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之黄巾少帅-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现在泰山和平原的兵力,别的不说,青州直接打下来问题不大。
  明明可以直接割据青州,为什么却总要蛰伏。
  或者说,张钰到底在等什么?总不能,等着等着黄天降世,然后直接天下大吉吧?
  张钰处理完这边的事情之后,就去了一趟府衙,把自己的决定告诉张贲和戏志才。
  “射策?”张贲一头雾水,而戏志才则是似笑非笑,不,他心里应该很嘚瑟。
  已经成为郡丞的他,已经不需要再进行射策。
  少不得,还是低声把射策的情况告诉张贲,后者闻言,顿时恍然大悟。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倒的确有必要。书院的学生原来越多,良莠不齐的情况开始出现……”张贲看向张钰,其实造成这个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张钰减少了授课时间。
  否则就算是最差劲的学生,成绩都不会太糟糕。在教学方面,张钰的确是太厉害了!
  “考试是必须考试,以后是否能为官,不能只看背景。书院扩张了,或者平原书院开设了,大部分的人才肯定要从两个书院里面选,可不能因为对方是书院的学生,还是太平教信徒,就什么人都往官府里面招。以前是人手不足没办法,以后肯定会溢出,择优录取非常重要!”张钰提醒道。
  “可没有选上的那些学生,当如何?”张贲有些担心,万一去了朝廷那边,岂非资敌?
  “我们负责培养人才,人才自己不愿意为我们所用,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到时候,他们就期待我们能被朝廷剿灭,否则只要我们一天掌权,以后清算起来,华夏他们都待不下去!”张钰对于忘恩负义之人,可没有那么友善。
  问题是他知道,随着时间推移,一些学术人品都不太好的人,难免会走歪路。
  这部分人不怕,他最怕的就是那些成绩不错的。
  学而优则仕,未必就是出仕在自己这边。
  有时候人太聪明也不好,太聪明就会自作聪明,否则华夏这文化圈,怎么到最后推崇中庸了。
  就做人而言,中庸的确是一种最好的心态,尤其是现代阶级固化的时期。
  “送去胡人那里,不便宜了胡人?”戏志才不明白。
  “为什么非要是胡人,出海看看那所谓的蓬莱瀛洲是否存在不是很好吗?”张钰反问。
  “哦,那也可以……”戏志才不置与否,这玩意,和送死也没什么差别。转念一想不部队,张钰的意思也没说让他们去送死,“不会真有蓬莱和瀛洲吧?”
  “方丈都有信不信?”张钰反问。真把济州岛、琉球岛和倭岛算进去,差不多凑三仙山。
  主要是考虑华夏文明最早是在中原和河北活跃,这意味着探索也针对那边。
  否则的话,估计还要把夷州给算进去,凑成第四仙山。
  至于那上面有没有仙人,看那些人的造化了。
  说不得人家真有,只是专门设置了一个法阵,把闲杂人士排除在外呢?
  原理张钰都想到了,就是设置一个错乱的磁场,让人靠近之后,方向感失灵,进而绕着这个磁场走,怎么都走不进去,却完全没感觉自己走错了路。
  没什么好奇怪的,百慕大三角洲就这样一个地方……
  “那……什么时候我们能去见识见识?”张贲和戏志才顿时好奇起来,不远处的董昭,甚至是孙乾,也是竖起了耳朵。


第220章 科考
  张钰到底是没有说出,这些仙山的具体位置,不过他那神秘的样子,真让人浮想联翩。
  只用了三天左右,私下都有传闻,张钰有仙人传道的消息开始疯传。不少‘老人’绘声绘色的描述,张钰在很短的一年内,仿佛变了个人一样,逐渐超越了正常人的范畴。
  尤其官道上的魅影这个都市传说,也不知道被谁提了出来,很多人也是第一次知道,这是赶路中的张钰。而且是从济南国那边赶过来,前后甚至只花了不到一天的时间。
  “阿弟,真的有仙人给你传过道?”张宁都有些将信将疑,主要还是三人成虎。
  “我什么情况,阿姊清楚,清楚的人也清楚。至于不清楚的人,就让他们想去吧!反正,非要把我塑造成陆地神仙,对我也有利无弊!”张钰无所谓的说道。
  天大地大哪有闺女更大?就在昨天,这不苏婧给他生了个女儿,叫做张瑛。
  就这名字,张宁还嘲笑他偷懒,侄孙女取名为张莹,自己的女儿取名为张瑛。
  尤其这意思都差不多,莹是逛街像玉的石头,瑛是像玉的美石。
  一个是光洁透明,一个是玉的光彩。
  张钰当时就反驳,谁让张贲非要找他侄孙女取名字。
  这不临时临了的,就把准备给女儿的名字给说了出去。
  这下女儿来了,取什么名字,就取了个差不多意思的!
  闺女却没有长子那么消停,很不喜欢他,在怀里就待不住一分钟的。
  张宁甚至是貂蝉都哄不住她,只有苏婧这个当妈的可以。
  喝奶一样不消停,不喝奶睡不着,喝奶胃浅又吐出来。
  张钰已经做好长期抗战,别的不说,至少把女儿的身体调养好,别给整夭折了。
  女儿胃浅,没办法,只能从苏婧这边入手。通过苏婧进补,然后由奶水传递过去。
  当然目前这还在构思中,毕竟这不昨天才出生,不多观察几天,也不好随便乱搞。
  射策的事情,却是在按部就班开始。
  三个弟子给出的条例已经很完善,交给张贲都看不出什么,最后交给戏志才看看,又由郑玄和荀绲过目,最后订下考试的时间。
  张钰的意思是把射策和对策结合起来,其实就有点后世高考的意思。
  主要就是大家抽签,分成甲组和已组。两组的考卷并不相同,就有点AB卷的意思。
  题目当然有容易有难,是否正好复习到,或者复习不到,那只能看运气。
  不过考试的题目,就分成数算、经义和常识三科,分三天考完。
  毕竟用的是毛笔,不能太苛求。这后来的科考,不也是要在考场待个三天么?
