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血色辛亥-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麟点了点,说道:“先生愿意担当这个责任就好。司法改革任重道远,非是一蹴可就。只是这个方面,我也只是门外汉,提不了什么建议,只能倚赖先生这般大才。你看着办就行,有什么需要的,我全力支持。不过,也不急在这一时,司法改革一事,必须着眼长远,先生可以找一帮人,从长计议。”
汤化龙听着他们说话,自然停下了手中的太极,悄然站立于一旁,这个时候也插言勉慰张知本道:…}不九啊,这是个年轻人大有为的时代。你德才兼备,又难得都督器重,让你独当一面,你可要拿出十二分的魄力来,尽力把事情做好。”
张知本不自觉地立正,肃容道:“请都督和汤部长放心,我坚决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王麟点头微笑,又对着汤化龙说道:“外交部王部长,这几天向我抱怨,有能力办外交的人才实在缺乏,不说其它,精通外语的人员,就远远不足。汤先生,您人脉广,可有什么人才,可以推荐的。”
汤化龙正要回说暂时想不到合适的人员,突然想起老友徐家老二徐腾飞前两天的来信,于是灵机一动,答道:“前些日子从上海过来的红十字会会员,其中颇不乏人才,如随队而来的徐佩淑等人,都曾受过良好的西式教育。
徐佩淑更是上海徐氏家族的掌上明珠,若把他们聘入外交部,一者可以得人才之用,聘女子入zf部门,更有开风气之先的效果,符合西洋流行的男女平权自勺主张。而且,此举可以加强与上海徐氏家族的联系,对于今后两湖即将开展的建设,也是一大助力。”
王麟轻轻一拍脑袋:“我也是忙昏了头,倒把她们这拨人给忘了。只是红十字会愿意放人吗?恐怕还得请汤先生找人去说项。“汤化龙拈须笑道:“无妨,能够与我们多一层联系,红十字会(注)也很乐意,而且,如今红十字在两湖的事业,处处需要我们民政部门的配合,主持红十字会的张竹君女士,又是急公好义之人,我们找他们讨要几个人帮忙,想来她万无不允之理。”
王麟微微颔首,笑说:“这件事,汤先生和儒堂(王正廷字)先生看着办吧,我就不掺和了。”
停顿了下,王麟又说道:“天色差不多亮了,我还要赶去。抱冰堂’给军官团训话。还有什么事的话,等我回来再商量吧。”
说完,王麟带上自己的卫队,先回到住处换上千净、整洁的军装,便匆匆往“抱冰堂”
赶去。
却说如今王麟的住处,就是两湖大都督府附近的一排简陋的房子,他和卫士们在此同吃同住,汤化龙等人曾经几次劝他,不必如此自苦,城内不是没有没收的前清官员的房子。然而,王麟每次都是微笑着拒绝,并说:“如今满清尚未推翻,前线将士还要睡战壕,岂是我辈可以贪图享受的时候?”
其实,王麟每次拒绝汤化龙等人的提议时,内心都挣扎得厉害,后世那个贪图安逸的王麟,要一直这样坚持下去还真不容易。只是,他也知道,民初国事败坏,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革命元勋矜功自傲,浪费公孥,贪图享受,最后导致上下离心,局势糜烂,以致最终不可收拾。
王麟以身作则的这一做法,虽然让他的日常生活不那么舒适,但是,却让他在年轻的革命军将士心目中,威信更加高涨,他的卫士们,对他的感情更是狂热。
注:此红十字与前此闹得沸沸扬扬的“红十字”非同一个系统,读者千万勿作混一之想也!
未完待续)
''
………………………………
第106章 两湖新政(三)
武昌“抱冰堂”,人头涌涌。(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天刚拂晓,此地已经聚集了两湖革命军排级以上军官二百余人。
“抱冰堂”本是湖北军界追思张之洞督鄂20年的勋绩而起造。王麟一时起意,选择此处,作为革命军军官的讲习所,自10月17日首次开讲以来,逐渐形成定例,驻武汉自勺大小军官,必须轮番前来受训。
自蒋百里及谢逸来到武昌之后,又陆续有十几位前士官出身的年轻军人来投,虽不如前两人出色,但也部是一时俊彦。于是乎,两湖革命军军官的教育队伍一下子充实了起来。以蒋百里为首,不过数天,就制定出了可行性和针对性极强的“两湖革命军军官速成教程”。
按照这一教程规定,凡两湖革命军排级以上军官,只要驻守武汉,没有作战或其它任务的,每天凌晨必须轮番到“抱冰堂”报道,听讲。现在,两湖革命军大小军官提到“抱冰堂”,都戏言之“讲武堂”。当然,这时候还没有多少人能预见到,这个有些简陋的“讲武堂”,就是将来两湖革命军军官学校,以及中央陆军大学的雏形。(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
同时,蒋百里等人还正在努力编写一本“军官速成教材”的小册子,目的就是要以最快地速度提高两湖革命军军官的军事素养和指挥能力。王麟对于他们的做法非常支持,这本小册子编成之后,可说是“最现代”的军事教材之一,比起王麟胡拼乱凑的什么《治兵语录》,完全不能同日而语。当然,王麟的《治兵语录》对于革命军将士们有“洗脑”之效,不但有利于确立王麟在军队中的威望,而且对提高全军的凝聚力,也有无可取代的作用。
此刻,课堂还没开始,军官们就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小声交谈着。
