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汉东皇传-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他,我只需好好敲打一番就是。若是他真投靠孙坚,我安排他身边的密探,不也直接打进孙坚主帐?况且,若是威胁到我,直接令密探毒杀他就是。文丑,虽是将才,却不是非要收他做小弟。”

    “我既然下定决心,为那个理想努力,就该有一个宏观视野,而不能局限于一个个历史名将故事中。我需要加强学习的是帝王之术,而非拉帮结派!”刘杲转瞬间,感觉思维突然无比开阔。

    “你们虽是历史名人,但我刘杲来此空间,可不是为敬仰你们!”

    “文丑真若铁心改投孙坚,杀了就是。”

    经过对文丑事件的思考,刘杲的心变得更加坚韧,视野变得更加开阔,不再局限于一城一地的得失。

    刘杲端起案牍上茶碗,轻抿一口,对宋典吩咐道:“文丑之事,暂且继续跟踪。如今,先把率兵援救望垣,放在第一序位!”

    放下对文丑是否忠诚的担心,刘杲很快组建一只以三千骑兵为前锋,五千步卒为后军的部队,向望垣城开去。

    令刘杲感到开心的是,他再一次邀请贾诩做他主薄,贾诩竟然爽快同意。这令刘杲不禁感叹:失之桑榆,收之东隅。

    贾诩一人,足可当文丑十人!

    不过想把贾诩这样的妖人,团结在自己周围,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贾诩这种人,目光深远,不见兔子不撒鹰,即便撒了鹰,他还会“烤熟的鸭子飞上天”。

    “文和,可知我为何不驻防安定?”刘杲在行军,随意找个话题与贾诩交谈,以便拉近双方距离。

    “校尉引军入湟水,避入深山数月,而后大军一举扫平金城郡。军功大则大哉,但是用军过于冒险,不是兵家常为之事。诸公评价起来,最可能评语,怕是‘轻军冒进,饶幸成功,下不为例’。”说道这里,贾诩顿了顿,扫视一眼刘杲后,继续道:“扫平金城郡,汉兵势力虽然大胜,但是却不足以改变如今局面。若是校尉能助官兵,击溃望垣群羌,把汉阳、金城连势一体,威逼陇西郡,一举改变关西局面,这就是不世之功。有这不世之功在身,任何风言风语,也不能动摇校尉声望。毕竟汉世之间,军功最大。”

    “果然无愧‘毒士’名头,一席话就把我心思全部说透。不过,他直言无畏,话语显露,粗暴揭开我老底,怕是在试探我什么?”刘杲心中又是佩服贾诩,又是有点毛毛的。被“毒士”惦记上,这可不是件幸福的事!
………………………………

第105 解读谶言

    第105解读谶言

    汉阳郡,望垣城。

    董卓一如往日,准时出现在城门头,望着城外连绵不绝的叛羌大军。随意观察片刻,董卓令斥候汇报叛羌大军动向。听着斥候禀告,董卓亲手把叛羌的动向,一一标注在简易军事地图上。

    今日,董卓才听斥候汇报三两分钟,便止住斥候话语,唤来李儒。董卓身着宽大常服,站在瑟瑟风中,遥指西北方向道:“吾儿,这几日,羌逆频繁调动大军,你怎么看?”

    李儒掂了掂脚,向西北方向注目许久后,才道:“羌逆善于勇战,而无持久之心。自年初至如今,数月苦战,羌逆心生殆倦,乃至再现美阳城对峙之景。年前,羌逆不思返乡,却与我军对垒,我便言这非是寻常举动。”

    “初始,我以为烧当种羌、白马种羌结仇,迫使韩遂等羌豪,不得不苦攻汉阳,求得生机。然而密探从陇西郡冒死送来密信,言白马、烧当两种羌,并无仇杀之事。此事,当时令我百般不解。”

    “近日我查探斥候送来密报,发现一怪事。仔细思索一番,我以为这怪事,很可能与叛羌连日异动有关。”

    “哦?”董卓饶有兴趣的道:“怪事,什么怪事?”

