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血色辛亥-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胡老板在道上的名气很大,路子很广,有他的协助,白起等人来到京城后,很快站稳了脚跟,悦来客栈也成为了他们的临时总部。

    数日之前,白起又奉都督之命,联络上了京津同盟会的同志,不过,王麟指示他,京津同盟会鱼龙魂杂,他只用两湖大都督府特派员的身份,与京津同盟会的负责人联络,军情局北方特别行动处的力量则尽量不要暴露。

    京津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很短,是去年12月初,才由刚刚出狱不久的汪精卫在天津意租界成立。北方的革命党人不多,当日与会者才区区13人。

    京津同盟(分)会成立后,众人推举汪兆铭为分会会长(支部部长),李煜瀛为副会长,设党务、总务、参谋、军事、财政、文牍、jiāo通、funv、谍查、暗杀十部。其中,白逾桓任参谋部长、彭家珍任军事部长、黄以镛任jiāo通部长。汪兆铭南下之后,会务由李煜瀛负责。

    “石曾,你为什么叫停刺杀袁贼的行动,要是这次行动咱们全力进行,袁老贼岂有幸理?”此刻,参谋部长白逾桓有些激动地质问坐在对面的,一个瘦瘦的、戴着眼镜显得书生气十足的,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此人是京津同盟会副会长李煜瀛,字石曾。

    “楚香,这不是我个人的意见,前此决定刺杀袁世凯的行动,是因为他一方面加紧进攻山、陕民军,一面却又迟迟不见倒清的动作。为扭转革命党的颓势,让北洋军群龙无首,我们才下决心除掉袁世凯。但是袁世凯一死,只会让国事更会魂luàn,局面更不好收拾,共和更难以达成。如今,南京兆铭来电,袁世凯已赞成共和,我才飞书叫停……” 李煜瀛同样有些激动,他接到南京汪兆铭发来的电报,已经飞书叫停刺袁行动,可是现场主持行动的杨禹昌等人表示:“余志已决,不可再缓。”最后行动失败,参与行动的同盟会员杨禹昌、张先培、黄芝萌,皆被捕,一同被捕的共有10人,多数并非同盟会员,不过其余7人被捕时身上没有武器,已经被人保释,只有杨禹昌等三人依然关在狱中,虽然革命党人会想尽办法营救,但恐怕他们三人都难以幸免。而且,为了大局,还不得不对袁世凯否认这是同盟会的行动。

    李煜瀛本不太赞同这次暗杀,这倒不是因为他是世家子(其父李鸿藻曾任清朝军机大臣),与袁世凯有通家之好,而是他认为当前的大局最终非袁世凯出来收拾不可。但前些日子他拗不过一班激进同志的意见,只好一度同意刺杀袁世凯的行动。参与行动的杨禹昌、张先培、黄芝萌等人,都是刚加入同盟会不久的二十岁出头的xiǎo伙子,行动不免有些操切。李煜瀛可不知道,这次暗杀行动,宗社党的触角也偷偷地伸了进来。

    ;是我们唯一的域名哟!
………………………………

第172章 两次刺杀(二)

    

    第172章两次刺杀(二)

    “袁老贼逃过一劫,他难免要玩nong手腕,为难咱们革命党,咱们该怎么办?” 听了李煜瀛的解释,白逾桓依旧难以释怀,这么好的机会都失败了,此后要想行刺袁世凯,只怕就更难以成功了。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袁世凯并不敢确定这件事是咱们革命党人干的,况且,杨禹昌等人动手的地点,是满人载泽、良弼前些日子重金收购的酒楼,袁世凯一定会疑神疑鬼,怀疑是满清权贵指使的。袁氏长公子克定来电相询,我已回电否认是咱们同盟会的行动。”

