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沦陷之武汉抗战-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在武汉沦陷前,安排中共潜伏人员组成武汉特别工作委员会——简称武汉特委,负责沦陷后武汉地区的情报工作,为长期抗战做准备。

    武汉特委由长江局直接领导,李克农在此之前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潜伏人员名单早就定下来,所有的成员都有公开身份做掩护,真实身份从来没有暴露过。

    武汉特委的潜伏人员分成3个组,一个情报组,一个联络组和一个行动组。每个组由组长负责,领导全组人员。3个小组的组长直接受武汉特委负责人的领导。武汉特委负责人是由长江局直接任命的。

    李克农现在正等着武汉特委负责人。他要给这个负责人布置任务,并交给这个负责人无线电通讯密码本,以及与各小组接头的联络暗号和全体潜伏人员名单。

    李克农考虑到,八路军办事处是一个公开的办事机构,在这里与武汉特委负责人见面,是最安全的。因为每天来办事处拜访的各界人士很多,所以进出办事处的人不会引起别人注意。

    李克农看了看表,约定的时间快到了。

    这时,走廊传了脚步声。接着有人敲了敲李克农办公室的门。

    “报告!”

    “进来!”

    门被推开了,一个办事处的警卫人员在门口给李克农行军礼后说,“首长,有一个自称王老板的人,说你的收音机修好了,给你送过来。”

    “哦,对。请他进来吧。”

    警卫转身出去了。

    过来一会,这个警卫带着一个人来到李克农的办公室。这个人左手提着一个装着收音机纸箱,右手提着一个黑色的手提包,站在门口。

    “首长,这就是电器行的王老板,”警卫向李克农介绍说。

    “啊,王老板,你进来吧,收音机修好了?”李克农招呼王老板进来,然后对这个警卫说“好了,你去忙你的吧。”

    警卫出去后将门关上。

    王老板看上去二十五、六岁,中等个子,身材偏瘦。他的眼睛细长,笑起来就眯成一条缝。他是那种相貌普通,在人群中一点都不起眼的人。

    王老板上身里面穿着一件浅灰色的汗衫,外面套着一件白色丝绸衬衣,下穿一件浅蓝色的卡叽布裤子,脚上穿着一双黑色的皮鞋。

    “李长官,收音机修好了,你试试。”王老板对李克农挤眉弄眼,带着玩笑的口气说:“这种联络方式很自然,不会引起人家注意。”

    “嗯,当初送这台收音机给你修,就是为了方便今天的联络,有远见吧?”

    “那是,不然怎么你是领导呢。”

    “别贫嘴了,坐吧。”

    王老板的口音带着浓重的湖北方言。他在李克农办公桌对面的椅子上坐下。

    李克农给收音机插上电源,调到一个广播电台,将音量开得比较大一些。

    “我们抓紧点时间,你不能耽搁太久。”说完,李克农走过去打开保险柜,从里面拿出几份文件和一个密码本。

    他将密码本递给王老板,“这是新的密码本,用来和总部联系。旧的通讯密码作为备用密码。”

    王老板接过来看了看,放进手提包里面。

    “密码只能由你一个人掌握,编码,译码都由你亲自做,这样最安全。报务员只负责收发报,不需要了解收发报的内容。”

    “明白!”

    “所有的潜伏人员分成三个小组,分别是情报组,交通组和行动组。这是你与各小组长以及报务员第一次接头时的接头暗号以及接头时间和地点,你必须单独和他们四个人接头。接上头之后,由你和三个组长组成武汉特委,你担任特委书记,三个组长担任委员。这三个组之间目前还没有任何联系,彼此也不知道其他人的存在。在今后的工作中,三个组长免不了相互见面,但是各组之间不能有联系,这是情报工作的原则和纪律,你们必须严格遵守。”李克农边说边将几页写着字的信纸递给王老板,“这上面还有总部交通员和你接头的联络暗号,以及长江局在武汉郊区联络站的地址和联络暗号,以备急需之用。你带回去,牢记后就马上销毁”

    “是!”王老板回答。

    王老板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这几页纸上的联络人,联络地址和联络暗号。然后对李克农说“我记住了。需要我复述一遍吗?”

    李克农笑着摇摇头,“我知道你过目不忘的本领。不过,你可以将这份联络人名单带回去,接头完成之后再销毁。”

    “是!”王老板将这几页信纸放进他的手提包。

    “最后,这是武汉特区全体潜伏人员名单。”李克农递给王老板一份名单,“特委只有你一个人有这份名单,你最好能够牢记,然后销毁这份名单。记不住也没关系,总部有一份同样的名单存档。正常情况下,除了三个组长和报务员之外,你不需要直接和他们中的任何人联系。”

    老王接过这份名单看了看,总共有两页纸,写着名字,地址和职业。

    “为了安全起见,我不拿这份名单为好,因为我不需要和他们直接联系”王老板将名单还给李克农,“如果需要的话,我会向三个组长或者总部要各组成员名单。”

    “很好!你们的任务主要是收集日军的情报,配合游击队打击日军后方。并从侧面支持正规军对日军的作战。涉及到具体的任务时,我会通过电台通知你。”李克农进一步说明,然后问王老板,“都清楚了吗?”

