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的硬核音乐生涯-第5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否还能有曲子,可以超过这首曲子的意境!”
  居然有这么高的评价!!!
  无数吃瓜的群众都惊呆了。
  这“奔赴山海”可绝对算得上是祖安乐评人。
  在他的心中,最忠实的信条,绝对就是“最简单的嘴臭,最极致的享受”。
  我管你是不是明星大咖流量小生,反正你又不可能隔着网线弄死我,而且我并没有造谣污蔑,一切从最基础的专业出发,谁都挑不出毛病。
  “李文音的新专辑一出,我便开始进行了扒带与分析,但当我准备写乐评的时候,却发现这首歌已经传遍大江南北,如此夸张的传播速度,虽然吃惊,但也在意料之中。”
  “不如说,这首曲子如果不火,那才是真的没有天理!”
  【哈哈哈!!祖安大大,会说话就多说两句!】
  【有你说的这么夸张吗,好听是好听,但……总感觉你们吹的越来越玄乎了。】
  网友们有狂喜,有将信将疑,更有不少恰柠檬的尚未露面。
  但都没有说的太过分。
  毕竟,“奔赴山海”乐评的含金量肯定还是实打实的。
  而且硬核到人直呼内行中的内行,几乎无可挑剔。
  所以,即使是“奔赴山海”在网络上对歌手们指指点点,极致的嘴臭,但偏偏有非常多的簇拥。
  而如同以往一样,“奔赴山海”再一次秀出了自己的扒带成果。
  什么叫做扒带?
  顾名思义,就是将一首音乐,通过听觉与分析,去分辨节奏,配器,和声,旋律,演奏手法等等,然后一点点细致的将其分开记谱,便于演奏学习。
  虽然扒带不是什么必须的能力,但优秀的音乐制作人肯定都具备扒带的能力。
  只不过,这个工作,极其考验听觉与基础,甚至是脑海中的音效素材。
  有时候,很有可能为了找一个奇奇怪怪的细节,就花费数天的时间。
  点开具体的乐评后,那复杂到令人窒息的音轨图出现在了所有人的眼前。
  “这就是我这么些天的扒带的成果,说来惭愧,我只敢说,还原了原曲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但仅仅是分析这些,就已经让我头皮发麻了。”
  百分之六七十!!
  这个数字如果给别人,那绝对都算得上是扒带的大神了。
  一般来说,扒带是不可能百分百还原所有细节的。
  偏差一定会很大,只能说是通过效果器来尽可能的“捏”声音。
  但“奔赴山海”可是扒带的神。
  除了李文音的音乐,还没见过谁的歌曲能让奔赴山海的扒带还原率掉到百分之八十以下。
  但这一次,出现了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居然让这样扒带的神中之神,都只还原了百分之六十多?
  不过,“奔赴山海”的粉丝们并没有感觉意外。
  就算很多粉丝并不懂,但也绝对知道李文音曲子之复杂,编曲之巧妙。
  懵懵懂懂的知道每一次听都有新感觉,彩蛋永远挖不完。
  什么?连“奔赴山海”都只还原了百分之六七十?
  ……李文音啊,那没事了……
  “《青花瓷》,很浓重的中国风情歌,通过扒带的主旋律,我们可以看到,以一种清闷鼓声与类似清脆竹板的效果器作为节奏铺底,复杂的旋律音轨则是由不同的古筝与曲笛效果器结合而来。”
  图片中标注的古筝与曲笛效果器,一小片一小片的分布在方方面面。
  也就是说,仅仅是两种乐器,就起码分轨出了极复杂的程度。
  【我靠,不明觉厉。】
  【奔赴山海,盗版滴神!!】
  【真的有这么复杂吗?我咋听不出来啊……】
  【对啊,我感觉这首歌好像没那么复杂,反而有一种很素雅的感觉。】
  虽然很多网友依旧抱着疑惑,但还是继续看了下去。
  “这首《青花瓷》,无异于是真正传统中国风的巅峰之作,通篇运用了华国的五声调式,所以,这首曲子没有任何的不和谐之处。”
  “曲子看起来很普通,因为他只有用到五声音阶与简单的453645的和弦走向,可以说,这简约的简直就像是一种……中国风入门的选择。”
  “但就是这么简单的东西,做出了不简单的曲子,素雅,清丽,细腻,且具有意境,含情脉脉,并不张扬,端庄含蓄却又能令人轻易的听懂,这真的是一种……极致的中国式浪漫。”
  “中国风,其实并不等同于五声音阶,李文音的很多中国风音乐,也采取了很多民族调式,或是一些……变音,但如果说纯粹的五声音阶的中国风作曲,无人出此曲其右!”
  哗!!
  网友们惊了。
  那个嘴臭的大神居然给出了如此之高的评价!!
  中国风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
  其下,最富有标志性的,便是五声音阶。
  但真实情况呢?
  其实很多中国风音乐,也会在现代音乐的基础上,用上其他的变音音阶。
  这也是所谓的中国风音乐重意不重形。
  但李文音的《青花瓷》,严格运用五声音阶,也就是说,在保留着超脱意境的情况下,将形,做到了极致!!
  “我在这里大胆的预言,这首曲子,并非是简简单单的流行音乐,即使是在严肃的古典民族乐中,这首曲子也绝对是不可多得的现代佳作,并且画下极美的一道笔画!”
  “说完了作曲,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首歌的其他组成部分,和声配器与歌词!”
