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之黄巾少帅-第1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以叫做施符治病,实则张角施符,华佗治病。双方有师兄弟情分,华佗这才过来帮忙,身上的长老一职还是张角任命的。
  太平教出事,华佗没有参与造反,却是隐居起来。这些年,看来过得也不怎么样。
  “侄儿张钰,拜见叔父!”想到他是被父亲连累,张钰的态度多了几分恳切和歉意。
  “嗯……”看到张钰的时候,华佗还是一愣神。知道太平教主就是张钰,张角的儿子,问题到底是传闻,又没有照片什么的,谁知道是不是冒充的。
  都说张角被夷三族,也不知道张钰和张宁到底是怎么逃出来的……后来在太平镇看到张宁,她让自己过来洛阳,自己也好奇张钰最近怎么样了,这才过来。
  这不,一个弟子都没有带,就算出了什么事情,也能有人继承自己的医术。
  “数年不见,看起来稳重不少。”华佗点了点头,仿佛就是在看自家子侄一样。
  华佗其实已经成家,也有儿女,也不知道是没有学医的天赋,还是为了不希望掺和进太平教之中,就没有带在身边调教。
  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于华佗来说,从小看着长大的张钰,就如同他亲子侄一样。
  “突逢大变,性格有些改变也是正常。”张钰也是淡淡一笑,“叔父终于出山,侄儿倍感荣幸。如今洛阳事情一大堆,尤其是在医食方面,侄儿非常确认,还望叔父助我!”
  “先不说那些……”华佗却不着急答应,“先进来,和我说说,这些年的事情。”
  张钰闻言也没有着急,随着华佗进入客房,双方坐下之后,他便就这几年的事情,缓缓说了出来。华佗的神情,也慢慢从怜悯,到讶然,到惊叹,最后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到底是什么,能让一个孩子变化那么大,几年的事情,居然已经布下那么大的局。
  黄巾少帅是他,大汉太傅是他,太平教教主也是他。换了个普通人,怕是早就露馅,张钰这边更厉害,直接用阳谋,告诉所有人就算他露馅也没关系,反正糟糕的也不是他。
  “那王诚,还不能帮你吗?”华佗试探着问道。也是去了太平镇,才发现太平教多了一个客卿长老。不过此人他也认识,毕竟当年张角交换导引法的时候,他也在场。
  只是没想到,昔日那个小子,如今居然也成为一个得道高人。
  “王师叔的主要注意力,还是投入到导引法之中。尤其侄儿金丹炼成,他更是坐不住。”张钰笑道,“不过这样也好,侄儿这金丹,修炼法门也教了几个人,可都没人听得懂。若王师叔能创造出一门,大家都能看得懂的金丹大道,那也算是本门的福分。”
  “金丹……钰儿,莫非修炼下去,真能成仙?”华佗有些纠结。
  当初他选择医道,而张角先修医道后主修祝由科,兼修医道。当时,双方是有赌约的。
  华佗认为,长生不老的秘密就在医道里面。只要看破人的本质,以及把缺失的,或者过度消耗的部分补充起来,那么就能长生不老。
  张角认为,人的潜力是无限的,能不断突破自我,最终与天地同寿,日月共存。
  说到底,一个是服食派的路线,一个……好吧,严格来说,张角的学派有些杂,向左偏一些就是鬼修,向右偏一些就是性命双修。从侧重点来看,张角走的是性命双修路线。
  “师叔,这道修也有专修体魄,认为体魄锻炼到极致,能够与天地同寿的。也有觉得我们的身体其实是种束缚,抛开它才能脱离限制,是以专门炼魂的。王师叔那边特殊一些,他属于性命双修。不过就金丹大道而言,师侄认为,纯粹内练效率还是差了点,应该辅佐服食派的教义,内外丹双修,才能得道。”张钰想了想回道。
  毕竟不是谁,都有他这样的外挂。
  他现在境界不缺,缺的是感悟,主要是把下一境界的运作原理给勾勒出来。
  金丹期已经是核聚变,那么下一境界能是什么?
  修仙小说到这个程度,差不多已经是凝练元婴,当然也有说法是阴神境,可以灵魂出窍。
  到底是走什么路线,这些路线转换成现代科学是怎么样的,这些都是他需要考虑的。
  “师叔这几年,走遍名山大川,甚至深入秦岭,期间好几次差点遇险,与猛兽搏斗过,九死一生存活下来,采集大量名贵药材,却未能见到传说中的仙草灵药。师叔有些迷茫,若没有这些仙草灵药,服食派的未来是什么?”华佗感慨。
  “既然有传说,这个世界上有这样的仙草,那么证明以前是有的,可现在没有了,那大概是气候和环境,让这些仙草没办法继续生存下去,又或者劣化了。”张钰想了想,“毕竟药性越好的药物,对土地和环境的要求也越高……我们不如换个角度,若是我们有很好的土壤环境和种植环境,同时不断选育药性更好的药材,三到四代后,这些药材会不会出现返祖现象,从而成为所谓的仙药?”
