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五代末年风云录-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梁开平二年(908,吴仍称天祐五年),张颢杀杨渥,又恐吴臣不服,欲举全吴降后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徐温技高一筹,最终握有大权,拥立杨行密次子杨渭(隆演)继位,从此,吴国“政归徐氏,祭则寡人”,斯后,徐温又拥杨渭这个傀儡为大吴国王,改元武义,置百官、宗庙、社稷、宫殿、文武,皆用天子之礼,他自己如曹操一般,自称大丞相、都督内外诸军事,掌握一切大权。
徐温柄政,一生并未称帝,他一如杨行密时实施种种善政,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吴国握有的辖区因而得到连续治理,持续走向富强。他与杨行密相同的,便是他们都拥有一个不肖的儿子,徐温之子徐知训,年少得志,悍愚无知,骄横贪暴,为所欲为,不得人心。
当时,杨渭作为名义上的吴王,曾屡遭徐知训戏弄。杨行密旧将朱瑾恨之入骨,设计斩杀了徐知训,提着他的头颅来见吴王杨渭,杨渭却吓的半死,朱瑾见事不可为,只好愤而自刎。
如此一来,徐温痛失爱子,养子徐知诰便开始走上前台。徐知诰思虑深远,智谋过人,待徐温极尽孝道,又有在地方的政绩,还能收拢人心,所以徐温最后决计授其以继承权。
徐知诰一方面对杨氏旧臣竭力怀柔,另一方面则积极扶持自己的势力,大力招徕、奖拔北来之人,文士如韩熙载、常梦锡、马仁裕、王彦铸、高越、高远、江文蔚等,武有李金全、皇甫晖、卢文进等,都于此时聚集起来。其次,江南一带的著名人士如宋齐丘、陈觉、查文徽、冯延巳、冯延鲁、边镐、游简言、何敬涂等,都是此时由徐知诰一手扶植起来。经过20年苦心经营,徐知诰不仅大大缓和了杨氏旧臣的敌对情绪,而且拉拢起支持他的北方人与江南人两大势力,所谓“羽翼大成,伸佐弥众”。
终于在吴天祚三年(公元937年),徐知诰废黜吴帝登上皇位,国号大齐,年号“昪元”。
次年,徐知诰又改名为李昪,自称是唐宪宗子建王属四世孙,因而易国号为“唐”,史称“南唐”。李昪以保境安民为其基本国策,休兵罢战,敦睦邻国,与毗邻诸国保持了较为平和的关系。同时结好契丹以牵制中原政权,他死了后,嗣位的便是其子李璟。
先是江南童谣有云:东海鲤鱼飞上天。江南人附会,谓“鲤”“李”音通,东海系徐氏祖籍,李昪乃徐氏养子,因而为帝,这便是童谣的应验。又江西有杨花一株,变成李花,临川夺李树生连理枝,相传为李昪还宗预兆。甚至传出一祥瑞,说江州陈氏,宗族多达七百口,每次吃饭必是举族同席,就连家中养的群狗也是共食一牢,一犬不至,诸犬不食,时称此为德政所致云云。
滁州清流关下,汴梁的使者、左金吾上将军、北海侯韩奕举目眺望清流雄关,一边听扈蒙小声地议论着李氏得国的由来,心中臆想着如何摧毁这座南望长江、北控江淮的被誉为“金陵锁钥”的雄关。
“堡垒总是容易从内部攻破的。”韩奕笃定地想道。
金陵自然有金陵的骄傲,论富足,经杨行密、徐温、李昪三代的治理,天下诸国无有出其右,论文章诗礼,金陵更是天下名士集聚之所,唐主李璟也能填出足以被后人传颂的好词。
不过,金陵历代王者,天生有一个致命的不足之处,便是进取心不足,至李璟时,在国力达到顶峰之时,更是有了粉饰太平夸夸其谈的倾向。
更要命的是,李璟用人不当,朝中小人与庸才当权。他趁闽、楚内乱,接连攻城掠地,好似开疆扩土,功盖先祖,却不知自己耗费了国力,结果将会是得不偿失。更不必说,他至少有两次丧失北伐中原的绝好机会。
这一年的夏末秋初,酷暑已经过去,遥远北方的第一片落叶行将落下,而江南小儿童谣有云:
寒来寒来,李树将枯。
………………………………
第六十四章 吴钩3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第六十四章 吴钩3
江宁府金陵,在韩奕等从北方远道而来的客人看来,这座石城虎踞龙蟠,真帝王之宅也。
相较而言,汴梁虽有黄河为北方屏障,但却身处四平之地,五行缺土,就是跟邻近的洛阳比起来,作为都城,它也略显单薄无奇,更不如金陵那样天生拥有为帝都的恢宏气势。
一条大江,匍匐在金陵城下,浩浩荡荡,滚滚东逝,浪淘尽无数英雄人物,极尽气魄。
金陵城,枕山际水,屹立在豪迈大江的南岸,为群山所护卫,它既有厚重的历史,又有山有水,且具有江南独有的灵秀与隽永。上天造化,似乎唯独优待了金陵。
宽广的江面上,百舸千帆,或顺水东下,或溯流而上,极尽自由。楼船上,盛妆的歌女笑靥如花,用她们美妙的歌喉吟唱着花间艳曲,令人心猿意马,想入非非。羽扇纶巾的年轻士子呼朋唤友,乘兴江上泛舟,指点着大好江山,间或作出一篇诗作来。而最为惹眼的却是泛海而来的番外豪客,他们奇装异服,操着古怪的语言,挥金如土,金陵人对此早已也见多不怪了。
韩奕等人立在舟头,目光越过千帆百蓬,远眺金陵城,为它的气魄所折服。
正是落霞满天之时,白天的燥热已经被江风吹的一干二净,江面上凉爽怡人,远远望去,金陵城如被落日镀上了一层金子般的色彩。
江城、远山、白帆、落日、飞禽,一切美景似乎浓缩于此,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如醉如痴。