  网友们完全没有反应过来。
  但还是傻傻的继续看下去。
  看了这么多,已经开始有人怀疑人生了。
  “不知是我的问题,还是李文音真的故意设计,在我扒带的时候,看到了不为人知,完全颠覆想象力的音效配用方式。”
  “这首中国风情歌,严格的形,严格的意,五声音阶,民族配器,但真的仅此而已么?”
  “奔赴山海”的分析,越来越让人感觉头皮发麻。
  真的,人们真的没有想过,这感觉还挺简单的一首曲子里,居然有这么多的弯弯绕绕。
  你凭什么啊!!
  “除去曲笛与古筝,看看打击乐,居然是drumset效果器!”
  “翻译成中文,那就是架子鼓,爵士鼓!”
  “钢琴,吉他,爵士鼓,沙锤!”
  “这是中国风吗?这很中国风。”
  “但这仅仅是中国风吗?这也不仅仅是中国风!”
  看到这里,几乎所有的网友都能感受到“奔赴山海”写稿子时的那种惊叹。
  字里行间中,都充斥着满满的“卧槽还可以这样?”的感觉。
  “李文音最厉害的就在这点,他这样微妙的处理,让中国风的精髓完全展现。”
  “何为中国风的精髓?一句话概括,就是包容力!!!”
  “人与自然极其和谐的中国风,就是具有强大包容力的存在!!一如我们的民族,千年以来,强大的包容力与同化力,在这首曲子里,表现的淋漓尽致!!”
  一时之间,所有读者都感觉一瞬间头皮发麻,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纷纷再次点开这首歌去听。
  一如“奔赴山海”所说。
  当再一次听的时候,仔细听其中的细节,突然发现,这首歌,如果只听人声,是真的亏了!!
  “其中,低音电贝司的铺底,吉他的点缀,让这首中国风,显得没那么古,还有点现代的感觉,两方对比之下,一种穿越感与跨越感原地拉满!”
  “更让我觉得神来一笔的,是这里有一个奇怪的音效,我找了几乎三天,才找到这个音色的由来——居然是TM萨斯!!”
  萨斯?
  不少读者开始懵了。
  萨斯是个什么东西?
  也没听过中国风乐器中有萨斯这个东西啊!!
  就算是乐器,也都是听过萨克斯,也没听过萨斯。
  怀疑是打错字了……但这首歌曲里,只要不聋都知道,没有萨克斯啊!
  ……
  “萨斯(saz)可不是什么中国风乐器啊!!这特么是中东传统音乐,现在流行于土耳其,是一种半梨形的乐器,而李文音这首曲子里,我几乎百分之八九十的可以确定,这就是萨斯颤音效果器!”
  经过“奔赴山海”的解释,萨斯这种对于国人来说冷门到不能再冷门的乐器浮出了水面。
  “我当时就明白了,什么才叫天花板,天花板到底是怎么来的!!”
  【擦!我忍不住了!!李文音NB(破音)!!】
  【好家伙,怪不得我喜欢一歌三吃,看来还是我有眼光啊!!】
  【一歌三吃?】
  【就是先听整体,然后着重听人声,最后听伴奏。】
  【妙啊兄弟!】
  评论再一次爆发。
  奔赴山海大佬可以说是尽可能的详细阐述了这首曲子的细节。
  也让很多爱好者,粉丝们,感受到了另一个角度的美妙。
  “至于歌词,我只能说……李文音你……”
  奔赴山海似乎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
  “大家仔细看看专辑简介,其中的一行字,当真是无语极了……”
  不少网友好奇的点开专辑简介,下面的一行ps备注,让不少网友直呼李文音滴水不漏。
  【ps,天青色并非青花瓷的颜色,而是汝窑的颜色,而天青色更不是等烟雨,而是等骤雨,但骤雨并无意境,地上升腾的烟雨更为巧妙,所以,为了让词曲契合,意境升华,便写的“天青色等烟雨”,又不是科普音乐,请勿上纲上线。】
  好家伙!!
  看到这样的说明,网友们直呼好家伙!!
  李文音,你可太细了!!
  这简直就是防杠说明!
  直接把杠精们的嘴巴给堵死了?
  可真有你的啊!!
  【哈哈哈哈!这给我逗笑了!!】
  【还真是李文音的操作,哈哈哈哈哈!!!】
  【虽然出现杠精无所谓,但爷一个都不想看到。】
  【翻译一下:杠精滚蛋,爷写歌又不是科普,爱怎么弄全看心情。】
  【哈哈哈哈哈!!】
第577章 中国风“形”与“意”的极致!
  不少人开始就着这个乐评,重温了一遍《青花瓷》。
  当真正再次听的时候,一种全新的感受迎面袭来。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淡雅的元素,透过笔纸勾勒。
  美丽的青花瓷,亦如你。
  静态秀美的图片,慢慢变成了动态的美人。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第二句就袭来的第一人称,瞬间便有了代入感。
  这微妙的配合,任想象力再匮乏,似乎也能在脑海里浮现出心目中最美的形象。
  歌词就仿佛淡色的墨汁,慢慢的浸透着宣纸,化作墨晕,缓缓蔓延。
  细腻,别致,哀而不伤。
  逐字逐句的品,心头间蔓延的这股莫名异样感,是一种美的享受。
  仅仅是一周的酝酿与发酵,这首歌便真正意义上的爆红!!!
  大街小巷上,开始播放起了这首歌曲。
  就连以前或许并不是很喜欢李文音的人,或是一些“跟不上小年轻”的长辈们,在听到这首歌的时候,也忍不住被其征服了耳朵。
  似乎曲子有一种奇怪的魔力,真的很少有人会无法爱上这首歌。
  也不知道为什么,只觉得这样的曲调,这样的歌曲,似乎……
  就该出现在华语乐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