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之黄巾少帅-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前面都是战果,必须的,好的东西当然要优先展示出来。
  看完这个,心情舒爽了,才能继续看剩下那些又臭又长的东西……
  哦,其实没有也没多长,毕竟文字载体有限。
  不不,这根本没写啊!刘宏差点想要把捷报给摔了,什么玩意?
  就说在梁国击败贼军,然后斩获多少,缴获多少吧啦吧啦的……具体内容,一个字都没有!
  看着下面的信使,算是明白了,怕是具体的战报字数太多,不好写下来,让人传话的!
  少不得就问了句:“当时具体的情况是怎么样了?”
  信使闻言,知道自己出场的时候到了。这一路不断背诵,终于是要用上了。记得当时要汇报的内容,还要再翻个两倍,最后骆俊叫停,给缩减到现在这个字数,否则真吃不消。
  “贼人粮草不足,迫切需要补充,只能顶着烈日行军。不少士卒,陆续出现中暑的情况……”信使开始诉说起来。
  且说当天眼看贼人摇摇欲坠,刘宠当机立断,发动突袭。
  仅有的三百骑兵从侧面穿插而过,居然能把敌军分割成两半。
  随即后续大军杀了过去,把断掉的那一部分击溃。对方回援,骑兵已经开始第二轮冲锋。
  虽然困难一些,损失数十人之后,依然将对方队伍切开。
  奈何后续的战斗就没那么容易,骆俊见状,立刻劝说刘宠先行退后,战争暂时告一段落。
  这一战,至少斩杀敌军数百,击溃数千,俘虏数千。
  可惜基本都是老弱妇孺,而且还是裹挟从贼,看见官兵来救,纷纷感恩戴德。
  刘宠见状,也不好对这些老弱妇孺动手,就安排送回陈国。
  主要是麾下屯田兵里,也有不少的单身汉,正好可以凑对一下。当然,优先还是军中士卒。
  见陈王发老婆,这不士卒的士气当场爆发出来。
  第二天再次发动进攻,又啃下贼人数千,这样一天天过去,贼人损失数万人。
  解救出来近三万被裹挟的百姓,其中还有好几个小豪族的族人。有颍川的,也有陈留的,一个个对贼人是血海深仇,纷纷要求加入军队,于是陈王的队伍扩充到三万。
  贼人就这样一路退,一路裹挟,一路攻城,同时也变得越来越难打。
  陈王从宁陵开始,追着贼人过了梁国,进入济阴郡,然后跟着到了山阳郡。
  “决战的时候也在那个时候,陈王联系山阳太守,任城王刘佗,济阴太守联军十万发动总攻,在巨野附近大败贼军,贼人只有十余万继续向北溃逃……只是任城王和山阳的郡兵,都在进攻的时候被敌军所败,加上陈王粮草补给不足,不得不遗憾退兵。”信使回道。
  三十万的贼人,只剩下十余万遁逃,剩下的基本都已经被消灭或俘虏。
  而陈王起兵,当时只有五千战兵,能做到这个程度,不算大捷算什么?
  若非粮草不足,只怕还能进一步进攻,到时候说不得直接就将敌军本部击败了。
  刘宏以及文武百官听着信使侃侃而谈,脸色却好不到哪里去。
  只是将敌军击退,这算什么大捷,除非把赵慈的脑袋砍下,那才算大捷。
  当初贼人从南阳溃逃,到了颍川逐渐发展壮大,到己吾的时候都已经三十万。
  现在十几万残余,就算路上再逃走个几万,只要有两三千,他们还能逐渐发展起来,这没意思!
  只能说,陈王这一下,至少保证陈国梁国,还有济阴山阳任城五个郡国的安全。
  可后续贼人组建队伍,再杀回来,那一切难说。
  有些臣子,却敏锐发现一点,就是敌军和官兵交战的同时,依然一边推进,一边攻城,一边劫掠地方,也就是说对方根本不害怕官兵的攻打。
  这大捷估计水分很大,对方明显是,故意把累赘,借着战斗丢下,来减轻行军的负担。
  问题在于,总不能打击陈王的积极性对吧?
