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东皇传-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董卓的威武。
“早不来,晚不来,偏偏我刚与吕布暗通款曲,董卓就派大军来伐。这是吕布军中,有董卓的暗子么?小平津只有千余人驻防,且无守备器具。我若合兵吕布,进兵雒阳,则小平津必失守。”
“小平津一旦失守,则军心震恐,虽进雒阳,亦不能连势并州;但若是援兵小平津,则进逼雒京一事便是空谈。”
“围棋术语,曰‘宁失一子,不失一先’。这亦是军阵常情。如今,董卓占据先手,稍稍一个变化,便令我全盘谋划,尽数落空。这先手,何其重要!”
“唉!如今是退兵小平津,静待董卓暴露弊端,还是破釜沉舟,一往无前,先进逼雒阳再说?若是今日失信吕布,以后却是再难与其合兵行事。”刘杲想到这里,不禁有点沮丧。
“董卓不亏是军伍老将,这一次简单出击,却蛇打三寸,令我难以应对!”
“进?退?……”
“不对!”刘杲忽然神识一震,隐隐察觉出点问题。
“吕布请我议事,刘石被强掳至雒,胡珍、牛辅奔袭小平津,这三事太过巧合。”刘杲的神色逐渐凝重。
“皇甫嵩率十数万大军,镇守京兆,宛若横插在我与董卓之间的巨大铁钉。但是皇甫嵩这人无谋反、甚至军阀之心,历史上他主动放弃无数大好机会,虽受委屈,依然对大汉忠诚不改,时时以良臣自戒。甚至因为怕引起国家局势动荡,历史上,董卓一封诏书,皇甫嵩便乖乖入雒,其手下十数万兵卒,亦因此归附于董卓。”
“皇甫嵩此人,倾心大汉,厌恶军阀。但是他眼光明透,知大汉衰世,尚需一些军将镇守边疆,降服羌胡,所以即便他再不满,也能勉强容忍刘石近乎军阀割据式的经营金城郡。”
“能让皇甫嵩毫不迟疑,以刀兵胁迫,强行送刘石入雒,怕是董卓肯定八百里加急,送去诏书,责令皇甫嵩如此行事。”
“以皇甫嵩性情,董卓虽然不合他意,但毕竟董卓已经身处高位。且董卓如今行事,尚未逾矩,突然再起兵戈之事,只会加重大汉负担,与大汉之政,无丝毫益处。皇甫嵩性求安稳,只要无有大变,皇甫嵩还是倾向于朝局以稳为主。”
“如今我出兵小平津,隐然有与董卓争锋迹象。怕是因此,皇甫嵩才决定瓦解我西凉势力,逼我退兵。若是我不知好歹,强硬行事,皇甫嵩怕还要全力帮助董卓,打垮我在并州十数月经营。皇甫嵩手中十数万士卒,镇戍在京兆三辅,他若心意变动,那可就对天下大局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我在并州的数万步骑,也难以对抗,皇甫嵩手下与西羌鏖战多年的十数万精锐步卒。”刘杲的脸色逐渐凝重。
“吕布!吕布这次暗通款曲,怕也是董卓精心布置的陷阱。”
“吕布骁勇,武力超群,万夫不敌。他若是想袭杀,只须三尺之地,举刀横剑,根本不必埋伏刀斧手。呼!吕布虽不曾调遣部从伏击我,但是危险依旧,不能真以为吕布是欲与我合兵。”
“董卓先是温水煮蛙,麻痹我心,千里传诏皇甫嵩,擒拿刘石,抄我老底。紧接着又派胡珍、牛辅奔袭小平津,断我后路。又私与吕布共谋,再行诛杀丁原之事。”
“这三步计策,环环相扣,当真老辣无比。声东击西,斩断我左膀右臂;奇兵突袭小平津,割裂我与并州联系,这是瓮中捉鳖;暗通吕布,议事之时,暴起袭杀,这更是斩首行动。”
“幸亏锦衣卫早在金城、长安等地,组建信鸽办。飞鸽传信,速度远超于快马奔驰,得以提前发现董卓布局。若其不然,我已为吕布所伏杀,身首异地矣!”刘杲想着想着,冷汗已经沾湿内襟。
兵事,古来凶险如是!
