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惠帝之子-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实际上,就算齐王刘襄什么都不敢,代王刘恒心里也是看不上他的。或者说,是看不上他们父子。
想了想,代王刘恒细细回忆,道:“高祖以齐地封与兄长,当时齐王食七十城,诸民能齐言者皆予之,那是何等的威风!”
说道这里叹了口气,不知是为自己得不到这样的宠爱而嫉妒,还是真的为大哥感到委屈,只听代王刘恒继续道:“只可惜大兄守不住高祖给予的基业,献城阳郡于先,拜鲁元公主为“王太后,在后,身为一方诸侯,实在是屈辱至极!”
“悼惠王彼时尚有先帝庇护,先帝又经赵隐王之例在前,遇事不敢轻心,故而险则险矣,却未必难以保全。”任书点了点头,表示认可,说道:“此举混淆人伦,确是不妥
“而如今”代王刘恒不好说死去的大哥太多坏话,便将这不屑转嫁到侄儿身上,笑着接道:“齐王刘襄宠信小人魏勃,任由吕氏割齐地而王。若非如此。先生怎能如此轻易就施计让他就范,乖乖为我所用。”
“大王说的没错,齐王志大而才疏,兼之身边宠信的尽是小人,根本不足为虑。”任书肯定了代王刘恒对侄子的看法,道:“那么大王以为,楚王此人如何?”
“楚王叔嘛”代王刘恒沉吟片刻,道:“楚王随高祖定鼎天下,又忠心可嘉,以寡人只见:诸王之中,唯楚王最贤
“恩!”任书看来还不死心,继续饶有兴致地问道:“那么吴王如何?。
就这样被接连反问了三个完全无关的问题,代王刘恒也不着恼,不能不说这是性格使然,而这种性格,恰恰是上位者可以纳谏的基础。
只见代王刘恒耐着性子,认真答道:“吴王勇武,王三郡五十三城,铸钱煮盐,国用饶足,国中又无赋于民。”说着说着,眉头越皱越深。
“大王得之矣!”任,搞得代王刘恒满头雾水,不明白这跟自己有什么关系。
“先生,此话何意?”代王刘恒侧身靠近了些,不耻下问道。
任:“大王须知,天下诸王之中属齐王、楚王、吴王三人最为尊崇,齐王乃高祖长孙;楚王与刘氏最长;吴王国用最富。
代王刘恒点头,道:“这个寡人自然知晓。”
“那么如今齐王已迫不及待,吴王则依旧隐忍不,大王以为,此二者孰优孰劣?”任。
“这,自然是”代王刘恒说到一半,忽然醒悟过来,任书这是变着法子叫自己继续隐忍啊!
可是之前不是说得好好的,只要等捡便宜就行了吗?难道还要再灰溜溜地回去?
也许是感受到代王刘恒有些失望的情绪,任:“齐王此次如若能胜,那固然是好,但倘若事不可为,大王亦尽可从容回到代地,学那吴王积蓄国力,再做图谋。”
走了!任书之前所谓的有人迫不及待,除了齐王刘襄不做第二人想,因为在不举兵的情况下,能用大义争位的只有自己、齐王与淮南王三人。
但是齐王刘襄这种家伙做事。能不能成功先就是一个问题,想要一心等他成了之后再出来捡便宜,还不如尽早多做一手准备,以免到时措手不及。
想到此处,代王刘恒站起自来,朝着任:“先生良言,寡人受教了”。
任书的忠心母庸置疑,不过看来他忽悠人的把戏,是修炼得愈来愈炉火纯青了。
注 :参见汉武帝时方士杂大穿着的羽衣,无袖披用,展如鸟翼,取神仙飞升之意。
好吧,我有私心,我希望汝阴侯夏侯婴不是那样的人!俺不想所有人的心,都是那么灰暗啊!
………………………………
第029章 治国之道
孟冬之月,长安城内的天气已经变得很冷,刘恭此时身披一袭纯黑色的狐裘,正静静地坐在未央宫前殿南门之外的台阶上,以手支额,眺望远方,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随侍的宦官宫人,包括一众郎官,早已被刘恭远远地支到了南殿庭院之中,身边只剩下最亲近的侍中张辟疆与宦者承张余。
未央宫前殿是长安城内地势最高的地方,再加上后宫居住之处是在前殿的北面,前殿之南再没有多余殿宇。所以即便“南门”的自阶高度不及最北“正寝”刘恭坐在这里,也照样可以俯视整个宫城一因为那都是一片平地。
笔直而宽阔的道路被两条排水沟分割成了三股,一直延伸到未央宫南宫门,乃至于长安城的南门一西安门。
中间那虽为宽阔的那条,便是驰道。
这是只有皇帝和太后,才有资格使用的道路,其他人莫说是走,就连踏上驰道半步,都是一种罪过。
坐在南门台阶的最高处,刘恭所看到的,就是这一片略显空旷的宫城广场,以及,宫内西南方向那一片绿色的内池
沧池。
传说那个篡汉鼎革的王莽,就是死于池中的“渐台”之上。(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
“陛下,外面风大,还是回后面去吧。”站在刘恭的身后的两人互相看着对方,都不敢打扰皇帝的兴致,终于还是侍中张辟疆忍不住上前一步,有些担忧地劝道。
侍中张辟疆不知道皇帝为什么要走到殿外,还这样毫无形象地把屁股贴在冰冷的台阶上,也不明白皇帝到底在看些什么,他只是本能地害怕这十几米高处的寒风,会将年幼的天子冻病。
刘恭轻轻“恩”了一声,却依旧没有回过头,这让侍中张辟疆有些着急。
将视线由沧池移至宫外的西安门方向,再从城墙至宫墙处掠过,刘恭这才开了口,淡淡问道:“你相信,这些上有人能未卜先知吗?”