传说中,这座城池王气太盛,楚威王灭越后,就埋上千金以镇王气,所以便有金陵的城名。也有人说,埋金的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不仅如此,始皇帝认为埋金仍难以让他安心,就挖了条秦淮河,试图断了此城的龙脉。当然亦有另一种说法,《说文解字》中有云,陵,大山也,本地有座钟山,而钟山的泥石,远看呈紫金色,因此人们便称这座古城为金陵。
金陵城名字的真正由来,早已经湮没历史的大江长河之中,让人难以琢磨,对如今的金陵人而言,这已经不重要了。
三国时,群雄逐鹿,英杰辈出,东吴依据金陵地利,顽强支撑,直到西晋楼船烧断横江铁链顺流而下,金陵王气方才一度黯然收去,有诗为证: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其后,西晋内乱,晋室被迫南下,王氏等西晋贵族追随司马氏渡江,在这座金陵城拥立司马睿为帝,是为东晋。
从此后,“王与马共天下”,但南渡的人们念念不忘北伐中原,有人闻鸡起舞,击楫立誓,但最终“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空留一条乌衣巷,让后人凭吊怀古,发思古之幽情,世上便多了许多流传后世的绝好诗篇,还有书圣王羲之的不朽文字。
晋亡了,宋、齐、梁、陈接踵而至,一时多少兴亡事,令人应接不暇,但都如长江上的巨舰艨舡,成了金陵暂住的宾客,共同演绎着一幕又一幕国破家亡的悲剧。
元嘉草草,曾气吞万里如虎,空有一番豪迈,令人扼腕惆怅。草莽将军曹景宗,不认识几个字,还耻于下问,在充斥靡靡之音的南朝,竟也能即席吟出“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的诗句,语惊四座。君可见,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沉迷在烟雨之中?楼台无言,山河不语,只有商女在轻声吟唱着后庭之花。
六朝如梦,俱亡矣,唯有不废江河万古长流。李太白至此,寻古探幽,也不禁感叹地写道: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金陵,无论它曾经、现在的奢华与兴盛,它注定是一座悲城。这是它的宿命。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不过,这世人真有几人能够看穿浮华背后的危机?当汴梁的郭威还在跟宰相们计较如何才能多省出点钱的时候,只有在这金陵城,才能整日里享用醇酒美人和锦衣玉食。
扈蒙晕船,从长江北岸到南岸并不长的一段航程,就让他如同大病了一场,韩奕只好让郑宝等人扶着他出来,靠在船弦上透透气。
看着对岸的码头越来越近,韩奕浑然不知自己已经成了旁人注目的焦点。金陵脚下,能看到一位身着紫色官服之人并不太令人意外,但要是这人腰畔悬着一把横刀,那就不得不令旁人行注目礼了,尤其是当韩奕身如一杆铁枪**在舟头眺远时,更有一股逼人的气势。
江面上的船只大多都是要在金陵码头停泊的,四方小船巨舰都满载着行旅与货物拥挤在码头前的水域,等待着靠岸。
码头上等着过江的商旅,踮着脚,急不可耐,短打扮的行脚丁夫则是忙着揽活,四下里热闹异常。甚至有人趁此机会,从一条船跳到另一条船上,就地做起了买卖,兜售着生意。这里到处透露着安定与富庶。
嘈杂的声响,让韩奕蓦然从沉思中惊醒。他这才注意到对面一条绘有彩饰的花船上一个年轻人正饶有兴趣地打量着自己。
那人不过是弱冠年纪,白皙的面孔太过稚嫩,一身略显宽大的衣装随风而动,风度翩翩,极是文雅俊美,他嘴角含着浅浅的微笑,又颇让人产生亲近之感。
“这位大人,怕不是我朝之人吧?”年轻人见韩奕瞥来的目光,好奇地主动搭讪问道。
韩奕并不觉得奇怪,因为自己的公服式样当然与金陵的不同,稍有见识的人,自然会发现两者之间的区别:
“在下来自汴梁,此番奉命出使金陵。”
“哦!”年轻人轻声回应道,微微颌首,却是一副理所当然的神情,他忽然指了指趴在船弦边的扈蒙嘻笑道,“这位大人似乎晕船呢!要我说,多坐几回舟船,就不晕了。”
扈蒙听到了那年轻人略带有戏谑之意的话,连忙扶着曹十三的肩膀站了起来,不好意思地说道:“谢天谢地,终于靠岸了。”
“扈大人,这就是您的不是了。我们这十几号人,与您都是吃一样的米面长大的,就独你一人晕的天昏地暗。过淮河时,怎不见你晕船?”曹十三没大没小地开玩笑道。
“住口,扈大人是你能调侃的吗?”韩奕斥责道,语气却没有一丁点的怒意,他一想起扈蒙方才晕船的模样,就觉得有要大笑的冲动。
“听说江南文风鼎盛,尽是知书达礼之人,尔等一向在北方撒野惯了,此番到了金陵,应事事谨慎,懂得谦让,不要让江南人笑话。”韩奕继续说道,目光却重新瞥向对面那年轻人。
“使者谦虚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我金陵雍容贵胄,以天下为怀,笑迎四方友朋,定会让使者宾有至如归之感的。”年轻人答道。
韩奕见过太多的权贵,这一类人即便是再低调,身上总有寻常百姓所不具有的气质,这种气质难以用语言去描述,而这那年轻人这话又说的极有气度,大有主人家的气慨,身边还有不少身材健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