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汉东皇传-第2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刘果自从立志向大汉天子拼搏时,就开始谨慎思考这个,问题!

    刘皋作为一个时代的开创者。他的儿孙避免不了的要效仿他种种行为!他的不良行为,必将给他的后代来来不良风习!刘景不得不慎之慎之再慎之!

    后世,世人常言,周季以来。得国之正,唯有汉、明。

    秦末乱世,刘邦降秦国、败项羽。顺势登位天子,行止无甚大恶,又不曾身披流言恶语。亦是因此。汉朝虽然屡有混乱,但是,却不曾有类似唐朝那般纯粹以武定朝纲的现象。

    西汉末年,王莽横空出世,窃位称帝,却落得个惨败;东汉末年。似曹操挟持献帝刘协近三十年,却终未有篡位称帝之心。

    这就是“得国之正”的威慑!

    至于明朝,朱元璋虽然于乱世中扫平元蒙,得国颇正,但是面对二代危机时,大明朝却出个燕王朱林。正是因为朱林叛乱,整个明朝三百年,中央皇权与各地诸侯王之间的关系极其紧张,中央皇权防范诸侯王甚于防范贼寇!

    群贼攻城,某王聚集城内青壮、兵卒,击退贼兵。明朝中央朝廷不但不奖赏该王的退贼之功,反而定此诸侯王私聚兵卒之罪!

    所谓得国之正,正就是指向后代子孙、国民,引导一个好的风习。

    不过,话又说回来。

    汉世,世人眼中,要权还是一个神圣的存在。

    袁术一朝称帝,群臣纷纷离去,认为竖子不足与之谋也;袁绍破击公孙瓒,手掌河北之地,心有异心。却迫于群臣压力,不得不斩杀耿苞。言自己根本无谋反代汉之意。

    汉世,这是皇权的一个好时代。

    四百年大汉,除却高祖刘邦开国定鼎。光武帝举兵中兴,二十余位皇帝,没有一个是因为手握数十万兵权,而后这才强势上位的!    在这个皇权比较纯洁的年代。刘最很是忌讳篡位之事!

    刘呆怕他一如李世民那般,在皇室内部,掀起一股不良风气!

    初至邯郸时,刘呆曾向刘恭如是说:“世不出王莽,我不为

    这正是。刘暴不愿国家政权,沦落到如唐朝时,每次继承。都必须经历皇室鲜血斗争;刘呆也不愿意国家政权,沦落到一如明朝时,中央皇权忌讳诸侯王甚于忌讳叛贼!

    刘呆理想中的国家政权更换。或许不免出现类似陈蕃、何进这样那样的动乱,但总体上,他应该是与国家军事无关的!毕竟,后世不论共和建国,还是国外,政治斗争激烈时。都出现过鲜血事件。

    这无法完全规避!

    刘皋整理一下思路,向贾诩、华歆两人问道:“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刘皋却是将心中最大难题。丢给贾诩、华歆!    不意刘呆突然提出这个疑问。贾诩、华歆两人眨了眨眼,有些惊诧的望向刘呆,却没有继续慷慨壮烈的言。

    准备篡位之时,却还在执拗于。篡位对其后代的种种不良影响,刘皋这也算得上篡位者之中的独一份!

    面对刘呆的疑问,贾诩、华歆一时噤声,无话可说!

    不是不愿说,而是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却是很难,基本上秀,解!

    赵匡胤陈桥兵变,逼迫柴周退位。兴建大宋,旋即生“烛光斧影。”而后,宋朝抬升文官势力。虽成功避免天子继承,引兵戈之事。但却也对武官势力产生巨大伤害,以致武官不能有效挥宋军全部

    朱林起兵南征,以武定江山。而后,明朝皇室与诸侯王之间关系生硬,甚至导致某些极端的诸侯王。宁愿投靠满清,也不愿自建武装。维护大明江山!

    “得国之正”讨论近两千年。也没个完美的解决方法。五代之后。宋、明对国家变乱的种种预防措施,也不怎么理想。

    身处汉末,对于五胡十六国、魏晋南北朝没个基本印象的贾诩、华歆。又怎会对“得国之正”进行深玄思考?

