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之黄巾少帅-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知道了没有?”梁习神色复杂的看向田豫。
  “知道了……也就是说,整个泰山郡的百姓,都吃饱了……”田豫感慨。就算是他家,青黄不接的时候,也是有上顿没上顿。
  为什么一天要吃两餐,真以为是喜欢,说到底就是粮食不够吃啊!
  否则为什么打仗的时候军队可以吃三顿,为什么那些流民不要军饷也去当兵,就如今这世道,一天三餐下来,这开销都不知道超过军饷多少了!
  尤其当你有钱也买不到粮食,那个时候才是真正绝望的时刻。
  “都吃饱了,这简直不敢置信。”梁习摇了摇头,他大概明白张钰的意思了。和泰山这里比起来,他们要守护,并且打算中兴的那个大汉,简直就是个笑话。
  回想起来,当时张钰就曾经说过:正统性是否重要?退一万步说,大汉真的就正统吗?
  从三皇五帝算起来的话,其实从夏代开始就不算正统。
  毕竟禅让改成家天下,从夏商周,到秦汉两代都是如此。王莽把政策改来改去,也不见把禅让制给改回来……哦,新朝一代而亡?那没什么事了!
  “你没听清楚吗?”田豫看向梁习,“这不仅仅是吃饱,肉食和蔬菜也不缺!这里每亩的粮食产量,是其他地方的两倍,这简直离谱!”
  “泰山群山环绕,若非粮食增产,否则也不会有多余的田地来种植蔬菜,豢养牲畜。”梁习当然知道这点。往常各地的蔬菜,基本都是在田边屋角重点调剂一下。
  能专门选择用田地来种菜,只能说种菜获得的收益比粮食还要高,才会那么做。也间接说明,泰山郡的粮价,已经平稳了一两年,百姓对官府有信心。
  话说当头,两人正好路过常平仓这边。
  眼看入夏,还没到秋收的时候,有一批粮食就被运出来,拿去发售。
  看着大量的粮食从仓库里面运出,然后装入板车运送出去,两人有些好奇,问了问赶车的士卒,这是哪家粮行的仓库。
  真就好奇,那么大的储量,那应该是大商家。
  就算是大商家,粮库大多也是在城外,毕竟城内的话,那么大的地方用来当粮库,太浪费。
  “哈哈,这里是粮仓没错,不过却不属于任何一个商人,这是奉高的常平仓。”赶车的士卒闻言,顿时大笑着解释道。
  “常平仓?”两人闻言,居然对这常平仓有些陌生,毕竟这玩意已经废了近两百年。
  “听说前汉的时候也设立过,灾荒之年用存粮赈灾,丰收之年收购粮食平抑粮价。就大汉这几年来说,各地如果有这个,那么也不会有那么多灾民,这才是常平仓存在的意义。结果大汉却因为官员利用常平仓强买强卖粮食,与商人勾结以陈换新等原因,把常平仓废了,你说傻不傻?”士卒调侃道。
  的确很傻,本来是吏治的问题,结果归咎到常平仓存在的意义上。
  反而就是因为没有常平仓,各地的粮价完全被豪强把控,他们要高就高,要低就低……所以美联储算什么,他们的手段在两汉都给华夏玩烂了!
  两人当然清楚这点,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的确,如果大汉各地有常平仓的话,那么就算黄巾造反,也不可能一下子聚众数百万。
  再顺便把水利修缮一下,粮食的问题就不是问题。百姓安定下来,那么税赋就能提升上去。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各地官员,也不会借口地方不宁,不把赋税交上去。
  赋税足够,那么军备肯定多,尤其是大汉皇帝的内帑就不会少。内帑不缺,那么陛下就不会卖官。好的官员会更好的治理地方,地方会变得更好,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当初到底是谁提议,把常平仓废掉的?两人没有这部分的学识,但不介意稍微后去查阅一下。
  只是转念一想,就算知道又如何,难道还能上书,让朝廷再重开常平仓?
  恍惚着,又给带去看了看奉高医院和泰山书院。
  奉高医院据说是由太平教客卿长老王玄甫主持开设,第一批入驻的,都是泰山这边德高望重的医匠,还有太平教培养出来的道医。
  仔细问过,对比较容易获得的草头药,价格都不高,老百姓也能看得起病。就是对名贵药材,价格上涨五成,问题能吃得起这药的,也不介意这个价格。
  毕竟这个时候不是看药效,而是看医匠的医术!
  看准了,药到病除。看不准,吃再多也只是上火而已!
