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血色辛亥-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们‘统制’?”黎元洪似乎此时才注意到程正瀛一再提到的这个词,革命党这么快就推出了一个“统制”,黎元洪如何不惊?

    “去了你就知道了!是你自己走呢,还是要我们革命军的士兵‘帮忙’?”程正瀛见黎元洪似乎没有动身的意思,忍不住脸色不善的说道。

    “天意如此,我命该有此一劫……你们带路,我自己走吧。”黎元洪沉沉地叹了口气说道。

    于是,一行人拥着黎元洪,往军政府(原咨议局)行去。

    ps:继续呼唤收藏和推荐~~汗。今天超水平发挥,码了差不多6000字!

    &;lt;ahref=p;gt;

    ''

    
………………………………

第14章 咨议局 汤化龙

    

    就在程正瀛“押着”黎元洪前往军政府的同时,小憩了一会的王麟,已经动身来到了这一名传后世的“红楼”面前。(“红楼”者,红砖砌墙、红瓦覆顶,建筑主体呈现醒目的红色之谓也,国内这样的建筑所在多有,只是恐怕多为近些年来翻新复原者,罕有原货。记得笔者小时候看书,读到什么“北大红楼”之谓,震于北大大名,还以为红楼是北大建筑的独有称谓,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后来年齿渐增,阅历渐广,始知大谬不然。笔者走笔至此,想起这些前尘往事,可发一噱,忍不住拉杂叙之,读者诸君勿怪!——作者小识。)

    这处原来的咨议局,现在的军政府,如今已经由许文彪带了一队卫兵严密把守,建筑两边铁栅栏上,铁血十八星旗高高挂起。

    王麟站在阅马场,静静地看着眼前的建筑,久久没有举步。仅仅一个晚上,卫兵已经习惯了他们统制的做派,见怪不怪,只是小心的在周围警戒,不让无干的人上来干扰他。

    原来王麟后世毕竟只是一个文科的大学生,想不到“此生”竟然还能够亲眼看到这一历史性的建筑,忍不住就要发些思古之幽情。

    要知道在原本那个时空,这一修建于1910年的原湖北咨议局、武昌起义后的湖北军政府(即中华民**政府鄂军都督府),配套还有4座所谓的“灰楼”,其中有3座在1938年毁于日机轰炸。

    王麟触景生情,能不感慨系之!

    后世那个大学生王麟,穿越到此百年前的中国,不过短短一日,虽然下定决心绝不做个领盒饭的龙套,但是今后要走怎样的路,却还没有真正想明白。

    然而,现在站在原湖北咨议局面前,王麟暗暗下定决心,自己穿越一趟,至少至少,不能让“兄弟阋于墙、却不能外御其辱”的历史在这个时空重演!

    “统制,汤先生已经来了快半个时辰,您要不要先见见他?”接到卫兵报告王麟到来的消息,负责把守此处的许文彪赶紧从里面出来,走到王麟面前请示。

    “汤化龙?”

    “是。”

    “他在哪里?”

    “汤先生现在二楼休息室。”

    “那先去见见他吧。”王麟一边吩咐着许文彪前面领路,一面感叹“不愧是老狐狸,如此知机!”

    说起来,王麟对汤化龙此人的看法有些复杂。这位清末民初立宪派的头面人物,在原本那个时空,对于推倒满清、建立民国,可以说居功甚伟,至少不在许多所谓的“革命元勋”之下。

    然而,也正是此人,因为不满武昌起义后党人之跋扈,遂暗中蛊惑同盟会代表居正,鼓捣出了一个《武昌军政府组织条例》,把军政府大权悉数归于黎元洪,使得黎元洪能够渐渐做大,反客为主,不再为革命党人所制。居正在革命党内也是响当当的人物,奈何此时政治经验不足,为汤化龙玩弄于股掌之上,以孙中山的名义抛出了这份《武昌军政府组织条例》,把革命政府大权拱手相送,还自以为得计。

    现在掌握武昌大权的就是王麟本人,他怎么能容许这一幕再次发生呢?

