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之黄巾少帅-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抢劫那么多地方,不可能没有点收获。
  “若非没有文臣武将,你觉得少帅会窝在泰山郡?现在说不定青州都已经给打下了。”戏志才感慨,“凉州叛乱,这是个好机会,教主主动放弃了这个机会。”
  杜袭闻言沉默,黄忠等人的做为,便是最好的例子。
  颍川和陈留几乎被打烂,朝廷都没有办法派遣官兵过来讨贼,只能有州郡自行解决。
  戏志才也不说什么,他知道很多人都不相信自己的话。
  这个没关系,让他们过去泰山,到了地方,他们自然会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一切。
  圉县投降倒是省了不少的事情,当晚大军可以在府衙里面休息。
  有热水,热饭,舒服的床铺……
  黄忠等人无所谓,在军中时间也久了,可俘虏的那些颍川学子们却很需要。
  “以前也游学,没想到随军如此辛苦。”辛评坐在凉亭中,身边的弟弟辛毗,以及郭图和荀谌。
  学院的学生也有自己的群体,一起行军的时候看不出什么,私下休息的时候就明显。
  “以前我等游学,虽是游学,实则有马车,有仆从,主要是盘缠带足,吃穿不愁。”郭图回道,“不像如今随军,除了祭酒,我等都只能步行。”
  “寻常士子游学,其实大多不都是步行吗?”荀谌感慨,主要是自家兄长,前两年就有学过,主要是给郭嘉拾掇的结果。
  三年前郭嘉说是要去洛阳看看,诓骗自家兄长一起过去。
  荀彧其实也是被说动,本来还说让马车带两人过去,却不想郭嘉又说步行才算游学。
  最后两人还真走到洛阳,前后大半年才回来,不过那一次之后,兄长也感慨受益匪浅。
  说是一路餐风露宿,实际接近百姓,才知世道艰苦,也厌恶洛阳权贵的纸醉金迷。
  “游学的目的是开拓见识,其实还是扩充人脉。见到的都是当地名士和豪强,若是风尘仆仆,衣衫不整的,岂非失礼?”郭图反驳。
  世家大族通过族学,还有后续的私学,学问其实已经掌握足够。
  剩下的,就是缺乏名望,他们需要让更多人知道自己。
  所需要游学,通过拜访各地的名士,让他们帮忙宣传,甚至结交一些世家大族,来获得名望。
  各地孝廉的名额有限,若县令太守都不认识你,怎么提你孝廉?
  在这个大背景下,催生的一个职业,便是‘名士’。
  说是有名望之人,不如说是中介更恰当。
  因为大家都认识他,他也可以作为中间人,把自己认定的‘人才’推荐给大家。
  推荐的人才有真才实学,那名士也能获得更多的名望,算是互惠。
  近代也有类似这玩意,改革开放那阵流行下海赚钱。
  大家都想赚钱,可不知道做什么赚钱。
  于是也催生叫做‘点子大师’的东西,给人出点子来赚钱和赚名望。
  “游学的事情姑且不说……”辛毗觉得话题有些偏,“难道我们不该想着离开这里?”
