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汉东皇传-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宁我负天下人,勿令天下人负我!

    有些融化的心,又开始逐渐冰封。

    “呼!”

    黑暗中,刘杲睁开双眼,从门帘一角,望向帐外依稀飘忽的火炬。

    “若是有事没事斗斗蛐蛐,听听曲,谈谈玄论,调戏调戏美人,做个浪荡公子,游戏人间。我又何必辛苦筹划这一切?”

    “亲情、婚姻,我上一世已经拥有过……这一世,便索性彻彻底底做个无情人,为理想奋斗吧!历代帝王,有几人不是遍体鳞伤,鲜血淋淋,才辛苦登上人王宝座?”

    “寡人……寡人,无怪自古帝王称自己为寡人!唯有今天,才真正理解到,何为寡人!”

    万般思虑中,刘杲腾的站起,自言自语道:“若我能为那个理想,奋斗至死,做个寡人又有何妨!”

    刘杲掀开帘帐,大跨步走出,挥手吩咐守卫亲兵道:“请华歆来见我!”

    不一时,华歆便趋步赶来。

    与刘杲分别时,华歆也不曾睡下。刘杲在抉择,华歆亦在抉择。刘杲胸有大志,华歆心亦有大志,若是道不同,那也只能不相为谋!

    夜间一阵凉风,吹起两人宽大衣袖。

    “伯兴之心,为功名,还是为妻妾?”华歆离刘杲七八步远时,已经开口问道。

    刘杲伸出左手,指向南方,朗声说道:“我之心――在那里!”

    华歆双眼猛的一亮,点头赞许道:“知己不足,而能纳言改善之。伯兴果有高祖之风范!”

    刘杲忆起后世历史记载,雒阳大乱似乎只持续三五天,遂向华歆问道:“大将军被诛杀,雒阳定有大乱,当此时,片刻不能耽误。我欲趁夜起兵,赶赴雒阳。子鱼以为如何?”

    华歆面露笑容,答道:“大善!兵贵神速,伯兴理应如此!”
………………………………

第202 强渡黄河(上)

    第202强渡黄河(上)

    却说,刘杲选择舍弃一切,为理想奋斗后,甩开一切桎梏,全心全意投机雒阳大乱。(WWW。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因不愿耽搁投机最佳时光,刘杲遂率六千步骑,日夜兼程,向雒阳进发。

    八月二十八日凌晨,六千步骑前营抵达黄河北岸。

    日夜兼程,连续两三日的强行军,令士卒将帅都有点疲倦。为保证士卒战斗力,刘杲便下令,至黄河北岸后,休整一日,而后再考虑渡黄河,。

    战马之上的刘杲,打了个哈欠,嗓子有点嘶哑:“子鱼,外戚、宦官、袁氏,雒京三者纷争,你以为,谁占大义?”

    跟在刘杲之后的华歆,反问道:“伯兴所指大义,为何?”

    华歆这一反问,还真把刘杲问住。模糊的“大义”,刘杲一时还真说不出个所以然。

    刘杲正思考“大义”之时,前方斥候来报:“报――。大河南岸有数百士卒,明火执仗,意图不明。”

    “小平津的戍卒?”刘杲停顿思考,向斥候问道。

    “远望小平津,一片空寂,似乎无人驻守。明火执仗士卒,大略有百余人,又似乎是两方士卒对持。只是夜色迷蒙,大河宽阔,尚不能断定。”斥候回禀道。

    刘杲点点头,回头道:“还要麻烦子鱼,与我一起勘查南岸情势。”

    因几日未睡,已有向熊猫眼方向发展的华歆,强忍住困意,应和刘杲:“军事要紧!”