  又过去泰山书院,这边都已经开学三个月,张钰甚至都在里面,选择了三个弟子。
  换言之,就算两人入学,也别指望能被张钰收为弟子。
  不过对于两人来说,如此文武综合性的学府,的确是很向往。
  吃了没文化的亏,有机会好想入读。
  尤其是那书院图书馆,据说所有书籍免费抄阅……


第243章 两人归心
  没有哪个有上进心的年轻人,能拒绝泰山书院,尤其听说这里向泰山郡各个阶级开放。
  不管你是什么出身,只要符合年龄,符合规定,就能入学。
  限制也有,就是只要公开和黄巾少帅为敌,或者抵抗过黄巾少帅的,那么三代以内不能入学。
  帮助官兵对抗过黄巾少帅的,那么两代内不能入学。
  还有最严酷的一点,就是直系亲属因为犯罪入狱,证据确凿的,那么其子无法入学。
  已经入学的,将无法参加科考,这也意味着无法出仕为官。
  为什么泰山这边的治安那么好,其实就是这个,泰山书院的重要性,傻子都已经知道,不想连累自己子孙的,那最好识趣一些。
  毕竟在犯罪这点上,就算是现任官员或者军官,那也是一视同仁的。某种意义上,泰山的确做到‘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点。
  “不去各县看看?说不定也就是奉高是这样……”张钰看向眼前这两人,本以为需要几天半个月的,没想到才第二天就来到自己面前。
  “窥一斑而见全豹,奉高乃泰山郡治,人口最多田地最少。就这样物价还能控制那么低,而且百姓的温饱都能解决,各县也只会更好。”梁习缓缓说道。
  “那有什么感想?”张钰点头,梁习的眼光不错,能注意到这点。
  首都这玩意,基本上不可能有多少田地,就后世来说,只能不断的扩建在扩建,从一环到六环,原本大量的乡镇成为了某个区。
  这种情况也就只能出现在现代,毕竟热武器时代城墙已经没什么作用,反而更方便城池的扩建。
  古代不行,都住在城墙里面,扩建的方法是在外面多一层城墙,再不然就拆了一面两面城墙进行扩建。不管是哪种,工程量和耗费的民力都很严重。
  这也意味着,要么就很花钱,只能上升到国家工程级别,要么就是扩建程度并不大。
  城内没有多余的土地,那么自然要在周边买土地建宅子。宅基地多了,这田地就少。
  所以奉高这边的粮食,七成以上都需要别县运输过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比例还会更高!
  另外梁习也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奉高的官路很平坦,而且很宽,官道上车辆基本没有停过,不断进入奉高,也不断从奉高出去。
  仔细看会发现,这道路有明显扩宽的痕迹,而且很新。
  询问过才知道,黄巾少帅过来后,就一直组织修渠铺路,先是用俘虏,后来征发民夫来修筑。
  难得的是,这不是徭役,黄巾少帅明确表示,从今往后,他的治下各郡各县免除一切徭役。
  需要进行任何工程,官府都要支付薪酬。
  同时,短期工程可以提供有偿但低价的伙食,长期工程需要直接提供伙食。
  甚至于,伙食的标准都有明确规定。经费不够,可以上书郡治要求拨款,审核同意后拨款。
  国家级工程……现阶段还没有,不过这并不妨碍张钰先把条文先写进去:由刺史上报朝廷,再有朝廷拨款,并派遣监工。
  说到底,就是要确保这每一笔钱,都用到实处,而不是突然就蒸发了。
  宽敞的官道,让物资的运输变得更加方便。民夫本身有薪酬,再加上泰山郡的粮价稳定,物价也不高,所以已经开始有人出来消费。
  消费带动市场的活跃,让更多商人开始朝着奉高这边汇聚。
  张钰没有刻意引导,奉高却在这两年,经济自然复苏,已经恢复到东汉历史最高水平。看这趋势,最多三年,就会彻底超越这个水平。
  这样的事情,出现在贼人控制的区域,只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田豫是不太懂,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梁习眼光还可以,大概猜到这一切是一个怎么样的循环。看似很简单的事情,其实暗藏玄机。
  只是那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朝廷衮衮诸公就不知道?甚至在这之前,他本身也认为,徭役这东西,只是纯粹迫害百姓,毕竟免费劳动还要自备干粮什么的……
  “感想不少,只是疑惑反而越来越多……”梁习咬了咬牙说道。
  张钰知道他会有很多疑惑,其实很多的东西很简单,一戳就破,问题从来没人戳。
  是封建时代的阶级思想,还是出于利益不希望这些东西出现,这个很难说。
  只能说封建思想方面,西方比不过华夏,但现代经济体系思想上,华夏却只能从那边学。不是说差劲,而是以前就没有过。萌芽了两次,都结果都被掐断。
  “没事,时间还很多……我们慢慢聊。”张钰示意对方坐下。
  一个时辰,双方聊了不少。梁习越听收获越多,很多以前不懂,之前不明的东西,都豁然开朗。
  这对他未来的治政思想,会有很大的影响。
  同时对张钰更信服,要说对方有野心不假,人家是真的有本事。
  造反的理由也很明确,他就是张角的儿子,不管愿不愿意,他都是朝廷要诛杀的‘反贼’。
  知道这个真相,梁习和田豫多少‘心有戚戚焉’。
  这样的一个人才,若非是反贼的儿子,能出仕的话,大汉中兴不是梦。
  然后又想到之前的谈话,不由得暗暗摇了摇头。就如今朝廷的现状,一个人才进去,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报复。尤其,每一个改革,都有可能会牵动所有豪族的利益时。
  张钰现在的方法更适合他的思想,毕竟他能以反贼的身份,轻易破坏掉一个地方的秩序,毁掉地方的豪强,把这里彻底变成一张白纸,再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涂抹。
  “说了那么多,你们的选择是什么?”张钰看向两人,“你们既然主动过来找我,心里也应该有答案了吧?”
  “…………”两人本来以为张钰会委婉些,谁知道那么直白,多少有些不自在。
  可不自在归不自在,人家的身份,也不可能等他们太久。
  有泰山书院,张钰根本不缺人才,反而因为人才太多的关系,还需要有‘科考’来选拔人才。
  什么‘礼贤下士’的,有肯定是有,只是形式有所不同。只说他们昨天的‘上宾’待遇,作为俘虏而言,已经算很高规格。算起来,这其实也是‘礼贤下士’,只是更实际些。
  “我等愿为教主效力!”两人当即表态,少不得互相看一眼,继续说道,“只是我等学识粗浅,可否进书院进修一年?”
  “当然……可以!”张钰当然介意,反正学费他们自理就好。


第244章 西园八校
  刘宏最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