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室风云-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邦立刻紧张起来,渐收笑意,眼神中划过一丝黯淡不安和愧疚,不看管夫人却看着戚夫人,沉顿半晌才说道,“应该到了。”再也没说什么,怕说多了引起管夫人的疑虑。管夫人相信的点点头,嘴里呢喃着那就好那就好,满是欣慰。刘邦看着管夫人却有了一丝从未有过的愧疚之感,面对着一个怀有身孕的女人说谎话且是关于生死平安的谎话,刘邦很快担忧日后该怎么圆谎。
管夫人忽然拉起刘邦的手问道,“皇上刚才在想什么,说出来让臣妾给你出主意好不好。”刘邦一愣,笑了笑,称说都是政治问题,女子参与不得,管夫人撇撇嘴。刘邦再次黯然失色。
坐了好久,管夫人丝毫没有走的意思,反倒是越聊越来了兴致,听得刘邦和戚夫人打着哈欠,眼睛里都沁出泪来。戚夫人嫌管夫人不肯走而自己又十分困乏,只好劝刘邦跟管夫人去临华殿,说更深露重,管夫人和婵心二人乃女子,走路不安全。于是刘邦只得伸个懒腰打着哈欠陪管夫人回临华殿。
………………………………
第二十四章 陈平归来
一秒记住【奇 书 网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更新时间:2012…04…06
翌日,萧何手里拿着一份锦帛在未央宫宣室殿求见皇帝。刘邦匆匆的在临华殿吃了早膳便随着宦官们来到宣室殿。坐在榻上,刘邦一手抠着嘴里的牙齿缝儿,许是刚才吃的东西全部塞进牙齿里,硌得难受,挥手让萧何奏报事情。
萧何举着手中的锦帛说,“臣和其他几位大臣已经做好了选调关东人员迁徙关内的初步名单,大多是关东旧六国贵族的田、怀、屈、昭、景五大姓氏以及一些名流富贾充实关中,陛下认为可否?”由宦官将萧何手中的锦帛名单呈给刘邦。刘邦急忙打开细细视之半晌,满意而笑点头同意。
刘邦和萧何方在说话,殿外一个宦官匆忙忙的趋进来禀报说曲逆候陈平回来了。一听往日的军师陈平回来了,刘邦兴奋劲儿立刻跳跃于脸上,陈平走的时间很久,到了齐国没个回信,不知道他处理的齐国盐价一事如何,可有告诉齐王日后小心行事。立刻叫宦官召陈平觐见。
陈平一路上风尘仆仆,到了长安来不及回家就在马车上换了身干净衣服,随从侍仆为其整理衣冠,他跺了跺鞋子上沾满的灰尘,清喉润嗓换为精神之样随着宦官来到殿上。瞥见丞相也在,便和萧何默契的相互点头示意。便趋步到殿中展开宽袍大袖拱手行隆重的君臣跪拜之礼,“陛下长乐未央。”刘邦急忙下殿亲自扶他起来,笑曰,“君侯免礼。”“谢陛下。”
刘邦抚其背笑问,“快快讲来,此去齐国,君侯定把朕交代的都告诉给齐王了吧?”
陈平点头,“齐王自是一切小心发展齐国,只是有时会被他人所扰。”
刘邦一愣,思忖片刻便又‘嗯——’了声,继续笑道,“你是说齐王后吧?”
陈平点头道,“颇具男儿之风,打理齐王宫十分严谨。燕宴时,屡见齐王后为齐王接见朝臣,与众大臣话语滔滔。酒席上,齐王后突问齐国的一个治粟内史‘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治粟内史惶恐而未能答上来,齐王后不等齐王表明态度便当着众臣之面训斥治粟内史,且将他拖出去打一顿并称日后若再不能对答便撤去职位,归乡事田。众臣皆哑然,倒是世子刘襄年龄尚小口不择言笑说‘母亲乃母大虫也’。一时气氛略见尴尬,齐王才出面打住话题叫大家畅饮。”
刘邦笑了笑,叫萧何陈平一起出了宣室殿往孤星台走去。一路上说,“当初朕觉得齐王性格敦厚,想给他找一个较为温和好相处一个的女子给他做妻,看着齐王后温文和善便觉得她好,将她赐给齐王做了王妃,没成想现在居然变成这样。确有男儿风,出谋划策妻,却还是有些凶。”呵呵一笑道,“悍妻……治家挺好,对否?”