“兵法有云‘奇诈,一时之计策;正稳,一世之计策。’似我这等,不顾根基,率孤兵入雒,妄图以奇计希冀大功者,必定是险而又险,一着不慎,便是全盘皆输。”
“吾自后世而来,虽谋略、器量尚有欠缺,但是却知无数科学发展前进之路。研究员最难之处,便是看不到未来真理,不知何事可行,何事不可行,研究时间更是百分之九十用在探索各种可行道路上。”
“虽然我不过后世一庸才,许多诸事,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但是军事这块,我却异常熟悉,因为昔日研究冷兵器史,各代冶铁、弓弩改进方法等等,自汉初至以后明清变革,我闭上眼睛,也能一一誊录。”
“至于火器,后世诸多流行枪支,我闭眼组装、拆卸速度,亦排列是军中前列。各个器件大小重量,心中宛若白纸黑字。只不过是限制于这时代的火药技术、冶铁技术,这些东西,十数年乃至以后数十年之内,都只是空中楼阁。”
“这才是我巨大优势。以后切不能舍本求末,无有无数大才援助,便希冀奇功。华歆智谋多在战略布局、政治组建,一眼可观十数年变幻,而非行军布阵,谋计杀敌。军阵这块,我此时还处在劣处。”
“诸侯东起,董卓迁京之后,军阀迭乱,到那时,我再效仿历史上诸位豪杰,一点点吞噬各方势力,稳健求胜。这雒阳,既然此时难入,索性就不入。”
“类如范晔等历史著作作者,都是事后诸葛亮,所作人物评价,都是贯穿此人一生。人物败亡,则其筹划为傻笨;人物胜利,则其筹划为聪明。以史书为参照,虽能能尽观历史人物一生,但是却难以揣摩历史人物各个时期的思维。”
“毕竟一个人,二十岁智慧,与四十岁智慧,已经天差万别,不能同日而语。”
“本是心痛三国战乱,死伤无数,欲趁战乱初起之际,便努力更改历史进程,避免历史上那些无数悲剧。但是历史进程的顽固性,比我想象的大;我也因为历史书籍上那些片面的历史记载,小瞧了董卓。”
“虽努力亦不能更改山东诸侯大乱进程,但是这也无可奈何。毕竟我刚夺下河东郡,万事初建,不能与董卓数十年经营相抗。今日我已尽力,虽不成功,心亦稍安。”
“既然战乱不可避免,那我便回并州好好经营,与各方军阀厮杀。只要不使元嘉之乱、五胡乱华之类悲剧再次上演,我总算对历史有点功绩。”刘杲落寞的望向雒阳方向,心中萌生退意。
………………………………
第218 金蝉脱壳(上)
第218金蝉脱壳(上)
九月初七,刘杲弃守小平津,千余人溯黄河而上,过平阴,入崤{xiao}山东北分支山谷{今为黄河、小浪底水库包围的崤山分支山脉}。(www。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_书_网 _)
这支千余人部伍,掩旌旗,烧辎重,藏匿行踪,避胡珍、牛辅两将,逃入崤山连绵山谷。崤山这东北分支,隔河相望河东郡。但是因为崤山险峻,此地黄河又是幽深难渡,虽与河东郡仅有一河之隔,但是却不能补给粮草,可谓是一块死地。
刘杲这支部伍,弃守地理优势绝佳的小平津,却仓惶奔至属于死地的崤山山谷,这种不拘一格的军事调动,令胡珍、牛辅非常疑惑,不知刘杲意欲如何。
且刘杲行军时,素来注意保密。这千余人行走时,行迹又伪作成两三千人左右痕迹,更是令两人惊疑。
若是千余人,便是留在河南尹也难成气候,但是两三千人,再突行诈计,难保不会出现什么幺蛾子。董卓不就是凭借三千步骑,成功入据雒阳么?
