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明朝当皇帝-第3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李天还不想这么快的就让孙若微知道自己的另一个身份,就随便找了个借口回绝了。
  这其实也算是他的一个恶趣味。
  杨士奇见李天拒绝的干脆,也就不再多言。
  低头看了一眼,李天刚刚写的东西。
  见上面写的都是朝中比较有名的刘姓勋贵的名字。
  他好奇的问道,
  “陛下难道怀疑,那个所谓的刘公子,可能是某个勋贵的后代?”
  李天拿起那张纸,递给了杨士奇道,
  “朕的确是有个怀疑!
  先前被抓到的那些纵火者和刺客,有好多人的身份已经确认了!
  他们不是某个权贵家豢养的死士,就是被某个权贵中金聘用而来的江湖中人!
  那个刘公子既然能成为这帮人的领袖,那本身必定也不是个等闲的人物。
  一个没有功名在身,又没什么背景的人,是不可能得到这帮家伙的信任的。
  从此人的行事作风,以及做事的缜密程度来看,此人是一个智计百出的危险人物。
  这样的人不是大世家大家族根本就培养不出来的。
  所以朕才怀疑,他可能是某个刘姓家族的后人!”
  李天一边说着一边指了指名单上的名字,继续道,
  “朕对朝中刘姓官员勋贵的记忆就这么多,远不如士奇你记得详细,正好你来了,就帮朕一起完善一下这份名单吧!”
  杨士奇随便扫了扫名单,凭借他强悍的记忆,他立马将这些人的家世背景,现在身居何职,全都过了一遍,然后轻轻的摇头说道,
  “陛下,您写下的这些人,基本上已经涵盖了,朝中和在野的所有刘姓勋贵,没落下几个……”
  说着他稍微犹豫了一下,然后低声道,
  “只不过,陛下,老臣觉得凭借这种方法,来确定那个幕后主使的身份,是否太过草率了。
  您也说了,那个主使虽然号称是刘公子,可这到底是不是他的真名,是否有故意混淆视听,咱们也无从确认啊!”
  杨士奇之所以对这个名单如此的犹豫,且不愿意增添更多的名字,其实就是怕李天一时头脑发热,宁杀错不放过,弄出一个和方孝孺案的株连惨祸出来。
  毕竟火烧京城,害死了上百无辜的百姓,还企图接着大火,动摇大明的根基,这等大案可是一点都不比谋反大案来的差。
  就算李天一怒之下,砍上几千个人头,也是在清理之中,没人能多说什么。
  李天仿佛看出了杨士奇的犹豫,一下子就猜到了他心里所想。
  他呵呵一笑着说道,
  “士奇,你是否是在害怕,朕可能会株连无辜,所以才不敢对这个名单给与置评!”
  杨士奇苦笑了一下道,
  “还真是什么都瞒不过陛下,老臣的确是有这个意思,但陛下能自我惊醒,实乃是天下之幸,万民之幸啊!”
  李天嗤笑一声,上前拍了拍杨士奇的肩头道,
  “士奇你也算是跟随朕最久的老臣子了,难道你还不知道朕的脾气吗,朕可没有太祖和先皇那么大的杀性!你就把心放在肚子里吧!”
  好像怕他不信似的,李天再度给他解释道,
  “你没和那个刘公子正面交锋过,你不了解这样一个喜欢玩弄智力的人。
  凡是这种拥有惊世才华的人,大多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骄傲,他不把自己的名字示人,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可却偏偏将自己的姓氏暴露了出来。
  如果以常理来看,他要是真的想隐藏自己的身份,完全可以起一个和姓氏完全无关的称号。
  比如,逍遥公子,肾虚公子之类的。
  但他并没有这么做,反而是堂而皇之的将自己的姓氏,给展示了出来。
  这就说明,他其实是一个对自己姓氏非常自豪的一个人。
  再结合,有那么多勋贵豪门,愿意听从他的调遣这一方面来看,他的祖上必定也是一个名声响当当的风云人物。
  结合这么多的因素,朕可以断定,这个所谓的刘公子,定然是咱们大明某个刘姓显赫之人的后代?”