    跨马行至黄河岸边,眺望南岸。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_书_网 _'

    数十跟火把照耀之下,南岸众人身影模糊,难以辨认。但是还是可以依稀分辨出,南岸似乎两方临河对峙:一方身着汉帝国制式轻甲,为大汉标准地方戍卒;一方凌乱的披带各种铠甲,一眼可以看出这些人,不过是匆匆被武装起来,平素并非士卒。

    隐隐约约中,刘杲似乎在战马之间,还看见一位幼童,一位少年被众人簇拥。

    心神一动,刘杲回忆起后世历史记载中一个熟悉故事:侯非侯,王非王,千骑万乘走北邙。

    历史记载:张让、段?将少帝刘辩、陈留王刘协,夜至小平津,为尚书卢植所追。

    “莫非眼前这一幕,便是张让投河之时?”刘杲心中猜测。

    刘杲又遥遥望向小平津,渡口空空如是,也难怪张让夜至小平津,竟不能渡河逃难。

    小平津渡口空空?

    刘杲眼睛猛的一亮,大声吩咐道:“传令,全体步骑停止驻扎,速去搜索岸边大小船只。天明之前,务必强渡黄河,入据小平津。”

    小平津为雒阳门户,一旦占据小平津,可以说,刘杲已经半支脚跨进雒阳。

    =============

    黄河南岸。

    本已萌发死志的张让,突然见到北岸又赶来刘杲援兵,心思又起。

    闵贡遥遥望了望,大河北岸一溜溜火炬,一时不知所措,只好向卢植问道:“尚书,北岸突来近千数兵卒,意图不明。如今之计,奈何?”

    卢植大略观望一下局势,叹声道:“小平津为雒京门户所在,不能轻弃。你先带天子回宫,我率兵卒扼守小平津,挡住来兵。”

    “诺!”闵贡低头答道。

    说话间,卢植又瞧见原本准备自杀的张让,此刻却在左右打量形势,大喝道:“张让。适才所言,未过片刻,便抛到脑后?你还欲心怀饶幸,妄图扭转天道么?”

    张让伸手将少帝刘辩拉到怀中,反驳道:“雒京内乱,我曹之辈,死伤千余。今日将死之前,卢尚书可否与我论论:宫中千数人,又有几人有罪,该不该被袁氏尽数斩杀?”

    张让将少帝刘辩拉到身边,这是试图以天子之尊,胁迫卢植。如若卢植不顾少帝刘辩安全,强行斩杀张让,必将遭受朝廷诸公讽议,言卢植贪求大功,却罔顾天子安危。

    张让不言自杀,却欲与卢植议论袁绍该不该诛尽宦官,这是试图延缓时间,等待变数。

    张让初始言自杀,那是因为走投无路。

    张让此时,就好比溺水之人;大河北岸的刘杲援兵,却似水中稻草。中智之人,皆知水中稻草难救溺水之人,但是一朝落水,他们仍然会奋力抓住稻草,寻求万中无一的机会,希冀奇迹降临。

    卢植精通人心,张让话一出口,他便猜到张让心思。但是卢植素来敬重天子,倡导君臣之礼,张让若是铁心胁迫少帝刘辩威胁他,卢植却是难以应对。

    看到卢植犹豫,闵贡突然跨步上前,砍杀张让附近一名宦官,语气森然:“张让,你以为我不敢杀你否?”

    比起朝中诸公,闵贡官职低微。今日救助天子于危难,便是闵贡发家之路,而且卢植又言令他送少帝刘辩回宫,可以说今日之饶幸,便能留名青史,以护驾之功,封侯赐爵,救助天子于危难之间的美名,就在眼前,闵贡怎能容忍张让再起风波,耽搁自己大好前途?

    闵贡提刀逼迫张让时,卢植将头扭向右侧。

    有些事,他不会去做,但这不意味着他不许别人去做。

    所谓“君子不近庖厨,不愿见己不乐之事也!”,便是卢植此时心态。

    闵贡提刀杀人后,张让面朝卢植,沉默不语。

    见张让不语,闵贡又连杀几人,一步步逼向张让,煞气直冲。凡是挡在张让身前的人,皆被闵贡一一诛杀。

    张让虽拿少帝刘辩威胁众人,但是心中却不愿意害灵帝刘宏亲子。

    见卢植扭过脸,对此视而不见,而闵贡又毫不顾忌天子尊礼,张让颓然长叹一声,推开少帝刘辩,回身跳向黄河。

    闵贡欺身上前夺来少帝刘辩,大声喝道:“杀!”