    沉默许久之后,华歆犹犹豫豫的说道:“虽天地圣人,不能建万世功业。周武革命,不能阻止春秋战国纷乱;高祖斩白蛇,不能遏制王莽、董卓之悖逆。”

    “然,自顺桓之后,天下纷乱,边疆野胡反叛,中原内郡有盗贼起。万民奢望太平!州牧入谨中,谊中宁;入并州,并州、河朔安!州牧若能一扫**,还天下十三州一司隶太平,这已足以令亿兆百姓感恩戴德,赞美王师!”

    “至于州牧所忧”一代自有一代事,世间岂有万世不移之基业?五百年自有王者兴,州牧何必希翼以一己之力,塑造万世太平之基业?秦末乱,高祖定之;王莽乱,光武帝定之,今日乱,州牧定之,而后国家若乱,又自当有贤人出矣!”

    “秦始皇帝一扫**,曾祈求万世不移,一世、二世乃至万世。结果如何?若是必先有万世太平之策,而后方能扫除逆贼,平乱建国,则天下何必有周武、高祖、光武帝也?万民又将何时可得太平也”。

    “请州牧切勿好高李远,痴迷虚拟之国度,而忘眼前水深火热之百姓!行废立之礼,扫平乱世,中兴大汉。这才是是州牧则!”

    华歆绕过刘最“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忧心。以世间无万世太平之国度,委婉规劝刘呆,将注意力集中到眼前,才是正道!

    今日之汉民,奢求的是天下太平,而不是万世不移。华歆所言的道理,正如后世和谐年间之百姓。奢求的是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民有所居,幼有所教,而不是那仅存于传说当中的**高等阶段!

    满足眼前的要矛盾,才是正理!

    刘最的疑问,被华歆一句“好高鹜远。打回!

    刘最无可奈何的苦笑一下:“华歆故意曲解我的话语,看来是不愿和我讨论这个话题!不过,两千年历史无法解决的东西,我也别奢望一朝解决!”

    “至于有人学我搞禅让  ”嗯!大不了,等我临死时,搞君主立宪制。封死他们兵变称帝的道路!,咦?就是这种策略!对,等我临死前。就大力推动君主立宪,虚君共和!”

    想起后世的君主立宪制度,刘呆眼睛猛的一亮!搞君主立宪制度,削弱君权,推行承相任选体系,却不正是一个从表面解决叛乱的好措施么?

    “临死前,就搞君主立宪制!不过。如何将中央集权制度引导向君主立宪制度,我还须仔细思考!”刘皋瞬间作出决断!

    至于为什么是临死前?任何一个独裁者,包括刘最,绝不会轻易放弃手中权力的!若是必须要牺牲皇权,那么,就牺牲后代吧!

    如此一想,刘呆心中最后一个包袱也轻松放下!

    刘最敲了敲案犊,缓声说道:“高祖建朔两百年而有王莽之乱,光武中兴两百年有今日大乱!若是注定要再出现一个光武帝,就由我刘呆来做吧”。

    贾诩、华歆两人脸上,同时绽放灿烂的笑容!

    贾诩、华歆相视一眼,步调齐整的向刘最参拜道:“微臣参见陛下!”
………………………………

第347 天子(六)

    刘易轻叩身前楠木案犊,缓声说道:“高祖建朔两百年,而后有王莽之乱;光武中兴两百年,而后有今日大乱!若是这天下,注定要再出现一个光武帝,那就由我刘皋来做吧!”

    一语定性!

    贾诩、华歆两人脸上,不约而同。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刘呆若是称帝。他们亦必将是新朝的从龙名臣

    贾诩、华歆相视一眼,步调齐整的。同时跪地,向刘皋参拜道:“微臣贾诩华歆参见陛下!”

    一声“陛下”意味着刘果废立之事,已经势如骑虎。即便面临重重压力,刘呆、贾诩、华歆。也别想从这个漩涡里抽集而出!

