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汉东皇传-第3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郭嘉这一席话,说的也像那回事。再说,气候转寒,天空随时有可能飘起大雪,的确不适合战马奔驰野战,张燕、丑也就遵循郭嘉的意思,约定冬雪融化时,再总攻冀州袁绍。

    与此同时,奉刘杲旨令,将欲与扬州刺史刘繇一起招抚江淮的刘晔,轻骑来到真定城外。郭嘉前时动冀州攻势,公孙瓒害怕热火上身,遂不理会与袁绍和亲的约定,果断撤离河间郡、渤海郡,抽身事外。公孙瓒撤离后,渤海郡、河间郡立时变为权力真空地带——郭嘉为避免将战线拉的过长,不愿向渤海、河间低地郡县派遣远征部队;袁绍曾有意接收两郡,结果其派遣来的军队,半路上却被关西汉军要击歼灭。

    简而言之,由于公孙瓒的主动撤退,关西汉军意外获得一个不稳定的出海口。

    渤海、河间两郡,道路虽然危险,但是比起穿插荆州赶赴扬州,还是较为安全些、自主些。正是基于这个因素,刘杲外放刘晔出镇江淮时,特意嘱咐他过并州、太行山,出渤海,乘海船至青州征辟刘繇、太史慈,再与刘繇、太史慈共去江淮。

    因为途径真定,刘晔东来时,又多兼职一个慰问前线将士的使者身份。

    刘晔、郭嘉两人,同时为刘杲所辟,且两人年龄相仿,都是关西政权体系内少壮派之的少壮派:刘晔二十岁,郭嘉二十三岁。因为种种相似处,两人共在长安时,私人友谊相当不错。

    于是,刘晔来真定后,丢弃官场繁琐礼节,直奔郭嘉军营——却是刘晔晓得,郭嘉行事洒脱,相来不在乎虚礼。

    刘晔甫一见郭嘉,就直接道出来意:“扬州事关未来天下大势,片刻不容迟缓。我之所以停留真定,主因不是慰问前线将士,而是受天子之托,送你一件好东西。”

    郭嘉呵呵笑道:“什么好东西,值得你亲自送来?”

    刘晔令亲随抱来一个包裹,丢给郭嘉:“行军打仗用的冬衣,你说值不值得?”

    郭嘉打开小山似的包裹一看,却是一件制作粗糙的厚实棉衣。

    前面说过,刘杲之前,汉世虽有棉花这种植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汉世人大多把棉花纯碎当成花草来养。刘杲尚未并州牧时,偶然现此事,遂连忙令人收集棉花种子,改良棉花品种,开棉花价值,并于阳光较为充足的河东郡以及凉州乃至西域,开辟无数亩棉花田,大量种植棉花,推广棉花。

    郭嘉初来关西,不太关心棉花这类非粮食的农作物,所以自然不熟悉棉花的军事价值,不晓得刘杲的良苦用心。

    刘晔大概讲解一番棉衣的优秀护暖作用:“棉衣穿起来宽厚、粗壮,影响刀兵、剑兵的临阵战斗力。不过,若是用来急行军、平时戍守,埋伏弓弩手,却能令士卒,在酷寒之日,也能挥百分之百的战斗力……”

    刘晔尚未说完,郭嘉已经双眼通亮:“岂止如此。幽北苦寒,民不乐居,正是因幽州气候恶劣,朝廷为维持幽州统治,每年都必须向幽州贴补大量钱财——呵呵,朝廷总不能要幽州戍兵学习鲜卑、乌桓、三韩等野胡,钻猪洞取暖吧?我在长安时,曾就此事统计一番:自光武兴以来,一近两百年时间,朝廷足足向幽州贴补四百八十九亿铜钱。四百八十九亿,那可是六点四亿斤五铢钱啊。”'注:此处斤两,指汉斤'

    “天子既令你带来棉衣,便说明,这种棉衣肯定比较廉价,且能大量生产。犹如铁剑、角弓、铜驽、长枪,可装备数万人乃至全军数十万。此时能装备全军数十万人,将来必能贩卖给数百万幽州百姓。幽州百姓一旦能够不惧酷寒,远走东北山川,那即是鲜卑、乌桓、匈奴等野胡末日来临。”

