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血色辛亥-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黄忠浩闻言,低头沉吟,久久不答话。王麟也不急躁,只是静静地等着。
默然良久,黄忠浩突然抬头问道:“湖北革命军是否已经拿下武胜关?”
王麟眼睛一亮,暗道:黄忠浩果然了得。要知道武汉三镇光复后,乘胜夺取武胜关,从军事上说乃是一大先手,真正知兵者对于此点必能了然于心。另一个时空,湖北革命党人未必没有能明见此者,只是革命军指挥混乱,一再延宕,终于被清廷调来大军,堵在了刘家庙与嗫口之间的“三道桥”前,不能寸进,接着北洋精锐源源而来,才导致后面的战事不可收拾,革命党人甚至一度打算弃守武昌。
黄忠浩问出此话,就表明他已经在从革命军的角度考虑,也含蓄的表明了愿向革命军归顺之意。
王麟当下大喜,急忙答道:“早在七日之前,革命军就拿下了武胜关,如今荫昌所统大军,被扼于关前,不得寸进。只待天下各方响应,满清朝廷,就再无能为矣!”
“黄某非不明大义之辈,只是革命党人才济济,如何用得上我等抱残守缺之旧军人?”黄忠浩多少还有些犹疑。
“黄将军,不必过谦。军人无分新旧,只要忠诚爱国,愿为黎民百姓而战,就是好军人,革命军政府,一体相待,绝不歧视。”王麟承诺道。
黄忠浩得王麟允诺,最后一个挠心的问题也在无形中化去,忍不住抱拳为礼,道:“黄某虽然碌碌,但有用得着的地方,黄某一定尽力!”
王麟见黄忠浩终于正面摆出归顺的姿态,南下以来的最后一丝担心,终于放了下来,可以说收服了黄忠浩此人,湖南至少短期内会安稳如山,而不至于出现另一个时空的混乱局面。好在王麟已经颇经世面,并没有得意忘形,否则说出什么“吾得将军,如得子房”之类的话来,那就糗大了。
王麟忍住得意之心,表面上云淡风轻的说道:“黄将军军中健者。湖南光复之后,就要成立革命军政府,湖南军队,无论新旧,都要整编成革命军。编练军队、招降各地巡防营、安抚地方,在在都需要借重将军,还请黄将军不要推辞。”
“但有所命,在所不辞!”黄忠浩慨然承诺,对方盛情可感,况又刚刚救了他一命,把他由阶下囚当座上宾来待,他若还一味婉拒,还成个人么?
王麟又转向身旁的陈作新、安定超二人,循循说道:“敬臣兄,伯勋兄,黄将军虽然作了三天巡防营统领,毕竟没有对我们革命军造成任何损害,此后湖南局面,还需要大大仰仗黄将军,你们二人可有意见?”
“黄将军愿意弃暗投明,我们革命军欢迎之至!”陈作新答道。
“总长的安排一定不会错的,我听总长的。”安定超语气坚定,王麟忍不住看了他一眼,暗道:惭愧,我有这么大的魅力么,这么快就又收了一位小弟!
“黄将军,这两位是我们革命军的暂时负责人,以后大家就在一起共事了,这位是陈作新,字敬臣,这位是安定超,字伯勋。”王麟立即介绍他们相互认识。
“黄将军大名,如雷贯耳,以后还请多多指教。”陈作新、安定超赶紧上前作礼。
等他们相互见礼完毕,王麟继续说道:“如今省城长沙就算光复了,当务之急是组织湖南革命军政府,并驰檄各地,号召响应。估计今日下午,鞠荪也该回来了,到时召集大家一起,到咨议局议事。”
ps:汗~终于码完了第二章,晚上有望码出第三章。
另:王麟手下军情局招局长一名(“特务头子”、后面剧情的重要角色)及手下若干,感兴趣的书友可以到论坛报名,信息越详细越好(拟好名字、性格、经历以及行事作风等等,还可以谈谈你对军情局的构想,也许千军就采用拟的建议哦~)。
''
………………………………
第56章 湖南都督(一)
10月21日晚上六点,湖南咨议局人头涌涌,不但各界代表拥了进来,按照王麟的安排,许多新军士兵也放了进来旁观。不过,有刘汉祥指挥士兵维护会场秩序,人数虽多,却并不显得混乱。
这天午时二点左右,焦达峰已经从浏阳赶了回来。他回到长沙一看,省城已经光复了,他不禁一面大喜,一面又不免感到十分遗憾,如此重要的历史时刻,他竟然白白错过了。他当然不会知道,在另一个平行时空,起义是在他颁布“十六道特别命令”之后,方于22日举行。
焦达峰也已经知道了,起义是在刚从武昌赶过来的王总长指挥下,提早发动的。当这两个同样显得年轻得有些过分的革命军领导人见面之后,不禁同时升起惺惺相惜的感觉。
王麟看着眼前比自己还小一岁的焦达峰,感觉说不出的复杂,有敬重,有佩服,也有些微遗憾。原本的历史上,焦达峰这个“十日都督”毕竟年轻识浅,阅历不足,驾驭局面的能力不免稍微欠缺,但是他的宽容大度,他的急公好义,却是在那个时代的革命党领导人中,也是不多见的。湖南光复后,他与陈作新立即力主派出军队支援武汉主战场,总共派出兵力达16个营以上,是唯一一支重要的援鄂军力。焦、陈二人被刺后,湖南主政者不再派出军队,而是坐观湖北成败。
当新军第四十九标出发援鄂时,有人向他们建议,应该留一部分首义军队,护卫左右,焦达峰认为不必,陈作新也表态说:“今湖南虽反正,而南北各省多在虏尘之中,公其请师援鄂,我则伐赣,何必与若辈争此鸡肋之食,使之局促不安乎!”