    刘皋起身,亲自扶起贾诩、华歆,问道三“若行废立之事,当选在何时?”

    华歆答道:“夜长梦多,迟则生变,废立大事,能早不能晚!择日不如撞日,州牧何不明日便聚集群臣,行禅让之礼?”

    “此时,司徒王允禁足军营。朝臣之中再无支柱元老,连势反抗州牧心意。州牧明日行废立之事,正可谓水到渠成,天地助其成势!”

    贾诩亦应声道:“明日最佳!正是要朝臣猝不及防,这才能一举建。”

    刘鼻虽知夜长梦多,心中颇为同意贾诩、华歆的尽快禅让之谏言,但是对于明日废立,刘最却有点迟疑。

    无他,盖明日乃是初平二年七月十五日,亦是后世所谓阴间鬼节

    中元节。

    七月十五中元节二阴曹地府大狂欢,百鬼横行夜!

    若是刘呆选择明日禅让,岂不是暗讽刘最及其部属为一帮野鬼,横行无忌,败坏人伦么?想到明日是后世著名鬼节,刘呆便心有不忿,不愿选在这个龌龊时间废弃刘协!

    不过还好,汉世,似道教、佛教各类宗教故事,还未大行其道,七月十五鬼节的概念,也尚未彻底形成。汉世之人,虽然有人选在中元节祭祀先祖,但这连汉人约定习俗的东西都算不上,更不用谈什么鬼节、盂兰盆会。

    华歆、贾诩心中没有鬼节概念,自然不会忌讳在七月十五日,行废立之事。    真正郁闷的,只有深受后世影响的刘皋一个!

    虽说是郁闷,刘最却也无法以之为借口,说服贾诩、华歆改变日期。无可奈何下,刘皋心中遂道:“唉!鬼节就鬼节吧!我便做个鬼王。总率十万鬼兵,大闹天宫吧!哎!哎!我可是无神教信徒,应该不会因为鬼节触霉头吧!”

    舍去后世思维限制,刘皋点 点头,表示同意在七月十五日动政变。篡位称帝!

    华歆又道:“州牧若欲明日行废立之事,却还须请来一人。”

    “谁?”利呆不禁诧异问道。

    华歆道:“荀彧!依我猜测,荀彧早在建议州牧攻略关中之时,就已有推举州牧为天子心思。昔日荀彧攻略关中之策,颇有漏洞疏忽之处。究其原因,乃是荀彧之策,本有上下两策。上策伐关中,下策王天下!”

    “荀彧曾向我略略诠释第二步王天下之策,以此彻底说服同意州牧攻略关中的战略布局。荀彧与我言王天下之策时。语焉不详。言语模糊。以致我不能尽观其心意。不过。观乎荀彧种种举动,以及他今日“天元,之棋势,想来有关废立之种种手段,荀彧应该早已准备数十日,完善各类细节!”

    “一人计短,三人计长。

    州牧如欲十全十美,还请令荀彧前来议事!”

    “荀彧”刘呆稍稍沉吟数秒,便迅作出决断,令门外亲信火请荀彧来见。

    荀彧来的很快。

    当华歆请见刘最时,荀彧内房亦是烛火明帐,静坐于桌前凉席。华歆看透荀彧心意,荀彧又何尝没有看透华歆心思?荀彧静坐于内房。便是等待刘最的召唤,或者迎接失望而归的华歆。

    荀彧跨步密室之内后,华歆三言两语的向他介绍一番如今大概局势。

    闻听刘呆欲行废立之事时,荀彧面色平静,从袖口摸出一卷竹简,上递给刘呆。

    刘枭接过竹简,现捆绑竹简的牛筋细绳之侧,外贴一张纸条。刘皋轻轻撕下纸条,上面却是书写五个蝇头小字    “三年不外战”

    “三年不外战?”刘最轻声念一遍。抬头望向荀彧。

    荀彧不慌不忙的回复刘皋道:“此卷文书,本是微臣所献攻略关西的后续策略,今日得此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