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东皇传-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分兵进击汉阳郡,是为分散叛羌主力,减小汉军主力受到的压力。刘杲考虑一番后,一方面在安定郡尝试性募兵五百人,令一方面,刘杲令颜良率千人精锐,奔往乌氏城,并摆出一副准备增兵陇县架势。
第三件事情,却也算缘由第二件事。因为刘杲令颜良镇守乌氏城,韩遂、北宫玉等人隐隐不安,就派来一些密探,前来策反安定郡某些羌豪以及仇恨汉帝国势力。
本来,刘杲是准备把这些自二三十位羌豪要来的羌奴,培养成思想上的汉人,让他们充分感受作为自由人的美好,由此引发对把他们不当人看的羌豪的愤恨之情。
如今大汉之于四边羌胡,更甚于后世西欧、美国之于中国贫困地等等。若是看到后世和谐年间,国内大量自谓精英,都恨不得早日投往自由之地;看到那些提起诸如“我们某某院(公司、学校)多少多少人,美(法、英、德等)国某某公司却就只要我一人”那股高人一等的自豪劲,就会明白文明的吸引力,究竟有多大!
想想这些,就不难理解,一旦刘杲不再鄙视这些羌奴,真正的把他们当作自己人,这其中诱惑力该有多大。
刘杲这计划,虽说是漫长,却也是条正道。可是这其中,却出了叉子。
说来也是刘杲悲剧,刘杲自二三十位羌豪要来的一名羌奴,竟是叛羌年前打进安定羌豪的密探。这名密探充分利用刘杲提供的便利条件以及信任,悄悄串联五位羌豪。这五位羌豪,经过一阵策划后,准备趁刘杲单独出行时,进行伏杀。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些羌豪万万没有想到,刘杲之所以敢带着四五名部下,随意行走乡间,乃是因为这四五人之中,有一人名为赵云,而且刘杲自身武力值也徘徊在九十以上。羌豪埋伏的杀手,老远射出弩失,却被赵云眼明手快,拔出腰间长剑劈落。
这杀手见刺杀失败,直接咬碎口中毒药囊,死的干脆利落,甚有战国时期那些刺客风范。
刘杲被刺杀后,先是令城内诸门关闭,而后上前查看杀手特征。这名杀手装扮,尽量在模仿安定汉民,但是熟悉边疆之人,一眼就看出此人乃是长期生活在陇西地带。
“行施刺杀之道,军将有所不为,必定是城内人筹划。这是有人谋反迹象,速去令布置在羌豪左右的密探,前来汇报。”刘杲稍稍检查杀手装备后,便吩咐左右道。
便在此时,安定太守匆匆拜访刘杲,摸出一份名单。原来安定太守,也是位能人,因缘巧合的得知五位羌豪筹划时,顺势打入一名内线。今天听到刘杲被刺杀,安定太守知道事情不能再拖延,便来请刘杲派出大军剿灭。当然安定太守口上说道:“适才捕获到羌豪家中一羌奴,拷打之后,才得来这份情报。”
尽管初始安定太守因为庇护羌豪,而与刘杲闹翻,但这不是说安定太守视羌豪为父母,而是安定太守担心羌豪反叛,加重陇西糜烂局势。安定太守是考虑自己前途,万万不能在任期,让治下羌豪反叛,承担上为官无能之责任。
但是,若是这些羌豪铁心反叛,安定太守也不再心怀犹豫,而是果断的铁血镇压,以惊摄其他诸胡。只有如此,才能消弭他治下有羌豪叛乱的污名。既然你们不以我仁义为念,我就以铁血刀戈威慑。当此陇西局势糜烂之际,朝廷派往陇西各任太守,都是不吝铁腕,行事果断之人。便如赵岐这将近八十的老头,当年也是藏身侧壁,流亡海内的豪杰,不能随意轻视。
甚至安定太守还要求刘杲,要大张旗鼓,率兵至少两千,齐备弓弩乃至攻城器械:“当此之时,便是要以泰山压顶之势,以牛刀宰雏鸡之心,打消所有羌豪心底投机反叛的心思,让他们知道,这安定郡是大汉的!你敢反,我就能让你族灭!”