  颍川陈留两郡,都没有拿贼人怎么样,陈王做到了,就冲着这个,那就得奖励。
  否则的话,以后谁还愿意尽心尽力,为朝廷杀贼呢?
  “贼人如今到哪里了?”刘宏现在就头痛,要奖赏,不奖赏各州郡不积极讨贼。
  问题陈王情况特殊,这场仗根本是贼人送给陈王的大捷,算不算数难说。
  就说他一个郡王,没有诏令跑了好几个郡,这问题可大可小。
  不过就陈王这打赢还来报捷的行为,嗯,刘宏觉得或许可以好好用一用陈王这憨憨。
  就他这个脑子,实在没什么威胁性。
  “陈王有子没有?”刘宏随意问了句。
  “陈王似乎并无子嗣……”宗正出来回道,三十好几的人,怎么就没子嗣呢?刚刚在听捷报的时候,宗正已经在回忆陈王的情况了。
  “过继个谁过去继承陈王,然后任命他为讨寇将军,如何?”刘宏提议。毕竟总不能,让一个郡王兼任官员,这样大汉会乱的。各地郡王,他们可就等着放飞自我了。
  “那得先问问陈王的意思……”宗正想了想,觉得还是要尊重当事人的想法。说到底怪谁,谁让刘宠不争气,连个子嗣都没有。
  “贼人现在哪里了?”刘宏见状也就换个话题。
  “快到济北国了,对方的目的应该是泰山郡。”太尉回道,职责所在,一直在关注。
  “那就下令,让黄巾少帅出兵讨贼!”刘宏想也没想,虽然觉得没用,但态度要有。
  “报!”话说当头,外面就有郎官进来,“泰山太守,送来了赵慈的人头……”


第164章 封赏问题
  有时候,事情就是那么戏剧性。
  当你打算做些什么的时候,别人已经料想到你打算做什么,并且给你安排好了。
  看着‘黄巾少帅’送过来的赵慈人头,据说还有其核心部下的人头,群臣沉默。
  刘宏拿起附上的奏折看了看,文字很秀丽,应该是个真正的文士书写。
  贼人麾下已经有士人效力,这不是什么好事。
  比如黑山贼那边,小打小闹,行为作风尽显匪气。就他们这样,怎么样都成不了气候。
  “奏折上说,赵慈打算过去投效。黄巾少帅认为自己是泰山太守,怎么能和贼人勾结,于是不肯。双方就这样发生火并,黄巾少帅险胜一筹,也损失巨大……要求朝廷提供一些军备粮草……哼!”刘宏看完,直接把奏折丢了下去。
  若黄巾少帅真就损失巨大,那么朝廷都可以安排去讨伐他了!
  再说那赵慈残部一路劫掠,七八成以上的物资陈王都没有截下,最后怕是都落入黄巾少帅之手。
  退一万步说,十余万大军,也不知道黄巾少帅吸收了多少。
  总之,黄巾少帅那边送来的奏报,他一个字都不信。
  不,连人头他都不信,这是不是赵慈的人头,都还不确定呢!
  “谁见过赵慈的不?”想到这里,刘宏少不得问了句,其实就是看陈王的信使。
  “启禀陛下,我……还真没见过,不过陈王收拢不少被裹挟的百姓,里面应该有人认识。”信使很无奈,他只是个小小的信使,帮忙传话的,别为难他好不好?
  “…………算了。”刘宏觉得没意思,这脑袋是不是赵慈的,都不影响黄巾少帅的定性。
  黄巾少帅若是真心投奔,那至少也应该放弃兵权,然后公开姓名和真面目。
  最基本的诚意都没有,还在这里一副‘忠臣’模样,要不要那么恶心?
  好吧,或许对方本来就是故意来恶心他的!
  “陛下,凉州的战况一直僵持不下,不如下个诏令,让那黄巾少帅过去凉州平叛?”太尉出面,既然贼人势大,凉州贼势也大,那么就让他们狗咬狗嘛!
