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之黄巾少帅-第1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换言之,这不过是借花献佛之计。
  当然不能就这样算,一些金银珠宝,加上绫罗绸缎和娇妻美妾送过去,正直的官员,都有可能沉沦,更别说一个重利忘义之辈!
  袁基闻言表示赞成,虽然这两年亏了不少,不过袁阀四世三公,累积下来的底蕴很丰厚,这不都能允许三线同时运作。拿出一些,用来收买值得收买的对方,其实这样更划算。
  毕竟只要董昭变成他们的人,那么相当于在青州就留下一个后门,他们可以想办法进来,也可以把他们的人安插进去。
  最后袁阀也就实际上掌控青州,不管局势多么糟糕,他们至少都有退路。
  “只是黄巾少帅既然要更换青州刺史,那么怕也要对那边用兵,可知道统兵之人是谁?”袁隗想了想再问。
  “黄巾少帅没有在朝堂说,是以……不得而知。”袁基摇了摇头,“不出所料的话,该是留守青州三个将领。”
  三人分别是波皓、卜斌和管亥,这属于公开的秘密。
  波皓和卜斌,据说是跟着黄巾少帅一起长大,一起起事的玩伴和战友。而管亥虽然后面才投靠,不过本身实力强大,连南匈奴都对他信服。
  “若三人之中选一人为将,当选管亥。若只是为了照顾朋友,那么波皓和卜斌的可能性更大。青州其实没有什么像样的守军,接管不过是一个过场。”袁基分析。
  “那波皓和卜斌,跟着黄巾少帅一起起家,看起来却不受重用……这对我们来说,未必就是坏事。”袁隗若有所思。
  “需要和两人接触吗?”袁基询问,其实他也有这个想法。
  “等等……”袁隗看了看情报,然后抬头,“先和那波皓接洽,此人是个纯粹的粗人,粗鄙之人心胸大多狭隘,是个不错的突破口!”
  不是说粗鄙之人就小心眼,而是能掌握的东西太少,是以有人能给他更多的利益,那么就有可能迷失本心。
  若有人打算抢走他的利益,在一无所有的威胁下,他会铤而走险。


第285章 刘辩的觉悟
  “老师,黄巾少帅出兵了……”刘辩这边,又找到了曹操。后者身为羽林卫指挥使,作为皇帝的亲军,本来就是要时不时来面圣的。
  “讨伐葛陂黄巾,同时还有接管青州……”曹操点头,这个消息整个洛阳都知道。
  要说东汉立国到现在,二百多年下来,洛阳的百姓大多都是官宦人家,再不然也有些门路。
  作为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不仅汇聚各州各郡的消息,传出来的政策也有可能影响到各州各郡。
  别说的这边的百姓,各郡也都会在洛阳设置办事处,这种地方叫做‘邸’,有常驻这边的官员。
  不仅帮忙把奏折什么的传递上去,还收集各州郡的事情记录下来,派人送回各郡,这便是邸报。
  受纸张篇幅和材料的限制,这个时代的邸报很简陋,甚至不叫邸报。
  就算这样,也能反映出,各州郡对洛阳这边的重视。
  “葛陂那边好说,毕竟豫州那边以葛陂黄巾扰乱地方,百姓无法生产为由,从去年开始就没有上交赋税。可青州那边,刺史焦和真的碌碌无为?”刘辩询问。
  “若对比平原郡,济南国和乐安国这两年的情况,那焦和的确算是碌碌无为。若把这三郡算进去,那么焦和的表现就非常出色。”曹操想了想回道。
  不是碌碌无为,而是在别人珠玉在前,他这边就黯然失色。
  “黄巾少帅治理地方真的那么厉害?”刘辩有些诧异。
  “这两年治理两郡的主要是白波军……虽然知道的大概都知道了,白波贼可能原本就是黄巾少帅的人。”曹操感慨,“只说这黄巾少帅,本来自民间,他知道百姓需要什么。尤其通过白波军,地方说得上话的豪强,都已经被肢解,没有人影响他们治政。”
  “按照这个说法,大汉真正的祸患,总不能便是那些豪强吧?”刘辩若有所思。
  “谁家不想多要点好处,这只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曹操摇了摇头,“一个家庭两夫妻育有三子,其中一人为官,其子嗣连带其两个兄弟的弟子,也有可能出仕为官。
  三代历经六十年,家族人数扩充三四五倍,需要的钱粮更多。
  官场打点,拜访名士名师,这些都是开销,然而土地不仅不会增加,别的家庭也会逐渐变大,于是为了家族的存续,只能去争去抢去占!”
  不管最后变成什么样,只能说所有世家大族的初心,都只是为了让族人能更好的活着。
  “包括刘氏?”刘辩若有所思,指了指自己。
  “王莽倒行逆施,光武帝是顺应民心,就算最后登基,也是民心所向。硬要说的话,只能说是‘得民心者的天下’。”曹操组织一下语言之后回道。
  “那最近几年,天灾人祸不断,民心可还向汉?”刘辩终于问出这句。
  “民心很脆弱,又没那么脆弱。百姓其实承受能力很高,否则岂非三五天一次造反?实在是活不下去,再有一两个野心家煽动才会造反。”曹操权衡一番,“反之,只要能遏制灾情,让百姓不再流离失所,最终让百姓吃饱穿暖,那谁还会起来造反?”