    刘晔连连点头:“奉孝正好与我想到一处。我就此物,仔细询问过天子,得知:这棉花,不但能制成棉絮,填充冬衣防寒;亦能纺织成细线柔丝棉纱,制作为棉布、棉衣。呵呵,奉孝你或许不知,这件棉衣所用布料,亦是先将棉絮纺织成棉纱,再以棉纱纺织成棉布。也即是说,这件棉衣是纯棉棉衣,无论是内里的棉絮还是外面的布料,原料皆是棉花。”

    “自棉花在河东郡、凉州大面积种植以来,天子又在长安聚集无数纺织机匠、木匠、铁匠以及其他手艺灵巧的匠工,努力改良、研制弹棉花机、棉纱纺织机。棉花质量优于寻常麻革,产量又胜丝帛千百倍,所以,由棉花纺织出来的棉布,价格比丝、绢、素、锦绣、丝绸低廉千百倍,数量却是丝绢、锦绣、丝绸千百倍。也即是说,棉衣将来可大量供给贫士寒民穿戴。天子曾言,如若匠人能够研制棉花纺织机成功,那么三十年内,帝国六千万百姓,将可人手棉布一匹,无须再担忧冬日苦寒。”

    “待那时,非但国内郡百姓有暖冬可过,类如漠南漠北这些条件恶劣的环境,汉军也将能够长时间屯戍、巡视。鲜卑、匈奴、乌桓等等野胡,若是再想反叛,代价最少增加十倍。棉花一物,非但能解近忧,更能缓解帝国未来边疆之忧。”

    “不过,眼下棉布、棉絮产量有限,尚不能大量装备军伍。今年冬天,你还得苦熬。我此次带至真定的一千八百件棉衣,总共三十六种样式,有外穿的,有内穿的,有剑士穿的,有弓弩手穿的,简而言之,都是些试用的样品。你选择一部精锐步卒,让他们给出适当意见,以方便军队未来大批量装备棉衣。”

    听到刘晔带来的一千八百件棉衣,不过是些试用的样品,郭嘉登时大为泄气:“原来是把我帐下兵卒,当成神机军,试用各类新式武器、装备呐我还准备出其不意,在大雪天来个千里奔袭,给袁绍个惊喜呢”

    刘晔笑道:“莫急,莫急。讨袁绍时装备不成;征讨公孙瓒、公孙度时,肯定用的上。哎,先不说棉衣,我且问你,真定城到底怎么回事?以你的才能,怎会强攻三月,却无可奈何区区一座小城?”
………………………………

第412真定鏖战:求仁得仁,求义得义(下)

    第4真定鏖战:求仁得仁,求义得义(下)

    真定鏖战:求仁得仁,求义得义(下)

    “我且问你,真定城到底怎么回事?以你的才能,怎会强攻三月,却无可奈何区区一座小城?”刘晔疑惑问道。

    此时此刻,长安朝臣诸公对郭嘉的风评很低:一则桀骜不驯,私起冀州械斗;二则奸佞小人,因帝王私恩,骤登重任;三则庸才无能,鏖兵三月,不见略地捷报。

    然而,与郭嘉私交甚好的刘晔,却不这样想。

    刘晔二十岁陪侍御前;郭嘉二十三岁外放统兵。长安朝臣常常并称两人为“青龙元年两俊”,言其年轻甚于刘杲,言其深受刘杲宠信,言其少年而显锋锐。

    刘晔以为:以郭嘉才干,其取真定易如反掌,之所以此时不取,一定是郭嘉另有算计,下一盘他尚未看清的大棋。不过,刘晔人在长安时,将冀州局势仔仔细细推演十数次,却始终不曾瞧出郭嘉为甚不快攻取真定。一边坚信郭嘉个人才干,一边却又看不透冀北战局的奥妙处,刘晔不禁有些怀疑:“难道郭嘉之才干,远我所想?”

    正是怀着如此心思,刘晔今日才主动“揭短”,询问郭嘉为甚不攻克真定城?

    不料,郭嘉却尴尬回复刘晔:“我是真攻不下真定城。”

    刘晔一怔,继而讶道:“怎么可能袁绍素未经营过常山郡,张颌是匆忙趋兵来守,沮授是溃军逃窜入内。真定城根本不具备死守条件,你怎会攻取不下?”

