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汉东皇传-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固所愿尔!”刘杲也不推辞,也不理会张角是否对自己言论有所接受,向张角纳头就拜。刘杲根本没打算依靠黄巾发家,是以张角成也好,败也好,与他刘杲无关。

    刘杲拜退时,张角叮嘱道:“子羽(刘杲诈称楚卫,改字子羽),出去后暂且自称为东郡梁仲宁帐下亲兵。”刘杲知道这是张角担心刘杲一旦暴露,广宗城内刚高高涨……绿@色#小¥说&网……士气再次低靡。刘杲自然乐得如此。

    刘杲离去不久,堂前屏风后走出一人,此人面白无须,头戴方帽,身着儒服。张角见此人,问道:“小师叔,你看这人如何?”

    “来历不凡,颇有见识,然对我太平道所知甚少!不似寻常诸生,亦非官兵密探。”被张角称作“小师叔”的这人答道。

    “他所言波才将会在长社大胜,有无可能?”张角道。

    “波才手下兵散,便是收拢元义在河南散兵,也不过万余精兵。闻自颍川一路出击的是朱?。交趾叛乱,朱?三年乃定,可见其文略尚可,武势不足,但此人气度上佳,能容大才。以波才之散兵,相对刚出京师的羽林军、北军五校,太过难为波才之才谋。波才除非有开国之才,方能大败朱?一路,进逼雒阳,不过你我都知,波才谨慎有余,至于攻伐却非他所长。这后生,在这点判断的太过武断……不,让我再想想。”小师叔说着说着,突然脸色一变。

    “嗯?“张角疑惑着看着陷入思考的小师叔。

    小师叔,在堂厅度来度去约有小半刻,方才神色凝重道:“波才大胜,道是有七八分可能。”

    “你是说……党人?”张角此时也闪现一个念头。

    “不错,正是党人。朱?、皇甫嵩乃至城外卢植,肯定不仅仅满足平定我们,他们的目标肯定的是一扫阉党、外戚自和帝以后相替用事之局面。先前,解除党锢是开始,现在他们更是要利用平定我们之战,谋取更大利益,让更多党人上位,压制阉宦、外戚,造就中兴局面。”小师叔道。

    “现今,皇帝对于用党人还是犹犹豫豫,那么党人要上位,必须需要一场大败来危及雒阳,继而再用大胜来安慰朝廷诸臣。若真如此,我们计划可就玄乎了!小师叔,你说楚卫此人,是不是党人为联络我们而设下的暗棋?等党人占据朝廷优势,敕令我们全体投降,那样党人更是可以携天下之希望,一扫大汉百年余毒!”张角道。

    “不像。不过此人未必没有这样想法。”小师叔说着,又摇头道“不过大汉之局势非谋略所能安靖,阉宦、外戚实力庞大,在外野军与之也多有联系,此计策看似可谋,却是条艰险之路。稍有不慎,立即就内起军兵,再起春秋诸侯之局面。师侄,党人可用不可倚,你趁早打消这条心。不过我们的计划还真是得修改一番才是。”

    “那先辟他别驾从事,观察一段时间吧!”张角一语断定对刘杲的审裁。

    -----------------------------------

    别驾从事,在汉帝国,这是属于司隶、州刺史一级所置。刘杲接到张角辟募文书,心下暗自忖度:“张角此刻虽占小小县城之地,就自称大将军,又置司隶两千石官吏,由此可见,张角肯定心怀远大志向,绝对不甘于坐守孤城。只是,历史上为何张角由始至终却不曾突围?”