萧、陈二人面面相觑,愣了半晌才恍然大悟般眼前一亮,点头同意刘邦的说法。刘邦僵着脸呵呵一笑便不再继续刚才话题,快走两步舒展胳膊晃头扭腰的活动起身体来,嘴里念叨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腰酸背痛,多多活动。”
萧、陈二人对视不语,瞧着前头走着的刘邦摇头晃脑捶肩捣背。良久陈平道,“臣见着了曹相国。曹相国带臣参观了齐国大小县邑,制盐业、冶铸业、丝织业、麻织业、制陶业、漆器制造业迅猛发展,大小作坊遍布于市,男子作于外,女子纺于内。锤铁拉磨,鼓风淬火,瓷器清脆,丝麻上乘。”陈平跟在后头接着说,“当初春秋管仲治齐的时候就提出‘海王之国,谨正盐荚’。齐国,海王之国,盐利归齐国控制,于是齐国采取了专卖政策,寓税利榷盐中。鉴于齐国提高盐价,臣本来想劝曹相国让齐王将制盐权归属汉庭中央,不料反被他说服,且说汉庭中央不干涉地方郡县诸侯封国内部经济事务,曹相国最终还是将盐价降下来。临走叫臣带话给陛下‘无为自化,清静自正。皇道无为,民以道而归之,臣愿以拙智教化齐地’。曹公可真乃黄老之传承人,不是齐国国事,不是臣到访齐国,曹公必居家也如留侯般静居行气了,已而百姓富足殷实之功当归曹公。”
刘邦停住脚步,两手环着胳膊扭头久久看着陈平,良久才道,“齐王有曹参犹如朕有萧丞相。汉庭自开国之日起,就不曾要插手地方郡国内部经济文化之事,一切都是在竞争之中,朕不能去打破这个平衡,曹公所说乃朕之所想。以道帅天下民,曹公做到了。”又说,“曹参身子好吗?”
陈平‘嗯’一声微点头,“曹公致虚守静,淡泊致远,身子硬朗。”
刘邦眯细起眼睛又开始走了,深呼一口气,“齐国的强势发展莫不是多亏了曹参,齐国有他,朕放心。”话罢,刘邦又呵呵的笑了,转头扭向萧何说,“丞相,曹参何如?我们都是一起走过来的,当年沛县起兵,朕与你和曹参一起壮大沛县之兵力以致最后取天下。汝二人各有奇功,如今你与他各分东西,觉得他的治政能力如何?”
萧何躬身上前拱手正色道,“曹相国实行无为而治,与皇上的治国政策遥相呼应,皇上治五湖四海,则山川草木皆受福泽于皇上。曹相国治山东齐国,则齐人受福泽于曹相国。各有奇效,皇上功最高,曹相国次之。臣何,甘居曹参下。”
刘邦仰天哈哈大笑起来,拍拍萧何背,“丞相与曹公各有所能,朕心里装着你们。”
行不远便已到了孤星台,这是个高高的楼阙台子,上面有几案和席子,也有随时伺候的宦官和宫女,闻得皇帝朝这里过来,宦官和宫女们早已预备好点心和水果以及茶水。
刘邦和萧何陈平一起登上孤星台,站在台上最高处,手扶台口往下瞧,一眼看到北方去,一片苍茫寂静。孤星台地势最高,可以与当年赵国的檀台媲美,檀台是为了俯瞰中山国境的一切,孤星台则是瞭望北方匈奴,孤星台建在未央宫最西北角处,和渭河北部的咸阳原遥相呼应。
站在台口迎着冷风吹,阵阵凉意沁人心脾。萧何建议进里边坐下来,刘邦北坐朝南,萧何陈平并肩而坐,与皇帝分茶话政。刘邦先是端起茶一饮而尽,萧何陈平也端起茶喝完。刘邦示意他们吃几案上的点心,萧何陈平推让,称不敢受此命,刘邦强叫他们吃,说再不吃就有惩罚。于是二人赶紧拿起来咬一口,坨在嘴里咀嚼着,发现还真是好吃便又壮着胆子多吃了几块。
刘邦笑骂他俩不坦诚,也拿起来吃,边咀嚼边略显不经意的问陈平,“君侯到过梁国么?梁王忙什么?”
