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之黄巾少帅-第2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一个两个,把这五年的结果都汇报上来。
  财政多了多少,粮食产量增长多少,工坊和商业流通产生的赋税多了多少……再然后就是公路包出去多少条,各地的联系得到加强,各地组织了几次官话夜班,各地教会了多少百姓说官话……各地人口增长了多少,老弱妇孺的比例是多少,乞丐和流民少了多少……
  这一桩桩,一件件汇报上来,一开始没什么感觉,慢慢却是感觉到大汉的确在茁壮成长。一个方面体现不出来,方方面面都在表示,大汉不仅在中兴,还在进一步成长。
  很多老臣觉得很神奇,以前只求大汉中兴,大家都看到风雨飘摇的大汉,都觉得这大汉要完蛋,眼瞅着就要改朝换代。
  从来没有想过,从张钰这个‘黄巾少帅’入京开始,带给大汉居然是那么大的变化。
  五年,大家为了这个目标埋头苦干。做的时候没什么感觉,主要是冲着完成目标过去的。
  当时甚至觉得,张钰是不是疯了,定那么高的目标,这不要命么?
  不少官吏甚至互相看了看,然后会心一笑,腰杆子都挺拔许多。
  “说真的,朕很感动,大家为大汉的付出,朕和天下的百姓都会铭记于心。”刘辩也是感慨万千,甚至不由自主的起身,朝着官员们行了一礼。
  “陛下不必如此……”一众官员们纷纷劝说,九十度拜服,已经算是大礼了。皇帝给臣子行这样的礼,谁能承受得起?
  “你们都是大汉是功臣,你们受的这一礼!”刘辩到底还是把礼行了,才回到座位上。顿了顿,继续说道,“那么既然上一个五年计划完成,那第二个五年计划,也该开始了!”
  “来了!”一众官员只觉得背脊骨发凉,果然该来的还是来了。


第432章 倭国来使
  “今天的时间有点长了……”刘辩和大臣们把第二个五年计划商量好,看了看外面,到底是大晴天的,看得出来都到晌午,“若没什么问题的话,就散朝吧!”
  大朝相当于例会,大家把一周的事情汇总汇总,商量商量,协调协调。
  从八点开到正午一点,五个小时,就算大家都有位置可以坐,那也不轻松。
  在有些电视剧,这个时候皇帝应该是赐宴。可问题各衙门中午,本来就是在皇宫进餐。
  大家都在南宫这边办公,御厨那边会为他们提供饭食。
  只有会议比较重要,上午可能商量不了,才有可能说赐宴,大家在大殿上将就一顿,然后该上厕所的去上厕所,回头继续开会。如今既然散朝,那大家回去吃饭就好,最多延迟点吃饭的时间。
  常侍宣布散朝,群臣是真的松了口气,两个半时辰,就算能坐着也不好受。
  好在前两年,随着犊鼻裈普及起来,大殿上的软垫换成软座,不再需要正坐,否则更要命。
  “丞相,这次的五年计划,数据是不是多了?”刚下朝,三个副相上来。
  “主要问题在哪里?”张钰反问了句。
  “劳动力不足!闲散的大多都移民了,就算农闲动员,也远远不足。”杨彪说道。
  这两年乞丐都几乎灭绝了,就算是残疾到无法工作的,地方官府都会收养。
  至于说老到干不动活的,那几乎没有,就前十年那情况,这种老人几乎都死了。
  眼瞅着许多地方经济开始复苏,于是各个作坊都一大堆订单,可工匠数量不够,或工人不够,可是急了眼。要说有些农民农闲也出来赚点补贴家用,可各地基建也需要人手。
  “这个问题已经考虑到了,之前不是已经商量过了么?”张钰有些疑惑的看向三人。
  “有吗?”三人有些疑惑,刚刚说了半天,该记录的都已经记录下来,自己漏记了?