    “想不通!想不通!”
………………………………

第009 黄巾初印象

    第009-010黄巾初印象

    别驾从事,州刺史行部,校尉行部则逢引,录众事。按照汉帝国官制,别驾州刺史大都是亲信充当,虽无长史之名,而有长史之权。

    但这个官职在广宗城却是个闲职,也就是挂名而已。刘杲心思:“恐怕这是张角不想用我,却又担心诸生指责,有‘失贤’之亏名,施行的安慰之策。”

    好在刘杲根本没打算在黄巾军中积累军功,通过黄巾这个小树,爬上权利巅峰。刘杲只要能在广宗城便宜行事,才不管身着何职,是以根本毫不理会什么闲职不闲职的。

    太平道因汉奉行以孝治国,所以也有礼拜死人习俗。刘杲虽然对蛊惑张阿牛一行冒险大作战无所谓,但也做不到把他们当作旧衣一般抛弃。刘杲没有妇人之仁,在生死关头,他可以毫不愧疚的随意利用他人充当自己棋子,但却也不会将棋子视作可有可无的人形数据。

    刘杲为当日战死的十三人,设下简单祭坛,全心全意祈祷。看着哀伤的活着面孔,想起昨日死者笑容,内心对自己理想更加迫切。倘若他无所作为,那么自此以后将会有一场长达四百年,彻底打垮中国自信心的战乱。

    这可是四百年战乱啊!

    刘杲想起清末之际至共和初建,百年战乱和低潮,被打垮的民族自信至他穿越的和谐十三年,尚没有恢复,还处在努力冲破封锁、苦命挣扎的阶段。(wwW。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那这个冷兵器四百年的战乱,又会给华夏大地带来多大的伤痛?这样的伤痛,岂是仅仅“岛夷”“索虏”所能表现的?

    刘杲祭拜完后,把自身所有财物递与张阿牛,以尽自己微薄之力。战场上死兵、伤兵的处置问题,历来是军伍中永远的痛,即便是刘杲穿越而来的后世,当时世界上各国也没法完全解决这一难题,更何况这一千八百多年前,社会动荡不安的汉末时代?

    刘杲也不会认为,自己先蛊惑他人赴死,继而奉献微薄之力,是种虚伪的表现,而且刘杲清楚,倘若自己不死,他还会煽动起更多的大汉子民赴入战场,以荡平乱世,再还日月清明。历来世界上的战争,入伍宣传,从某种意义上,哪个不是蛊惑或是煽动?刘杲是信奉“窃国者侯”理论的人。

    张阿牛入城后,被张角提为南门军侯,辖二百余人。看似不如刘杲,但是实权却远甚于刘杲。但是令刘杲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准备告辞张阿牛一众时,张阿牛部下中,会有两人向他投诚。这两人一名左政,字伯宽;一名李晋,字子升。

    左政、李升两人,都是与刘杲共患难闯入广宗城的六人之一。左政,也就是当初刘杲在张阿牛一行人之中最先注意到那个疤痕男,他在张阿牛一行中的声望仅次于张阿牛。李晋,却是当初在战场上扶助同伴,却被刘杲警告“与其两人皆死,不如一人独活!”的那位。

    事情是这样的。

    李晋当日斩杀时同伴时,被跟在后面的张甲看见。张甲,以及被李晋斩杀的那位同伴,张阿牛,三人都是博陵县人。入城后,张阿牛与刘杲分开直去南门,路上张甲开始发难,指责李晋妄杀同僚。张阿牛认为李晋若只是弃走还犹可原谅,私杀同伴天地不容;李晋自辩,官兵杀掠甚重,晚死受折磨不如完体早死。

    一番争论后,张阿牛准备以李晋之命祭祀亡者。李晋自然不肯乖乖奉死,恰巧队伍中二号人物左政与李晋为亲戚,相互援助。于是五人小队分为两派,因左政故,张阿牛也不敢轻易祭起屠刀。由于两派之间矛盾难以协调,李晋与左政私下商讨后,认为:“楚别驾,非常人也,可往而倚之。”于是,趁着今日机会,两人前来投靠刘杲。

