好领导就是要能为底下的员工带来福利,这样才能得到员工的真心支持。
  “好了,回头你跟大家宣部一个事情,就说公司会设一个奖励基金,每年都会选出五名在科学研发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科研人员,这些人每个都将得到一次性五万银元的奖励。”
  “总统,这真是太振奋人心了,相信有了这个政策,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一定会更加的高涨。”耿嘉激动地说道。
  自汉唐以来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发展缓慢,跟统治者的不重视有很大的关系。保守的儒家思想控制了舆论以及阶层的上升通道。
  迫使中国的知识分子们埋首进了故纸堆里,不屑于去研究那些被他们视为奇淫异巧的科学技术。让中华民族明明有那么深厚的历史底蕴、文化基础,却被西方新兴国家后来居上。
  后世的人每每谈到此处,无不扼腕叹息!
  其实还是人的趋利性在作怪,如果研究科学的人能够过得比普通的读书人更好,能够有更好的发展空间,更高的社会地位,那么董书恒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选择向那个领域发展。
  其实随着各地匪乱,西方势力的渗透以及清政府的财政状况恶化,科举制度正在逐渐崩坏,各地出现了大量的捐官,还有许多人办团练剿匪得官,就像董书恒这样。还有些读书人改学西学,在租界跟洋人打交道也混的风生水起。
  匆匆跟兵工厂的人告别之后,董书恒快马加鞭回到了东台家中,今天他跟塞纳先生约好了在黄海楼一起共进午餐。
  昨天回来的时候,董书恒给小丫头慧儿带了一身西式的长裙,这会儿他好说歹说才让慧儿把这身行头换上。还别说,小丫头换上这身还真有些萝莉的感觉。他今天准备带着小丫头去开开眼,看看洋人长什么样子。
  小丫头自然是很高兴,就像小朋友要跟家人去动物园一样,就是这身裙子让他感到别扭。
  黄海楼位于东台的中心位置,本就是董家的产业。塞纳先生身边跟着一个年轻的中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