    “现在就来会会这一立宪派的龙头之一汤议长,看看究竟是何等奢遮人物?或者我虎躯一震,王八(霸)之气散发,就能让汤化龙纳头便拜,口称小弟也说不定?”王麟想起后世看过的一些小说的yy情节,忍不住心中自嘲一笑。

    ……………………………………………………

    原湖北咨议局,如今的鄂军都督府,二楼的一间会议室,正坐着一位气派不凡的中年人,只要稍微打量,就能察觉此人必是一个精明强干的人物。

    这人自然就是原湖北咨议局议长汤化龙了,如今三十有七,正当盛年。

    昨天晚上,革命军举事,武昌城内枪声大作,汤议长就开始派出下人,外出打探消息。十一点半城内战事底定之后,汤化龙已经打探确实,是革命军大胜,他料定今早革命党必然会召集相干人物议事,果然凌晨五点,革命军新任第二协协统吴兆麟,亲自上门邀请他赴咨议局议事。虽然约定的会议时间为上午八点,但一大早,汤化龙就匆匆赶往咨议局,并在动身之前派人去联络了以前的心腹议员。

    汤化龙来到咨议局门前,恰巧遇到革命军卫兵营左队队官许文彪,正率领着一队卫兵在此布防。汤化龙是名闻湖北的人物,这些士兵多数都认得他,因此许文彪恭恭敬敬地把他请了进去,并告诉他此处已被征用为湖北军政府驻址。

    汤化龙毕竟是文人,初一看见这些刚经历了一场厮杀,身上还带着血腥气的士兵,不免有些惴惴,待见到这些人对自己礼节甚恭后,大为心安,到了二楼,寻了一间休息室,静坐等待。

    “革命党如此大胜,党众又都是新起锋锐之士,无一老成,居功自傲,骄横跋扈,恐怕难免,我辈侧身其间,难做啊!”

    就在汤化龙正低着头想着心事的时候,突然一个温和的声音在耳旁响起:“汤先生,久仰大名,今日一见,幸何如之!”

    汤化龙一怔,抬起头来,就看到一个年轻的军人来到了眼前,送自己进来的那个卫兵队长正恭敬地站在此人身后,一幅护卫的姿态。

    “敢问阁下是?”汤化龙站起来,迟疑道。

    “兄弟王麟,忝为革命军陆军第一镇统制。如今革命军举义,一战功成,武昌一城,尽入我革命军之手,瑞徵潜逃,张彪仓惶而走。汉口、汉阳,光复在即,革命大业,方兴未艾,正需要联合党内外同志,共图大业。汤先生大才,还望有以教我!”王麟对着汤化龙恭敬一礼,诚恳地说道。

    汤化龙暗暗诧异,革命军怎么这么快就能拉起一镇兵力,而革命军首领又是如此年轻的人物,此子有何能耐,能从万军之中脱颖而出?

    不过,汤化龙毕竟久经世面,虽然心里想着这些,嘴上却一点都不慢:“大才什么的,王统制谬赞了。只是略有几句刍荛之言,敢冒昧陈于统制之前。对于革命事业,兄弟一向真心拥护。如今,瑞徵逃走,一定会电告朝廷,派大军来攻打我们。兄弟一介书生,不晓军事,对此不敢置喙。其余诸事,革命军有用得着的,兄弟一定尽全力帮忙!”

    王麟听得暗暗点头,不简单啊,果然盛名之下无虚士,这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寥寥数语,既表达了诚心与革命军合作之意,又暗示了自己对革命军毫无威胁,还点明了眼前局势。“如此人物,若不能为我所用,岂不是一大遗憾?”