  李天的这一番话,几乎从心里层面将刘公子给剖析的无比清晰,杨士奇也对自己先前的猜测动摇的起来。
  他犹豫了一下,然后拱手恭敬的对李天说道,
  “想不到陛下,竟然能将此人分析到如此的程度。陛下深思,老臣叹服!”
  得到了杨士奇的称赞,李天得意的嘴角几乎翘上了天,心中感叹道,
  “看来,看多了破案剧,还是有一定好处的,想不到犯罪心理学,在这个时代也能发光发热,我还真是个小机灵鬼啊!”
  “好了,这里就咱们两个人,你就不用玩命的夸朕了,你还是先来帮朕看看,这到底是这些人中到底哪个才有可能是刘公子的真正出身吧!”
  这回杨士奇算是彻底的没有抵触心理了。
  再次将名单看了一遍,一遍看一遍嘀咕,
  “这个年级太轻了,膝下并无复合年龄的儿孙。
  这个早年就战死疆场,死后爵位被取消。
  这个就在京城,家中儿孙,我也略知一二,并无合适的……”
  经过杨士奇的一通分析,名单上那几十个名字,几乎全都给剔除掉了。
  然后他有些尴尬的对李天说道,
  “陛下赎罪,老臣只是照实分析,未有丝毫的隐瞒,这其中却是没有复合那个刘公子的人!”
  李天皱眉道,
  “这不可能啊,朕的分析绝对不会有错,士奇你是不是记错了,或者记漏了!”
  被李天这么一提醒,杨士奇眼前一亮,还真想起一个名字来?
  “怎么样,士奇你是不是想起了什么,快说啊!”
  杨士奇犹豫了一下,带着几分怀疑的语气说道,
  “说起来,还真有一个人被落下了,此人不管是名头还是功绩,都是一时无两,倒是非常符合陛下的猜测,可是老臣记得,此人的后代中并无合适的人啊!”
  李天好奇的道,
  “这人是谁!”
  此人就是大名开国最大的功臣之一的,诚意伯刘基!


第701章 展露端倪
  “刘基……刘基!”李天一边念叨着这个名字,一边拼命的回想,自己的记忆,“这个名字好熟悉啊,可是怎么就一点印象都没有呢!”
  说着说着,李天突然想起了大名初期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他突然大声叫道,
  “卧槽,握了棵草!这刘基不就他么是刘伯温吗,大名鼎鼎的刘伯温,堪比三国时期的孔明,传言能掐会算,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载的刘伯温啊!”
  这个名字李天实在是太熟悉了,甚至比徐达,常遇春,蓝玉,郭英这帮悍将还要熟悉。
  他用力的敲了敲自己的闹到,暗恨道,
  “我他么的真是个猪脑子,想了那么一大堆姓刘的人,怎么把这么一尊大神给忘记了。”
  可是他随后又想到,
  “这刘伯温可是大明的开国功臣,是极少数以文人之身,得封伯爵,最后追风太师,荣列高庙的忠臣之一。
  这等风流人物培养出的后代怎么可能会是一个,恨不得毁了大明的不孝子弟呢。”
  李天关于刘伯温的事迹,主要是来自影视作品中对他的描述。
  在他印象中,他完全是一个可以堪比诸葛亮,智多近妖的人物。
  也是大明开国功臣中少数的几个得到了善终的人物。
  传言,他手握一卷天书,得之,上马能安天下,下马能济世救民。
  虽然传言多有不时的地方,可不管大明皇族的对他的优待,还是后人对他的赞美,无不说明,他的确是一个非常有本事,且非常聪明的一个人。
  可这样一个享受着后人无数赞许的人物,真的会生出一个大逆不道的子孙吗!
