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血色辛亥-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萧安国等张彪一走,马上集合了一队士兵,高声喊道:“弟兄们平日里受统制大人大恩,今天就是我们报答大人的时候了!”远处的张彪听到了,脚步一颤,却立马走得更急了。
……………………………………………………………………
“马荣,该冲他娘的了吧?”刘家庙不远,跑马场之北,革命军正好整以暇,炮队就放在跑马场附近,五生七(口径57毫米)的过山炮,对准刘家庙猛烈轰击。已经轰击了好长一会,程正瀛早就急不可耐,连续追问了几次。
“嗯,也轰击得差不多了,可以带兵扑上去了。不过,过山炮的威力还是不够强啊,听总长说,北洋军配备的都是管退炮(按:速射火炮,发射时只是炮管在炮架上反冲后退,威力远胜之前的架退炮。)。要是我军有几门管退炮,轰击这么长时间,刘家庙清军阵地早就夷为了平地。”马荣略带遗憾的说道。
程正瀛听得马荣同意进攻了,二话不说,就要带兵往前冲。
“程大哥,等等,清军还有两挺机关枪没有发力,千万要小心,发现敌人机枪火力时,先不要贸然往前冲,等我炮队压制住对方火力,再猛扑上去!”马荣叫住他,细心叮嘱。
“知道了!”程正瀛头也不回而去,心中嘀咕着:这小子这么快就已经有了为将者的风范了,让我压力好大啊(顺手恶搞一下。恶寒。)
程正瀛带了一队兵,猫着腰呈扇形,向清军刘家庙阵地扑去。
此时,清军并没有构筑好成型的防御工事,只能依托当地的地形或者建筑,作为迎击的阵地。
张彪逃跑的时候,许多士兵都看见了,他们可不像萧安国一样,受过张彪的大恩,因此张彪前脚一走,他们也打起了逃跑的主意。萧安国拼尽全力,最后亦不过组织起一支不到两百人的队伍,守在刘家庙的一处狭窄之地。
程正瀛带头冲在前面,此时已经与清军接上火了,两方都用步枪对射,程正瀛一枪一个,已经撂倒了清军好几人。
眼看着离对面的清军只有几十步了,一个急冲锋也许就能冲过去,程正瀛突然有种危险的感觉,这时,就听到对面清军阵地想起了“滴滴答答”的声音,是清军的机枪火力在发威了。
“卧倒!”程正瀛一声高喊,同时扑在了地上,好几颗子弹几乎是插身而过。但还是有十几个弟兄反应不及,被射倒在地上,身上鲜血直冒。
一位士兵就倒在程正瀛身旁,身上至少中了五六颗子弹。程正瀛瞬时全身血液上涌,眼睛赤红,恨不得立刻插上翅膀,扑到对面,为弟兄们报仇。好在他还记得马荣的嘱咐,死死按耐住性子,趴在地上,觑便又向对面开上一枪。
不大一会,革命军的炮队,就调准了目标,对着清军的机枪阵地猛轰,敌人的机枪手一下子被炸死了好几个,立刻一片慌乱,火力顿时哑了下去。
“弟兄们,冲锋!”程正瀛一声呼啸,腾的一下,带头冲了上去,身后的士兵见主将如此英勇,哪还有惜命的道理,立即扑了上来。
对面清军本来就没有了多少死战之心,管带萧安国凭着往日的威信,虽然勉强组织起了抵抗,但要想让这些士兵都甘愿把命卖在这里,却是不能。
眼看着革命军就冲了上来,也不知谁带头,清军士兵呼啦啦的就往后跑了一大片。萧安国在那里声嘶力竭的大喊大叫,威逼、利诱,无所不用其极,但到了这个时候,还能有什么效果?转眼之间,萧安国手下就只剩下几十个士兵,愿意跟着他们的长官负隅顽抗。
说时迟,那时快。这个时候,革命军已经扑了过来。短兵相接,一阵对射,双方都倒下了十几人。
萧安国穿着管带服装,目标最为明显,后续冲上来的革命军士兵同时向他开火,立即就把他打成了蜂窝状。
萧安国一死,剩下的士兵再也没了斗志,枪往地上一扔,立刻跪倒地上乞降。
程正瀛立即吩咐士兵追击逃跑的清军,打扫战场和清缴战利品之事,就留给后面赶上来的兄弟。
事后清点,刘家庙一役,共击毙清军管带萧安国以下七十余人,俘虏一百六十余人,余者溃逃。缴获武器、弹药甚多,并缴获两挺机关枪,弹药充足。
ps:张彪是“放”是“杀”,千军很犹疑了一会,后来想想这样已经无关大局的人物,还是忠实于历史,放了吧。有书友曾经问既然是“血色辛亥”,咋到处都“和平解放”呢,千军也没法啊,武昌枪声一响,清军丧胆,革命军只好在后面追亡逐北了。但是,血战在后面啊,北洋精锐一来,革命军就只有死磕了!汗~
又,感谢昨天“倚天长剑刺太苍”童鞋和“hkmp5a3”童鞋两位兄弟的打赏!