安定太守对羌豪的前后态度,让刘杲唏嘘不止。但刘杲还是果断采用安定太守建议,率大军进城,以强弩强弓开道,不消一日,五名羌豪宅院被刘杲尽数攻破。不过安定太守建议的族灭之策,刘杲却没有施行。刘杲除把五名羌豪涉案一百三十七名人员定为死刑外,其余二百多名普通羌奴,都赦为平民。但是刘杲又强调,他们必须为大军做工三年,才能真正成为平民,拥有大汉户籍。刘杲可不想,刚释放他们,就立刻面对一团叛羌。不进行一番劳动加政治改造,刘杲可不放心这些羌奴。
其实,刘杲这也是采用变种的奴隶政策。只是在这个奴隶主义尚未完全消除的年代,刘杲这种临时奴隶法规,无疑是种恩惠。这些羌奴,本来是生生世世皆为羌豪私人所有,现如今刘杲赦他们为平民。或许这些羌奴懵懵不懂,何为平民?但是经过那些自二三十户羌豪抽调出去百数羌奴,以身作则,点明何谓平民,何谓羌奴后,怕是这些羌奴只会感激刘杲救他们于水火之中,而不是为自家羌豪复仇。
经过安定太守和刘杲合演的一出铁血平叛,安定郡众羌豪一下沉默,重回淡定。是的,陇北叛羌和汉兵杀的热火朝天,可那是陇北。安定郡,还在大汉保护中。
第四件事,是大将军何进听从下人建议,以赵岐为敦煌太守,守护陇西与西域通道。何进调离赵岐时,刘杲刚刚与安定太守合力,剿灭叛羌。当时,正在发愁将领缺乏的张温,大笔一挥就想趁势把刘杲调入美阳,与西羌正面作战。
这时,参军事陶谦上言,阻止了张温这次调遣:“安定郡虽无战事,却事关紧要。破羌校尉刘杲,已经立根安定郡,若是轻易调离,安定局势怕有动荡。”陶谦,本为皇甫嵩所辟,算是军中皇甫嵩余系。他的建言,张温不得不考虑三分。最后张温觉得刘杲调来不调来,无关战事,便撤销这次调遣,改令刘杲兼领安定长史,统筹安定郡诸军事。
就在这磕磕绊绊中,日子已经悄悄跨入十一月份。
………………………………
第087 追击溃羌
就在这磕磕绊绊中,日子已经悄悄跨入十一月份。'www。q i s u w a n g 。 c o m 超多好看小说'
这一月,一个天外流星,成为彻底压垮叛羌的最后一根稻草。
本来,与汉兵在美阳鏖战数月无果,却又伤亡惨重的叛羌,已经处在崩溃边沿。这些叛羌主力,若湟中义从等,都是段?当年收服的种羌,这么多年以来,一直是大汉在羌中势力代表;若韩遂、边章等,又是大汉旧时官吏。若是战争顺顺利利,他们提出的“诛阉逆,靖君侧”口号,或许真能成为他们起兵的精神支柱。
但是如今鏖战数月无果,却又让他们联想起当年西羌叛乱时,大汉以庞大国力支持,得以连年连月征战,最后十年征伐彻底摧毁西羌元气。他们这些叛羌怎敢与大汉比持久作战能力?
诸如韩遂、边章等人,都知道,汉兵之所以与他们僵持,更多是因为中原黄巾之乱引起的破坏尚需平复,以及各地此起彼伏的起义还须朝廷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一旦大汉能平息内部祸乱,那西羌叛军,当真就再无活路。边章、韩遂可不是穿越者,能清楚明白大汉如今外似强大,其中却已病入膏肓。
在众人以及那些胁迫而来的种羌羌民,都对未来不抱信心时,他们突然遭到这俗称“天罚”的流星袭击。
民有罪,天罚之,流火、旱涝是也!