    宦官手中无有少帝刘辨这个人质,闵贡行事更加不顾忌。

    ===============

    雒阳,城北。

    董卓令部下扼守雒阳西城门后,立即催马赶赴城北,与朝廷诸公汇聚一处。

    闻听董卓兵至,吴匡也在董?陪同下,前来投诚。

    吴匡虽然声名不显,但是他代表着何进盘踞在雒阳的亲信、兵卒。吴匡来投诚,那就意味着接收何进遗留实权的,不是诛杀宦官无数的袁绍,而是这匆匆赶赴雒京的前将军,兼凉州刺史董卓。

    昔日梁冀跌倒,袁氏吃饱;如今何进身死,董卓继权。

    朝廷诸公望向董卓的目光,也多了许多意味:这才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袁氏忙碌数日,却是为董卓做嫁衣。

    袁绍虽能破杀宦官,但是当时追随他的部下,或是与宦官有血海深仇,或是惧怕宦官得胜,自己获罪被诛。真正真心属于袁绍的亲信,却寥寥无几,最多不过两三千人。

    吴匡、张璋等,何进、何苗一杆旧部如今投靠董卓,袁绍手中兵权立即变得孤寡,大猫小猫三两只。

    得知张让胁迫少帝刘辨北逃,董卓立刻率强兵健卒,簇拥着朝廷诸公,向北邙阪行去,奉引天子。为了夸耀武力,吸引朝廷诸公投靠,董卓部下强兵健卒,皆是弓马齐备,刀剑不卸。

    北邙阪西北为小平津。

    不知不觉间,南有董卓,北有刘杲,两人同时率士卒相向而行。

    而两人中间,则是少帝刘辩以及陈留王刘协。
………………………………

第203 强渡黄河(中)

    第203强渡黄河(中)

    大河北岸。

    密切关注南岸动静的刘杲,突然发现北岸下游百数米,火光闪烁中,数十米名兵卒聚集成团,似乎正与岸边的一户渔民对持。

    刘杲眉头一皱,唤过一名亲信,指着百数米外的骚乱,吩咐道:“你去瞧瞧何事?”

    亲信去而复返,回禀道:“隔岸为小平津屯军之地,故附近舟船少缺。因州牧急于渡河,部将们便令士卒,强行购买附近大小船只。”

    “下游之家,为一杜姓渔农。兵卒以五千钱,暂时购买其家中三条渔船,但是这杜氏渔农,却是犟头,执意不肯卖船。且无论士卒如何说法,再加钱数,这渔农皆是不愿。”

    “州牧军令紧急,周围船只难聚,是以士卒也不愿退让。那些士卒便因此与杜氏渔农对持。”

    刘杲随口道:“若是渔农不愿,且劝服不成,便由得他……”却是刘杲以为,渔农既然不愿卖船,士卒们便该去寻找其他愿卖之人。

    刘杲话刚出口,便被华歆打断:“如今征调船只有多少?”

    亲信回答道:“大略四十余艘。因为隔河面对小平津,北岸的渔民稀少,船只亦难寻。便是因此,士卒才会因三条渔船,与渔农对峙。不过附近乡里之间的木匠,已经尽数被征调,正在加紧赶制新船。(www。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_书_网 _)”

    四五十条渔船……

    六千步骑……

    这是个怎样对比!

    刘杲顿时无语。

    华歆已经开口吩咐道:“兵事紧急,岂能随意拖延。令士卒速速了结此事,务必征调来船只!”

    亲信得令而去。

    闻听华歆话语,刘杲皱眉道:“子鱼所言,莫非令士卒蛮横行事?”

    自刘杲建军起,颇为重视军纪。说服黑山贼,征伐西羌时,因为刘杲声名浅薄,军纪推行效果,尚且不是很好。而入并州来,刘杲大权独掌,言出令随,全权严格执行军纪。

    刘杲所练军伍,虽然没有天天吆喝“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如何如何,但是却严格执行“不扰民”政策。刘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