“这”侍中张辟疆被问得不明所以,难道皇帝也开始相信那些方士了?
刘恭也不待他作答,转头朝另一边的宦者承张余继续问道:“你呢?你相信这些上有人能未卜先知吗?”语气之中,充满了迷茫和不安。
宦者承张余想也不想,谄媚说道:“这是神仙才有的本事,奴婢下贱刑余之人,怎会有那个福分见过!”
“神仙?”刘恭喃喃重复了一遍,他本是因为心中郁结,才想着出来眺远透气的,及至看到沧池上的台子,记忆起那个所谓“领先时代”太多的改革。(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有感于王莽的失败,才问出这个似是而非的问题。
因为他自己本身,就“领先”这个时代太多了!
以前的刘恭不知道穿越这回事,故而虽对那次“托古改革”的先进感到不可思议,也仅仅是觉得好笑罢了,如今有了自身的经历,他就很容易将两者联系到一起。
“未卜先知”未必就是好事,身为有着领先两千年知识的现代大学生,刘恭骨子里的血性尚未泯灭。他也想让中国的科技不再落后 思想不再愚昧,可以避免一次又一次游牧民族的侵略,让华夏王朝一直屹安于世界横峰。
可是正如史上无数次失败的变法,难道他们的政策和想法,就真的不好了吗?
不,只能说是不合时宜罢了!
刘恭虽对马克思的“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最后一项转变深感怀疑,但就“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句话,还是十分认可的。
现在的时宜是什么?
肯定不是所谓的“君主立宪制”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如果要走“君主集权”的路子,刘恭心里又对这两千多年“君主集权”所带来的副作用感到深深的恐惧。
中国因为“治水”与“救荒”的多重需要,统一的实在太早了,以至于千年的传统习惯深入每个人的骨髓,这会对后期的展起到决定性的阻碍作用。
而统一的王朝如果想要继续统一下去,思想又是迟早要触及的方面,因为思想的统一,才会使得社会长治久安。
有人就曾说过:“董仲舒之尊儒,并不是以尊儒为目的,而是树立一种统一帝国的正规思想。”
而刘恭也恰恰认为:后人之所以将儒家的形象改造得那么拘泥,正是因为其目的,是在于维持文官集团的紧凑,从而有利于集权统治。
也就是说,只要帝国想要统一,君主必会集权,而集权之后的君主想要江山永固,这条老路还是会继续走下去。
这几年思来想去,苦于无人辩证的刘恭一时觉得“尊儒”实在遗毒不浅,一时又害怕思想不统一会导致后世版图如欧州那般四分五裂。
既不甘心走历史上的老路,不愿意得到已知的那种结果,一方面,刘恭又在心底里认为那是一种必然趋势,就算自己不做,以后还是会回到这个轨迹上来。
有文化、有理想的少年天子,因为思想过于“先进”而陷入了一种“理想”与“现实”的两难境地。
“这些上没有神仙!”坚定的语气,刘恭的眼神不再迷茫。
回看着那座“渐台”刘恭逐渐走出了自己给自己所设的“牢笼”
“是啊,这些上没有神仙,我所执着的,必然肯定。在没有经过时间的检验之前,怎么就能认定他是行不通的呢?”宦者承张余的答非所问,正是提醒了刘恭这一点。
“以后会怎样那是以后的事情,我只需要从现在做到无愧就行了。”醒悟过来的刘恭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道。
就算以后历史还是会回到原点,起码我尝试过、努力过,而让这种灿烂延续的更加持久,留下更多的财富,这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成功。
万年历的干支日期除了十月没错,基本都差一天,我先写着吧,至于立冬是哪天我实在算不出来,连带着冬至什么的都不知道,看来我要提前搞出“太初历”了。
另:据《汉长安城》所说,“章台街”原是未央宫内的街道,直通长安西南的“章城门”
………………………………
第030章 进退两难
斗实刘恭并不是在埋怨什么“他知道汉初的击要国策没有。腮,也明白汉武帝统一思想没有做错。
但是既然知道了这样的不足,对其衍化而生的某些产物深恶痛绝,那么刘恭想方设法要去弥补,也是属于人之常情。
可惜的是,没有第二个相同遭遇。知道后来事情的人,可以与刘恭相互论证,一个人想来想去的结果。就只能是这也不对那也不对,然后钻进了牛角尖。
“好吧!”刘恭感慨一声,暂时抛开那些复杂的想法,心情开朗了起来。
要做到那些改变,需要的时间可不止十几二十年,还是应当先从当前譬如“屯边币制”等有关国计民生的事情做起,先打下基础再说。
反正身边的这些少年俱是一时之杰。他们虽不能预见未来,但在原先的历史上,他们所提出的政策无疑都是符合当前的,真要有什么问题。还是留待到时再慢慢讨论吧。
从台阶上站起身来,拍了拍衣服上沾染的尘土,刘恭转过头去,对一脸不解的侍中张辟疆笑着说道:“走吧,联想通了!”长吁口气,又对宦者承张余吩咐道:“回宫去吧。”
说罢当先踏上台阶,准备穿过南殿的庭院,往位于前殿正中的宣室殿方向走去。
前殿的三座大殿台基依次升高。譬如宣室殿的基址就较于南殿高出三米有余。正寝又高出宣室殿八米之多。是故三大殿之间都由石阶相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