  李天对此抱有深深的怀疑。
  于是他对杨士奇问道,
  “士奇,你觉得这个刘公子真的会是诚意伯的后人吗!”
  杨士奇好像是在回忆似的缓缓说道,
  “诚意伯在洪武三年的时候,以六十岁的高龄请辞,太祖应允!
  此后诚意伯每日饮酒作诗为了,闭口不谈功绩,乃是当时朝廷上的一段佳话。
  没成想,洪武八年,诚意伯突然染病,卧床不起,没多久就离世了……!”
  说道这里,杨士奇的话语有些犹豫,好似在故意斟酌用词似的。
  尽管他掩饰的很好,可李天还是看出了端倪,直接打断了他的话问道,
  “士奇,你好像有什么话没说全吧,诚意伯他好好的怎么没几天就病死了呢,难不成他的病御医都没办法治疗吗!”
  杨士奇犹豫了一下,最后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有些惶恐的说道,
  “不是老臣有意隐瞒陛下,有关诚意伯的死因,实在是年代久远,老臣记得不太清楚了。”
  李天冷笑一声道,
  “士奇,如果朕没记错的话,你今年才五十多吧,洪武八年,你好像已经十来岁了,正是一个人记忆最好的时间,你居然和朕说记得不清楚了!”
  杨士奇微微低头,最后叹息了一声道,
  “既然陛下想知道,那老臣就直说了。”
  斟酌了好一会之后,杨士奇这才开口道。
  “其实当时一直有传言说,诚意伯虽然至士还乡,可是他的影响力依旧存在,当时的左丞相胡惟庸十分的忌惮诚意伯,经常以各种借口污蔑诚意伯。
  后来,终于又一次,太祖彻底相信了胡惟庸的话,命人夺了诚意伯的俸禄。
  诚意伯经此打击,心灰意冷,不就就染病了。
  而这时太祖命胡惟庸带着御医来给诚意伯看病。
  想不到,诚意伯在服用了太医的药之后,病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更加的严重。”
  “诚意伯不知道这是胡惟庸假借治病的机会害自己,还是太祖对他不放心,故意为之!
  为了保全刘家后人,他执意不肯再找别的大夫医治,就这么苦熬了半个多月,死在了病态之上。”
  听到这里,李天心中大概已经明白,杨士奇为什么会支支吾吾的不敢说了。
  如果他没有撒谎的话,那就说明,根本就不是胡惟庸处于嫉妒害死了他,分明是朱元璋忌惮他的才能,故意找了个机会,治他于死地。
  要是这一切都是真的,就怪不得,刘家的后人会对朱家人恨之入骨了,恨不得将大明的根基毁去!
  但是这其中还有一点让人不解的地方。
  刘伯温死的时候,才洪武八年,而这个刘公子之多也就三十来岁,算算年级大概是在洪武末年左右出生的。
  到现在都快过去五六十年了,这么长时间,就算有天大的仇,也都该淡了,这刘公子又是哪来的这么大的仇恨啊!
  要和朱家人算账,也应该是刘伯温的儿子们啊。
  于是他继续问杨士奇道,
  “刘家的事情就这么多,还有没有别的?”
  杨士奇想了想,然后又说道,
  “还真有,当年先帝初登大宝,为了显示恩德,本想招诚意伯的儿子,来朝中做官。
  诚意伯的次子刘璟,拒不奉诏,以有病在身为由推辞。
  但先帝爱惜他的才华,还是命人将他给带到了京城。
  没成想,刘璟居然不称呼先帝为‘万岁’坚称先帝为‘殿下’这分明是斥责陛下乃篡权夺位之人。
  先帝大怒,将他下了昭狱。
  这刘璟性情刚烈,当晚就用自己的发辫,在狱中自缢而死!”
  李天听完之后呵呵一声苦笑,
  “原来一切的源头在这里啊,难怪姓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