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在明朝当皇帝-第4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才过了不到一百年,宝钞已经成了什么鬼样子,整个天下人可是有目共睹。
在他看来,这件事必须要慎重再慎重、
这也是,分明有一个能狠狠大赚一笔的机会放在了眼前,直到现在,李天依然没有动这块蛋糕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766章 钱币的概论
玩闹的事情告一段落,但是制造新钱的想法,却是深深的烙在了李天的脑海中。
但是自打汉朝继承秦朝的衣钵,钱币的系统,就没怎么发生过重大的变化。
除了中间有王莽篡汉的时候弄过一阵贝币娟币之类遭人唾弃的东西之外。
基本上各朝各代所使用的钱币都大同小异。
贸然进行改革,总是会引起各种各样的麻烦。
甚至遭受百姓们的抵制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经过这么长的时间思考,李天也不是没有准备。
整体来说,大明现在用的依旧是铜本位的货币体系。
铜币在生活在依旧扮演者机器重要的作用。
如果将铜本位上升到银本位,国内的存银貌似也不太够用。
毕竟现在还没有到大航海时代的蓬勃阶段,日本的海量银子还没有流入中原。
但如果以金银同时作为本位,倒是也勉强够用了。
所以李天就打算,仿照西方的经济体系,打造出一套属于大明的特有货币系统。
当然了,李天也没打算完全照搬西方的货币模式,而是打算以清末北洋政府打造的袁大头作为参考。
俗称的袁大头,其实只是当时北洋政府发行的货币中的一种。
后世多以含银量百分之八十九,重量约为二十六到二十七克的标准银元作为袁大头的代表。
但其实,当时除了这种流传最广的袁大头之外,还有好几种银币。
分别是,重约十三克左右的中圆,五点三克左右的二角,和重约二点六克的一角。
以及一种价值五分的镍币,和价值二分,一分,五厘、二厘、一厘的五种铜币。
每种钱币,都是按照一比十的换算方式进行换算。
这样算来,一枚银元,等于二十枚五分的镍币,二百枚五厘的铜币。
以这样的模式来计算。
比如说,你要买一个价值一快二毛五分的东西。
你只需要拿出一枚银元,四十一枚镍币就可以了,或者你直接拿出一枚银元,一枚中圆,让对方找你四十一枚镍币就可以了。
可若是以现在的钱币系统的交易方式,那就就需要一两银子,加上二百五十枚铜币才可以。
且不说,这二百多没铜币有多重,携带是否方便。
仅是在买卖的过程中,要数清楚这些铜币,估计都要费上好大一会功夫。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现如今的普通百姓,是极少一次性花一两多银子去买东西的。
买卖的区间也就在一两百文之间。
可这也是非常的不方便的。
若是采用了这种新式的钱币之后,几百枚铜钱,完全可以压缩成十来枚钱币就可以了。
相对应的,不管是花钱的,还是数钱的,都能节省非常多的买卖时间。
而且采用新式钱币,还不用担心,铜钱的磨损程度带来的折润,可谓是好处多多。
不管是银元还是铜钱可能大家都有所了解。
但是这个镍币估计就很少有人能一眼就看出来了。
所谓的镍币其实就是现代人所用的硬币,俗称钢镚,而镍正是钢材所蕴含的一种常见元素之一。
虽然目前大明还提炼不出来专门的铁鈷镍等能被吸铁石吸引的几种特殊元素。
可一般的钢材的制造还是没啥问题的。
在这个钢产量还不怎么发达的时代,一块比指甲盖大不了多少的钢想要被制造出来,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以及材料的成本,是远高于钢材的价格的。
所以短时间之内并不担心有人假冒仿制。
而原本的银子,和铜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价值。
即便以一个全兴的形式出现在百姓的生活中,也不会引起百姓的反感。
最后就是比银元价值还要高出十倍的金币了。
这种钱币即便最小面额的都等于五两银子,也就是五个银币,所以能被用到的地方是极少的。
或许只有大宗买卖交易的时候,才会被用到。
这样一来,既不用担心,金币没人用,也不用担心,国内的金银不够用,或许就能彻底解决,新发型的钱币不够用的尴尬境地。
这时候可能就会有人问了。
发行金币银币不仅重量和原本的一两差不多,成色也十分的接近,为什么会说从铜本位变成了金银本位呢。
这里要解释一个概念,那就是什么才是本位。
说起来也非常的好理解,其实就是允许兑换的意思。
现如今的大明的,别看用银子的有,用铜钱的也有。
但其实大家都是不太愿意,用这两种东西进行折换的。
可以说是基本上,不怎么发生交集的两套货币系统。
这其实也是一个没办的事情。
因为,不管是铜币还是银币,都存在一个在使用中不断磨损的过程。
凡是超过一定年限的钱币,必定在分量上都会产生一定的损耗。
而且,银子的纯度,普通人没办法鉴定,而铜钱的磨损程度也没办法一概而论。
所以一个百姓扛着一千枚铜钱,找人来兑换一两重的白银,是极少有人愿意换的。
同样的道理,一个人手握着几两银子,他想要兑换成几千枚铜钱,也是没啥人愿意给他换的。
且不说,你的银子是否为足量,纯度够高的银子,一般的商家中谁有事没事,再家里存着几千枚的铜钱,随时准备给客人兑换啊。
