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血色辛亥-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蒋百里正在沉吟,闻言立即答道:“以如今的形势看来,清廷调来镇压起义的北洋军主力,被堵在了武胜关外,山西的民军也吸引了北洋一镇的武力,北洋军的机动力量,只剩下镇守山东的第五镇袁世凯这个人,枭雄之资,绝不会甘心丧失主动,进攻湖北失去形胜,北洋军难有作为,观北洋军至今未在武胜关一线发动强攻,以此推测,袁世凯很有可能会调集大军援应南京南京为江南重镇,克复南京的意义不下于武昌首义,因此对于南京,我们军也是势在必得是以,将来南北决战的地点,恐怕不是武胜关,而是南京!”

    蒋百里并没有正面回答,王麟却明白了他话中的意思:现在的决策必须着眼于不久之后很可能发生的南京会战

    ''

    
………………………………

第99章 川赣风云(二)

    

    此时的四川境内,正是处处烽烟。

    这一个月来风起云涌的**风潮,推源溯始,就始自于四川境内的保路运动。“天下未乱蜀先乱”,武昌起义一个多月前,赵尔丰处置失策,酿成了死伤上百人的“成都血案”之后,四川的同盟会和哥老会就乘势而起,组织了声势浩大的“保路同志军大起义”。

    成都附近,华阳、荣县、新津、灌县等地义军,纷纷揭竿而起,源源不断攻往成都方向,与清军展开血战。赵尔丰困守孤城,依然方寸不乱,作困兽之态,指挥清军四处阻击,让义军接连败北。

    赵尔丰未乱阵脚,京城掌管政事的王公大臣们却慌了手脚,在他们看来,若川地摇动,云南、贵州、甘肃、新疆、西藏等地平素仰仗川地的地方,就将随之动摇,西南半壁倘若有失,则中原根本,亦不能无事。所以“川乱”一起,朝廷立即抽调湘、鄂、黔等省的清军,前往镇压。

    “督办粤汉、川汉铁路大臣”端方,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奉旨率领着湖北的四营新军,从武汉启程,前往四川。端方一路拖延行程,直到10月初才进入四川夔州境内。途中接到武昌起义的电报,端方连忙封锁消息,不让官兵与闻风声。

    然而,到了11月初,端方带着部队到达重庆与成都之间的资州之后,四川境内“274584239912保路军”蜂起,端方进退不得,只能坐困资州城,武昌以及各地起义的消息,也纷至沓来,端方再也封锁不住。

    此刻,端方在资州城内草草搭建的行辕之内,烦闷的走来走去,他的弟弟端锦站在一旁,默默的叹气。随行的部队官长,湖北新军第十六协协统邓承拔、第三十一标标统曾广大,也默立于一旁,脸色颓丧,不知道想着什么心事。

    农历九、十月份的天气,本来是秋高气爽,然而,此时的端方,却觉得自己闷得全身都能冒出水来。

    “二弟,早知今日,悔不该不听你的劝告,来趟这一趟浑水!”端方也不知来回走了多少圈,走得累了,颓然坐回到椅子上,一声长叹。

    自溥仪登基、载沣摄政,端方被罢职归家,晃眼就过去了三年。但做惯了封疆大吏的端方,如何能够受得了寂寞,因此一直在钻营复出。

    川路风潮一起,摄政王载沣在现任官员中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去办理铁路事宜,只好用邮传部大臣盛宣怀之议,重新起复赋闲在家的端方,担任“督办粤汉、川汉铁路大臣”。

    端方不是不知道盛宣怀的提议包藏祸心,川路风潮是盛宣怀的“铁路国有”政策酿成的,祸事一起,老奸巨猾的盛宣怀推病不出,却举荐自己出来“顶缸”,端方不是傻子,个中情况怎么会不清楚?

    只是复出的机会难得,而且那时候的端方,还以为只要朝廷措置得宜,并不难把风潮平息,他当时绝然想不到,不过数月之后,形势就会发展到无可挽回的地步,因此端方犹疑再三,半推半就,最后还是接下了朝廷的委任。

    转眼间数月过去,困处资州城的端方,终于为自己当初复出的决定,感到无比的后悔。他今年不过五十岁,远远算不得老迈,然而,入川之后的心力交瘁,已经让他显出了衰老之象。

    “大哥,事已至此,后悔已是无用,现在应该思量的,是接下来该怎么办?”站于一旁的端锦,看着自己原先意气风发的大哥,这一个月来似乎一下子苍老了十几岁,心中很不是滋味。他本来随同大哥南下,是想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办理铁路事务有所补益的,哪里想得到,自己所学,根本就没有用武之地。

    “大人,您在湖北、以及这入川以来的一路上,待弟兄们十分亲厚,只要大人吩咐下来,弟兄们无有不遵!”第十六协协统邓承拔也开口劝慰道。

    邓承拔心里暗暗感叹,钦差大臣做到端方这个份上,也真的算是异数了。入川以来,邓承拔亲眼所见,端方一路上对民对兵,可谓竭尽赤诚,他每饭只有白饭咸菜,沿途所住房屋无非是“养猪堆粪”之屋,每到一处,他必命士兵鸣锣聚众,宣示朝廷“德意”,劝说川民不要加入“动乱”。

    对待随同官兵,他更是倾心结纳。他甚至能够放下钦差之尊,与那些队、排级的军官们拈香结拜。途中有士兵抱怨脚痛不能行军,他立即雇人抬轿扛着这些士兵上路。每有兵士患病,端方即命弟弟端锦,亲入营中,端汤伺药。

    日本陆士毕业的邓承拔,心知肚明此乃乱世之中端方兄弟的自保之计,但对于端方的这一套笼络之术,他依然觉得十分受用。至少这一路来,端方与他称兄道弟,从不曾摆出丝毫的架子。

