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偷看我日记,曹操制霸三国-第1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西汉武帝时董仲舒在贤良对策中说:“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源也。”
    东汉光武帝时朱浮上书请广选博士亦云:“夫太学者,礼仪之宫,教化之所由兴也”。
    东汉末著名学者蔡邕,也就是蔡琰她老爹更明确的指出:“太学以为博士弟子授业之所”。
    以上种种,无不说明了太学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国家教化的成败。
    而且太学不止教授理论知识,还有意识的增加学生了的社会实践环节。
    东汉和西晋在皇帝举行乡社典礼时,礼生即都以太学生充伍学生学习采取单科结业方式,每家经典学完后,要由博士主持答辩。严格按各经家法要求,讲求师承。答辩为五十道论辩题,解释多者为上第,引文明者为高说。若不依先师,义有相伐者,皆以为非。这对个别学生来说是有些束缚思想,但就整个学业教育而言,又是提倡不同学派之间争论和提高不同学派学术地位的保证。
    所以为何国人如此重视教育,以至于教育内卷如此严重?或许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埋下了种子。。。。。。
    当年由于太学生支持陈蕃、李膺等人反对宦官当政,而被打上‘党人’的标签,数以千计的太学生被逮捕和囚禁,甚至处死,太学便开始逐渐没落。
    后来洛阳被董卓一把大火化为灰烬,长安也遭受董卓、李傕郭汜等人的荼毒,天子大臣们自己都朝不保夕,太学自然也就无从维持,早早关闭,直到彻底消失。
    如今大汉朝廷于许昌浴火重生,以前有的,现在也自然都得有,太学院于是就在老曹的张罗下开始重建了。
    自从那天与蔡琰一番深入交谈之后,曹操整个人犹如焕发了第二春一般,变得龙精虎猛,干劲儿十足!
    回到许昌后,曹操的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狠抓文化教育这一块儿的事情,想来是在跟蔡琰的交谈中,对方提及了一些这方面的事情。
    这本来就是曹操将来会做的事情,只是现在稍稍提前了一些。
    重开太学,明面上这是重振天子威仪,提升汉庭在士人心目中地位的一件好事,但实际上这也是曹操与陆彦密谋瓦解世家知识垄断的第一步。
    太学生的来源最初有两种:一是由太常直接挑选“年十八以上,仪状端正者”,二是由地方举荐“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其对象便是民间子弟。
    直到西汉末年以后才有要求官僚贵族子弟入太学授业的情况。
    但这些人自幼养尊处优,又以通过特权赋予的“荫子”途径做官,对入学学习多缺乏热情。
    而民间子弟入太学,既可以免除徭役赋税,而且还能以此作为晋身之阶,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不过以前的太学虽不收学费,但生活费用仍需自理,一些家境贫寒的学生,不得不靠劳动谋生来维持学业。
    曹操用考试取代旧时挑选和地方推举的方式,大大增加了公平性。
    不过他目前只能在自己治下开展,组织考试,也就是兖州、颍川和徐州境内通过考试来选拔学生进入太学。
    不仅是入学的方式有重大变化,太学教授的内容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除了依然会教《易经》、《诗经》等经典外,还会开展军事、内政等更多的课程。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虽然民间早有私学,但私学无论规模和稳定性都不太好。
    因此在太学重建之时,曹操治下各地也会同一时间开启官方学院。从稚童开始,务必寻求每一阶段都有对应的课程,让孩子到少年再到青年都有书可读,有路可寻。
    由于新纸的出现,加上商会开设的平价书店,各种书籍早已开始大量的出现在民间。
    老百姓们好不容易有了读书识字的机会,他们对此自然无比的珍惜。
    书院和太学开设最多三到五年后,曹操便会按照计划开启科举考试。一旦科举制度正式实施,那么从文帝开始施行数百年的察举制度,便会迎来它的终结。士族与地方的垄断也会出现一个破口,以戏志才为代表的寒门文士最希望看到的格局,也就会真正的出现在他们面前!
    前面说到太学会招收平民子弟,虽然免去学费,可却不会顾及他们的生活。
    新开办的太学或者地方学院,则会主动给他们提供工作的机会,还会开设图书馆提供免费借阅的书籍,让他们以半工半读的方式完成读书的梦想。
    太学和地方学院的建立改革,肯定会遭到莫大的阻力。
    不过现在曹操提前成为了丞相,他现在便可以独断专行重开太学,开办地方学院。
    教化百姓是件好事,不管是朝堂还是在野的大儒们都很支持。
    但这里面因为又开办了军事、数学、工科类的教学,招致他们的不满。
    哪怕朝堂上亲手把曹操抬到丞相位置的大臣们,私下里也有不少人反对。
    毕竟在这些儒家读书人看来,太学就应该是个纯粹教授儒学经典的地方。
    你现在教些军事、算学甚至工科方面的东西,成何体统?简直就是有辱斯文!