  “既然是那么简单的道理,为了各州郡的官员却不知道?”刘辩反问,刚刚的询问其实就是为了现在这一句。
  “臣……不知……”曹操咬了咬牙,最后还是没有说出来。不是不知,而不是不能说。
  天下乱起来,才能趁机兼并土地,就如同他刚刚所言,世家豪强本身也要扩充,扩充是为了照顾越来越巨大的家族。
  省吃俭用当然也可以,问题省吃俭用的话,那么家族里面能出仕为官的人数就会大幅度下降。
  出仕的人少了,影响力低了,那么很有可能就会成为被吞并的那个。
  为了活下去,就要做好吞并别人的觉悟,仁慈只会把自己的家族给搭进去。
  损失的只是国家,动乱对于家族来说是饕餮盛宴,甚至商人趁机大发国难财。
  作为既得利益者,曹操不好直接把事情说得那么明白,这相当于背叛自己的阶级。
  “朕明白了。”刘辩当然清楚,也没有追究。其实曹操不回答,就是最好的回答。
  人口不断增加,土地却不变,于是竞争越来越厉害。
  也就是说,当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本身就会出现动乱,天气问题只是诱因。
  况且天气问题,本身也不仅仅是大汉受难,匈奴,鲜卑,羌人,蛮人和越人都有受灾。
  他们或许会农耕,但耕地本身不多,所以为了照顾越来越多的族人,只能对大汉发动战争。
  就算输了也无所谓,毕竟战败的这一边会死去大量的人,这也能缓解内部的矛盾。
  是的,既然根本的问题就是人口太多,那只要减少人口,问题自然也就不是问题。
  对于其他家族来说,只要不是自己的族人,最多不是自己的姻亲,那么死了也就死了,反正自己没什么损失。
  真正损失的是大汉,税赋是基本,动乱带来的是根基的动乱,最严重的情况,会改朝换代。
  “黄巾少帅这番举动,对朕,对大汉有何影响?”刘辩追问。
  “福祸相依,好处是陛下对地方,至少表面上陛下对地方的掌控进一步提升。同时也更方便,整合这些州郡的资源。坏处是黄巾少帅的地盘到达一定程度,比如说他打下大汉十三州全境时,可能会让陛下禅位。”曹操分析道。
  “他若能让天下百姓吃饱穿暖,朕让位给他又如何?”刘辩摇了摇头。无论是成为皇子,还在成为皇帝,首先对他来说很不真实,没什么实感。然后就是真正的坐上这个位置,才发现皇帝其实没那么简单,要当个好皇帝更不简单。
  若是他需要,黄巾少帅会给他选拔更漂亮的妃子,更好的享受,更安逸的环境。
  反正养几年,等对方一统天下再禅让也可以。
  只是要成为所谓的中兴之主,那些已经成气候的豪强,还有黄巾少帅,便是横在他面前的高山。
  更让人无奈的是……自己只是个孩子!
  “陛下何须妄自菲薄,主要臣在……”曹操连忙表态。
  “老师能那么说,朕很宽慰。”刘辩笑道,“只是若事不可为,莫要强求。只是在这之前,朕也自然全力以赴,至少不让自己留下遗憾。”
  “臣会一直陪伴在陛下左右!”曹操诚恳的说道,心中感慨:陛下到底是长大了。


第286章 畅谈
  张钰下衙之后,就去曹操府上做客,这段时间两人都是时不时这样互相拜访。
  主要是给其他人看看,营造出他可以拉拢的错觉。
  肯定有人怀疑张钰就是黄巾少帅,不过没有证据,那就没办法确认。实际上就算能确认,估计有点脑子的人都不会去确认。是以原计划继续,曹操依然负责‘笼络’张钰。
  两人坐下,简单寒暄两句,曹操就主动说出刘辩那番话。
  “陛下真的那么说?”张钰一愣,有些不可思议,刘辩居然愿意主动禅让?
  “他到底是个孩子,从小在道观里面长大……”曹操叹了口气,和刘辩接触下来,他对其性格很熟悉,这番话显然是出自真心。
  也有很小的概率是说谎,不过如果能做到这个程度,那么他总算变得成熟起来。
  “其实也没必要那么紧张……”张钰笑道,“只要他不算计或者打扰我的计划,那么他这个皇帝未必就需要禅让。说真的,我这个身份当皇帝到底不好……
  比如说我现在当皇帝,问题我也是太平教的教主,我该卸任还是不卸任。若是不卸任,那我的子嗣在继承皇位的时候,是否也要继承太平教教主的身份?
  时间长了,到底是太平教与皇室并立,还是太平教凌驾于皇室之上。若宗教真的到了能够干预政权的时候,也意味着一个最黑暗的时期即将到来。”
  “只是到了那个时候,教主若是不登基,下面的人真的愿意?”曹操觉得不可思议。
  “方法其实有不少,比如说我们给皇帝定一个规矩,这个规矩叫做《宪法》,这个宪法规定君主和贵族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皇帝放弃治权和军权,只是作为国家的象征,当然也可以适当给予一些全力,比如说一票否决权什么的……”张钰缓缓道来。
  从君主立宪到议会制,其实首相概念曹操也能了解无非就是相国或者丞相。
  国家由丞相负责统御,丞相五年就要更换一次,最多不能超过十年。
  同时设置议会,议会里面扣除官员之外,还有来自士农工商四个领域的代表。
  大家一起就国策和国家的发展进行讨论,还有就是之前所言,皇帝的一票否决权。
  “还有这种制度?不对,莫非这是教主想出来的?”曹操有些不敢置信,转念一想,看向张钰询问道。
  “只是不成熟的想法,虽然可行性很高,不过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说实话,华夏未来的发展我有明确的规划,至少五十年内,我其实希望能乾纲独断,这样能更好让华夏发展起来。”张钰说道。
  “比如说?”曹操有些好奇起来。
  “比如说,孟德应该知道,天下动乱,天气是个诱因,但根本原因还是土地不够。人口的增长导致人均拥有的物资大量下降,为了保证自己家族的物资供应,豪强只能侵占别人的利益……那么,如果我们把土地变大,让更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