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五代末年风云录-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郭荣听了韩奕勉励之辞,不由得高兴万分,旋即有些懊恼:“眼下我在宫中站班当差,虽然地位尊贵,但不过是份空吃俸禄的闲差,却无沙场厮杀立功的机会。”

    “郭兄是宿卫将,要是连郭兄都要浴血奋战,那么我等外将岂不是早就战死了?”韩奕笑道。

    两人一边说着话,一边手挽着挽手回到韩奕的宅院。郭荣见他书房正当中悬挂着一幅七尺有余的画轴,便站在房中观赏,那画中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正踏雪寻梅,那老者的相貌隐约与韩奕神似,气质脱俗,落寞之态的形象却是极为生动,活龙活现,令郭荣惊诧不已。

    空白处有一行潇洒的行草:风雪炼精神。

    郭荣的目光停留在题名处,见是韩奕的作品,十分惊讶:“韩兄弟还有这等好本事。”

    “能入郭兄法眼便好。”韩奕站在身边,颇有些得意,“当今画坛趋于写意,小弟也算是初窥门径,虽难登大雅之堂,但是人物肖像技法也有可取之处。近来小弟得到吴、蜀的不少名家之作,闲时揣摩,受益非浅。”

    郭荣不懂丹青,只是觉得人物逼真,有血有肉,意境却又格调清奇,易让人懂得其中的真义。

    “这画中人物是令尊吧?”郭荣问道。

    “正是家父。”韩奕道,“当年贝州惨案,家父不幸蒙难,情何以堪?作画以纪念先父高洁之志趣。韩某此生别无他志,当率甲士十万,直捣临潢府。”

    “韩兄弟好志气!”郭荣情不自禁地挽着韩奕的手臂,有些激动,“郭某能跟青州韩子仲以兄弟相称,荣幸万分!”

    韩奕心中一动,道:“郭兄以兄弟待我,无以回报,小弟粗习书法,赠郭兄一幅字,愿与兄共勉。”

    当下,韩奕取来一张上等的纸张,摊在书案上,他握着羊毫站在书案前,沉默良久。郭荣见他表情凝重,已经不是那个在酒宴上与部下喧闹一片的年轻将军,更不是那个在田间地头双脚沾满泥土的一州防御使,他英挺的身上少了些锐气,而多了一份庄重的气度。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第四章 非刑4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第四章 非刑4

    冬天即将到来,滔滔的黄河此时也变得温顺起来,河面也变得狭窄。

    一支军队长途奔来,稍事休息,立即开始了架设浮桥。这里是滑州临河处,对面就是河北黎阳,北面行营先锋都指挥使、郑州防御使韩奕率兵三千至此。

    他命一千步卒先坐船过河,用铁索、麻绳、浮木、小船、草席与芦苇,从两头一起架设,再命吴大用驾大船在河中央抛锚,用旗号来回策应指挥。

    天高云淡,最后一批大雁自北而来,它们被长河边上的浅滩所吸引,纷纷欢叫着俯冲而下,捕捉着水中的鱼儿,等吃饱喝足后欢快地振翅高飞,飞向更遥远的南方。

    它们优美的身姿吸引着韩奕的目光,大雁是自由的,它们追逐温暖的阳光,自由地迁徙。

    当雁阵在南边的天际消失后,韩奕这才扭过头来。胯下的健马踩着落叶与衰草,将韩奕带到了南岸的高阜上,韩奕的目光在黄河两岸逡巡,部下人欢马叫,有节奏的号子声在天地间回荡着。

    碧云天,黄花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又是这条长河,又是一个夕阳之下的长河,唯有耐寒的**在野地里绽放。这条时而暴躁时而温驯的大河,既让两岸百姓享受得到它珍贵无私的馈赠,也承受着它带给人们的苦难,这种复杂的情感令人欲罢不能。

    这条河流也寄托着韩奕无尽的情感,磅礴的河流,曾让韩奕意识到一个人的力量太过渺小,他曾经冲着它射出愤怒的箭矢。

    如今又站在它的近边,三千人喊着号子,来回忙碌着,硬是在河面铺设一条初见雏形的浮桥。大河浩浩荡荡,却挡不住集体的力量。一天两夜,两条浮桥已经稳稳当当地呈现在韩奕的面前。