    “那咱们被捕的同志怎么办?石曾,你负责北方的会务,你不会不管他们吧?” 白逾桓急道。

    “我已经托人去营救他们,被捕的10人中,已有7人获释。但是杨禹昌、张先培、黄芝萌三位同志,被军警捕获时从身上搜出了手枪、炸弹等武器,已被特别关押在京防营务处,恐怕凶多吉少,咱们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而已。” 李煜瀛轻轻叹道。

    “……”

    “楚香兄,石曾兄了,这件事不必再说了。要我说,刺杀袁世凯本无必要,满人良弼,才是我们最应该除掉的对象!”白起身旁一位个子不高,大约只有一米五几,短身、圆面、浓眉,看起来年约三十许的年轻男子,突然站了起来,大声chā话。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席儒,我知道你对绶卿(吴禄贞)遇刺之事,一直耿耿于怀。绶卿被刺,‘中央革命’只得放弃,满清得以苟延残喘。但这件事情未必就一定是良弼主使的啊,袁世凯难道没有嫌疑?” 白逾桓反驳道。

    “我不管。我就认定了绶卿大哥是被良弼这奸贼害死的,不杀他不足以酬绶卿大哥对我的知遇之恩。再说,如今满清权贵之中也就只有良弼还算个人物,不除掉他,共和难成,非杀掉他不可!” 被称作“席儒”的男子固执道。

    白起对他暗暗称奇,京津同盟会主要人员的情况,他已基本掌握,眼前这个有些矮xiǎo的男子,革命经历就很不一般。他是京津同盟会军事部部长彭家珍,四川金堂人,虽然看起来如三十许人,面相十分老成,其实只有24岁,也是一个老资格的革命党,他早在18岁就读成都武备学堂期间,以最优等成绩被派赴日本考察军事的时候,就秘密加入了同盟会。

    武昌起义前夕,他通过关系,被赵尔巽委派为天津兵站副官长,代理标统,利用职务之便,他挪用大量军资给党人使用。不久之后,为准备起义,他挪出一大批枪支、军马、军粮及资金给党人,不幸被发觉,清陆军部下令通缉他。他只好化名出走,仍来往于京、津、奉、滦、沪、宁之间,联络起义,制运炸弹。

    前些日子孙文回国时,他曾被孙文特别接见,被任命为北方招讨使,回到北方后,又与刚出狱的汪兆铭等人组织了京津同盟会,他被推选为军事部部长。他认为,前此北方起义屡次失败,原因主要是敌人力量过于强大,因此诛锄清军魁首至为重要。不过,他认为首选是除掉良弼,多数同志则认为应先除掉袁世凯,不得已,他只能顺从多数同志的意见。

    如今,刺杀袁世凯的行动失败,彭家珍认为,刺杀良弼的时机到了。

    “席儒,不可莽撞!如今刺杀袁世凯失手,京城的警备力量一定会加强,刺杀行动更难以成功。良弼是清廷的军谘府军谘使,身边护卫众多。贸然行动,除不掉良弼不说,万一把自己搭进去了,岂不是白白牺牲?”李煜瀛摇头反对。

    彭家珍哈哈一笑:“良弼不除,共和难成;良弼一除,共和必成!牺牲我一人有什么打紧的?况且,共和成,虽死亦荣;共和不成,虽生亦辱。与其生得辱,不如死得荣!你们不必再说了,我决心已定,良弼是非死不可!”

    他的一席话,让白起大生好感,他腾地一下站了起来:“席儒兄,白起不才,愿与你一同为国除贼!”

    “好兄弟!”彭家珍拍了拍他的肩膀,夸奖了一声,但随即摇头道,“刺杀良弼之事,我心中自有计较,有我一人足矣。你们还是留着有用之身,为民国效力吧。再者,你们放心,我会计虑周全,未必不能安身而退。”

    白起闻言,知道他志不可违,也就不再说话。不过,他心里明白,彭家珍所谓“安身而退”什么的,不过是安慰他们罢了,他这一去就必然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

