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汉东皇传-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知我为何,不欲伯兴因此事成名乎?”刘续又道。

    刘杲摇头,表示自己疑惑:“不知。”

    “伯兴可知前渤海王刘悝否?”

    “知之!”刘杲答道。在朱雀阙前事件,渤海王刘悝被人上告,言刘悝经常幽怨桓帝不曾让他继承皇帝,灵帝刘宏因此诛杀刘悝,这是熹平年间之事。

    渤海王刘悝事件可谓是汉末影响深远的一次大案,读过东汉史书的刘杲怎会不知。

    因为渤海王刘悝,身为“凉州三明”的段?深陷太学生之难,终于在光合二年被廷尉阳球牵连诛杀。段?身死之后,直接导致山西之地的士族破落。段?死后,其部下顿时大受排挤,或是久罪不起,或是任其长居边疆小吏。便是今年(中平元年,西元184)边章、韩遂、北宫伯玉,所引发的西羌之乱,也是因为这一系列因果。可谓说,历史上灵帝、献帝时期的山西动乱,诱因便在段?被诛死后,山西之地士族,在朝堂上后继无人。

    因为渤海王刘悝,导致宋皇后被废,进而何皇后被立。何皇后立起,才有何进以外戚之身份,在短短几年间步入大汉权利争斗中心。根基不稳的何进,党人,宦官三者之间的权利风暴也因此缓缓拉开序幕。以后何进立帝,袁绍诛杀宦官,可谓在渤海王刘悝事件里,已经埋下祸因。

    这些,对于一心筹划自己理想的刘杲来说,怎能不知?怎么可以不知?

    “正如伯兴适才所言,我与忠儿虽贵为国王,但国王之权,仅限于一王宫之内,又素无兵戟护卫,便是失陷蚁贼,也不算大罪!但是你要知,失国之罪为小,勾连黄巾才是大罪!朝中之人,若有人为难我与忠儿,定以此罪扣在吾身。渤海王贵为桓帝之弟,尚不免因谣言获罪,况乎我等?”

    “朝廷之人欲为难我等,必追查我等行踪。若是伯兴也陷进漩涡,又被朝堂诸公得知伯兴曾为张角帐下吏,怕是……”刘续的话语越来越重。

    刘杲在刘续话语中,也渐渐沉默下来。不可否认,刘杲由于目前对大汉局势所知甚少,他所得的资料,也不过是后世史书上的只言片语,每一个事件的深层次原因的刨析也极其有限。读史书,在宏观观摩一个朝代时,也会丢掉这个时代的大多数细节知识。

    刘杲很多行事,虽屡经考虑,但放在大汉这个时代,在别人看来,大都是“想当然尔”!后世,三国虽然盛行,但那大都是基于八卦、传奇基础而来,或是读英雄,或是读战争,或是观美人,其背后的尔虞我诈的基础也大是建立在三国后期。

    一言尽之,刘杲对于大汉,还是陌生的紧!

    见刘续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龌龊,刘杲眉头紧皱,迟疑道:“叔祖之意,是……”

    “当此大汉颓世时,我宗室最是艰难。伯兴,你可知我之意么?”刘续一脸落寞,苍老的眼神也望向远方。

    刘续的意思,刘杲大略懂些。刘续之言下之意,是说,适逢大汉衰世,皇帝又多出于侯王国之家,朝廷之上某些人很是忌讳这些侯王国。刘杲虽是身无爵位,但还是在宗室近亲之内,一旦显名,肯定受到各方面势力的摧残。

    刘杲想起后世所谓的“出雒三刘”的结局。“出雒三刘”,刘焉、刘虞、刘表,刘虞在幽州纵横捭阖,一年之间,鲜卑、乌桓折降,士族倾心;刘焉入蜀,欲取先与,短短两三年,手握蜀中大权,剑指汉中;刘表之江表,在荆南一片哀鸿之时,把一个不知名小城,塑造成三国知名大都市――襄阳。
………………………………

第043 宗室身份价值几分(下)

    今日第一章

    刘杲想起后世所谓的“出雒三刘”的结局。(wwW。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出雒三刘”,刘焉、刘虞、刘表。刘虞在幽州纵横捭阖,一年之间,鲜卑、乌桓折降,士族倾心;刘焉入蜀,欲取先与,短短两三年,手握蜀中大权,剑指汉中;刘表之江表,在荆南一片哀鸿之时,把一个不知名小城,塑造成三国知名大都市――襄阳。

    此三人,岂非豪杰仁士哉?