    九月二十七日午时,韩奕率领左右将校站到了对岸。这一天汉主刘知远对外正式发布诏书,亲往澶、魏劳军,命皇子刘承训为东京留守,实际上是亲赴邺都前线。

    黄河对岸渡口的道边,站着一队北来的军士,他们的身后是一群文人打扮模样的人,望见“汉”的旗号,人们纷纷肃立在道旁。冯奂章突然从身后跃出,奔到一位老者的面前,惊喜地拜倒在地:

    “叔公,您老回来了!”

    那老者被这冯奂章这一出给弄得疑惑不解,待冯奂章抬起头来,那老者也潸然泪下:“天可怜见,老夫还能活着回来。章儿快起,不必多礼。”

    这老者正是前朝中书令冯道,一身朴素的儒袍,博冠宽带,长须飘飘,十分儒雅,唯有满脸刻满掩饰不住的沧桑之色。

    “叔公这些日子可受苦了?”冯奂章抹了把眼泪。

    “一言难尽!”冯道叹道,他见冯奂章满身披挂,浑身透着意气风发之意,反问道,“我听说中渡一战,你与王清一起战死,为何在此出现?”

    “杜重威拥兵自重,却怯懦不敢出战。唯有王将军敢与敌死战,只可恨杜重威爽约,不肯发兵支援,侄孙我见同袍皆惨死辽人刀下,见事不济,只身南下,也算是九死一生。后来流落东南,幸遇一班豪杰兄弟,于纷乱之中扯起义勇军的旗号,并向河东奉表称臣,甘为效用。”冯奂章道,“义勇都指挥使、郑州防御使韩奕即是我的上官,蒙韩防御使看得起,我现在军中任马军都虞侯。”

    冯道的目光越过冯奂章的肩头,见一群将校正站在不远处,微笑地看着他们。令冯道意外的是,当中最年轻的一位走到跟前,拜道:

    “郑州防御使韩奕见过冯相公!”

    “不敢、不敢!”冯道愣了愣,他没有想到防御使这么年轻,侧了侧身子道,“前朝之臣,当不得将军这一拜!”

    “相公这是见外了。我与相公侄孙是结义兄弟,安能不拜?晚辈字子仲,相公不如以表字呼我,也显得亲近。”韩奕自来熟,笑道。他抬眼又看了看冯道身边的几位老者,问道:“敢问这几位是?”

    冯道连忙引出两人,向韩奕介绍,一个是前枢密使李崧,一个是左仆射和凝。韩奕一一参拜,恭敬礼让,毫无拖泥带水,至于其他前朝大小官吏,韩奕也嘘寒问暖。

    韩奕抬头望了望天,见太阳已经升到了最高处,道:“日已当头,我军需吃饱喝足好赶路,在下斗胆,请诸公赏脸,就在我军中野炊一餐?”

    “有劳子仲了!”冯道等人拱手说道。

    “朱贵?”韩奕回头呼道。

    “在!”朱贵越众而出。

    “诸公皆远游至此,一路上风餐露宿,将军中最好的酒食贡献出来,将我今日猎的几个野味烹好,送来给诸公佐餐。”韩奕命道。

    “您就瞧好吧!”朱贵兴冲冲地去忙活了。

    “将军客气了!”李崧与和凝二人谦让道。

    此一时彼一时,要是搁以往,他们二人也没有必要跟韩奕如此这般客套。可现在,他们往好听里说,也只是前朝衣冠,不好听的,就是丧家之犬。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不过好在这性命算是保住了,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韩奕命人就地暂驻,埋锅造饭,三千人各忙各的,扎营、立栅、巡逻、造饭、休息,人马穿梭,却忙而不乱,马步士卒个个又都是生龙活虎。跟随冯道等人逃归的前朝官吏们,纷纷赞赏道:“真王师也!”