这颗天外流星,顿时成为改变汉兵与叛羌鏖战的契机。
叛羌之中羌民、以及怀有其他心思的段?时代的兵将,见到天罚降临他们头上,当下都对眼前战局失去信心。于是乎,当夜,韩遂、边章、北宫玉等人,已经控制不住恐惧震怖的士卒。前面说过,羌民大多是凭借勇气作战而非军纪,此时全军骚动下,顿时崩溃。
得知叛羌大溃,大喜之下,张温命大军连夜全线出击。汉军夜间出袭,更加重叛羌崩溃之势,这些数万叛羌,茫无头绪的四处窜逃。深夜中,韩遂向北宫玉长叹道:“事不可为也,我们暂退金城郡吧!”
第二日,张温一扫数月阴晦,兴高采烈的准备命令大军追击溃羌。这时,董卓上前,劝谏道:“不可。叛羌虽败,但是其精锐未损,不可轻视。而且如今天气转寒,一旦遭遇大雪,更是行军困难。不若大军缓缓进击,将叛羌逼入金城、陇西两郡,等明年春上天气转暖,再大肆攻伐西羌!”
张温面露不喜,斥责道:“仲颖此言差矣!今日天降祥瑞,击溃叛羌。我们正当趁势一扫前时颓废,大破叛羌,怎能任由溃羌休整?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因为与叛羌久久鏖战无果,朝廷之内隐隐已经传来风声,说他张温当年平交州,足足三年乃定,莫非平这西羌也要等三年?张温斥责董卓时,心中道:“皇甫嵩能平靖太平道,却无力击败西羌。(wwW。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我若能顺势击溃西羌,后世史家定会将我列入名臣。”
董卓不知张温内心所思,又反驳道:“不然。物必自坏而后腐。车骑若是令大军紧逼叛羌,这些叛羌在汉兵庞大压力下,必将再聚为一体,舍死相战。不若因势诱导,借助流火天罚,说降种羌旧吏,分裂叛羌,令其内斗。然后明春,大军齐出,直捣金城,而后叛羌不足为虑也!”董卓久在边陲,最知种羌习俗乃是趋利避害,畏强欺弱,所以才献出此策。
听到董卓分析,张温有些犹豫。一边是“亦将剩勇追穷寇”;一边是待其自败,一战克之。究张温本心,自是想走第二条路,当年他平交州就是这么来的,但是……“如今形势,不比当年交州啊!”张温想起朝堂之上,越演越烈的争斗,心思不定。
中平二年九月,弘农杨赐身死。杨赐突然间的死亡,给正在与宦官相持朝堂的党人,带来沉重的打击。
十月,为打压在朝廷中重新抬头宦官势力,谏议大夫刘陶、前司徒陈耽,两人率先向宦官势力发难。但是两人这次发难,却恰好落在十常侍算计中,成为宦官势力复兴的牺牲品。于是乎,两人谏言失败,反被灵帝刘宏下狱,而后诛杀。
刘陶、陈耽两人被诛杀,这是党人自平定黄巾后,遭遇第一个危机。与党人相反,宦官势力此时弹冠相庆,彼此相互告喜:“皇帝尚爱护我们哉。奸臣口舌虽利,却不能蒙骗皇帝!诸位要好生努力,切莫因奸党势大而灰心。”
也是因为刘陶、陈耽被灵帝刘宏诛杀,张温才迫切的希望一场胜利,进而反击已有抬头倾向的宦官势力。无论如何,军功最大,这是大汉惯例。
正好此时,天降流火,进而叛羌溃败。张温心情激动,以为:“天外流火,为国庇护,正是欲使大汉中兴。万万不可失此良机!”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张温内心一直嘀咕这八字。张温也知,若按常理,自是第二条方案最佳,只是张温想起“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八字,内心就忍不住有点紧张:“若是不能趁此机会,击溃西羌,朝廷若是……”
便在此时,刚刚从长安赶来的孙坚,看出张温内心的犹豫,向董卓喝声道:“将军欲养寇自重乎?叛羌刚败,又逢寒冬,正是我军追击溃羌最佳时机。时不我与,若失此良机,叛羌休整之后,再度回攻,却又如何?”
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