    “羌逆溃败前,安定、汉阳一带,传起一个谶言‘流火天罚,意在韩边’,矛头直指韩遂、边章。而一月后,流星如期摧毁羌逆大旗。自此,这句谶言讽传凉州。”

    董卓点头道:“这传言我也听过。若不是这谶言切切实实出于羌逆美阳溃败前一个月,我宁肯相信这是谣言。常听人言,谶言不足信,但是自这谶言流传后,我琢磨起谶言之道,未必不可学。”

    关于董卓对谶言的评价,李儒不置一词,继续说道:“与谶言伴生的另一条谶言‘云不云,月不月,三年内,不共存’,当时也广为人关注。‘云不云,月不月’这显然是指韩遂、边章未改名前为韩约、边允。‘三年内,不共存’,初始,我以为这谶言说,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三年之内,韩遂、边章必然会因为权力斗争,自相残杀。”

    董卓再次点头道:“不错,我也是这样认为。羌人若想强大,必然只能有一个头领,就好比兴盛鲜卑的,奴首檀石槐。一山不容二虎,一旦汉军受挫,这韩遂、边章也必起内乱。”李儒所言,大都刨去外界烦杂本相,直指实质中心,让人瞬间清明。这点,也是董卓最欣赏李儒的。

    “昨日,汉阳太守盖勋传达来的消息称,说是北面羌逆人心浮动,内中多有相传,言湟中贼首北宫玉已被斩杀数月。(WWW。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联系到这个消息,我又重新解读‘云不云,三年内,不共存’这句谶言。翻来覆去,我有种预感,这谶言所言的‘三年内’恐怕不是指三年之内,而是指今年,中平三年内。若是如此,羌逆兵事调动,就可理解。”李儒说话时,一脸愁容。

    恐怕刘杲也没有想到,李儒会这样解读谶言。因为历史上韩遂、边章自相残杀,是在中平五年,为确保这谶言的准确性,刘杲就把韩遂、边章内乱时间,定为三年内。刘杲制造这谶言时,却是根本没有想到明年就是中平三年。

    “今年年内么?如今两军对垒,在汉军压迫之下,他们怎会自相残杀?这谶言究竟在预示什么?”董卓陷入沉思。

    “报――!冀县来信。”

    一名亲随手捧书信,满头大汗的跑上城头。

    “念!”董卓头也不转的命令道。

    “告破虏将军董卓:

    湟中贼首北宫玉授首,消息已经确认。另,破羌校尉刘杲,自去年入湟水后,辗转山脉群谷之间。今年三月间,刘杲沿湟水逐流而下,大破金城,并据榆中。据斥候所俘虏羌兵供认,金城贼首李文侯逃亡陇西,而刘杲现在整军待发,勒马北上。

    汉阳太守盖勋。”

    随着书信内容的进行,这名亲随声音不自觉的越来越大,越来越激动。汉军自入关西以来,也就是叛羌美阳溃败,追击叛羌时,曾经连逢大胜。但,自从周慎榆中大败后,汉军连遭叛羌伏击,有败武胜,士气低迷。

    如今又是数月过去,汉兵与叛羌,双方军事行动一起陷入泥潭,僵持在望垣。忽闻金城郡大胜消息传来,这亲随焉能不激动?

    “咝――”董卓和李儒不禁同时倒吸一口冷气。

    普通士卒或许仅仅为金城大胜欢呼,欣喜。但是董卓、李儒两人,却是深深知道,“金城大胜”关乎整个凉州战役。

    “这可能是平羌之战中,不下于美阳大胜的转折点。”董卓、李儒彼此望了一眼。

    董卓大跨步,一把夺来盖勋送来的书信。匆匆扫视几眼,确认书信内容与亲随适才所念,并无一字之错后,董卓声音也有点激动:“这刘杲真乃神人也!若此消息当真,破羌就在近日。”