一般情况下,这两种货币想要进行兑换,都是要去钱庄,经过钱庄的专门人员进行数量纯度的鉴定之后,才能进行兑换。
但钱庄也不是开善堂的,想要让它帮你兑换,收取一定的费用是一定的。
有的钱庄为了赚的更多,还有可能会对银两或者铜币的成色进行一定程度的折润。
这样一来,你原本能当成足量银子使用的钱,经过兑换之后,就会凭空少上那么几十或者上百文。
普通百姓赚点钱,有多么的不容易,一下子少这么多,就更没人愿意去兑换了。
他们宁愿每次出门买东西,都背着几十斤重的铜钱,也不愿意让自己手里的钱变少。
第767章 尴尬的家宴
可如果进行了金银本位的改革之后。
铜钱和银子,甚至金子之间就可以进行正常的兑换,而中间的损耗则是由发行钱币的皇家钱庄和政府买单。
这样一来,愿意兑换的人必然会增多。
货币之间可以随意的兑换了,而且是随时随地都能换成金银这种保值的东西,原本价值非常不稳定的镍币和铜币就能大规模的应用,且不用担心会贬值了。
要知道,中国的老百姓,可都不不傻,一旦遇上什么风吹草动,灾年,或者兵变什么的。
铜钱这种携带不方便,而且价值还非常有限的东西,就会被抛弃。
能兑换成金银的基本上都兑换成金银,然后收藏起来,等到时局稳定,再拿出来花。
有句老话说,盛世古董乱世黄金,正是这种心理的描写。
对百姓来说,这是保障自身财产不会贬值的唯一方法。
但是对于朝廷来说,可能就是灭顶之灾了。
一个国家不管怎么富裕,手里金银储备必定是有限的。
如果大多数百姓连铜钱都不认了,那么这个国家的金融系统也就差不多该崩溃了。
可若是,中央拥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能稳定住,金银铜只见的兑换,这种情况可能会出现的概论,就会极大的降低。
所以金银本位看似要消耗朝廷大量的金银储备,实则,对国家的金融系统的稳定,有着极大的作用。
这也是后世,绝大多数国家都以这种黄金储备量作为货币发行的依据的主要原因。
但有的人这时候又会问了。
货币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是一定的,如果损耗全都由朝廷买单的话,长此以往,朝廷岂不是要亏死。
可作为货币的发行方,李天则是可以非常负责任的告诉你们,这种担心完全没有必要。
因为不管是后世的北洋政府,还是现在的朝廷。
发行的货币的纯度,都不是百分之百的。
就拿北洋政府发行的袁大头来说吧。
它的含银量只有百分之八十九,其他的部分则是由廉价的铜或者锡、铅等金属填充。
可是它的价值,可是按照百分百足银的价格在发行的。
就连面值最小的铜币,其实都不是百分百的纯铜,其中多少都会掺杂一些分量较重的便宜金属。
有人可能会说,这不是坑人吗。
说白了,其实就是在坑人,而且还是坑的理直气壮的那种。
首先,国家发行货币本就是一件一本万利,赚大钱的事。
其次,以这个时代的技术来说,也根本就做不到将银和铜进行百分之百的提纯。
就算是后世,工业极度发达的时候,黄金也只能提纯到万分之一,谁也不敢说自己的黄金是百分之百的纯金,没有任何的杂志。
后世都如此呢,更不用说这个时代了。
当然了,一枚银币中含有百分之八十九的纯银,就已经算是非常的良心了。
若是发行那种纯靠信用来支撑的纸币,那才是杀手级别的坑人手段。
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前提下,一个国家即便一年中内印发超过全国收入的几倍的钱的情况也是有的。
这完完全全就是在拿全国的百姓的钱,来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来买单。
这几乎算得上是最光明正大的诈骗,和不要脸的敛财方式了。
当然了,一个国家要保持国家的长久稳定,这种事做一次两次还可以,但要是年年都这么做,那就真的离死不远了。
李天还算是有良心的,并没有决定一开始就弄纸币这种信誉货币出来。
而是打算用真金白银来探路,可谓是良心中的良心了。
虽然明知道发行新版的货币能大赚一笔,而且还是能长久做下去的赚钱方法。
可李天并没有着急去做这件事的原因除了,这件事必须要特别慎重和他没有考虑周全之外,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今年虽然是他登基做皇帝的第一年,但国号依然是永乐二十二年。
过了年,才是红熙元年。
如果他在今年就大搞特搞货币改革,不管是在朝廷百官还是百姓看来,都是大不孝的做法。
所以李天才忍到这个时候,才萌生制造新币,打造全新的货币系统的主意。
当然了,他心中此时的想法,此时并没有透露给任何人听。
一是,暂时没有必要,二是,眼前这三人都是女孩,对他们说了也没啥用。
就算他和盘托出,她们能给出的意见也是十分的有限的。
这种涉及到天下民生,甚至能影响国运的大事,最好还是和专业的人进行商议才行。
今天是大年的前一天,为了弥补她们三个不能跟着自己去宫里过年的遗憾。
所以李天打算今晚陪她们几个先过个大年。
李天虽然没有明说,可张清欢和三夫人都是心知肚明的,唯独孙若微这个傻丫头还被蒙在鼓里。
几人刚回到张清欢的住所,张清欢就开始吩咐下人们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