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血色辛亥-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端启就听说过有人这样评价朝中大员:“岑春煊不学无术,张之洞有学无术,袁世凯不学有术,端方有学有术。”
“难道末世劫运将至,我的两位兄长只能殉了这‘大清’?”端启心中十分不甘,他乃是“旗人”之中少见的“叛逆”,心中早无满汉的分野,留学欧洲时,他受当地风起云涌的民族主义所影响,还曾一度加入革命党。
“刘伯,我刚刚回国,国内最近几天的形势,我不是十分清楚,您再和我慢慢说一遍吧。”闭目沉默良久,端启又突然睁眼说道。
“好的,少爷。”刘伯答应了一声,然后徐徐小声说道:“八月二十日(按:即阳历10月11日)夜,武昌兵变,不旋踵而武汉三镇皆失,瑞督将情况电奏朝廷,摄政王大惊,派出陆军大臣荫昌大人,统领北洋陆军第四镇,以及两个混成协(第三混成协与第十一混成协),编为‘第一军’,于八月二十三日(10月14日)南下。这一天,鄂豫之交的武胜关,也落入乱党手中。荫昌大人,因此迁延不进,朝廷已经下旨严饬。据说,朝廷还下旨催促袁宫保出山,袁宫保以‘足疾未痊’坚辞。”
刘伯停下来,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八月三十日(10月21日),湖南省城长沙,也落入了乱党手中;九月初三日(10月24日),九江兵变。昨天,又传来了陕西失陷的消息。”
说道这里,刘伯长叹一声,有些哽咽道:“西安城陷,五千旗兵尽皆战死,家属或自杀,或为乱党所杀,二万旗人,无一劫余!”
端启默然,良久他浩然一叹:“血债血偿,有何话说!”祖辈造的孽,种下的祸根,劫运一至,就轮到他们后辈来承受诸般后果了。
“刘伯,我打算去湖北一趟,看看能不能与两位兄长联系上。”沉默了一会之后,端启又开口道。
“少爷,万万不可!湖北如今全在乱党之手,你是旗人,若去湖北,岂非有如羊送虎口?”刘伯急道。
“我在国外与革命党也有些交情,何况革命党之排满,是要推翻朝廷,并不针对具体的旗人,我此去湖北,并无危险,您不用担心。”端启淡然道。
“少爷……”
“您不用再劝了,我决心已下!”端启断然道。
……………………………………………………………………
ps:呼唤收藏、推荐~~汗,收藏、推荐越多,千军码字动力越大煞~~~泪奔!
另,征集本卷龙套和对女主的建议,欢迎书友到评论区参与!
竒 書 網 W w w 。 q í S ǔ W A И G 。 C ō M
''
………………………………
第66章 武昌“乱”(一)
10月27日傍晚,刚刚赶回武昌城的王麟,还来不及稍事休息,就听得了都督黎元洪“绝食”抗议,已经绝食了一天多的消息。
奇_书_网_w_w_w_。_q_i_s_u_w_a_n_g 。_c_o_m
竒*書*蛧*w*W*W*。*q*Ι*s*ú*W*ǎ*Й*G*。*℃*O*m
很快,蔡济民等人就将最近几天的情况,大略向王麟报告了一遍。
此刻,武昌军政府内,宋教仁、居正、蔡济民、张振武、汤化龙、孙武等人齐聚一堂,总长王麟正一脸铁青,城防司令兼卫队统领程正瀛,站在下首,嗫嚅了半天,终于没敢说出话来。
王麟估计,这一天前后,满清朝廷应该就会将荫昌调回去,改以冯国璋“总统”“第一军”,同时,经过一系列的“交易”,老袁也应该快出山了,从此,湖北前线的形势就会严峻了起来,激烈的战事也不可避免,因此湖南那边的事情,不过粗定,王麟就撒手不管,日夜兼程,赶回了武昌。
湖南那边,王麟已经自忖把大部分乱源都消灭在了萌芽之中,倒是放心得很。尤其有黄忠浩此人坐镇,应该起不了什么风浪。以黄忠浩之能耐,以及他在湖南军政两界威望之隆,在这等时代变动的大潮中,他若是逆势而为,为清廷出力,亦难免粉身碎骨;但若他能顺势而为,归顺革命军,则湖南局面,足可安稳如山。以此人的性子,王麟对他有厚恩,自是不虞他会生出异心,何况王麟还在那边伏下了“棋子”,足可高枕无忧。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但是,王麟万万没有料到,湖北这边,武昌城内,却捅出了天大的漏子!