    北京袁世凯住宅,逃过一劫的袁世凯,已经过去几天了,依然惊魂未定,闭mén不出。就连上朝和主持内阁会议,他都全部jiāo给其心腹民政部大臣赵秉钧代理。

    这一次遇袭,他虽然侥幸没有受伤,但他的卫队管带袁金标,及一名排长、两名亲兵、两名马巡、两名行人及两匹马当场被炸死。

    袁世凯十分震怒,回来之后,他立即下令京防营务处总理陆建章严密缉捕刺客。然而,这次行刺他却还不能完全确定是何方势力所为。

    当然,袁世凯心中大抵有数,继续维持现在的状态,那么,想让自己死掉的人恐怕就并不比担心自己死掉的人少。

    袁世凯非常苦恼,现在一切问题的僵局,就是清室的退位问题。可是呢,一者清室那方,很不识时务,还打着能拖一天算一天的算盘,还有那可恶的良弼等人,竟然组织什么宗社党,企图螳臂当车,真是可笑!另一者呢,自己又不能露出“bi宫”的形迹,否则永远洗不脱“活曹操”的骂名。

    真是左右为难啊!袁世凯忍不住恨恨地想,良弼算个什么东西,我一个手指就能灭了他。

    不过,袁世凯也只能心里这样想想罢了,要真那样做了,杀害一个皇亲,他最忌讳的“活曹操”的帽子,他就“戴定”了。

    怎么做才能迫使清室“主动揖让”呢?袁世凯斜靠在书房的沙发上,微闭着双目,绞尽脑筋。

    ;是我们唯一的域名哟!
………………………………

第173章 清室退位

    

    第173章清室退位

    “大人,大喜!大喜!” 袁世凯正劳神呢,赵秉钧兴冲冲地xiǎo跑了进来。

    “智庵,怎么了?”袁世凯还在伤脑筋,见一向稳重的赵秉钧举止像个楞头青一样,忍不住微微皱眉。赵秉钧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人,在他眼里一向是个极难得的人才,京、津一带的警政办理得不错,连洋人也点头称赞,尤其是天津,赵秉钧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就被外国人惊叹为“世界上拥有最好的警察制度的城市”,可见他的能耐。

    常驻中国的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莫里循曾亲眼看到,在北京的大街上,警察居然帮助一个推粪车的老汉,将翻倒的车子扶了起来。而在另一起事件中,一个德国兵驾驶的马车堵塞了jiāo通,却又不服从指挥,警察便吹起警哨把他抓起来,押进了警察所。莫里循不由感叹道:“在过去的大清帝国里,你能想像这种事吗?”

    “大人,”赵秉钧却没有注意到袁世凯的神情,他高兴得有点忘形了,“军咨使良弼,在铁狮子胡同陆军部mén口,遇刺啦!”

    “啊!”袁世凯霍然立起,“死了没?”

    “现在还没死,但被炸掉了一条腿,全身重伤,血流不止,想必离死不远了!” 赵秉钧幸灾乐祸地说道。前些日子开御前会议的时候,他代表内阁提出解决时局的一个方案,即清政fu和南京临时政fu同时取消,由袁世凯在天津另组临时政fu,遭到良弼激烈反对,还对他痛骂不已。如今良弼被炸,他心中真是快慰无比。

    “炸得好!真是天助我也!这下看满人之中还有谁敢主战的!智庵,炸良弼的是哪一路的英雄?”袁世凯的烦恼一瞬间一扫而空,良弼被炸,受益最大的就是他袁世凯了,这却不是彭家珍等人始料所能及的了。

    “大约总是革命党所为吧。” 赵秉钧答道。

    “人抓住了没?”袁世凯有点关心这位无意中帮了他大忙的英雄。

    “没有。刺客投掷炸弹之后,仅把良弼轰去一足,他自己和良弼的数名卫兵,却被当场炸死了。”赵秉钧言下不无遗憾。不过,以良弼的伤势之重,性命是保不住的了,这一点,赵秉钧笃定得很。

    “暗杀党确实厉害,良弼顽固异常,若非被人击死,眼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