  “明年开始对鲜卑下手,毕竟占据我们的雁门,云中和五原郡,这些都是要拿回来的。过程必然会有大量的俘虏。考虑到人手不足,那肯定是不能直接招募成汉民的。简单来说,明年开始,我们有多少劳动力,就看鲜卑和南蛮的俘虏有多少。”张钰回到。
  明年主要针对的,还是荆南那边的五溪蛮。历史上五溪蛮是帮助过蜀汉的,甚至族长沙摩柯还随军出战。对,就是那个射杀甘宁的沙摩柯。
  从长沙开始到交州,真正的走法是走水路,陆路都是山,而且到处都是蛮夷。问题河道就那么宽,贸易船只都不够走,更别说在河上捕鱼为生的百姓。
  是以要么拓宽水路,要么开发陆路,开发陆路有一点绕不开,那就南蛮。
  周代的时候,按照东西北南四个方位,将其异族命名为夷狄戎蛮,这也是孙权发现湾湾之后,取名为‘夷洲’的原因。
  越人也好,或者五溪蛮,南中蛮,交州的异族都好,基本都是‘蛮人’。司马迁《史记·楚世家》里就有记载,当时楚王就以‘蛮夷’自居。
  当然这里的蛮夷与其说是异族的意思,不如说是所处的位置。
  按照张钰的说法,不让荆南和交州彻底贯通,那么朝廷永远都很难控制交州。
  就说运兵或者运送物资过去,十成过去三成到,久而久之交州都没什么人管。
  本身物产丰富,什么香料,动物材料和植物材料都有。就说刘辩开始喜欢上的柠檬茶,其中的柠檬就来自交州。可惜路途太远,新鲜的柠檬都没办法运到,只能是柠檬果干。
  当然还有腌制的柠檬,张钰知道后世那一带有柠檬鸭这道风味,用的就是腌制的柠檬。
  然而别说这个年代,后来很多年代,交州那片区域都是流放地,犯人或者犯官被送过去,与其说是实边,一群犯人过去能好好生活?知道是一群犯人过来,地方百姓怎么想?
  北部湾可是不错的天然港湾,发展起来,不管前往东南半岛,也能为南下探索提供帮助。
  退一万步说,琼州岛还占不占了?
  张钰私下看了一次又一次的地图,哪怕沙漠地形,哪怕不适合耕种,哪怕蛮荒……
  有生之年,真的希望能够把大汉的旗帜插遍这个世界,并且留下记载告诉后人,这里曾经被大汉征服过,这里是华夏的固有国土!
  “也就是说,用异族的俘虏来充当壮丁?”三个副相听明白了,难怪主要的任务是向北攻略,原来目的在这里。
  “我们需要人口,但相比这些基础的工作,又比如开矿什么的,有些危险的工作,我们的百姓应该过得更优渥一些。生活优渥,他们才能安心生育,人口上去,我们才能真正占据更多的地方。若是总有人要因此牺牲,为什么不是异族?”张钰回道。
  这年头可没什么人道主义,尤其张钰这种发言,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属于主流思想。
  三个副相听了都不觉得有什么问题,甚至觉得就应该是这样。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总需要有些人受伤,与其让底层或者世家豪族受伤,为什么不让外国人受伤。
  后世的联合国也没有出来,世界贸易体系也没有建立,正是统一世界的最好时期。
  “鲜卑那边都要下手,乌桓那边要不要动手?”王允看向张钰。
  “别说乌桓,高句丽和扶余都不打算放过。过了长白山,那边的土地就不是草原环境,能耕种的!”张钰笑道。
  能耕种的土地,那可要占下来,苦寒无所谓,无非多穿点皮裘。
  能耕种的土地是好东西,鲜卑那边的草原不占下来,说到底就是发现没办法耕种,嫌弃的嘛!