胡珍、牛辅兵不血刃,夺取小平津之后,小心派斥候追踪这支部伍,窥视刘杲意图。(WWW。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
小平津内,胡珍与牛辅仔细议论:“行迹虽仅有两三千步骑,但是刘杲素来善于山战,不能忽视。昔日刘杲以数千弱卒,转战湟中,未几又沿大河而下,攻略金城、榆中,一改凉州局势,是当时击溃韩遂、边章的关键所在。”
“这两三千步骑,人数虽少,但却是刘杲精兵,可比昔日入湟中的五千弱卒。昔日湟中是死地,今日崤山山谷亦是死地。刘杲善于诈谋,精于用兵,敢入死地作战,必有其他依仗,不能随意轻视这两三千步骑。”
也是刘杲平西羌、收编白波、破击匈奴,有胜无败,威名远扬。
若是凡夫用兵,牛辅、胡珍丝毫不用迟疑,直接率兵猛追,将这千余人部伍困死在崤山山谷。但是如今对手是刘杲,牛辅、胡珍却因为刘杲昔日作为,高看刘杲许多。
刘杲随手一支部伍调遣,胡珍、牛辅便要好生思量:是不是刘杲又有其他布局?
类如刘杲这样的军阵之才,若是没有缘故,怎会轻易兵入死地?胡珍、牛辅都是这样思度。
牛辅、胡珍思考许久,也猜不透刘杲弃守小平津,引军崤山山谷,到底掩藏何种心机。为稳妥行事,牛辅、胡珍飞速禀告董卓有关刘杲动向,又留下五千人屯戍小平津。
之后,胡珍、牛辅又兵分两路。一路由胡珍所帅,尾随这支千余人部伍,进逼至崤山山脚;另一支由牛辅所帅,自小平津向北邙阪靠近。无论如何,割裂刘杲本部大军与这支部伍联系,总是对军阵有益。
九月初七夜。刘杲留下北邙阪空营,引军进击孟津。
自丁原火烧孟津之后,孟津残弃,守备器械残缺,船只寥寥。而后雒阳举兵,袁绍又以何进名义,将小平津船只尽数迁至孟津,责由小平津戍卒镇守孟津,看守门户,隔拒有可能宦官援兵。
袁绍攻破宫门,擒杀赵忠,局势渐渐明朗。为求功劳,丁原又尽数抽调孟津戍卒,准备入雒合谋大事。谁知,丁原未曾入雒,董卓已暗下收拢吕布,使之斩杀丁原。
丁原死后,刘杲又与吕布相持在北邙阪。因为种种事务,孟津此刻虽有船只数百余,但是却是防备空虚。不过因为朱?在孟津北岸聚集数千兵卒,刘杲唯恐与朱?矛盾激化,以致朱?不再心怀顾忌,出兵截断箕关至小平津的粮道,刘杲也就不曾攻据这残破的孟津。
孟津戍卒乏乏,好比围棋棋局上,早已经不能做空的必死之棋子。这类随手可攻下的棋子,一般都是收官阶段才会处理,未成功之时,便去攻据孟津,除浪费人力、再增添朱?大敌外,毫无益处。
宁失一子,还要争一先,何必早早的擒杀敌人必死之棋子,浪费自己布局先机?
今日刘杲又有其他打算,所以才会攻据孟津,延缓时局变化。
刘杲五千兵卒,不费一个时辰,便摧枯拉朽的将残败、空虚的孟津收入囊中。
刘杲这一系列的军事举动,令众人迷惑不已。
刘杲这是究竟意欲何为?若是刘杲退兵,当应回兵防守小平津,逐渐退兵。这,一路弃守小平津,转进崤山死地;一路挥军而下,攻据孟津,与朱?隔河对峙,却是当真奇怪无比!
连雒阳的董卓,望着司隶一带的地形图,都眉头紧皱,不知刘杲究竟如何打算:“刘杲莫非真正的意图,不是入雒与我争锋,而是另有打算,别有筹划?若非如此,我实在不能理解刘杲一系列的举措。”
李儒也是摇头叹道:“刘伯兴善于观察兵势大局,虽细小变端,他亦能趁机克敌。昔日刘伯兴进逼榆中受阻,遂转战湟中,看似险而又险,但是如今再回首而视。韩、边当时虽有小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