    “呵呵。孙坚小儿,年前你百般劝说张温斩首刘杲,以警诸将。若不是张温那老头还知道分寸,却看你如何收场。哼哼,金城大捷一出,看你这小儿还有何脸面见人?”董卓想起与自己不对付的孙坚,随口嘲讽道。

    李儒又远望西北处,心中感慨:“大汉人杰,真是层出不穷!这刘杲年方二十,竟能有如此武功、谋略。昔日匈奴侵寇,霍骠骑以校尉之位,直奔漠北三千里;如今西羌作乱,又有这刘杲,以破羌校尉之职,西奔湟水,转战山谷。大汉中兴之希望,尚未绝也!”

    “叛羌这几日,连日调动部伍,怕是来应对刘杲占据金城后,带来的压力。金城一破,羌逆再无容身之处。只要能击破城外羌逆,平定羌逆,指日可待。”董卓意气风发,兴奋的在城头走来走去。

    “传令,把这消息公布全军!”

    刘杲大破金城的消息,一经传出,望垣城内军卒,顿时陷入一片欢喜之中。

    “大汉!大汉威武!”

    “羌逆小丑,口出逆言,心怀不道,汉军一出,灭尔满门!”

    ……

    各种各样,充满压抑和激昂的咆哮,响彻整个望桓城。

    “他们已经渴望胜利很久!”董卓握住腰间长剑,想起了他在西域的岁月。
………………………………

第106 决战望垣

    第106决战望垣

    自望垣被困以来,董卓就没睡安稳过。

    三四个月来,董卓白天观察叛羌动向,夜晚巡视望垣,缓解士卒压力。

    作为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董卓的身体虽依然强健,但也受不起这日夜操劳。不管董卓后来行径引起多大公愤,但就现在而言,董卓为汉帝国却是尽心尽力,所有的心思都集中在如何平定西羌上。

    因为年岁老迈,董卓就养成午休的习惯。午间小憩一会,养足精神,再处理下午累积的军务。

    今日。

    董卓正午休时,亲兵突然前来禀告:“羌逆军阵大乱,似有援兵赶来。”

    从睡梦中惊醒的董卓,取过挂在墙上长剑,草草披上一件外衣,便匆匆赶上城门头。董卓登上城墙时,他属下部将如李儒、牛辅、李催、郭汜、樊稠、张济、徐荣、李蒙、王方、胡珍、杨定、段煨、华雄等等,都已等候在城头。

    董卓快步走上护墙边沿,仔仔细细注视着远处燃起的战火,眉头皱成一团:“上午才收到刘杲大破金城的书信,中午便有友军来攻,莫非这是羌逆诈城不成?”

    “将军,我刚才已至箭楼查探。前来援助汉兵,前锋全是披甲骑兵。”李儒上前汇报道。

    “骑兵?若是骑兵,则只可能出自破羌校尉刘杲。不过,上午那封信,很有可能是羌逆诈城之计。韩遂、边章,都是奸猾之辈,不能轻视。”董卓在战场上,素来谨慎,绝不会轻易打开城门,援护友军。

    “是敌是友,尚未可知,此时自然不能轻易出兵。”李儒顺着董卓话语,似是解释,又似在强调。

    远处战场上,厮杀声逐渐越来越沉重。

    模糊的汉兵军歌,也隐隐约约传到望垣城:

    “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杀不尽逆贼不言功!”

    “斩不尽胡儿不还家!”

    “将军。这定是我大汉天兵无疑。”徐荣抱拳而出。听到远处热血的军歌,徐荣心底一时涌起无尽战意,想与这些同僚一起浴血城外,斩杀叛羌。

    徐荣一出列,华雄、樊稠、张济等人也不甘落后,齐齐跨步出列,张口便要请战。

    董卓挥挥手,制止部下请战要求,道:“再等等!战场上能信任的,只有铁血杀伐,而非军歌。”

    两刻钟过后,西方赶来一队三四千人汉兵,自叛羌背后顽强冲击,涌入战阵,与叛羌绞杀起来。那是汉阳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