    刘杲没有拒绝两人投诚,他今日孤身陷入广宗危局,总要团结一批可以暂时信任的手下。而且,刘杲觉得李晋虽然冷血无情点,但从当时有扶助同伴念头来看,未尝不可收留。

    于是,左政,李晋摇身一变,成为刘杲帐下属吏。左政、李晋倚借刘杲之名与张阿牛辞别,张阿牛因顾忌刘杲,一脸笑容与左政、李晋辞别,唯有张甲面色愠怒,始终不能介怀。

    左政、李晋投诚后,刘杲也没有过多拉拢,只是把所有属于别驾事务、权利,都下放与两人。左政、李晋起自乡下,对刀笔吏事简直是一窍不通,所幸黄巾也只是一伙反贼,城内诸事务除军政、教务外,都是乱七八糟的,两人还能应付得来。两人自以为,刘杲现在缺少属吏,此刻正是投靠最佳时机,办事非常努力,态度也是异常恭谨。这么一来,完全放权的刘杲,却是几乎彻底悠闲起来。

    空闲下来的刘杲在广宗城四周四处晃悠,多看、少说、不问,细细观察这座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大汉城池。由于战乱,广宗城内,除流民、黄巾兵各部大营外,城内街巷很少有人走动,一眼望去,尽是萧条景色。这么肆意走动的刘杲格外惹眼,期间不知有多少人上奏刘杲乃官兵派来打探城内布置的密探间谍,请有司下狱,若不是这种流言及上奏苗头被张角一力压下来,恐怕刘杲已经钻进小黑屋。

    卢植与张角的对阵,并不是一潭死水。虽然惨烈的攻城战一直没有展开,但是双方中小型攻防转换战斗却是三两天一次。由于卢植尽占地利,攻城器械也越来越齐备,黄巾兵伤亡不断增大,广宗城内士气又再次慢慢陷入低沉。四处游荡的刘杲已经不止一次听到黄巾军中有人在抱怨:“不是说各地连连战胜么?怎没有援军前来相助?”

    同时,还有一股厌战的情绪开始在黄巾军中蔓延。前途无路,功勋厚赏不可期;城上死伤,又一日数百,这样的战争除非是心智坚强之辈,否然谁能承受?但刘杲同时又注意到,即便再怎么厌战的流民、兵众,也愿意冲出广宗城,与官兵殊死决战。也就是会说,倘若刘杲此时愿意舍弃广宗城而转战四方,卢植再怎么厉害,恐怕也难以阻挡住。

    在真实的历史上,皇甫嵩携带扫平天下黄巾之势,在攻破广宗县城前,还偶有受挫,即便最后破敌,也称广宗城黄巾凶猛。张角若是有心冲破重围,即便舍弃城内流民三分之二,只要兵入东郡,连势河南诸黄巾,那时怕是雒京八大都尉,也要人人惊惧,朝廷不得不招四大中郎将回防雒京。但是,张角放弃这些无数有利因素,偏偏选择与皇甫嵩死磕,这却是让人着实看不懂。

    刘杲不知不觉已经待在广宗城近半月。刘杲长期行走于县城左右,又因为张角对他似乎特别照顾点,许多中小黄巾官员都乐意与刘杲相交,当然是出于表面应付还是倾心相交就难说了。这个张角钦点的别驾,似乎还有几分分量,黄巾军中不少人似乎都肯卖刘杲面子。刘杲也来者不拒,或真或假与他们相交,并在言谈间时不时的主动显示自己在某些方面才华,是以慢慢竟与不少人相识,甚至还有人向张角直接推荐,请张角辟刘杲入军。

    这日,刘杲路过流民大营,应某不知名小官之邀请,入营相谈。席间,此处流民校尉言,无兵书可读,刘杲自言有《孙子》十三篇。流民校尉大喜,问此书得传于何人,又有何人做注?
………………………………

第010 黄巾初印象(下)

    这日,刘杲路过流民大营,应某不知名小官之邀请,入营相谈。席间,此处流民校尉言,无兵书可读,刘杲自言有《孙子》十三篇。流民校尉大喜,问此书得传于何人,又有何人做注?

    刘杲提起《孙子》本是自嘲之言。自汉建兵以来,诸兵皆学孙吴兵法列阵。吴,指吴起,孙便是指孙武。吴起有《吴子》兵法,孙武有《孙子》兵法,这两人,这两部兵法,人是被汉帝国推崇的兵圣,书是列入军伍必备的要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