    但他们都是局限于宗室身份,以致不能有所作为,或者说,他们都太看重大汉。刘虞在幽北,心思献帝;刘焉在蜀,双子丧命李郭;刘表在荆南,粮草供给雒阳。三人之中,刘焉曾有大志,平净益州之后,准备再正汉中,但是连与刘焉同出一王的刘表都不能容忍刘焉如此作为,言刘焉有异志,生生把刘焉之志向打残!

    作为宗室身份,他们又是别人眼中钉,是以公孙瓒不容刘虞;袁绍、孙坚不容刘表;刘焉、刘璋困守一方。后世人评论三国,常言刘表、刘焉昏庸,但是他们却是基于刘表、刘焉不曾图大事来论断,可谓不善观人。刘表一心倾汉,他死之前,曹操又不曾萌发废立心思,刘表怎么可能会有称帝心思?

    大汉末年,宗室之悲剧者,又岂三人哉?若刘繇、刘岱兄弟者亦多矣!他们在大汉末,不为有异心者所容,又为朝廷忌讳,何其难也!

    后世传言,说“刘备整天吆喝着中山靖王之后”,这却是不熟知历史,又读过《三国演义》,所以才有的误解。汉代宗室,若刘备之“宗室”者,数以十万计,刘备又怎能以此担当重任?

    在历史上,虽然刘备是因宗室身份,为陶谦所重,但刘备真正念叨起宗室身份时,却是在刘表破亡后,刘备准备南连孙权时。当此时,刘氏之中,有雄霸之资者唯有刘备,而同时孙权之两代三人,在当时又以忠信大汉著称江左。刘备是汉末刘氏之中仅有的枭雄,欲在江左有所作为,所以才屡屡念叨“宗室身份”。

    黄巾初起时,诸王侯都是黄巾流寇首要首要目标。由此也可知,宗室身份其实相当不值钱,有这个身份反而受到别人忌讳。当然,若是一心忠心大汉,恪守君臣之道,以刘表为榜样,进取之路倒也容易。但是一心歼诈,欲成大事的刘杲,怎肯眼观历史,随波逐流?

    “黄巾骚动陈国,陈王集数千张强弩,聚众十万自保。此事又何解?”刘杲知道自己不清楚大汉时事,见刘续有指教之意,立刻虚心请教。此处陈王,是指陈王刘宠'1',按照宗室辈份排行,刘宠与刘杲同辈。

    陈王刘宠,在历史上也是一个猛人。范晔言刘宠“宠善弩射,十发十中,中皆同处”,可见刘宠此人目光深远,抛弃弓箭,追求弩射之利。由弩失十发,中皆同处来看,刘宠辖制之下,其弩弓之制造工艺、操作技术都相当高超,非寻常弩弓所能比。此人在黄巾事起时,是唯一一个大展神威的诸侯王,朝廷虽未对刘宠大大封赏,但也未曾责备刘宠聚众十数万流民等事。

    刘杲计划中的仕途,便是以刘宠为实例,是以此刻以此言试探此路是否可行。

    “陈王?他果真如此行事?”出乎刘杲意料,刘续竟然不知此事。

    刘杲回头想想。诸侯国王,大多被局限在一国之内,彼此之间少有来往。刘宠大发神威,却是在今年年中。身困广宗的刘续难知此事,却也在情理之中。

    刘续得到刘宠相关举动后,突然咧嘴笑道:“这小子,倒是聪明的紧!”这小子,当然是指陈王刘宠,也只有刘续这么高的辈份,才能如此称呼刘宠。刘续夸奖刘宠后,却不肯与刘杲分享赞词。

    刘续对刘宠的夸赞,刘杲一头雾水。在刘杲看来,刘宠不过是趁势而为,怎又扯到聪明?“莫非其中还有甚辛秘不成?”刘杲暗自忖度。

    刘杲毫不犹豫的提起陈王,却给刘续带来不好印象。刘续暗思刘杲少年气盛,竟然自比诸侯王。只是邯郸一脉,与皇家疏远,刘杲再大功劳,又岂能封王?