  “环境,劣化……对,应该是这样!”华佗想了想,觉得这样很有道理,突然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农学在泰山书院也有,侄儿也培养过几个精通农事的学生。若叔父需要,可以拨一两个给师叔,共同研究?”张钰提议。
  “好好好!”华佗大喜,第一次明白,原来灵药不是自己去找的,而是自己去培养的。的确,大环境已经改变,若本身已经不适合灵药生长,那么自己去找遍天下,也找不到的。
  “若师叔要在这里研究,也需要有个身份便宜行事。弟子推荐师叔为太医院主事,如何?”张钰提议,这才是他找来华佗的主要目的之一。
  毕竟人有生老病死,别看刘辩还年轻,偶尔伤风感冒的也无法避免。
  这个时候太医如果信不过,那问题就大了。
  同时刘辩也有习武,习武需要固本培元,他年纪还太小,不适合自己的丹药,服用药汤和使用药浴就很重要。问题若太医那边信不过,那怎么放心给他这样用。
  说到底,他没事也不能随便进入北宫,大部分时候,如何保护刘辩安全最让人头痛。


第308章 皇家医学院
  于是华佗当了太医正,张钰向刘辩推荐的结果。原本的太医正,自然是只能乖乖退休。
  “师叔可还适应太医院的习惯?”张钰看着华佗下衙,直接去拜访。以前华佗几次被举孝廉,他本身都没有答应。如今当太医正,算是第一次踏入仕途。
  “不太习惯,里面一群医者不像医者,更像是一群……”华佗摇了摇头,太医院和他想象的不太一样。明明,应该是大汉医术最强一些人聚集的地方,结果。
  “更像是一群官僚。”张钰笑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太医院负责皇室的诊治,是天然的耳目,不知道多少官员会有意无意来接近,去腐蚀,去收买。”
  若非如此,他也不需要专门找个信得过的人来当这个太医正。
  管理制度需要修改,反腐倡廉也需要,不过在这一切已经开始良性循环之前,一个信得过而且有能力的太医正,是他急需的。
  “得,原来你丢了一个这样的烂摊子给我……”华佗没辙,本来还想着安顿下来,就立刻开始自己的培育计划,谁知道这事闹的。
  “叔父,想当初侄儿从零开始,情况可比这个困难。至少,现在要人给人,要药材给药材的……太平镇那边,侄儿可种了不少药材,品质都还不错。”张钰赔笑。
  “对了,你当初可是说好了,要给我几个农学方面的帮手。”华佗倒是想起来了。
  “已经派人过去安排,不过从泰山那边过来,总需要点时间对吧?”张钰解释。
  “这种植也需要个地方,总不能在御花园里面吧?”华佗自然是打蛇随棍上。
  “那御花园可是在北宫里面,你我没事可没办法过去……”张钰叹了口气,“最近几天不是大朝会,叔父要的东西,靠私人没什么用,这需要国家的力量。所以具体的事情,需要留着到下周的大朝会上提议。”
  “那可说好了,可别骗老朽。”华佗叮嘱道。
  “您是我叔父,我怎么敢欺骗您老?”张钰连忙表态。
  就没想到,华佗还有那么可爱的一面。市井味重了点,要知道华佗其实也是地方乡绅出身,这性格应该是游医那段时间慢慢培养起来的。不讨厌,甚至还有些反差萌。
  下一次大朝会,黄巾少帅上奏,要建立一个以改良药材,培养药材,以及培养医学人才的学院。
  “如今坊间医生,大多都是家传,要么就是找名医拜师。非家族子弟,往往只能学到皮毛。久而久之,医道有大量的优秀技术,可能会因此失传。尤其是战乱年代,别说是医道,就算是其他各派学说,也有失传的危险,只是医术一道,以前被重视不够。”张钰把他的观点说了出来。
  “类似鸿都门学那样?”卢植倒是想起那么一个时期,那还是灵帝时期建立的。不过是专门培养歌姬舞姬,以及乐师的地方。
  不过世家豪族还是很警惕,毕竟这个学院来者不拒是卖点。同时还找老师,给这些人启蒙也是关键。先启蒙,又涉及礼乐,接下来是不是君子六艺?
  说不得,以后鸿都门学出来的,直接和太学一样可以射策对策,出仕为官怎么办?
  是以就是闹腾,最后鸿都门学开了没几年,也就关了,主要是没钱,二则也没什么学生。
  老师教书也不认真,只能说误人子弟。灵帝见状,也没有开下去。
  “鸿都门学也不错,或许未来某天也可以开设……”张钰看向一干臣子,“不过如今天下正是动荡之时,如何保境安民,救灾救难,让百姓吃饱穿暖才是关键。歌舞什么的,还是留着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再慢慢去做。”
  顿了顿,继续说道:“开设医学院也是很有用的,首先是让我们华夏的医术能够系统的传承下去,不至于出现缺失,甚至被一些庸医扭曲,或者乱用而出现命案!
  其次就是改良药方,寻找百姓也能用得上的药方,最好能够推广下去,这样百姓有些小病小痛,至少可以自己寻找草药来治疗。
  如此一来,大汉的百姓寿命至少能提升十年。再解决温饱,以及食物单一性的问题,百姓的寿命大概能从现在的四十岁,提升到六十岁。同时,青壮时期大概可以延长五岁,也就是说,多五年的劳动力!”
  这年头因为温饱和食物单一的关系,很多人三十几岁就一副四五十岁的老态。
  身体素质迅速下滑,劳作的效率也是大幅度下降。其实就这五年,都还是保守估计。
  对于百姓来说,最廉价的就是这把力气,只要吃好喝好休息好,起来又有力气。
  时间是要多少有多少,毕竟也没什么事情可以做。
  延长五年的青壮时期,一个人没什么感觉,十个八个人的,一段长城都能修出来。
  无形之中创造出多少价值,这个……算了,这个时代估计没什么人会去调查。
  群臣的表情有些古怪,毕竟百姓能吃饱穿暖的话,他们还怎么哄抬粮价?
  说到底,世家大族维持经费的最大秘密,就是让百姓正好吃不饱穿不暖,又饿不死。
  通过收租和调整粮价,让百姓永远在温饱线上挣扎。
  这样他们就没有多余的心思,去考虑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没有多余的力气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