………………………………………………………………
时间回到两天前。程正瀛接到密报,前新军第二十九标标统张景良,这几天频繁联络原清军旧军官,密谋商讨组织都督府军官团的事情,而且,这一件事情,与武昌一位重要领导人孙武有关,因而立刻引起了他的警惕。
原来,王麟走后没几天,在汉口养伤的孙武,伤还没全好就提早出院了,来到了武昌。孙武此人,起义之前,动员新军加入革命党、策划起义,方方面面都有很大功劳,在武昌革命党人中也较有威望,因此,王麟给他安了一个参谋部部长的实职,也算位高权重。
然而,孙武并不满足,他想做军务部长。王麟这样一个起义之前、在革命党内既无资历、又无威望的人,起义之后竟一跃成为湖北军政府的实际领导人,军政大权,操于一手,孙武内心是十分不平的,有种“老子辛苦,竟为他人作嫁”的不甘。
孙武养伤的日子里,王麟忙都忙不过来,也就无暇抽身亲自去看望他,这让他更加不满。
10月20日,孙武正式到湖北军政府参谋部视事,副部长杨开甲是向革命军投顺的旧军官,基本不问事,伴食画诺而已,部务原来都掌握在副部长邓玉麟手里。邓玉麟此人,性子极为忠厚老实,他本是应孙武所请,才从家中来到武汉,奔走于新军之间。他对孙武一向以“哥哥”相称,所以孙武莅部之后,他二话不说,就将大权拱手相让,甘居侧席。
尽管如此,孙武内心还是感觉没味道得很,参谋部上下,连同邓玉麟在内,提到他们的总长,都是一脸崇拜。自己发号司令,参谋部下属,通常也能凛遵,但是一旦有与王麟定下的方略相抵牾的地方,必然有下属会提出异议,甚至一直以“小弟”自居的邓玉麟,也会劝自己改变主张。
军政府内大势如此,孙武错过了最初的机会,现在想要挽回,真是千难万那,但是只要稍微了解孙武此前经历的,就会知道他并不是个轻易服输的人。
孙武,湖北夏口(汉口)柏泉镇人,原名葆仁,字尧卿,后为推动革命,谎称自己是孙文之弟孙武,字摇清,寓推倒满清之意。
他是1879年生人,因此辛亥年他不过刚刚三十出头,但他的前半生的经历却已经是多姿多彩。
1896年,他考入湖北武备学堂,毕业后历任湖南新军教练官、岳州威武营管带等职。
1900年,他与吴禄贞等参加唐才常自立军,被封为岳州司令,事败后只得弃职亡命,时年不过二十一岁。后回鄂,加入革命组织科学补习所。不旋踵,科学补习所又被清政府封杀。
1904年9月,他赴日本,入成城学校学习军事。
1905年11月,孙武归国,加入武昌日知会。日知会被封后,他去东北,与任职此地的吴禄贞等人商议大事。
1908年,他再度赴日本,与焦达峰、刘公、居正、喻培伦等人组织共进会,任军务部主任。虽然,名义上共进会以刘公为主,但实际负责人一直都是他孙武。
1909年,他在香港加入同盟会,主盟的是同盟会大佬冯自由。
1910年,孙武回到武汉,把共进会事务进一步扩大,吸收了许多军中人物。
1911年正月,谭人凤带八百元来武汉交给居正作革命经费,拟在工程营附近设“同兴酒楼”吸收军界同仁,孙武便召来邓玉麟主持其事,工程营熊秉坤等人便是在此后加入共进会的。
后来武汉共进会、文学社等团体合并,孙武被推为主席,并内定为起义之后的革命军参谋长。
孙武雄心万丈,以为此次必然要成就一番大业,他对孙、黄专事沿海的策略早就十分不满,曾宣扬说:“我们长江流域革命党人,都想从腹地入手,尤其我们湖北人,都想从湖北干起来,孙、黄只是不信,这次,我们做配角的,一定做出点事业来,也让孙、黄看看,到底从哪里入手才是正着!”
然而,10月9日一颗意外爆炸的炸弹,不但让孙武受伤,还引来了巡捕房巡捕,于是,孙武不得不躲藏起来,从而与首义之役交臂而过,坐看王麟此子崛起。
孙武养伤的这些日子,从前来探望的革命党人口中,已经基本上获悉了王麟此人的大概情况。虽然,这些人都把王麟捧到了天上去,孙武并未当面反驳,但内心却是冷笑道:“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在孙武现在想来,当日若有自己居中指挥,未必就不能有更好的局面,甚至都督大位,也不必让于他人!
“只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王麟此子,军政大权,集于一身,革命军上下,只奉他号令。难道我从此只有在他手下谋事?”孙武心中十分不甘。
…………………………………………………………………………
ps:白天事情多,没状态,晚上抽空码了点,字数不多,也不敢要票了,年节将近,很多事情身不由己,千军也不晓得每天能码多少,汗~对许多一直十分支持千军的书友,真的十分抱歉了!
''
………………………………
第67章 武昌“乱”(二)
王麟离开武昌三天后,伤还没完全好,孙武就提前出了医院。
孙武乃是原共进会的实际领导人,因此,邓林麟、李作栋等亲自到汉口,把他迎进湖北军政府。
按照礼节,孙武先去拜谒都督黎元洪。从内心里,孙武是不大看得起眼前这个“傀儡”都督的。
不过,他还是做足了礼数,一揖到地,说道:“摇清前来拜谒都督。黎公顺天应人,出任首义都督,实乃革命之幸,国民之幸!”
黎元洪赶紧侧身退让,表示不敢受此大礼,同时答礼道:“久仰摇清先生大名。先生为革命负重伤,元洪感佩无已,不敢受先生大礼。今日一见,足慰平生!”此时,旁边人多,彼此又不熟悉,相互客气了几句,孙武就告辞离去了。
10月22晚上,他却轻车简从,不惜“屈尊”来到了黎元洪府上。
黎元洪“受宠若惊”,立刻把他迎了进去,吩咐左右上茶。
客套一番过后,孙武单刀直入,说道:“摇清此来,想与都督商议要事,还请挥退左右。”
黎元洪脸色微变,沉默有顷,还是吩咐其他人出去,想了想,又把孙武带进了书房,独对议事。
“武昌首义,黎公出任都督,实乃天意,不知吾公是否知其原委?”入座之后,孙武出口即是惊人之语。
黎元洪拱手道:“不敢,不敢,请孙部长不吝赐教!”
孙武也不再客套,立即说道:“自庚子唐才常自立军汉口起事以来,武昌大小举事不下十余次,摇清皆参与其间,丢官弃职,家产荡尽,在所不惜。此次武昌起义之前,党人派系林立,数次集议,推举起义之后的首领,始终莫定。我在同志间反复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