  “真能耕种?”卢植有些激动,那边比涿郡也冷不到太多。要说幽州人连幽州的苦寒都能承受下来,害怕更北的地方,耕地才是最重要的。
  “对,能耕种,只是很多地方还需要开发出来。”张钰点头,“以前没人在那边耕种,开垦出来的土地应该会很肥。”
  哪怕到不了后世黑土地的程度,但肥力怎么都比河北好,中原那更没法比。
  这不华夏历史到现在都三千年,中原的历史也有一两千年的,长期开垦,这土地的肥力都没有多少,兖州豫州的肥力有限,要到江淮地区才有比较肥沃的土地。
  当然,土地肥沃,也自然意味着开发程度偏低。
  “那重点直接打乌桓算了!”杨彪觉得没必要在鲜卑那里浪费时间,草原又不能耕种。
  “鲜卑人口多啊!”张钰笑道,相对来说乌桓人口少,人家还能钻老林里躲起来。
  “各位丞相!”正聊着,有郎官前来汇报,“有倭国的使者过来进贡……”


第433章 信野是个好游戏
  倭国?四人不由一愣,三个副相主要是没反应过来,倭国是什么国?
  张钰却是疑惑,这倭国怎么来大汉进贡了?
  好在记性不差,大概想起来了,人家在光武帝时期就来进贡,一直维持着进贡关系。
  甚至曹魏时期也有过来进贡,魏明帝封邪马台卑弥呼为亲魏倭王。
  不过在这之前,过来进贡的,却是奴国的国主。
  记得没错的话,这个时期倭国分成上百个国家,只是不断被邪马台兼并吞没。
  也就是有了九州岛的基本统一,卑弥呼的孙子,神武天王才开始向东攻打本州岛。
  在那边的历史上,被称为‘神武东征’。
  倭国的文化也开始朝着本州岛转移,文明的发源地九州岛,就成了‘乡下’。
  扯远了,如果自己记得的资料没错的话,那么现在过来进贡的,应该已经从奴国换成邪马台国的使者。奴国这个时期,应该已经被邪马台吞并。
  所以邪马台国这次过来进贡,到底是进贡贸易,还是希望大汉承认他们的正统性?
  张钰想了想,觉得应该都有!
  那边目前连青铜器都没有,刚别说铁器,邪马台要到处兼并其他势力,需要更多的装备和武器,这些只能想办法从大汉这里弄到……
  “倭国既然派人过来,那么不应该是外交部的官员接待嘛?”张钰随口问了句。
  原本的大鸿胪,如今改成外交部,主要就是接待和处理对外的事情。
  以前的大鸿胪其实挺闲的,毕竟大汉很少对外派出使节,更多的接待那些前来进贡的使节。
  又因为长达二三十年的内乱,前来进贡的使节几乎没有,大鸿胪成了最闲的衙门。
  以前闲着,如今有使节过来,外交部不出面,找人过来汇报给他们四人,这尚书还想不想当下去了?别说张钰,其他三个副相都皱起眉头。
  “并非如此,尚书正在接待倭国使者,对方却希望能拜见陛下。尚书这才让下官过来,请示丞相们。”郎官连忙解释。
  “以前有使者直接要求见陛下的情况吗?”张钰看向其他三人。
  “至少二十年内没有过,以前的话,就难说。”杨彪想了想。以前偶尔南匈奴还是会过来进贡,基本都是找到大鸿胪,然后把贡品献上,然后等待回礼,最后就离开了。
  人家本来就是来进贡贸易的,拿到东西就好,当然不在乎是否能见大汉皇帝。
  如今倭国的人要求拜见,杨彪,王允和卢植三人觉得,倭国既然和大汉建交已久,再说已经好久没有别的藩属国过来进贡,难得人家主动,应该向陛下汇报一下。
  “你们三个……没必要那么着急。”张钰见他们三个这个态度,于是劝说道,“倭国有上百个小部族,现在来进贡了,和以前来进贡的,是不是一个部族都不清楚。好歹问清楚,对方是来自什么部族的再说吧?”
  “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