正是因为首义部队主力都派去了武昌,焦、陈二人身边空虚,才予乱兵以可乘之机,终为匪类所害。
其实,焦、陈二人都是大才,若有充分的时间让其成长,则前途将是无可限量。
焦达峰看着王麟,也是暗暗心折,不说湖北那边大好局面,都是眼前此人主导下取得,就是如今兵不血刃光复湖南省城长沙,也是他指挥若定的功劳。可怜焦达峰乃光明磊若之人,根本就没有去想,起义的所有准备工作,他们差不多都已完成,王麟此来,不过是来“下山摘桃子”、“抢夺”革命果实罢了。
“鞠荪,兄弟从湖北赶回来,本拟联络湖南同志举事,没想到省垣的形势已经十分紧张,弟兄们一致推戴我做这个起义的临时指挥,我只好恭敬不如从命,僭越为之。(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好在起义十分顺利,兵不血刃克复省城。如今鞠荪你既然赶回来了,湖南方面,还是以你为主。”王麟“诚恳的”说道。
“王大哥,同为革命分忧,何分主从?克复长沙,我不在场,在我个人,诚不免有些遗憾。但是省城不流血而光复,这是千古未有之幸事,也是我民族之幸,国家之幸!至于领导名义,王大哥雄才大略,远胜小弟,就请大哥一力居之。小弟与湖南同志,都是这个意思。”原来,焦达峰回来之后先与文斐等人见过面,宋教仁来信,他也已经阅过。
当下,王麟又与革命党人商议组织湖南革命军政府的事宜,暂且越过不提。
……………………………………………………………………
这天下午,长沙全城的秩序,已经完全安定了下来,几个民愤极大、劣迹多端的旧官吏,也被革命军抓了起来,准备公审之后,再明正典刑。全城百姓都已经知道了,省垣长沙重为汉家乐土,满清260多年的统治,已经彻底结束,而且就在今晚,各界代表将齐集原咨议局,商议筹组“中华民**政府湖南都督府”的大事。
却说晚上六时已过,此刻原湖南咨议局,各界代表早已齐集。会议由同盟会员文斐主持,首先讨论都督人选。
新军的代表安定超、王云等人,自是一力推举王麟为湖南军政府都督,陈作新站起来附和,还发表即席讲话,大意谓:长沙光复,王麟居功厥伟,是都督最合适的人选;何况湖南、湖北向来一体,王麟如今还是湖北军政府方面的负责人,兼任湖南都督,最有利于革命的发展。
话落,会场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竟是一致通过。焦达峰与曾杰等同盟会员,早在会前达成一致,自无异辞。原咨议局议员也早已疏通,多数都认可了王麟此人,就是少数有不同意见的,也不敢在这个时候提出。其它如商、学各界的代表,此时列席,不过伴食画诺而已,这些团体,都还没成熟到独立表达自己意见的时候。
王麟见到场面如此,并无志得意满的神态,毕竟有着后世意识的他,知道成熟的宪政应该是什么样子,没有人敢于发异议,只表明着政治生态的原始和落后。
不过,王麟也并不感到悲哀,毕竟国人本有一套成熟的政治轨则,运行上千年而一直稳居世界前列。只是近代这数百年,由于各种原因,我们这个民族暂时在某些方面落后了,只得“师夷长技以制夷”。
宪政这个东西,也是舶来品,但在这个时代,从大多数民众利益的角度去考虑,又是别无选择。不过,国人接受宪政,从康梁维新算起也不到20年的时间,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去熟悉完全不同的一套政治规则,以中国国情之复杂,国人能有如今的成就,也算相当了不起。
王麟穿越以来,一直坚定着决不领盒饭的信念,这个时候置身会场中,对于自己以后要走的路,就更为明确了:“我既穿越来此,又侥幸侧身于这等时代变动的大潮中,我若不能让这个时空的轨迹有所不同,让另一个时空宪政失败、导致军阀大混战的民族惨剧,不再重演,我就真的白来了一趟!”
……………………………………………………
ps:这一章码得比较酣畅淋漓,也码得比较快,休息一会,继续码下一章。泪奔,终于有人喊猪脚“大哥”了!貌似“我不做大哥好多年了”!汗~~
有点虎躯一震,各路英雄纳头便拜的味道,不过千军都是努力按照这些人物性情来设计剧情的,所以,若是换作去川、赣、皖、沪等地,就肯定是另外一番局面了。(稍微解释几句~汗!)
''
………………………………
第57章 湖南都督(二)
“既然大家都无异议,兹宣布王麟为首任湖南都督!现在,请王都督讲话!”主席台上文斐高声宣布,话落,全场鼓掌,欢声雷动。
王麟正在沉思,突然听到会议的主持者文斐,高声叫出了自己的名字,接着掌声如雷,立刻回过神来。
王麟站起来,迈着稳定的步伐,来到了主席台上。他对着全场微微一笑,双手在空中虚虚一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
“乡亲父老们,小子王麟,这次从湖北赶回家乡,共襄盛举,蒙起义军全体将士抬爱,推为临时指挥。家乡事业,麟敢不竭诚尽心?且三军将士用命,汉家祖宗有灵,终得兵不血刃,光复省城长沙,260余年腥膻之气,一朝得洗!船山先生以下历代志士之灵,九泉之下,亦可安息!”王麟的声音缓缓响起,稳重而坚定,不疾不徐,全场肃静,全神贯注的听着王麟的发言。
接着,王麟又谈到了武昌首义,分析了湖北如今的局势,说道只待天下四方群起响应,满清王朝就只有彻底覆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