    这当然是有些巴结的意思,尤其是当他们得知这是新帝刘知远的前锋之军时,更是如此。韩奕以晚辈之礼,引着冯道、李崧、和凝三人在帅帐中坐下,自己坐在下手,又将除留守郑州的刘德外的呼延等将校,皆引入帐内拜见。这三位前朝老臣虽然对韩奕几乎是一无所知,但见他对自己三人如此尊敬,心中十分感动。

    “诸公可否向晚辈介绍一下半年来的情形?”待酒食送上来,韩奕一边劝酒,一边问道。

    “一言难尽!”李崧脸上的肌肉跳动,扯动着长须剧烈地抖动,“辽主耶律德光残暴好杀,将我等大臣掳往北方,我等以为此生难以重见中原,幸苍天有眼,辽主死在了杀胡林。我等便滞留在恒州,但却脱身不得。”

    “耶律德光一死,赵延寿又被耶律兀欲囚禁,那耶律兀欲就成了辽人之主。”和凝接口道。

    “哦,中原都传闻赵延寿已死了。朝廷还派人去河中向其子赵匡赞吊唁呢,赵匡赞滞留中原,如今被拜为河中节度使。”韩奕淡淡地说道,心中却是不耻。朝廷想招抚杜重威,杜重威不还是叛了吗?

    “赵延寿想做中原的皇帝,自甘堕落,如今成了辽人主子的阶下囚,也是罪有应得。”蔡小五怒道,“七哥可别忘了杀父之仇!”

    韩奕瞥了蔡小五一眼,道:“不敢忘。”

    冯道“咦”了一声道:“子仲跟赵氏有私仇?”

    在老家青州,蔡小五是韩奕的邻居,所以韩奕的父亲韩熙文便是蔡小五的叔叔,他尊敬韩父,当然也将甘为辽人走狗的赵延寿当作自己的仇人。当年贝州一战,赵延寿没少出过力,蔡小五心中搁不下话,三言两语将韩奕的身世经历说了出来。

    “倾巢之下,岂有完卵?”冯道听完后,说道,“耶律德光一死,辽人内乱,河北群雄纷纷起事,如今前朝版图大致已经光复……”

    原来,辽将麻荅镇守恒州,此人残虐好杀,又贪财好色,民间美妇人、财宝皆被其夺去,出行时总喜欢带着刑具,居室中挂着人的手、足、肝、胆,自己在其中饮食却面不改色。恒州汉人及降兵,谋划着趁着辽兵大部外出,驱除麻荅及其党羽,当中有何福进、李荣、王饶等人,约以寺钟声为号。

    这时,辽国新主耶律兀欲派骑兵至恒州,命冯、李、和三人北去,准备将先主耶律德光葬于木叶山。当时李崧先至麻荅帐下,听到麻荅宣布的旨意,心中忧惧,当时冯道还未到,李崧便与和凝二人出帐,在路上遇到了冯道,赶紧分头回居处。否则三人聚齐在麻荅面前,恐怕当场就被辽人带走,时人都说这是因为冯道有德行,因而有阴报昭感。

    这三位大臣还未出发,正在吃饭,寺钟声响了,汉兵夺了兵械,发给市人,揭竿而起,麻荅见势不妙,仓惶逃跑。

    当麻荅又纠集军队反攻时,城内汉兵杂乱,又有人乘乱抢掠,眼看就被辽人杀进来了,前磁州刺史李榖站了出来,他将冯道几位宰相请出来,让他们去抚慰军士,这才万众一心,将辽人杀退。

    辽人退走了,麻荅也逃回了辽境,但是又出现了一个白麻荅。此人名叫白再荣,因为他原本的官位在众人之上,就被推举为留后,其实此人最初并未参与谋划起事。白再荣掌握了大权,又没了辽人威胁,立刻就暴露出自己贪财的本性,人称“白麻荅”。他认为李崧与和凝二人久为宰相,家中一定有不少钱财,就派兵包围了二人的宅子,两位宰相只好将财产全部献出,但是白再荣还想着杀人灭口。这时又是李榖出来,半是劝说半是拿新天子刘知远来威胁他,白再荣也害怕将来被追究,这才放过二人。

    韩奕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