  他们就舒服,考完回宿舍,还可以去食堂开饭。
  更不会出现,考试场地正好在茅厕附近的‘臭号’,这样都考不好,那只能怪自己不努力了。
  走武将路线的,也是分成两组,第一天策论,第二天身体素质,第三天骑射。
  当然这骑射,指的是骑马和射箭。在双边马镫和高桥马鞍都出现之前,骑射还不太现实。
  通过的人,少不得还要比试一番,来确定排名。
  不同的将领有不同的发展方向,比如说杜远和裴绩,就走纯武将路线;倪兕和廖化,走全面发展路线;周仓和罗德,偏武力文化也有涉猎。
  根据倾向,非要以武力来决定出线,那显然不太现实。
  比如说,有人走儒将的路线,那要怎么算?总不能武力不过关,就不要吧?
  武将这边要排名,那文官路线的那些,少不得也要进行排名。
  张钰的意思,是过录取线的集中到他这里,他出题让大家回答,根据回答的结果,来确定排名。
  其实就是殿试的意思,就想着这个模式逐渐成熟之后,以后不仅仅是书院取士,国家取士也开始按照这个方法来搞。
  反正最多十年,他治下的百姓,尤其是年轻的学子,肯定都习惯考试的。
  最多,针对治下以外区域的考生,适当给予一定的让分,还有固定一定比例的录取名额。
  这就和朱元璋那阵差不多,总不能进士都是南方的士子,北方一个都不通过吧?
  就后世,湖南浙江那种学习氛围那么浓厚的区域,不稍微把分数线提升一些,非要一昧的讲究公平的话。那么基本上,一本大学,甚至二本大学绝大部分新生,都来自这两个地方。
  京城的居然没几个人能上京城的一二本大学,这不是讽刺是什么?
  最后时间一场,上层的优秀人才都来自两省,什么部门都充斥这两省,那这国家到底是中国的,还是两省百姓的?所以这个时候,不公平反而是为了真正的公平!
  时间一天天过去,第一次科考在泰山书院召开。
  毕竟是把对策和射策合并,张钰大手一挥,取名为科考,也称之为科举。
  懂的人都懂,不懂的人不懂也没关系。反正大家都看出来,张钰的野心勃勃。
  “科举取士……给那家伙这样搞下去,各地豪强就不轻松了。”郑玄感慨,他无所谓,毕竟郑家其实也没太多出色的子弟,至少算不上豪门。
  荀绲的脸色相对难看一些,不过就算不高兴也阻止不了科考的进行。
  这里到底是人家的地盘,怎么做轮不到他说三道四。
  只能说,以后子弟的教育成本,可能要提升。
  某种意义上来说……荀绲看向学生里面的荀采,太平教允许女性入读,女性出仕这点,其实可以利用一下。把家中女眷也算进去,怎么都能多几个出线的。
  现在回想起来,张钰的每一个措施,仿佛都好像是环环相扣。
  以前看不出什么端倪的东西,随着新政策出现,开始变得无法忽视起来。
  偏偏荀采已经就读一年,到了考试的时候,这个时候拦着她不让她考试,也已经太晚。
  这一届有人考试并且出仕,下一届学生,尤其是女学生,谁敢拦着她们不让考试,不让出仕?
  先例已经出现,没有正当的借口,已经没办法再阻挡女性出仕!
  “时间差不多了,我们也该去监考了……”郑玄提醒道,第一次科考,所以书院非常重视。
  这对书院意味着什么,很多人心里都清楚。
  从各个渠道打听到的消息,都表明,以后泰山,甚至平原那边的官吏,都要通过科考来决定出来。还能有民众推举的,只剩下乡一级的官吏。
  不过在很多人看来,这也仅仅是张钰还不打算对乡里下手而已……
  “也罢,就让老朽见证这场,注定要记入史册的科考吧!”荀绲起身,跟着郑玄朝着考场方向走去。
  其实心里有些小爽,毕竟作为第一场科考的监考官,他的名字注定要记入史册。
  前提这个制度不要被人废掉,基本上随着张钰的败亡,这制度可能会被取消……


第221章 投名状
  “基本考试三场,考不上也没关系,理论上凭着你们的学生印信,三十岁以前每年都能参考一次。另外一个月后,还会有一场法考,打算从事贼曹及相关行业的,可以报考……”开始考试之前,自然有人宣读这些事情。
  在场的众人基本都知道,不过按规矩还是要说一声。
  想当年匡衡考了九次才种丙科,张钰也自然要给考生们一个机会。
  不过他可不希望出现,宋朝那种六七十岁的老头子,过来参加科考的情况。
  没什么意义,考中也基本混吃等死,没什么活力和干劲,也已经错过学习的最佳时期。
  这种人养着基本就是‘亢官’,只会增加财政支出,实际对国家没任何帮助。
  三十岁是个不错的年纪,其实严格来说极限可以推到三十五岁。
  不过他需要更多年轻的官员,来为他治理这个年轻的势力,三十五岁还是有些太老。
  三十岁就算考不中,去做点别的什么东西,至少还能过得不错。真的为了出仕,蹉跎四五十年,老来以前贫穷潦倒,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损失,更是国家的损失。
  一个接受过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