  “有办法的话,又哪会在这里抱怨?”辛评摇了摇头,“要么朝廷发兵征讨,要么我们到泰山那边再想办法,否则也没必要浪费时间去想这个问题了……”
  “贼人选择的时机很犀利,朝廷首先在黄巾少帅那里吃过亏,而主力被困在凉州。元气大伤,物资耗尽。在秋收之前,只能依靠州郡兵来对付贼人……”郭图分析。
  “若是真是赵慈那样的,仅仅是荆州那边的州兵,便已经将其消灭。问题是泰山贼冒充赵慈残部,也不知道各地官员是否会被迷惑。”荀谌也在担心这个问题。
  赵慈被王睿击败,如今是残部。只是颍川都尉能力不足,才让其残部恢复过来。
  他们这些在队伍里面的,知道赵慈已经没了,不过官兵那边未必就知道这点。
  估计不少人都还以为,统领这支队伍的,便是赵慈。
  “贼人选择的时机很厉害,你们说这是那黄巾少帅的想法,还是……戏忠的想法?”辛评询问。
  戏志才只是颍川寒门子弟,家境比郭嘉还不如,为了读书这些年花了不少努力。
  后来先是认识郭嘉,然后两人一起认识荀彧,慢慢也算一个圈子的人。
  不过也只能算是小圈子,如他们这四人,还是看不起对方的。
  “这种野路子,大概也就是戏忠才能想出来。”郭图回道,大家不是很熟悉,自然也不会亲昵到称呼对方表字。
  “本来大概率无法出仕的存在,没想到投贼之后,居然被如此重视。”辛评也是感慨,按照正常的情况,戏志才这样的出身,怕是一辈子都不可能举孝廉。
  大概率最后只是成为县吏或者郡吏,只有运气非常好,才会被举孝廉……
  可他到底缺乏底蕴,就算成为郎官,最后怕也只是县丞或者县长,还是偏僻地方的。
  比如说交州那种地方,以他以前那身子骨,真过去估计三年内就水土不服病逝了。
  “如今天下大势,分崩离析之势已现。”荀谌回道,“未来不过两种可能,朝中权臣改朝换代,或天下大乱群雄割据。有些眼光的,其实这个时候已经可以做出选择。”
  说到底就是站位,明眼人都看出,如今袁阀已经逐渐走权臣的道路。
  再加上黄巾贼大失人心,就觉得好像这路,一开始就只有一条。
  也正因为路就那么一条,反而不需要着急做选择,一条路就没有选择可言!
  不出仕是肯定不可能的,两三代不出仕,这家门就要没落。
  到时候那些新兴的世家门阀,可是要欺负到头上来了。
  如今又多一个选择,那就是黄巾少帅。
  能压制扩张的野心,步步为营。
  同时听说也很看重学问,开设学习班免费授课,能任人唯贤。
  戏志才都能混郡丞,以后那黄巾少帅发迹起来,甚至称帝建国,三公九卿,说不定自己也有份呢?几个少年,此刻不由得想到。
  他们到底不是袁绍麾下的重臣,只能算青葱年少,心性没有成熟。
  多少有些傲气,觉得戏志才可以,那自己可以做的更好。
  唯一是顾虑,就是出仕贼人,自己家人怎么办?
  “其实我个人看来,你们早些做决断好些。”杜袭却是凑了过来,“那黄巾少帅对世家豪族颇为苛刻,现在不投效,以后他们打到颍川,你我家族都要倒霉。”
  “子绪,之前就怀疑了,你到底站哪边的?”郭图直接怼了回去。


第159章 荀绲教子
  学子们的想法在改变,应该做贼人现在做的事情,让他们不得不做出改变。
  这一路过来,不少豪族都被直接灭族,就算还有一两个人逃出去,也已经无济于事。
  毕竟一两个人,怎么去保护自己家族原本的产业?
  不想家族被波及,唯一的选择就是投靠贼人。总不能,还对自己人的家族产业下手吧?