第三镇统制胡玉珍此时正被一批连排级的军官围着,他们脸上都是一脸兴奋的神色。这些天来,通常每次课程来轮训的都只有七八十人,今天都督却一下子几乎把在武汉的排级以上军官都召集了过来,肯定是有大事要宣布,而部分消息灵通的军官在前一晚就已探得了一点风声,此时就有些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味道。
“胡统制,听说都督今天过来要宣布抽调一部分军官去江西,您能不能向都督申请,多给我们第三镇一些名额?”第三镇的一个连级军官吴昌宏,正有些嘻皮笑脸的向着胡玉珍说道。
“都督自有安排,何须我来多嘴。你小子没赶上上前线的机会,耐不住了?去江西有什么好?就算给你小子一个标统做,可就没了如今这样接受军事教育的机会了。”胡玉珍本是个性子随和的人,虽然现在升任第三镇统制也有十余日了,还是没有一点长官的架子,和手下的军官以及士兵都能嘻嘻哈哈地打成一片。
不过,这些日子来,胡玉珍的军事素养和指挥能力,倒是与同来受训的这些袍泽一样,都在飞速地提升着。
这个时候,两湖革命军的大小军官,多数都是由原来的士兵提拔起来的,相互之间等级观念还十分淡薄,何况王麟有意倡导官兵一体,因此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多数都十分融洽。
当然,也有~部分军官,很快就建立起了威严,让手下只好敬而远之,如第六协协统赵承武,所部令行禁止,手下军官在他面前就完全不敢嬉笑打闹。他对士兵还算亲切,但对军官就严苛得很了,第六协的部分中下级军官,在背后偷偷地把他们的长官称为“赵老虎”。
王麟带着卫队赶到‘‘抱冰堂”时,所有大小军官及教官都到齐了。看到王麟,所有军官立即停止了说笑,备就各位,安静地等着王麟“训话”。
“讲武堂”讲课虽由蒋百里等人主持,但课堂纪律章程则由王麟手定。
通常每节课都由王麟首先“训话”半小时左右,然后是半小时的提问时间。后世王麟参加演讲赛的经验,于此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每次“训话”,王麟都会事先精心地准备,基本上是围绕着国际国内局势,对当前的革命发展趋势予以详细分析,并指出两湖军zf及革命军方面相应应该作出的对策。
有着“后见之明”的王麟,他的发言,在蒋百里等人听来,常有一语中的,让入如拨云见日之感,因此这些前来投奔两湖革命军白勺前士官生,虽然一向自视甚高,还是很快就对王麟佩服得五体投地。不过,两湖革命军大小军官,却早就见怪不怪,这世间难道还有能难倒都督的问题吗?
当然,于此同时,他们之中的领悟力强的一些人,对局势的分析能力也在快速提升,政治素养飞速提高。第六协协统赵承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在提问时间提的一些问题,经常能问到点子上,让王麟也要思索片刻,才能做出回答。
提问时间过后,大家稍事休息,就由蒋百里等人视情况或统一或分组授课。这个时候,王麟一般也都静坐于一旁,与大家一起听课。
王麟的初衷,不过是感到自己的军事素养不足,正好借机补充补充。但由于有王麟在场,教官讲课就都讲得更起劲,而军官们听讲也听得更认真了。无意之间倒是收到很好了的效果。
“全体立正!稍息!坐下!请都督训话!”总教官蒋百里高声喊毕,退到一旁站定。
王麟微微一笑,站到讲坛上,面向大家,轻轻的摆了摆手,说道:“弟兄们,现在有一个消息,江西军zf昨天刚刚进行了重组,公选陈敬臣(陈作新)同志,担任了江西都督。
不过昵,江西的形势有些复杂,昨天援赣军与九江马毓宝的部队几乎发生交火,虽然最后双方妥协,但症结依然还在。马毓宝是一个作风陈1日的军人,他的部队毫无军纪,扰民太甚,若让他们得势,地方必然糜烂,百姓必然遭殃。所以,我们革命军zf,对于这些乌烟瘴气的军队,必须严厉的整肃或取缔!”
''
………………………………
第107章 两湖新政(四)
王麟话声未落,讲坛下坐着的军官们,有许多人就心思活泛起来。
虽然说王麟在两湖革命军内部一再强调官兵平等,但是当你看到你原来同住一个宿舍的兄弟,有的已经升任管带,或者标统,甚至是协统、统制,而你还只是个小小的排长,虽然这是每个人际遇不同,所立下的功劳大小不同,你心中并无不平,但你内心深处,多多少少还是会有一些酸味泛起吧。
如今,眼前就有一个机会,让自己或者可以拉近与当年兄弟的距离,许多连、排级的军官,能不心动吗?
听都督的意思,肯定是要从武昌调一部分军官去江西,好整编那边的旧军队。调去的军官肯定不是平调,而是会升级任用,机会好的话连升几级也有可能。虽然许多军官更愿意蹩在武昌,毕竟湖北的三镇革命军才是真正的糅锐和“嫡系”,但也有不少军官希望能到江匪发展。
果然,王麟接下来就说道:“应江西陈都督之请,两湖军zf计划调一部分军官,到汀西帮助整编1日军。对于那些乱七八糟的会党武装,则必须严厉取缔。若有人顽抗,必须严惩不贷,决不姑息。为此,就必须抽调一部分连、排级的军官,带领一部分老兵,前往蘸昌,加强江西革命军队的力量。只有如此才毹掌控局面,不致让1日军队和会党糜烂地方。”
“具体的抽调军官的办法,以个人志愿和军务部考察相结合。抽调过去的军官,职务上都会有升迁,但是我们革命军的军官,绝不是为着升官发财而来!我们革命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