    面对朝中大臣激烈的反对,曹操拿出了丞相的权威,开始独断专行。不管你大臣们怎么哀嚎,曹操依然我行我素。
    终于,在曹操的坚持下,天子以及百官都拿他毫无办法,最终只得在尽全力争得儒学教学比例提升的结果后,同意重开了这个显得有些不伦不类的太学。
    陈留工坊,在曹操的运作下成为了太学的附属机构,也终于迎来了等候多时的“转正”,它将来也会是算学和工科类学生实践,甚至开始正式工作生涯的地方。


第一百四十章 奸诈老曹,无情的剥削者
    太学重建是大事,这里面有太多曹操与陆彦设立的新东西,负责管理太学的太常便需要一个跟他们思想上高度统一的人。
    经过各种排除、筛选,曹操和陆彦认为最合适的这个人,就是杨彪。
    自打杨彪被陆彦一番话所折(hu)服(you)后,皇帝那边儿的官他辞了,朝政的一应事宜也懒得去管了。
    如今的杨彪天天在忙活着书籍编撰,知识推广,报纸审稿等一系列人文知识相关的东西,过得不知道有多充实,多满足。
    杨彪现在只一心想把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散播到大汉的每一个角落,其它的事情都无法让他再放在心上了。
    新纸的出现,让知识的承载和保存变得更加轻易。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这三样他杨彪自问做不到,可“为往圣继绝学”在杨彪眼里却是实实在在可以触碰的。
    老爷子自打有了新的目标后,仿佛焕发了第二春,不仅精神矍铄,腰不酸了,腿也不疼了,晚上还能折腾了。
    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先要到图书馆巡视;接下来再去工坊的印刷部逛一圈;最后还要去报纸的编辑部打一头。。。日日如此,风雨无阻。
    今天,杨彪同样天不亮就来到了图书馆,开始今天的巡视。
    因为无论是纸还是竹简都是易燃物品,而陈留郡这座图书馆里保存了堪称整个大汉最全、最多的书本,在杨彪心里,这里是万万容不得有一星半点的闪失的。
    杨彪背着手,一路慢走,仔细的巡视着每一个角落。
    看着一排排塞得满满当当的书架,他此刻心中的满足,已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就在巡视进行到大半的时候,忽然有人来到杨彪身后,轻声说道:“杨公,曹丞相邀您前往骠骑将军府,说是有要事相商!”
    “曹操?”杨彪心中一动,立马想起了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太学重建之事,于是点头应到:“我巡视完了图书馆就过去。”
    “是。。。小的告退。”
    管你曹孟德有天大的事情,老夫这些小可爱才是最金贵的!
    等到传信的仆人离开,杨彪还是按部就班的仔细巡视完了图书馆的各项情况后,这才动身向着骠骑将军府匆匆赶去。
    杨彪到时,陆彦、曹操、荀彧、戏志才已经等候多时。
    见杨彪来了,陆彦于是起身相迎道:“杨公,请上坐!”
    杨彪摇头,笑着说道:“老夫已无官职在身,怎敢居于荀尚书和陆骠骑之前?”
    曹操嘿嘿一笑道:“杨公,论资历论辈分,即便我这主位你都坐得!”
    杨彪哪里敢真的坐到曹操的位置上去?
    他拱手对曹操行了一礼道:“丞相说笑了。。。老夫不是无知狂生,大汉还能维持至今,只是因为有丞相、陆骠骑和荀尚书这样的肱骨忠臣扶持着!”
    杨彪说的是心里话,这也是曹操、陆彦、荀彧看重杨彪的原因。
    聪明,识时务,但又有许多人没有的坦诚。
    陆彦上前,拉着杨彪把他按到了曹操下手第一位,道:“我们正在商量着让杨公你来担任太常。咱们这个新生的太学和官办学院,正需要您这样德高望重,一心为了教化的人来坐镇!”
    “比起我,孔文举在文人心中的地位更高,而且他对丞相也更加的死心塌地吧?”杨彪还是有些迟疑,他开口问出了自己的疑惑。
    “孔少府乃一代名儒,担任昔日的太学太常或许绰绰有余。”陆彦开口替杨彪解释道:“但我们重建的太学,除了儒学经典还要教授实用之学,若是孔少府来担任太常的话,我担心许多新东西会难以推行下去。”
    杨彪略微思索便明白了陆彦的意思,“你是想把工坊里面应用到的知识整理编制成书,然后教授传播下去?”
    “工坊带来的改变您也看到了,而且我敢保证,工坊的潜力远远不止眼前看到的这样。”陆彦的话说的很严肃,就连荀彧也忍不住开始重新思索工坊的意义。
    “生产力上去了,就可以解放出更多的人。人们有了时间便可以做去更多的事情,譬如读书,譬如做工,再譬如研究和发明。”
    杨彪沉默片刻,终于开口答应道:“既然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可以读书,那我便做了这个太常也无妨。”
    “太好了!”
    “但老夫有个要求!”
    “您尽管开口!”
    “我有一子,名为杨修。他虽有些才能,却养成了恃才傲物的坏习惯。。。”
    陆彦本能感觉不妙,正想推辞,却被老奸巨猾的杨彪抢先开口道:“我希望能让他跟着陆骠骑历练历练,要是能磨掉他那一身傲气那就更好了!”
    “很好!陆先生识人、育人之能无出其右者!
    曹某的儿子曹昂,以前也有傲气的怪毛病。但跟着陆先生一段时间后,他就变得既懂事又乖巧,甚至还会主动关心人了!
    所以太常啊,把你的儿子交给陆先生,可以放一百个心了!”曹老板忽然开始卖力的推销起了陆彦。
    陆彦嘴角一抽,心中吐槽道:“你答应的,那你来带啊!”
    不等陆彦回话,杨彪连连点头说道,“我也早就听闻过此事。
    陆彦出品必属精品!无论是昂公子、戏祭酒、郭祭酒还是那群能征善战的武将。
    只要是在陆骠骑手下练过的,如今个个都是独当一面的人才啊!”
    “曹公、杨公。。。你们这会不会太夸张了一点?”陆彦喃喃问道。
    这时候,一直没有说话的荀彧,终于开口道:“长生,你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我甚至觉得你可以去太学担任某个学科的博士,你这一身培养人才的本事不能浪费了嘛。”
    “文若,我没有得罪你吧?”陆彦垮着脸问道。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