    “清楚了。”王老板回答。
………………………………

第二章 布网(二)

    二

    王老板名叫王家瑞,湖北黄安人,1912年出生在大别山地区一个叫做刘家河的小山村。(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无弹窗广告)

    王家瑞祖上世代务农。其父王成发18岁那年娶了邻村傅家的三姑娘进王家。王傅氏给王家育有4男一女,王家瑞家中排行老幺。

    王家瑞出生不久,母亲就请本地著名的算命先生给王家瑞算了一个命。算命先生说这孩子天庭饱满,骨骼清癯,头顶七彩,脚踩祥云,属大富大贵之命,将来一定做大官。家瑞父母听了自然很高兴。

    王家瑞自幼在同龄孩子中就显得特别聪明,机灵。同村乡亲都说这个孩子将来一定有出息。因此,他父母一心想让这个幺儿子读书,指望着这个孩子将来有出息,能够光宗耀祖,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无奈王家瑞家境贫寒,一直无力送他去学堂读书。 q i s u w a  n g 。  c c  '   奇 书 网 '

    直到王家瑞的几个兄长慢慢长大,成为壮劳力,可以和父亲一起劳作,加上母亲勤俭持家,全家人省吃俭用,家境才宽裕了一些,才送家瑞去读私塾,那时王家瑞已经八岁了。

    三年之后,私塾先生和王家瑞的父亲商量,要求其父送他到县城读高级小学,免得耽误了孩子的前程。王家瑞的父母也正有这个意思,因此咬牙送王家瑞去县城读高小。

    在县城就读高小时,王家瑞接触了一些新思想和新文化,对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有了一些了解。特别是他的国文老师,常常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共产主义的思想。

    从那时起,王家瑞就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不过,他对政治并不热心,只能算是有进步倾向的青少年。

    1927年11月,共产党领导黄安、麻城两地的农民,发动了黄麻暴动,并且攻占了黄安县城。

    王家瑞的一个远房表哥,名叫张子芳,也参加了这次暴动,而且还是农民自卫军的一个分队长。

    张子芳比王家瑞大二岁。张子芳的家家(湖北方言,外婆的意思)和王家瑞的家家是亲姐妹。张子芳家住紫云寨村,在王家瑞的村子刘家河东北面15里的地方。张子芳没读过一天书,10多岁就开始帮家里做农活,种地,养猪,放牛,拾粪,打柴等等什么都做。农闲时偶尔也到县城做点小买卖,将家里的鸡和鸡蛋拿去卖,换点现钱,再买些油盐等日常用品。每次到县城,只要有时间,张子芳总是会去找王家瑞玩,还顺便给他带点吃的东西,比如腊肉,酱菜什么的。张子芳很羡慕他的表弟能够读书,也很佩服读书人。虽然只是远房亲戚,两人感情很不错。

    起义军占领麻城县城后,张子芳到王家瑞住的地方找王家瑞。

    王家瑞正好在。因为暴动,学校停课,所以呆在家里。

    张子芳给王家瑞带来了好多东西,主要是吃的,都是在县城缴获的。王家瑞好高兴,因为有这么多好吃的东西。

    张子芳兴奋的告诉表弟他参加农会和农民自卫军的经历,以及这次暴动中一些有趣的事情。末了,他余兴未消的问王家瑞:“我说,你也参加我们吧,你读了书,有文化,在农民自卫军里面肯定会受重用,怎么样?”

    “我还要读书呢,再说,我才十五岁,太小了。”王家瑞敷衍着。

    其实,王家瑞很替表哥担心。参加暴动如果被政府抓到,是要治罪的,说不定还要杀头。

    表哥也没有再劝表弟参加农民自卫军,毕竟表弟年纪还小。以后再说吧,张子芳想。

    临离开前,张子芳要求表弟帮农民自卫军写一些革命标语什么的,王家瑞答应了。

    王家瑞随表哥到他们农民军的住地,按他们的要求,写了一些标语。这算是王家瑞第一次参加革命工作,虽然是被动参加。

    12月,国民革命军(政府军)第十二军教导师奉命围剿黄安农民自卫军。这些农民自卫军乃既没有受过正规训练,又没有战斗经验的乌合之众,那里是正规军的对手。无奈之下,农民自卫军只能退出黄安县城。

    第二年年初,王家瑞考进位于汉口球场路的省立汉口中学,不久便离开黄安到汉口读书。

    从那时起,一直到1929年的秋天,他一直没有再见到过他的表哥张子芳。他只是在寒暑假回家乡黄安的时候,偶尔听到父亲和兄长谈起张子芳。他们说张子芳一直在红军鄂豫皖根据的第十一军三十一师当差,经常在他们村附近一带活动,而且还到他们家来过两次,每次都是穿的便衣。
………………………………

第二章 布网(三)

    三1929年秋天的一个下午,王家瑞放学了,他和几个同学一边说笑着一边往学校门口走去。

    刚走出学校门口,王家瑞就听见有人在叫他的名字。他停下脚步,顺着叫声看过去,不禁大吃一惊。原来叫他的人是他的表哥张子芳!他赶忙和几个同学打了个招呼,然后过去拉着表哥就走。

    “你好大胆子,表哥。”王家瑞低声说“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你住的地方安全吗?”张子芳问。

    “还算安全吧,我是租的房子,一个人住。”王家瑞回答。

    “太好了!我还有两个朋友,在那边的巷子口等我,我们过去找他们。”张子芳说完,拉着王家瑞就朝附近的一个巷子口走去。

    省立汉口中学原来叫做德华学堂(现在的武汉第六中学),原来是德国人办的洋学校。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国民政府将德华学堂收回,改名省立汉口中学。

    王家瑞和张子芳在巷子口找到张子芳的两位朋友后,四个人一起去王家瑞住的地方。

    王家瑞住在新马路的一栋二层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