''
………………………………
第25章 同盟会中部总会
10月13日午时两点,上海四川北路湖州中学,一间小*平房里,同盟会的几位大佬,宋教仁、谭人凤、居正、陈其美等人,正在此议事。(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这里是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机关所在地。同盟会中部总会,又称中部同盟会,是有意与同盟会东京总部立异的机构。
原来,东京同盟会自1905年成立以后,领导人孙文、黄兴的策略,是集中全力在两广边界之地,策动起义,为此耗费了大量经费,牺牲了许多同志的性命,却都功败垂成。同盟会内部,渐渐有许多同志,对于孙、黄的的做法,提出异议。
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失败之后,宋教仁提出,要有一个专主长江流域的革命机关,得到谭人凤等人的赞同。五月,谭人凤召集在日本的中国11省区的同盟会分会长会议,讨论建立组织问题。
会上,宋教仁提出革命进行方略有上、中、下三策:在边地进行为下策,在长江流域进行为中策,在首都和北方进行为上策。并指出,革命地点宜居中,不宜偏僻;革命时期应缩短,不可延长;战争地域应狭小,不可扩大。
与会同志经过争论后得出一致结论:“上策运动太难,下策已行之而败,且足引起干涉酿分裂之祸,决定采用中策,即在长江流域策动革命。”于是决议组织中部同盟会作为策动机关。
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的失败,让宋教仁等人益发认为孙黄失策,坚信“长江革命之重要”。于是在7月31日,于上海四川北路湖州中学,成立了同盟会中部总会,虽然宣称“奉东京本会为主体”,却又自冠总会,且总理一职无人,号称要虚位以待贤豪。
同盟会中部总会成立后,宋教仁、谭人凤等经常化装奔走于沪汉之间,在他们的推动下,9月16日,武昌革命团体文学社与共进会召开了联合会议,成立了领导起义的统一机关,推文学社社长蒋翊武,为起义军总指挥,共进会军务部长孙武为参谋长。
10月10日,武昌起义突然爆发,同盟会中部总会负责人事前并不知道,如今已经过去三天,宋教仁等人依然没有得到具体的信息。
“遁初(宋教仁字),你说报载武昌的消息有几分可信?”说话的是一五十岁左右的长者,同盟会元老谭人凤。
“湖北的同志还没传来确切消息,这次要不是报上披露了瑞徵上奏清廷的奏折,我们还不知道武昌的同志已经动手,而且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功!”宋教仁稍微有些兴奋地答道。(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可惜,武昌城内并无我同盟会得力同志坐镇,革命军竟然推举黎元洪做都督,真是失策!”陈其美摇头感叹。
“只要黎元洪真心归附革命旗下,由他做这个都督也没什么,况且此人颇有清望,还能壮大我革命声势。”居正立即反驳道。
“哼!书生之见!书生之见!都督大位,如何能够让给外人?若是我在,必以死相争!”陈其美气得叫道。后来推举沪军都督时,陈其美果然以死相挟,得遂大位。
“具体情况还不清楚呢,我们内部怎可先起争执?”谭人凤赶紧在一边打圆场。
宋教仁也立刻劝说道:“此事得失,先不必争论了,当务之急,是派得力同志赶赴武昌坐镇,主持大计。”
“瑞徵的奏折上又说,此次武昌起义的总指挥,是一个叫王麟的革命党人,狡猾非常,如今为革命军首领。王麟这个人,我奔走于沪汉之间,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呢?(“穿越男”大汗:要是你有印象,那才见鬼了呢!)遁初,你识得此人么?”谭人凤插言道。
宋教仁想了一会,摇头道:“我也不记得见过此人。不过也无足怪,大势迁移之际,必有英雄乘势而起。此人崛起,正说明我革命党人才济济。”宋教仁虽然年轻,却在党内有很高的声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没有门户之见,胸襟、气度,让人折服。
四人又商量起派谁去武昌合适。
“我还要留在上海举事,武汉一行,我就免了吧。”陈其美首先开言道。
“谭翁,您也留在上海,居中联络和策应吧。武昌,就由我和觉生大哥走一遭!”宋教仁接口道。于是议定。
然而,宋教仁他们怎么也想不道,这份“奏折”其实是汤化龙用瑞徵的名义拍发的。
原来,武昌起义次日,王麟吩咐邓玉麟,以黎元洪都督名义,将武昌起义成功的消息,通电传国,然而外界却全无反应,也不见报纸登载这一消息。
后来,还是汤化龙指出:“要想通电各省,明码是发不出去的,现在,除湖北外,各省电报局都控制在清吏手中,电报发出去也没有用。”
王麟才醒悟过来,怎么忘了这茬?赶紧向汤化龙请教道:“先生大才,必有良策!”
此时,武汉三镇已下,汤化龙也不再藏私:“要通电各省,只有用密码本子。”
王麟问道:“哪里来的密码本子?”
汤化龙答道:“过去咨议局用密码电时,都是临时去膏捐局找柯大臣(柯逢时,时驻汉口)借用,柯为八省土膏(即鸦片)捐大臣,他那里有与清廷及各省通电的‘辰密’密电码本,可以派人去与他交涉。”
王麟暗道:一个老官僚罢了,还怕他不乖乖就范。
汤化龙继续道:“如直接以都督名义,通电各省,也不能送达,只有反其道而用之,借用瑞徵名义,扬我革命军之势,称武汉三镇已下,拥黎为都督,清军不能力敌,死守待援。如此,则各省见电报必然震动,各省咨议局亦能推波助澜,相机促成革命。”
“此计大秒!”王麟击节而叹,立即派出军政府侍卫队副队长云澜,到柯大臣处索取密码电本。
柯逢时知趣得很,提出革命党保护其安全的条件,便乖乖交出了密码电本。
王麟立即交由汤化龙主持拍发电报一事。汤化龙用瑞徵名义草拟了电文,译成密码拍发,上海官吏得电,果然中计。经此波折,武昌首义的消息终于传出,各省震动,清廷为之召开御前会议。
ps:感谢书友“走路到天黑”的打赏,记得本书的第一票推荐票也是这位兄弟投的~!
又,原本历史上赴武昌的是居正和谭人凤,这里做此改动就当是王麟穿越带来的“蝴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