  “如果这是,戏志才逼迫我们投诚的手段,只能说,他的确达到了目的。”荀绲闭着眼,郭图等人一个圈子,荀氏一行人当然也是一个圈子。
  陈群,郭嘉和阴瑜三人也过来凑热闹,主要是大家关系还不错。
  “按照郭某对志才的了解,对世家豪族的态度,应该是黄巾少帅的意思。只是,志才将这个观点忠实地落实下去。”郭嘉闻言说道。
  “文若,为父不明白,戏志才这样的人,为何你要和他结交?”荀绲看向荀彧。黄巾之乱期间,荀彧还曾经把戏志才带回家过。
  “志才年轻时,太平教教主张角对他有活命之恩。本来张角已死,太平教起事失败,他与太平教已无瓜葛。他才智世间罕见,奈何出身寒门,没有多少读书的机会。若从小读书,有名师教导,当为大汉栋梁之材……彧,实在不忍看到他为太平教殉葬。”荀彧感慨。
  人才之间惺惺相惜,这个可以理解。
  戏志才为了恩义,能全然不顾个人利益,从这个角度,荀绲都有些佩服其为人。
  “慢着,按照这个说法,那岂非张角还有后人存世?”荀攸立刻想到关键。普通的太平教残部,那个所谓黄巾少帅的,可没办法让他那么尽心尽力。
  唯一的解释,就是那个黄巾少帅,和张角有血缘关系,甚至可能就是其子嗣。
  “张角尚有子嗣存世吗?”荀彧有些疑惑。
  “志才几次提到‘教主’,怕是真有!”郭嘉想起来了。
  “按照这个说法,那黄巾少帅可能还不是真正话事人,幕后还有人!”荀彧立刻反应过来,否则戏志才没必要几次强调教主,只需要说少帅即可。
  从他的语气不难听得出来,这少帅和教主,应该是两个人……
  “这样那个教主就太可怕了,听说那黄巾少帅,一直带着假面,所以根本不知其真面目。偏偏那少帅还不是幕后之人,那个教主隐居幕后,为了什么?”郭嘉提出疑问。
  “那当然是……他有个清白的,官面上的身份。”荀攸想到这个可能性。
  “那不用猜了!”荀绲若有所思,“有传闻,济南国有个道人,自称学自南华仙人,自号大贤良师。后来组建教派,用的是太平教的名头……不过这并非重点,重点在于,戏志才应该知道,我们能通过蛛丝马迹,猜到所谓教主的真正身份。”
  “也就是说,我们这次过去泰山郡,就别指望还能活着离开,是这个意思吧?”郭嘉笑道,不知道真相还能装聋作哑。
  只要那教主还想要维持官面上的清白身份,那么自然不会放他们离开。
  “只是朝廷为什么,没有再抓拿太平教徒?”阴瑜不明白。
  “明面上的太平教徒早就已经抓捕完毕。然而在抓捕完毕之后,还有两三个月,各州郡居然还能抓住不少‘太平教徒’,并以此邀功。陛下听闻此事,才撤销抓拿太平教徒。”荀绲解释,“一群贪心之徒,反而误了大事!”
  “只是若朝廷继续抓捕太平教徒,那个教主也可以不叫太平教。”郭嘉早看穿一切。
  现在叫,主要是朝廷已经不抓捕,同时在朝廷的认知里面,太平教徒已经都死光了。
  如今打着黄巾名头作乱的贼人,其实都不是太平教徒,只是消费‘黄巾’名号的剩余价值。
  再出现一个教派,自称‘太平教’的,大概也会被认为,是学黄巾,消费太平教的剩余价值吧?
  总不能,人家建立一个教派,只是名字有些像,就灭了对方。
  反正刘宏不发话,济南国相估计也懒得灭,毕竟灭了也没什么好处。
  上报上去,说不定还会被认为是杀良冒功的势利小人。
  再说,太平教和济南王关系密切也是关键。
  这太平教的口号是什么‘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反的就是刘氏。
  济南王身为刘氏郡王,认可的教派,就算叫做太平教,它能有什么嫌疑?
  所以这也是在场众人最想不通的,济南王,为什么要维护太平教……
  “应该只是不知道真相吧?”荀棐说道,“那太平教教主,为了有个清白的身份,自然是不会告诉济南王真相。”
  似乎答案,也就只有那么一个了!扣除郭嘉之外,大家基本都是那么想。
  郭嘉想得更远,就算是郡王又能如何,济南王比较特殊,是最近十年才被陛下册封的。
  比起老牌的郡王,更接近普通宗亲。
  若是和太平教和谐相处,得到的好处更大,那么未必不会和太平教合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