  “没看见那黄巾少帅的奏折么?”刘宏没好气的说道,“要钱要粮,还要武器甲胄,最好还有一些强弩……这些东西,感觉就算送过去,他都不会动身。”
  真给送过去,转眼也不知道这武器和强弩,到底要朝着谁的身上招呼……
  “那泰山贼那边,不赏?”司徒崔烈询问,真不愧是花钱买上去的。
  “你来赏?”刘宏没好气,不是看在那五百万钱上,早就把他撤了。
  话说回来,五百万钱也不是很多,五千贯上下。
  这还是走后门才得到的折扣,三公明码标价可是一万贯的。
  “臣不是那个意思,只是泰山那边不赏,陈王那边……”崔烈看向陈王那边的信使。
  这厮是帮陈王报捷的,理由也是将三十万的贼军,击溃到只剩下十余万。
  若非粮草不足,只怕都已经将贼人击败。
  可转眼泰山那边也过来报捷,赵慈在泰山那边给全灭了。
  比起击溃,全灭当然功劳更大一些。问题是这两边,仔细一看,发现都有水分。
  不是说陈王夸大其词额,人是贼人怕是在他那里故意放水,而且放得有那么一点点多。
  不管如何,好歹是有些实际的功劳。
  反而是黄巾少帅那边,这所谓的‘战功’怕都是水,有没有实际的功劳都两说的。
  只是两家都围绕赵慈残部这点报功,陈王这边奖赏,黄巾少帅那边赏不赏?
  按说不赏应该是最正确的,问题消息传出去,又或者黄巾少帅造势,说朝廷封赏不均,不伺候了,又造反了,怎么感觉好像这次成了朝廷的错?
  崔烈的意思就一个,要么一起赏,要么一起不赏,否则说不过去!
  刘宏也明白过来了,想了想觉得心累。对啊,似乎也只能这样了!
  贼人骑兵造反,不管打出什么借口,道义上肯定说不过去。
  可朝廷给了他们道义上的借口,那他们再造反,主要是各地豪强,就有借口投靠了。
  “陛下,陈王擅自出兵,本身就不合规矩。再说身为大汉郡王,为大汉的安宁出力,也算是分内的事情。”宗正出面,本来不想出面,想想这个时候也只能他来出面。
  顿了顿,继续说道:“陈王立功,陛下赏下几个宫女给他,让他专注一下子嗣问题。然后勉励几句便是。至于功劳,郡王私自出兵,这问题可大可小,就当是功过相抵了!”
  满不满意就这样,反正通过吸收俘虏,陈王也应该赚了不少。
  朝廷方面的奖励,基本上可有可无。问题贼人那边,怎么都不能让他占了便宜。
  “贼人那边怎么说?”刘宏觉得这样,也能接受,反正每隔一两年,都会选拔一些宫女入宫。也不是都伺候人,或嫔妃候补什么的,宫里需要做的事情多了去的!
  “封个都亭侯?”宗正想了想,反正也不可能让贼人当更大的官。
  “都亭侯值一百贯啊……”刘宏肉疼,虽然都亭侯都乡侯和关内侯,基本到他这个时期已经不值钱了,不过还是有不少商贾会买。
  买下来,那么好歹是个侯爷,比如说能穿丝绸,能见官不拜什么的……
  甚至于,可以进入官员权贵的圈子,运气好子嗣后代,再不济侄子外甥也有机会读书出仕。
  刘宏这表情,百官的脸色就很不好。您都坐拥天下了,这一百贯还能肉痛?
  别的不说,拖欠百官的俸禄,全部加起来都不止一百贯了。
  也多亏大家都不靠俸禄过日子,否则就这拖欠三个月的俸禄,不知道多少官员得饿死。
  “也罢!”刘宏也知道有些东西不能吝啬,最后索性大手一挥,同意这个结果。
  退朝回去,少不得喝闷酒,刚秋收,税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