    但是,士兵中的**党人,是不是吃端方的这一套,邓承拔心中毫无把握。随端方入川的这四营湖北新军,自原湖广总督瑞徵以下,都十分清楚,军党人甚多,所以才调离武昌,以免他们留在湖北发生变乱。现在,全国各地响应武昌起义的消息纷纷传来,端方所部又困守资城,前后左右都是义军,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兵变”。邓承拔本人甚至已经闻得风声,军中的**党人正在密谋起义,只要时机一至,立刻举军皆反。

    这四营湖北新军,都是邓承拔带了几年的老兵,因此军中上下,他有不少的亲信,军中有什么异动,也很难瞒过他。昨天,他往日里的一个亲信,就过来找他隐约的说道,弟兄们最近恐怕会有举动,希望他与端方保持距离,以免受累。邓承拔闻言,立时知道,这四营湖北新军,恐怕都有了反意,甚至自己往日的亲信,也在逐渐的疏远自己。

    邓承拔自问不是很有魄力的人物,要他带头“造反”,他是不能,但若手下要造反,要他与手下官兵对抗,他也不敢。只是他还抱着侥幸的心里,端方已被朝廷任命为署理四川总督,接替赵尔丰的职务,他们一行只要进入成都,与成都清军合兵一处,

    ''

    
………………………………

第100章 川赣风云(三)

    

    邓承拔不知道也无法理解的是,端方此时根本不想去成都。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接到朝廷任命他为“署理四川总督”的谕电,端方那一刻的感觉,就恍如自己完全走上了绝路。在此之前,他还做着带兵到陕西逃难的打算,朝廷的谕令一下,端方的企图顿成泡影。

    端方心里明白,去成都是万万不成的,自己入川以来,因为川事与赵尔丰交互弹劾,早就接下了深仇,赵尔丰手下的武力,远非自己所带的四营新军可以匹敌,这个时候去成都抢老赵的总督位置,何异于羊入虎口?

    更不用说此时成都附近,遍地都是“保路军”,自己领着区区四营军心不稳的客军,就算想要杀进成都,也是万万办不到的。

    端方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处境如此,前途不问可知,他率军屯驻资州城后,再也不愿寸进,接到朝廷严令他赴成都上任的谕电,他随手就甩在了一边,到了这个时候,左右不过是捱日子罢了。端方心中最大的懊悔,是把自己的二弟拖进了这一漩涡之中。

    此时,资州城内的四营湖北新军官兵,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心思。

    这四营新军官兵中间,**党人很多,然而原本牵头的两人,江国光与单道康社的标代表),却留在了武昌,没有随军入川,因此军中的**党,可以说是群龙无首,并无一个能孚众望的人物。

    连日来,低级军官和士兵们经常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悄悄议论。

    “弟兄们,要是我们留在了武昌多好,那样我们也能做首义的功臣!”

    “是啊,要是没有跟随端方入川,指不定我如今也军说得上号的一员军官。”

    “哎,如今可惨了,跟着端方到了这个倒霉的地方,进退不得,还处处受到川民的敌视,要是有人牵头起义,弟兄们一定都会响应的!”

    “说得对啊,弟兄们再不起义就晚了。我们跟着端方来镇压川民,如今各省纷纷独立,相信不久之后四川也会如此,我们若再不起义,必不能见容于党中同志和川省人民。”

    “那怎么办?”

    “那还用说,只有杀掉端方,用他的头颅为我们开路,回军武汉,参加**;或者联系四川‘保路军’,就地起义!”

    “那不太好吧,端大人一向待弟兄们不薄,能否留他一命?”

    “端方待咱们弟兄确实不错,但那是私恩,今日之事,是要报国仇!武昌起义,天下汉儿,必当响应。若咱们不杀端方,湖北的弟兄和四川的‘保路军’,都会把我们视作附逆之人!”

    “说得对,我们就是要用端方的头颅,向党中同志和各地民军,表明咱们的心迹!”

    “可是,由谁牵头呢?”

    “何须担心?只要我们发动起义,邓协统和曾标统还能不参加**?”

    “不行,带头之人非我们党中同志不可!”

    “可惜单大哥和江大哥不在资州,现在的形势,我认为可以推举第一营的陈队官为起义军统领,尽快发动起义。”

    “唔,陈镇藩这人也是咱们党中同志,靠得住,以他为起义军统领,想必弟兄们都能接受。”

    “……”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今已升任湖北**军第一协第一标标统的单道康,受马荣所命,领着几名手下,化妆悄悄的进入了资州城。

    进城之后,单道康等人很快就联系上了军中同志。此时资州城内的官兵,惶急之中正密谋起义。端方对于所部,早就没有了多少约束之力,数日之前,他曾命令官兵准备开拔、移军陕西,打算绕道河南,投奔袁世凯。然而,他话没说完,第一营的一个队官陈镇藩,就站了出来,大声反对,并当场公然剪掉了辫子,他亦无可奈何。

    单道康联络上了城内的**党人之后,就在这一日夜间,召集军中的党人士兵,来到城郊,举行会议。

    “单大哥,你这个时候来到资州,真是太好了,弟兄们都在私下议论,什么时候杀掉端方,发动起义呢?”一个高大魁梧的士兵兴奋的开口说道,他社的积极分子任伯雄,在他所属的那一营士兵中间,很有威信。

    单道康点了点头,对着大家笑道:“咱们湖274584239913北新军出身的,果然没有孬汉子!我这次来,就是要和弟兄们一起,商量出一个起义的章程。”

    “单大哥,我们原来的计划,是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