    “陈王昔年也受过大逆之议,不过当时今上刚诛杀渤海王,不忍再诛废诸侯王,故得以保全。”刘续不咸不淡的提出自己对刘杲的隐隐警告。

    “那道也是!”刘杲这几日收集过刘宠资料,知道刘宠当年差点被废之事。不过当时刘杲以为,刘宠在今日尚且自发聚集十数万流民,那么刘宠昔日肯定更加越制。刘宠能如此,朝廷尚且不问,他刘杲想来也定能无碍。

    不料今日与刘续再议刘宠之事,刘杲隐隐感觉刘宠这条路也不好走。刘宠在历史上虽曾有大志,有中兴大汉之心,却被一心篡逆的袁术派遣刺客诛杀。联系起刘表在荆南,刘焉在益州,刘虞在幽州,都被当时军阀所忌讳,这陈王之死,从根本上讲,却是与他们一般无二。

    外界异心之辈,对刘氏宗室的忌讳,在历史上贯穿汉献帝至三国始末。如刘晔身投曹操,立下汗马功劳,平时还因自己汉室后裔身份,不敢与他人交接,乃至有人上书魏皇帝,言刘晔有不尽忠之心。

    汉诸侯王枝叶,在军阀心中之忌讳,由此可见一斑。

    想起这些,刘杲觉得先前计划似乎有点自欺欺人,紧皱眉头,暗思自己以后真若是行大事,风声定过于刘宠、刘璋,一旦被有心人注意,提前上诉他刘杲有不臣之心,又该如何是好?刘虞身在幽州,一旦被袁绍冠以立帝之语,立即被朝局疏远,乃至朝廷刻意扶持公孙瓒来压制刘虞,朝廷诸公,岂无二三子眼界明远之辈?

    刘杲念及此,心下烦扰。刘杲心知刘续所来,并不是仅仅让其明哲保身那么简单,于是向刘续道:“请叔祖为孙儿指条明路!”

    刘续却不开口,只是指着厚布之边土壤。却是刘续随手在地上,写下几个字――“能而示之不能”。

    这句话出自于《孙子》,其寓意再明显不过,若从表面之意来看,便是要刘杲小心处事,不要轻易透漏自己底牌。但刘杲知道,刘续所言肯定不仅仅如此,内中更有不文之意。

    后世清季自文字狱起,言语文字逐渐隐晦,稍微涉及政要之事,便用套格'2'之术。刘杲在后世研究近现代史,在资料库中多检索清季军机处相关书信,多有所获,最是明白文字隐晦。

    汉世,文字隐晦不若后世,但自党锢后,彼此之间,言语也稍微隐晦,一句话不品味百遍,平常人很难读懂其中之意。若是刘续仅仅劝刘杲“能而示之不能”,又有何意?刘续又不知道刘杲究竟有几分本事,究竟存着多大念头!这“能而示之不能”此时不合言语场合。事出反常即为妖孽!

    刘杲不明所以然,于是准备言谈询问,但刘续似乎觉得如此便够,竟然不愿再谈。

    注:'1'陈闵王刘宠,与汉太尉刘宠(字祖荣)是两个人。太尉刘宠是刘繇之伯父,是东牟人,陈闵王刘宠为陈王一系,祖亦为两人相差千里。

    ps:某人看稿,说陈王刘宠是刘繇伯父,并指百度搜索来的某网页。这谣传又不知因何而出!此两人,在《后汉书》皆有传。

    注'2'套格。譬如文章,骤观之无文理,用套格始能读其意。清季之间最流行,今日所存清季末诸事书信,凡涉及机密,大多用套格之法。
………………………………

第044 黄巾起义背后的阴影

    “光合三年(西元180年),江夏蛮与庐江贼黄穰,连结十余万人,寇没郡县,声势浩大。(WWW。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论军势,其不亚于今日黄巾。伯兴可曾想过,当时朝廷为何不解党锢,而偏偏今日黄巾一起,党锢立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