    “汤先生过谦了。民政诸事,其重要性亦不下于军事。眼下当务之急是筹组湖北军政府,政事一部,就请汤先生出面主持,如何?”王麟继续诚恳道。

    “兄弟德薄能鲜,恐怕难肩此重任。”汤化龙推辞道。

    他的推辞自在王麟意料之中,一者如今革命军前途未卜,一旦失败,不仅为首之人要掉脑袋,还会牵累家族,汤化龙自是不愿出头;一者他对革命党尚有戒惧之意,不会一下子就对革命军首领开诚布公。

    王麟也不勉强,微微一笑道:“一会军政府开议,组建各部,到时候再说吧。汤先生大才磐磐,今后革命大业,多有需要借重先生之处。”

    既然无须明确的承诺,汤化龙倒是答得干脆:“若有驱遣,在所不辞!”

    就在这时,早先一步到达军政府来布置的邓玉麟,带了一个人过来。

    “统制,竹山(张振武字)大哥已经回来,还请先予接见。”

    ps:张振武这个人,不好写啊~!汗~

    祝书友们平安夜快乐~!

    ''

    
………………………………

第15章 三武之一:张振武

    

    王麟一怔,这么快就来了!他原本估计,“三武”等人收到消息赶回来,怎么也要一两天的时间吧。

    原来,10月9日晚上,瑞徵大肆搜捕党人,蒋翊武、刘公、孙武等领导人纷纷远走避难,张振武这一起义计划预定的理财部副部长,却仍躲在了城中,打算等风头过去再联络党人起事。一大早,他从街头革命军的布告中,得知革命军大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的消息,大惊,直接找到街头巡逻的革命军卫兵,自报身份,让其带路,来到了如今军政府的所在地,也就是原咨议局。

    “听炳三说,你要拥护黎元洪做都督?”张振武一上来就毫不客气地问道,他可不认得这个原来的“王队官”,现在的“王统制”,比起革命资历,他自认为对方就是拍马也赶不上他,因此上来就是一副自居前辈的口气。

    “什么?”汤化龙倒吸一口气,此事他却还不知道。他本来还在打着腹稿,看如何说服革命党人,推举一位有名望的人物,最好就是黎元洪,为军政府的都督,没想到对方早有此意。

    “此子不简单啊!年纪轻轻,竟有如此见识!”汤化龙暗暗叹道。

    “竹山兄,拥黎元洪为都督也是不得以而为之啊,我革命党人中,有名望足以号召各地响应者,孙先生尚在国外,黄克强(黄兴)、居觉生(居正)、宋遁初(宋教仁)、谭石屏(谭人凤),又无一人在武昌,就是伯夔(蒋翊武)兄,也认为推举黎元洪做都督,是应时之举啊。”王麟尽量的放低姿态,又摆出一副对党中人物、口熟能祥的样子。

    果然,张振武的气焰降低了一些,但还是怒气难平:“为什么如此重大的事情,不等革命党人聚齐,就径直宣布,如今‘都督黎’的布告贴得全城都是,万一有变,则噬脐何及?”

    王麟颜色如常,徐徐解释道:“如今虽然武昌已下,但是汉口、汉阳还未光复,若不借一极有名望之人,以安城中民心,则惟恐随时有变啊!实逼处此,不得不然。”

    张振武“哼”了一声,正要再说,这时候,程正瀛已经“护着”黎元洪赶到了。

    王麟对张振武“毕恭毕敬”,张振武对王麟却“恶行恶相”,这一幕落到刚好赶来的程正瀛眼中。

    程正瀛如今眼里只有王麟这个“统制”,张振武这个前小学教员,革命党预定的财政部副部长,别说他并不怎么认得,就算十分熟悉,此刻挟克城余威,也根本不必把他放在眼里。

    因此,程正瀛大怒道:“武昌城是我们统制拿下来的,你凭什么来指手画脚、说三道四?”

    “正瀛,不得对竹山大哥无礼!”王麟高声呵斥道。

    张振武是直性子之人,胸无城府,觉得王麟措置失宜,就直斥上门,此刻被程正瀛一喝,却有些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