正在吃点心的陈平赶紧咽下口中未咀嚼完的点心,擦擦嘴巴对皇帝拱手一揖说,“臣回来的时候去过梁国一遭,但是梁王不在。”
刘邦立刻停下嘴里的食物,瞪着眼睛,一把将身子倾向陈平,憋了满嘴紧张的问,“彭越不在梁国境内?”
陈平忙摆手解释,“不是不是,只是臣听说梁王在梁国北边狩猎已近半月,臣不敢轻信,私下查访北边的狩猎地点,发现梁王果真是每日巳时至午时,每日下午申时至酉时三刻都在狩猎场巡狩,确是好身手。”
刘邦嘴巴里的食物才又被咀嚼起来,放松的喝口茶,心底一番小小的波澜才恢复平静,喝着茶道,“不日还连连上书叫朕插手齐国降下盐价嘞,如今好悠闲,竟去狩猎。梁国一切如何?”
陈平道,“丝织业、漆器制造业很好,梁国没有像齐国那样善于治理的人才,也许……臣还未发现而已,但这却是臣实见。”
“嗯。”刘邦又道,“军事怎样?民众如何?”
“留有部分军队驻扎梁国与别国的国界线,都城定陶留有守卫,倒是大部分士兵罢兵归农。臣闻彭王要修祖宗祭祠,耗费了一些梁国钱财和民力,却普遍的分发五金给修建之人,于是民众也无话可说。”陈平说。
刘邦眯细起眼睛略微思忖半晌,念他彭越还挺知道收拢人心,修建祭祠还给别人五金。清清喉咙不露任何表情‘嗯’了一声,拿起几案上的点心给陈平,“君侯此次赴齐国辛苦了,赏金百镒。”
陈平接下皇帝亲手赐给的点心,趁势转了话题问,“听说陛下要徙民关中?”
刘邦道,“然也,陈公有见解?”
陈平道,“并无,徙民关中为正确决策,充实关中又可防备北部匈奴和关东势力的叛乱,此策甚好,不知献策者谁?”
刘邦道,“奉春君——刘敬。”
………………………………
第二十五章 择将难关
一秒记住【奇 书 网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更新时间:2012…04…11
没过五六日,先前派往匈奴和楼烦国的使者前后脚进宫向皇帝汇报,这一汇报,刘邦便有些摸不着头脑起来。原来,几日前两个汉人乔装扮相成边境做马匹生意人之后分别潜入匈奴和楼烦。进入楼烦国的细作称并未看到过楼烦王,且说楼烦国巡兵甚少,城廓上的守卫也不多,就连城中应有的戒备军也很少,问了楼烦国街上的摊主小贩,他们称楼烦王这半个月都不在国内,而是率领少数兵卒进入匈奴驻守,和匈奴单于打得火热。经一打听说是匈奴冒顿月前刚给了楼烦王数百美姬、牛羊百匹、中原的茶叶铁器数千、奴仆数百等诸多好处,就是猜不到匈奴单于此为何意。
刘邦一脸迷惑起来眯细起眼睛又听另一个人说,潜进匈奴后,暗地连日观察进出匈奴王庭的人,确是有异国之人,起先猜得定是楼兰送亲之人还未离去,自己又分辨不清楼烦人和楼兰人,只是知道他们穿的和匈奴人不一样而已,至于是不是楼烦人或者楼兰人,他也不能肯定。又说在离王庭不远处,驻扎着一批异于匈奴的人,颇有些像是赵代边区的牧民样子,他们个子高挑身着金锐铠甲头戴铜盔,看样子却疲惫不堪,留有一些人巡视周边,也有一些人就地休息闲谈,人人手里都拿着布擦着戟或刀,他们即使疲惫,却也丝毫摆不脱剽悍雄武之气。五六天里只见过一个头戴金盔身着金甲的高级军将进过大帐一次,没一个时辰又匆匆往匈奴冒顿单于的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