    郭嘉虽面带愧色,却另有一番自信:“前期,真定城防御器械的确不足,不过我军当时又何尝有大型攻城器械?待我造出大型攻城器械后,真定城内部防御亦已齐备,无法以之定成败。守城之妙,本就贵在上下一心,严密谨慎,无有疏漏。张颌、沮授皆是上上之将,张颌有勇略,足以扼我敢死先登冲锋;沮授有谋略,足以断我攻心策反之策。时至今日,我唯有死围真定城,待其粮乏人饥,才能有破城机会。”

    熟悉军阵的刘晔,倒也知郭嘉不是在推脱责任,遂点头说道:“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我冀北之兵,人数虽无真定守军十倍,但是战斗力却是真定守军十倍。真定地势重要,不可不取,你缓兵围之,倒也是稳妥处置……正好我还有些时间,你带我巡视一圈真定城,看能不能给你出几个好主意。”

    郭嘉素来佩服刘晔的急智多谋,遂也不介意刘晔反客为主、毛遂自荐,立刻答应道:“正等你这句话。”

    刘晔与郭嘉,一人手持一副单筒千里镜,乘马远远眺望真定城的诸守备器械。

    刘晔望着真定城墙周遭密密麻麻的防御箭楼,以及斜角防弩放箭城墙,不禁叹道:“不亲身前来真定,我还真不知你的难处。我终于明白,你为甚苦攻三月,却依旧拿不下真定城。这种乌龟壳似的防御,我军还真拿它没办法。”

    感叹许久之后,刘晔突然现一事:“咦?攻城器械有弩车,有云梯,怎却没有砲车、石机?”

    郭嘉解释道:“先前也曾制作三十辆砲车。不过,砲车所射之卵石,重不过一百五十斤,远不过一百步,攻城效果甚微。又,沮授于城头积木为战楼,外覆以浸水牛皮、马皮、羊皮、猪皮,飞石击之无用,火箭射之不燃。三十辆砲车,消耗人力无数,却战果寥寥,而后索性罢之不用。”

    刘晔思索许久,道:“我初学战阵之术,先关注的便是弩车、砲车等大型攻城器械,因此对此了解颇多。一百步之砲车,在强弓手、弩弓手射程之内,效果的确很弱。不过,奉孝你却不知,元年改制,天子于三公府外,另设有户部、兵部、工部三部。其,工部之下有军械曹,兵部之下有弩砲曹,其皆有无数匠工,专业研制、改良各类攻防器械。我曾手持天子手谕,随意来往兵部、工部诸曹司,不但得以系统学习机械制作之术,更祥知各类攻防器械。”

    “我推荐给你两种攻城利器。第一种攻城武器,是青龙二七型砲车。青龙二七型砲车,是基于前朝各类砲车,并加入扭力杠杆改良而成。二十人齐力拉曳,可将三百斤巨石,抛射两百五十步。恰好,我曾参与青龙二七型砲车具体研制,有此砲车详细制作图纸,可辅助你帐下工匠制作出模型。”

    “第二种攻城武器,是火油罐。火油,也即是我们平素所说的石漆。火油燃烧后,水扑不灭,风吹不熄,攻城时最适合用来焚烧木质、毛皮守城器械。尤其是,如若将火油混杂铁钉,封装入薄铁罐之内,用砲车投掷入城内,还能有几率生剧烈爆炸,大范围伤人。凉州酒泉郡,并州上郡,分别有一个大型自喷火油泉,已经被兵部派兵监控、取油。你可回报长安,请求调来千百罐火油,助你攻城。”

    与郭嘉不同,刘晔不但具备绝军事才华,更对兵器杂学有爱,一向热心关注关西兵器、装备的研进程。所以,郭嘉不晓得兵部武器研进程,刘晔却可一一道来。

    闻听两百五十步射程的弩车、不惧水浇的火油罐,郭嘉却不喜反忧:“长安竟有如此攻城利器?这等利器,怎不立即调来前线?”

    刘晔苦笑道:“奉孝你终究是臣,不理解匠工们的难处。且不说兵部、工部初建,章程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